漫畫不懂帶團隊、漫畫不懂帶人
 
熱賣排行榜
紙本書
電子書
莫斯科紳士
精準寫作:寫作力...
哈佛商學院的美學...
貓咪也瘋狂(全彩...
82年生的金智英
痠痛拉筋解剖書【...
刀(奈斯博作品集...
理想的簡單飲食
看懂好電影的快樂...
當時間開始:地球...
 
逸讀周夢蝶──荷蘭詩人漢樂逸解讀周夢蝶
Ways of Reading Zhou Mengdie

分類: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書號: EF2109P
作者: 漢樂逸(Lloyd Haft)
原文作者: 漢樂逸(Lloyd Haft)
譯者: 董恒秀(Dorothea Dong)
出版社: 漫遊者
書系: 森林的詩
出版日期: 2022-09-05
語言:繁體中文       ISBN: 9789864896806
EPUB內文樣式: 流動版型reflowable layout
定價: 252
哪裡買:
博客來
Readmoo
樂天kobo
內容簡介
華文詩壇傳奇──周夢蝶
×
當代最了解周夢蝶的西方詩人──漢樂逸
周夢蝶:
以「往返於夢與醒之間」的獨特語言,
構築出與孤寂相擁而眠的詩意國度。
他的詩像三稜鏡,折射出你我靈魂深處的掙扎:
孤絕與炙熱、寡淡與渴盼、無所求與有所為的執著。
漢樂逸:
以詩人、翻譯者、讀者、文學研究者身分,
往返於周詩「美,恆與不盡美同在」的孤獨國,
從文學、美學、哲學、心理學、神學等角度,
讀出周詩所具有的共通性或人性特質,
與周夢蝶其人其詩共振。
【本書特色】
◎轉換視角,以詩人、翻譯者、讀者、文學研究者身分,精采剖析周夢蝶詩作。
◎透過文學、美學、哲學、心理學、現象學、神學等不同面向來琢磨、推敲周詩,走進周夢蝶創作世界的豐富意涵,讀出周詩所具有的宇宙性或人性特質,以及詩作中引發的「個人與心靈的自由」。
◎特邀知名譯者董恒秀中譯。董恒秀譯有艾蜜莉.狄金生的《我是個無名小卒》、《我居住在可能裏》、《這是我寫給世界的信》,也是周夢蝶的詩迷。她深刻了解「譯詩難,譯狄金生、周夢蝶更難」,是翻譯本書最合適的人選。
***
漢學研究者漢樂逸一手寫詩、一手譯詩。他翻越巴別塔,攀上孤峰頂,走進孤獨國,出版了《周夢蝶詩集精選,暨荷蘭詩人漢樂逸英譯》一書,同時也把翻譯當成理解周詩意義的鑰匙,完成這本《逸讀周夢蝶──荷蘭詩人漢樂逸解讀周夢蝶》。
在本書中,他透過兩大視角來解讀周夢蝶的詩作:
第一部〈解讀周夢蝶〉:
從「回文」、「詩、夢、夢-詩」、「身體與意識」、「我們/彼岸」四個角度,引領讀者往返於周夢蝶「夢與醒之間的語言和世界」。
第二部〈翻譯周夢蝶〉:
從言外之意的層次、詩行結束或沒結束、逐字閱讀、假想的字、雙關語、視角⋯⋯等,讀出浸透於文字之下的深沉意涵。
本書中文版特別邀請知名譯者董恒秀翻譯。董恒秀譯有艾蜜莉.狄金生的《我是個無名小卒》、《我居住在可能裏》、《這是我寫給世界的信》,也是周夢蝶的詩迷,她深刻了解「譯詩難,譯狄金生、周夢蝶更難」,是翻譯本書最合適的人選。
【推薦者】
任明信(詩人)
林婉瑜(詩人)
徐珮芬(詩人、小說家)
曾進豐(《夢蝶全集》主編、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楊澤(詩人)
董恒秀(《艾蜜莉.狄金生詩選系列》譯者)
廖偉棠(詩人)
蕭詒徽(寫作者、編輯)
鴻鴻(詩人、策展人)
--共振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作者簡介
【作者】漢樂逸(Lloyd Haft)
1946年出生於美國威斯康辛州希博伊根市,青少年時期居住過威斯康辛、路易斯安那、堪薩斯等州。1968年從哈佛大學畢業後前往荷蘭萊頓大學中文系研修,於1973年獲碩士學位,1981年獲博士學位。從1973至2004年在萊頓大學教授中國語言及文學,多半是詩歌。他的漢學著作包含《發現卞之琳:一位西方學者的探索之旅》(Pien Chih-lin : A Study in Modern Chinese Poetry,1983年英文版,2010年中譯版)、《中國文學導讀》(A Guide to Chinese Literature,與荷蘭著名學者伊維德Wilt Idema教授合著,1997)、《周夢蝶與意識詩》(Zhou Mengdie’s Poetry of Consciousness, 2006),近年的漢學出版則是以現代荷語自由解讀道德經的《老子多道新繹》(Lau-tze\\\'s vele wegen,2017)。
他廣泛英譯荷蘭詩人赫爾曼.郝德(Herman Gorter)的詩,以及包含鄭敏、洛夫、羊令野、卞之琳和周夢蝶等不同詩人的中文詩。從1980年代起,即以詩人身分撰寫荷語詩及英詩。他的雙語詩集《西洋沉島》(Atlantis),獲得1994年荷蘭Jan Campert文學獎,依據荷語舊約聖詠自由解讀的詩集《漢氏聖詠》(De Psalmen),獲荷蘭2004年 Ida Gerhardt詩歌獎(2011年由Uitgeverij Vesuvius 出版社再版)。他2018年出版的荷語詩集《入堂誦》(Intocht),可以經由荷蘭海牙美國圖書中心網路隨需印刷(American Book Center POD)。
漢樂逸於2004年提早退休後,多半時間與曾任職文化部傳藝中心台灣音樂館主任兼台灣豫劇團團長的太太蘇桂枝一起在臺灣。2019年6月,他榮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傑出校友。除了寫作與翻譯之外,他的興趣還包含太極、即興鋼琴演奏、星象學,以及步行。
重要著作及翻譯詩集:
1982 詩集《陽光下的圖像》(Ikonen bij daglicht)
1983卞之琳:現代中國詩歌研究(Pien Chih-lin: A Study in Modern Chinese Poetry)
1993  詩集《西洋沉島》(Atlantis)
1996  詩集《人者》(Anthropos)
1997  《中國文學導讀》(A Guide to Chinese Literature,與荷蘭著名學者伊維德Wilt Idema教授合著,獲美國當年傑出學術著作之一)
1998  詩集《何處身所繫?》(Where is the body that will hold?)
2000  《十四行詩在中國-形式之涵義》(The Chinese Sonnet: Meanings of a Form)
2002  英德雙語詩集《沉光何向》(Where does old light go? / Wohin geht altes Licht?,英詩創作,德國詩人Hans Peter Hoffmann 何致瀚翻譯)
2003  《漢氏聖詠》(De Psalmen)
2005  荷英雙語詩集《福爾摩沙》(Formosa)
2006 《周夢蝶與意識詩》(Zhou Mengdie’s Poetry of Consciousness)
2008  詩集《池塘神堂》(Deze poelen, deze geest)
2010  《發現卞之琳:一位西方學者的探索之旅》
2017 《老子多道新繹》(Lau-tze\\\'s vele wegen)
2018  詩集《入堂誦》(Intocht)
2021  英譯《赫爾曼·郝德詩選》(Herman Gorter: Selected Poems)
2022 《周夢蝶詩選精選,暨荷蘭詩人漢樂逸英譯》(Zhou Mengdie: 41 Poems)
2022《逸讀周夢蝶:荷蘭詩人漢樂逸解讀周夢蝶》(Ways of Reading Zhou Mengdie)。
【譯者】董恒秀(Dorothea Dong)
輔仁大學英美文學碩士,先後任教於中國文化大學、新竹教育大學並專事寫作。2014年受邀參與上海復旦大學舉行的艾蜜莉.狄金生國際研討會,與賴傑威(George W. Lytle)共同發表論文:\\\'Emily Dickinson Comes to Taiwan: A Ten Year Journey\\\',深入狄金生翻譯與文化交流歷程。
與賴傑威合譯、評賞《我是個無名小卒:艾蜜莉.狄金生詩選I》、《我居住在可能裏:艾蜜莉.狄金生詩選Ⅱ》,另譯有狄金生書信選《這是我寫給世界的信》。

 

目錄
【序】往返於夢與醒之間的語言和世界──譯讀周夢蝶
Part I 解讀周夢蝶
前言
序言
一、「所有的詩皆回文」:交錯排列法與其他對稱結構
二、詩、夢、夢—詩
三、身體與意識
四、我在什麼世界才稱你為「我們」(或,彼岸真非此嗎?)
參考書目
Part II 翻譯周夢蝶
一、言外之意的層次:三種「語境」
二、詩行結束,或沒結束
三、逐字閱讀
四、假想的字最富意義
五、雙關語,明顯與幽晦
六、斯言何所言?
七、歸誰言之?
八、唯一的⋯⋯
參考書目

 

【序】往返於夢與醒之間的語言和世界──譯讀周夢蝶
(摘錄)
這本書彙集了我2002年至今廣泛期間寫的評論,與《周夢蝶詩集精選,暨荷蘭詩人漢樂逸英譯》合為雙璧套書。詩選一書收錄了周夢蝶41首原詩和英譯詩,在前言裡,概述了溯自1971年起我個人與學術專業上對周夢蝶詩興趣上的發展。本書可以獨立閱讀,因為所有討論的詩行皆有原文和英譯。本書無意作為周夢蝶一般性的介紹。書中描述並舉例說明我個人的閱讀方針,希望讀者有所受用。
自一九七〇年代到2004年,我在荷蘭萊頓大學教授中文現代詩課程時,我和學生一起探討周夢蝶的詩,並將他的一些詩作翻譯成英文和荷蘭文。
2001年,我在馬悅然和奚密主編的《二十世紀台灣詩選》選集首次發表了十首英文譯作,頗受歡迎。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我在歐洲布拉格和波鴻兩所大學講授周夢蝶,開始將我的閱讀策略系統化,這些策略對我理解周夢蝶凝鍊殊異的詩效果極好。
2004年,在台北漢學研究中心的研究獎助下,我進一步發展了這些想法並著手新的翻譯。這些譯作與我在波鴻和布拉格寫的論文結集,以專論的形式在2006年出版為《周夢蝶與意識詩》(Zhou Mengdie’s Poetry of Consciousness),我將該書稍做編輯並重新命名為〈解讀周夢蝶〉,成為本書收錄兩大部分之一部。
另一部是〈「我的手的分枝」:翻譯作為周夢蝶詩裡平行意義的一把鑰匙〉(‘Branchings of My Hands’: Translation as a Key to Parallel Meanings in Zhou Mengdie’s Poetry),原是2013年3月在台大舉行的周夢蝶國際研討會上發表的論文,2013年9月我稍微改寫,分三篇貼在我的部落格裡。基於納入本書的考量,我將之更名為〈翻譯周夢蝶〉(On Translating Zhou Mengdie)。
這兩篇分別撰寫於2006年和2013年的論述文章,有兩個共同點:
(1)兩者皆強調:探討周夢蝶的詩,最好同時留意各個意義的可能向度。
(2)兩者皆非常注重詩的形式面向。
這之中首先是關於多層次的探究,意即我們不應僅將周夢蝶歸類為「佛教」詩人,應看看除了佛教之外還有哪些其他線索可以富有成效地應用。在〈解讀周夢蝶〉中討論他的主題時,我使用了「個人—集體—形而上」一體三層次的策略。在〈翻譯周夢蝶〉中,則更多是關注語言本身,我使用了語言「語境」的概念,語境可能是公認的(Public)、經義的(Scriptural),或自覺的(Existential)。
至於第二個共同點則側重在詩的形式面向,而不在於將它們置於任何歷史或文化背景中,這是我個人在文學分析上的品味問題。
我自己對詩的興趣發展於一九七〇年代與一九八〇年代間。一開始英美意象主義(反過來是受到古典中文詩詞英譯的影響)最吸引我。在文學評論方法中,對個別文本進行「細讀」(close reading)的所謂「新批評」(New Criticism)一向最得我心,而俄羅斯形式主義(Russian Formalism),同樣是通過檢視實際文本中可識別的語言特徵來揭示意義。在我的學術生涯中,眼見更新、更複雜的批評理論反覆出現並流行一段時間,但相較我經年遵循的方針,我看不出它們對我的研究目的有何助益。
我非佛教徒,但五十年前,作為一名年輕的研究生,有如同時代許多其他歐美年輕人一樣,我對禪宗感到興趣,並閱讀了瓦茨(Alan Watts)、康澤(Edward Conze)和鈴木大拙(D. T. Suzuki)等作家的入門書。我在荷蘭的朋友圈裡有幾位是神智學(Theosophy)的信徒,神智學哲學包含了很多佛教概念,像業力、輪迴之類的「東方」思想是經常談論的話題。我確定當今世界各地的讀者對這些概念都非常熟悉,無需特別說明。
收錄於本書的兩篇論述當中,〈翻譯周夢蝶〉無疑是最激進或最具實驗性的。它「細讀」的程度,有時個別單字儼然都自成一格了。我相信這作為一種可能的探討是有其正當性的。
〈解讀周夢蝶〉中,解讀周夢蝶的詩採用的參考框架為形式主義文學理論、佛洛伊德夢的心理學和胡塞爾的現象學。一般讀者一開始可能對這些理論不熟悉,我儘量不花太多篇幅分別介紹這些概念,而是在解釋它們的同時,具體展示它們對周夢蝶詩作的適用性。〈解讀周夢蝶〉部分的內容是近二十年前寫的,但我仍然認同當時寫的內容,因此對現在的版本並未做大幅度的修改。
這本書收錄的內容原是用英文寫的,藉此機會翻譯成中文,又有幸尋得一位能勝任這項艱鉅任務的譯者──董恒秀老師(Dorothea Tong)。研讀她種種優雅的翻譯解析,我學到了不少中文詞彙!
我要感謝我的牽手蘇桂枝(Katie Su)博士,她幫助我「細讀」了許多文本;也要感謝黃文瑜(Deila Huang)女士關於中文語法和語言學術語的指教,更感謝陳建龍教授在語意哲學方面給予諸多建議。
最後,這會是一個合適感謝我的父母親的時機。我的母親最先引領我進入佛洛伊德理論和心理學,而我的父親則給了我「走自己的路是正確之道」的想法。
漢樂逸,台北內湖,2021年6月

 

Copyright ©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
服務電話: (02)8913-1005 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7:00 服務信箱:andbooks@andbooks.com.tw Design By Devise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