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人間四季好時節
又到了白日蜀葵綻放、夜晚燕子啼叫的春分時節。
靜夜獨坐佛前沉思,白日裡燦爛盛開的蜀葵已沉睡,燕子鳴叫忽遠忽近,最終消失在遠方的夜幕中。夜,仍微涼、清冷,回想那個「和佛陀一起賞花」,同樣微涼、清冷的春夜,竟已匆匆數年。
佛陀的容顏未曾稍改,佛前,花開花謝無數回,我已虛長幾歲。佛堂外,人間歲月流轉,日出日落、寒暑春秋,只有佛陀一如往昔,慈眼低垂。而我這癡迷的眾生,仍在輪迴中,苦苦探索著一絲解脫的消息。
生命在時間之中延續,修行也在時間之中完成。分分秒秒、時時刻刻、日日月月、歲歲年年、生生世世,時間宛如一條絲線,串起修行點滴的片斷。即便那片斷微小如沙粒、微塵,脆弱如水珠、花露,時間仍將它們一一蒐集,串成修行累積的智慧結晶。看似微不足道,卻彌足珍貴。
我們從時間中確立自己,也在時間中遺忘自己,過去的「我」不斷被拋棄,新的「我」又在時間流中誕生。時間無常相續,人的念頭也是無常相續,我們既要看清無常,不再執取過去,並有所警覺,把握當下;同時又要找到連貫的相續之處,串連起自己的人生智慧,展望新的明天。
時間步伐倉促,又靜悄無聲;貫穿一切,又無形無相。四季的輪轉,使靜默、無形的時間有了聲響、樣貌;而中國傳統廿四節氣,古人將四季的特徵加以明顯的紀錄,讓我們得以進一步聽見時間的跫音、一窺它的身影。
在《和佛陀雲遊四季》中,我記錄了自己曾經歷的四季,企圖串起時間之流裡,點滴的沙粒、微塵、水珠、花露。藉由廿四節氣中,古人所觀察到大自然的動態,對應佛法的觀照,摭拾自己在春、夏、秋、冬流轉間,那曾有的足跡與心緒。
大自然一花一樹、一草一葉,變化無常、生滅不已:
春天──「立春」東風解凍、「雨水」草木萌動、「驚蟄」春雷初響、「春分」燕子飛來、「清明」桐花開放、「榖雨」斑鳩展翅。
夏天──「立夏」蚯蚓出土、「小滿」野菜繁茂、「芒種」月桃盛開、「夏至」蟬兒嘶鳴、「小暑」荷花亭亭、「大暑」夏颱風雨。
秋天──「立秋」涼風徐徐、「處暑」稻穀成熟、「白露」鴻雁歸來、「秋分」中秋滿月、「寒露」菊花風華、「霜降」草木凋落。
冬天──「立冬」山茶花開、「小雪」彩虹躲藏、「大雪」白雪紛飛、「冬至」水泉初動、「小寒」喜鵲築巢、「大寒」四野堅冰。
大自然從未將自己留駐在某一處,它總是隨著時間,展現著「生、住、異、滅」、「成、住、壞、空」,是如此不可思議!四季依序、榮枯有時,誰又能主宰之?
在大自然法則中的我們,心念也常在一時片刻中經歷四季──有時是滿懷希望的春天、意興風發的夏天,有時又是淒涼落寞的秋天、孤寂絕望的冬天,心田四季轉換不歇。「如是生、如是滅」,其中並無一個可以主宰的「我」存在。
佛經說:「色無常,無常故苦,苦故非我,非我非我所,是名真實正觀。」時間的無常變化帶來了苦迫,苦迫的解除在通達「無我」。若我們不能從無常的觀察中,提煉出如實了知「緣起性空」的「無我」智慧,所有對無常的觀察,恐怕又成為顛倒夢想,徒增感慨。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四季縱使無常苦短、瞬息萬變,一個看穿無常、透視無我的行者,卻能隨順因緣,放下苦樂,並以清淨的平等心看待世間,而得到平靜的喜悅。
讓我們一起和佛陀雲遊人間四季吧!遠離憂悲苦惱,看四時佳景,度日日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