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歲後,就要把學歷這個重要的「資產」收到抽屜裡
學歷最重要的任務,在找到工作後就結束了
回顧日本二○○九年的求職狀態,真可說是風風雨雨啊!不只工作難找,還有許多人是在確定錄取後,又被通知取消錄用—儘管如此,大學生的就職率還是達到九十五%(二○○九年四月,日本文部科學省、厚生勞動省的調查)。
學歷是找到一個工作的入口,這件事本身並沒有什麼好壞。我待過企業的人事部和獵人頭公司,所以我可以斷言:在書面審查的階段,求職者畢業的學校會發揮很大的效用,在審查的第一階段,不是決定要錄用誰,而是要淘汰一些人將錄取範圍縮小,至於人格和工作能力的審核,則是之後的事。
假如順利進了想進的公司,在新進員工訓練時,好學歷看起來或許還是很耀眼,但企業中擔任教育訓練的人只要一開始進行訓練,就會把重點放在徹底了解新進員工的商業能力上,而不是注意他們的學歷,這就是企業運作的邏輯。現在,學歷一直到退休時都還能無條件行得通的,大概也就只有公務體系了吧。
尤其最近部分企業甚至不怎麼看重「學歷」的價值了,我個人的經驗是,直到一九九○年代,負責錄用新進員工的人事部人員,常常會說類似這樣的話:「一定要用幾個東大畢業的……」不過,近期就很少聽到這樣的說法了,常聽到的是與個人能力有關的評價,像是:「今年我們錄用的新人很優秀」、「今年的新進員工能力不佳」等。
從企業的徵才流程就可以看得出來,他們逐漸不那麼看重「學歷」和「大學的學習」了,企業是從大三學生(日本大學生的求職活動,多半在大學三年級就開始)的暑假開始徵選新進員工,這就表示,他們幾乎不將大學生在大學裡學些什麼、用功念書的程度等,作為評價項目。以東大學生來說,大三生其實還未受過任何專業訓練,只是個剛結束位於駒場校區基礎核心課程、才開始準備到本鄉校區學習專業課程的學生,而企業先內定錄用了這樣的大三生更足以證明,他們所重視的價值是「學歷」和「大學的學習」以外的能力。
在時代劇烈的變化中,企業希望學生具備的能力,是和「學歷」完全不同的東西,企業的用人標準在這十多年間有了很大的變化,因此提升企業所重視的「職場分數」,可以說比什麼都重要。
這一點,從報紙經濟版所刊登的「新社長」簡歷,也可以看出來。以前,這些新社長的學歷,主要是東京大學、京都大學等有名的國立大學,以及早稻田、慶應等有名的私立大學,但現在什麼學校都有了,此外,許多股票上市公司的社長也都只有高中學歷。由此可見,在現今的日本企業社會中,重視的早已不是學歷,而是立基於「學習實力」的能力。
學歷早就不是該緊緊抱著的重要資產了。
進公司的前一、兩年,還把學歷帶在身上也沒關係,不過可不要一直緊緊抱著它,因為就算抱著學歷別人也不會因此而肯定你。請牢牢記住出社會兩年後,學歷的效力幾乎就會消失了,在這之後,別人將注意你的是「職場分數」的高低。
請把本書視為提升這個「職場分數」的教科書。
但話又說回來,為什麼企業對學歷的信仰會變得如此的薄弱?
成績優秀的人不一定會成為優秀的醫師,那麼他們應該學習什麼?
在取得醫師執照前,更重要的是具備社會人的資格
醫師這個職業也許是很個人的,但所做的工作卻是以服務公眾為前提的—儘管把進入醫界作為「賺錢手段」的醫師似乎不少,但我深切地希望,醫師是因為「想幫助人」才立志成為醫師的。
我會有如此深切的期待,實際上是因為很遺憾的,這樣的醫師真的很少。雖然醫生的整體數量逐年增加,但小兒科和婦產科等特定科別,卻發生醫師不足的情形,這也是不幸事件頻繁出現的原因。我認為,這些科別醫師之所以不足的主因之一,就是學校和家庭在指導高中生未來方向時,給予了錯誤的指引。
為了考上醫學系、成為醫生,數學、物理、化學、英語是必學的科目,但仔細思考後會發現,這些科目和醫生的能力幾乎沒有關係,然而,在升學考試的過程中,只要學生這幾科表現優異,大部分的高中老師都會建議學生以成為醫生為目標,父母聽聞後更是舉雙手表示贊成,所以不少學生就會「為了滿足自尊選擇考東大理科第三類組」。另外,還有個女學生的理由更是讓我啞口無言,她說:「考量到過了四十歲還想工作時,我就覺得有醫師資格還不錯,因此進了醫學系。」
高中生在決定志願時,通常任由考試分數擺佈,不在乎是否符合自己的志向,而學校也完全忽略教育學生當個盡心為民、尊敬生命的人—但要成為一名醫生,不能僅憑出色的成績就好了。比方說,有看到血就害怕的外科醫生,也有沒有技術、只靠論文就升任為醫學系系主任的情形……因此,只偏重分數的學習方法恐怕將導致醫學界的荒廢。
但話又說回來,要一個年僅十八歲前後的高中生自己作出生涯決定,而且還是必須認真面對生命的「醫生」這個嚴酷職業,實在不合理也不可能,於是便造就了更多動機曖昧、沒有強烈使命感和志向的醫學生了。
對醫學生來說,他們的目標似乎是取得醫師執照,而非成為優秀的醫生。某個大學醫學系教授就曾感嘆地說:「新進醫師的房間裡,竟然連一本醫學書都沒有,只有漫畫、電腦和DVD。」在取得執照以後,醫師也才真正展開所謂的醫師生涯,除了要在臨床現場學習,教科書中沒有提到、但一定要學習的事堆積如山,這就是實際狀況。有人曾試算過,日本要培養一個醫生,國家得投入的稅金約三千萬日幣。
以前,我有一個就讀高中的女學生說:「我就算當了醫生,也是把家庭和個人的嗜好擺在第一位,所以最好是去不必值班的輕鬆科別。」我和她談了好幾次,最後她判斷自己無法站在醫療的第一線,於是改變了志向。
我前面所說的這些話,絕不只是別人的事,也跟你息息相關,所謂的社會人士,指的是對社會作出某種貢獻,並透過這個貢獻得到收入的人。在進入公司前,學歷也許還有用,但在進公司後,別人看重的就是作為一個社會人士的資格,不論做什麼工作,如果失去「想幫助別人」的這個觀點,就會成為我所說的「不會動手術的醫學系系主任」了。
優秀商務人士絕對不可或缺的學識教養
再說一次也不嫌多:優秀的商務人士,學識教養都很豐富。特別是想要以世界作為發揮的舞台的人,絕對不可少了等同於個人魅力的深厚學識教養,但是若想進一步擔任高層主管,還須擁有強烈的個性,以及讓不同國籍的下屬尊敬的學識教養,就我所知,這群人邊喝酒邊談的事,幾乎都和生意無關,但都是與文化有關的討論。
學識教養在英語中稱為「liberal arts」,源自於古希臘文,意思是「說服人的技術」。沒有學識教養,就無法說服他人;無法說服他人,就無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生意往來也就無法順利。
我試著以自己的觀點為學識教養下定義:它應該能說是從大方向到細節,徹底看清時代變化的能力吧!為了做到這一點,必須具備能夠結合不同領域去思考的知識和心態,像是結合經濟和漫畫文化,也就是說,對於自己專業領域以外的事物也必須充滿好奇心。我把這一切定義為「學識教養」。
某個畢業自東大經濟系、任職於大型金融機構的年輕上班族這麼說:
「也許未來的某一天,我公司的老闆和直屬上司,突然變成了印度人或中國人等外國人,所以我覺得要比以前更加努力提升自己。」
他就是意識到不得不「改變」的其中一人。
此外,對於食品偽造材料、產地的問題,以及汽車公司隱瞞產品瑕疵、不回收問題車等的行為,社會都會嚴格看待,有時候還會迫使有問題的公司必須停止營業,因為這個時代會期待大企業的經營者有嚴格的道德標準。
商業世界中,不只需要「深厚的學識教養」和「倫理觀」,我們應該儘早拋開學歷、朝著提升職場分數的方向前進,並且在意識及平常生活和行動中有所「轉變」。
真正的商業能力無法靠工具書學會
說到商業上的必要能力,我們腦中浮現的可能是「證照」、「外文能力」,或是在商業學校學到的像是「會計」、「個案研究」等「知識類」的學問,雖然學習這些知識對於推動商業活動確實有所助益,但我希望大家不要搞錯一件事:
「在商務現場,不是只靠『道理』來決定事情,倒不如說,多半都是以『道理』以外的、無法想像到的事來決定。」
舉個例子來說明吧!有個學生去某家很受歡迎的上市公司應徵,來到了最後的社長面談這一關。面試進行得很順利,最後,社長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我很喜歡看電視的棒球轉播,把它當成休息時的放鬆活動,不過最近電視的棒球轉播變少了,讓我覺得很困擾,對了,你對棒球有興趣嗎?」
結果,聽說這個學生就在喜歡棒球的社長面前,熱切地說起自己也是超級棒球迷,而且從小就是阪神虎隊忠實球迷的事,可是,面試結果卻和他預期的相反,他並沒有獲得錄用。也因為面試時的氣氛融洽,所以他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於是他向在該公司擔任管理職的大學前輩請教,自己未獲錄用的原因。
在一些求職指南的面試技巧中,也許會提到:「如果能和面試官氣氛融洽地應對,就代表面試成功。」依照工具書的指示去做卻失敗了!這個學生過去應該沒遇過這種事吧?
我自己請教了那位社長沒有錄取他的理由,原因大致如下:
「不知道『雖然只是棒球,卻不可小看棒球』的這個常識,就不夠資格從事以人為對象的業務工作,以聊棒球的情況來說,先探問對方是哪一隊的球迷是常識吧!
我雖然是巨人隊的忠實球迷,但不是因為這個理由才刷下那個學生,不過他來東京的公司接受面試,卻不管對方的反應,自己熱切地一直講著大阪球隊的事,這樣的人去其他都市或海外談生意時,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失敗也說不定!不懂得細心注意和理解對方文化的人,就沒辦法從事工作中有大部分都在與對方交涉的業務工作,也因為這個原因我才不錄用他。」
這位社長之所以不錄取畢業自一流私立大學、成績優秀且語言能力突出的學生,就是基於這個理由。就算考試分數再怎麼高、再怎麼謹守工具書上的原則,只要少了這套商業能力,就是無法在社會上通行無阻。
提升「職場分數」的三大重點
那麼,要提高職場分數,該學習什麼?培養什麼能力?本書既然是提升職場分數的教科書,必然會在書中說明詳細內容,但這裡先大致提出三個重點。
重點一:即是前面提到過的「深厚的學識教養」和「倫理觀」,我將這個稱為「心理分數」,「頭腦雖然很好,但沒有心的人」,是無法在商業世界中成功的。日本的官員在面對社會保險廳的年金問題(二○○七年,日本爆發年金紀錄遺失的問題,致使為數龐大的國民可能無法領取該有的年金)時,之所以激怒國民正是因為他們的「無心」,欠缺想像受苦者心情的能力。
為了理解對方的文化和心情,學識教養是必要的。
重點二:自己製作「問題」並找出答案的能力。在準備升學考的階段和學生時代,我們只是專注於解開一定有答案的問題,可說是完全用不上這項的能力,更諷刺一點的說法是,如果運用了這項能力,說不定考試成績還會變差!但是已經出了社會的你,從今以後得開始鍛鍊這種提出問題的能力。
「請放棄困難的問題,因為就算不是一百分、而是八十分,也能考上。」學生在準備考試時接受了這樣的指導,結果直到出社會後還保有這個習慣,於是產生了許多的問題──因為社會需要的是,能挑戰自己提出的困難問題、拿一百分的人,或是與其拿八十分不如挑戰難題、堂堂正正拿零分的人才。
重點三:就是「傑出的溝通能力」。根據統計,日本的勞動者中約有七十%從事零售業、服務業等第三級產業,而與人有關的工作中,最重要的即是溝通能力,在面對各種不同的事情時,能否柔軟地應對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這也是我們與電腦有別的地方,不論未來資訊科技再怎麼高度發展,電腦絕對無法擁有這部分的能力。
「醫師」、「律師」、「公認會計師」,通過這三個日本最難的考試、取得執照的人,都異口同聲地說:「工作上最重要的,是業務能力!」
而業務,就是具備傑出溝通能力的人的世界。
小專欄/看出真相的「疑問學」
東大學生的筆記本真的很漂亮嗎?
花工夫整理的筆記自然漂亮
從我指導學生多年的經驗來看,結論很簡單。
在東大學生中,有將筆記整理得很漂亮的人,也有筆記亂七八糟的人,但這和頭腦好不好沒有關係。就像上班族一樣,將辦公桌周圍整理得很好的人,有工作能幹的人,也有不怎麼樣的人。
在日本成為暢銷書的《考上第一志願的筆記本:東大合格生筆記大公開》(東大合格生のノ〡トはかならず美しい),將考上東大的高中生做筆記的共同點,統整成七個法則加以解說。
書中做為例子的筆記本,的確都整理得很漂亮,看起來對複習和預習很有幫助。不過,比起整理得很漂亮這一點,我更想提出的是,這些學生花工夫建構自己的筆記本的這件事。
也就是說,為了考試而讀書也好,上課記筆記也好,如果只是抄下老師或補習班講師在黑板上寫的內容,就沒什麼意義。《考上第一志願的筆記本:東大合格生筆記大公開》所介紹的筆記,是因為裡頭到處都可看到學生為了考上東大而下的工夫,所以才值得肯定。
這種工夫也可以應用在大學課堂上,大學生的筆記,應該更需要整理出自己對問題的想法、具備「思考性」吧。
筆記寫得不漂亮也沒關係,實際上,我看過一個非常聰明的東大生的筆記,字跡非常凌亂。也有學生會藉由將當天寫的筆記撕破丟掉的方法,將內容記在腦中。
所以,記筆記的方法,並沒有所謂「一定的形式」。
即使寫得很雜亂,但看起來很「漂亮」,才是真的好筆記
比起筆記,我更注意到東大生都會帶著各種東西出門,他們的包包裡有教科書、筆記、各種領域的辭典、參考書籍及筆電等,真是琳瑯滿目,且無庸置疑的是,優秀的東大學生對學習這件事,確實下了很多工夫。
不論是讀書方法或記筆記的方式,重要的是有沒有自己獨到的心得,例如數學的「證明題」等因為必須一個個步驟解題,寫在筆記上,看起來當然很漂亮。
這個漂亮不是指字很好看,或是以色筆分別標示,而是因為留下了自己思考的證據,所以漂亮。我曾有幸見過一流科學家的筆記,雖然寫得歪歪斜斜、十分雜亂,但內容卻非常有邏輯。
東大生的筆記一般來說都很漂亮,但重要的不是外表,而是內容;比起瓶子,瓶子裡裝的東西更是重要。
比如說,對有些人而言,沒有比數學或物理上的獨創算式更美的事物。而學習世界史的學生將自己的思考和疑問點做了統整的筆記,看起來真的很美。
即使是像《考上第一志願的筆記本:東大合格生筆記大公開》這樣的暢銷書提出的觀點,也不能不假思索地接受,要抱著懷疑的態度思考:「這麼做真的好嗎? 」
如果能這麼做,應該就能找到方法建構屬於自己的筆記。
商務人士的筆記本,一百個人有一百種樣子,也沒關係
商務人士不要只是用記事本記錄工作行程,也可以建立點子筆記本、人脈筆記本、資料筆記本及會議用筆記本。以我來說,我建議依內容類別使用不同的筆記本,這麼做,在萬一需要時,可以省去找必要事項的時間。
第一章以後的本文也會提到,可以將比喻的例子和其他人說的話等,整理成一冊筆記,使用時會更方便。
其他像是可做為閒聊主題的話題、可做為基準的數字和數據,也都整理起來吧!用電腦存檔也是個好方法,但像比喻的例子這種內容,手寫比較能記住,如果可以的話,寫的時候同時唸出聲來,只要重複個十遍,就能記起來。
開會時的筆記也依時間順序記錄下來,就能看出發言者意見的演變。「部長每次開會時的意見都不同,我的提案企劃也許還有什麼不足之處。」如果能透過筆記做出這樣的判斷,就能進一步準備好說服他人的資料,有時候,還可以委婉地指出上司意見的矛盾之處,如此一來,也可能以部屬的身分給上司一些壓力。
很多商務人士應該也都有經驗,做這些筆記的問題,是在於要找出做筆記的時間──因為做這些筆記和半強制性的上課筆記不同,所以我們總是先處理眼前的工作,然後把這件事
擺在後頭,到最後才又覺得麻煩。
但請記住:「正因持續,才會成為力量」,所以請努力做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