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美國房地產的未來發展(摘)
全球經濟轉下,美國轉上
全球經濟原本即因石油、糧食和原物料短缺,而籠罩在通膨的隱憂之下,後來發生的日本大地震、利比亞戰爭等天災、人禍,更加深了全球經濟危機。環顧各國經濟:歐洲正陷於國債高築、經濟不振的泥沼裡;亞洲經濟則走向不明,熱錢到處流竄,資本市場極不穩定,投資風險也相對提高。反觀美國,經濟已經開始復甦,雖然房價仍停滯不前,但比較起其他經濟大國的處境,美國還是世界上少數幾個沒有災難、戰爭、糧食短缺等問題的國家之一,且美國政治穩定,社會體系運作成熟,而其資本市場的資產多被低估,故美國的投資基本面看好且較安全。
歐洲局勢棘手,中國成長降溫
二○一一年爆發歐債危機,歐洲各國深陷金融風暴,再加上歐洲四分之一的石油仰賴產油國利比亞提供,但油價卻因利比亞內戰和大量游資炒作而居高不下,對已經搖搖欲墜的歐洲經濟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但如果擔憂通膨而加息,又會對陷入債務危機的希臘、義大利等國造成傷害,歐洲經濟局勢將更加複雜和棘手。
此外,由於預期歐元大幅貶值,市場投資人自二○○三年以來首次逃離歐元,專家媒體都在揣測歐元是否會崩盤。總之,一句話,這幾年若把錢放進歐洲市場,似乎太過冒險。
至於過去十年經濟快速成長的中國,則預期會在近幾年內開始降溫,主要理由有下列三項:
第一,自從二○○八年美國經濟不景氣開始,身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對美國的出口量已不如以往。
第二,中國出口倚重的另一市場日本,因震災縮減一般消費品的進口,以致中國對日本許多產品的輸出量也開始下滑。日本政府還可能會把投資在世界各地的資金抽回,對中國經濟發展更是不利。
第三,中國沿海城市的工資飛漲,已漸漸失去競爭力,所以中國的廠商不是轉移到內陸,就是改往東南亞國家。
中國房價停漲,游資尋找新出路
進一步來看中國房地產市場。過去因為投資人預期人民幣升值,一波波熱錢湧入中國,尤其房市如蓄水池般吸收了很多游資。為了防止經濟泡沫化,中國政府下達宏觀調控政策:要求銀行增持外匯、上調銀行存款準備金,以收緊資金流動力,同時立法限制投資客過度炒作中國房地產市場。
在熱錢狂潮進不了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情況下,不少投資客將目標轉向了自由經濟體的香港,導致香港房市自二○○九年以來連漲十九個月,漲幅46%,泡沫儼然成形,未來房市崩盤的風險增高,難保不會重演一九九八年香港房市大跌52%的慘劇。
中國與香港的「出租回報率」及生活水平都比美國低,房價卻高出美國數倍,投資風險可見一斑。房地產投資者當然要考慮「出租回報率」及當地的生活水平,因此在中國房市的游資必須尋找新的出路,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中國熱錢淡出有助於美國房市回穩
二○○五年時美國國債是九兆美元,最近則衝破十三兆美元,一年近一兆美元的增加速率令人吃驚,已經危及美元在國際金融體系的領導地位。
所以美國處心積慮施壓中國,要求調升人民幣匯率,表面上是要降低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真正目的則是想透過美元相對貶值來減少美國的實質國債。中國鑑於日本這二十年來的慘痛教訓,不願輕易就範,卻藉由富士康員工跳樓事件來提高外國廠商在中國的基本工資,如此一來將使製造成本增加、外銷競爭力減退,同樣可以達到降低對美貿易順差的目的,但免除了美元貶值讓美國稀釋債務的壞處。
美國對中國每年的貿易逆差只約○‧二兆美元,看來人民幣一時還不會漲太多,所以在中國的熱錢會慢慢淡出,回流到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資本市場,這多少有助於美國房市回穩。
美國房價已跌至觸底
由於過去有部分美國銀行沒有查明貸款人的負擔能力就任意放款,導致美國在二○○七年爆發了「次級房貸」(Sub-Prime Mortgage)風暴。起初是付不起次貸的房子被銀行沒收,引發「第一波的法拍屋潮」,接著而來的是銀行及企業倒閉。歐巴馬政府雖挹注資金拯救銀行及有困難的屋主,試圖振興房市,但全美經濟低迷,失業率持續攀高,房價跌跌不休,收入縮水的屋主們在無法高價轉售房子,又苦撐不住的情況下,演變成「正常貸款」(Prime Mortgage)的房子也被銀行沒收,引發「第二波的法拍屋潮」。
據美國商務部公布的資料,二○一○年全年被法拍的房子總數超過一百萬戶,雖只比二○○九年的九十多萬戶稍增,但相較於房市泡沫之前的每年約十萬戶,則不可同日而語。穆迪信評機構(Moody’s)在更早前,便預估二○一一年也會有約一百萬戶的房子被法拍。如果房價繼續看跌,「溺水屋」(房價比抵押貸款還低的資產)的屋主都想解套,不管是否付得起每月分期貸款,可能還有更多的人會策略性棄屋。
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在二○一一年中,就認為銀行目前手上擁有的「銀行屋」(Bank Owned)和未來將取得的「銀行屋」,可能近八百萬戶,加上著名的房市網站Zillow 聲稱尚有三百八十萬戶房子正準備出售。換句話說,在二○一二年初,美國房市潛在的供給量,也就是「影子庫存」高達一千二百萬戶。要全部消化掉,以過去平均一年銷售五百萬戶來計算,還真是非得兩、三年時間不可。
入市時機已成熟
未來美國房市是否會有轉機?根據過往的經驗,可得出兩項結論:
1. 因「國民負擔住房的能力」(按貸款利率、房價、個人收入而定)創歷史新高,但同時被銀行法拍的房屋量也破歷史紀錄,所以美國房價一段時間內均會維持在低價。
2. 就業人口、銀行放寬貸款、貸款低利率、消費者信心,是左右房市興衰的主要因素。美國目前已具備後兩項要素,近來美國失業率也已降至 9% 以下,根據過往歷史經驗,當失業率不再惡化時,房價就會止跌。
雖有部分買家認為美國房市尚未觸底仍在觀望中,然而相信房價已接近谷底的人愈來愈多,國內外的投資者甚至感受到美國租屋風氣正在增長,出租回報率逼近歷史高點(有利因素),而紛至沓來。
美國的房價現在已至谷底,想要掌握這一波房地產市場難得的契機,可以隨時進場買屋。不過,目前房價要全面翻升為時尚早,投資者要獲利大約需等上三到五年,但等待後一定會有相當豐碩的果實。
美國房市的區域性差距
要注意的是,美國房市存有區域性的差異,無法一概而論。例如舊金山的房價大漲後抗跌性強,受到房市泡沫化的衝擊小,進場也撿不到便宜;再如達拉斯的房價一向未出現太大變化,漲少也跌少;而某些城市在過去房市狂飆時漲幅大,現在跌幅也深,預期未來美國景氣恢復時,又會呈現陡坡式上漲曲線;某些城市則因失業率太高,房市一時很難復甦,不宜作短線投資,但長期投資成果可期。拉斯維加斯的情況就相當符合後面這兩點。
拉斯維加斯的房價以二○○六年高峰點來看,至今已跌過半,目前房貸戶有四分之三屬於房價低於貸款的「溺水屋」。此外,拉斯維加斯二○一○年十二月的失業率達14.9%,遠高於全美平均9.4% 的失業率,因而房價復甦會相當緩慢。除此之外,拉斯維加斯還有特別吸引投資者的幾個特點:出租市場蓬勃、出租報酬率高、法律傾向於保護房東、較少發生房客拖欠房租又趕不走的問題……投資人聞風而至,進場撿便宜,以租金收入養房,作長線持有的打算,已使得拉斯維加斯的房市買氣再度名列全美排行第一名。
美國房地產兩年內可望回升
如果就全球經濟發展趨勢下的各國經濟成長狀況來作比較,可發現美國投資環境相對安全,因為美國房地產被嚴重低估,預期未來兩年美國經濟將開始好轉,房地產市場可望由谷底回升。來自中國大陸的投資人受到客觀環境的影響,勢必將投資焦點逐漸放在美國房地產市場上。
二○一二和二○一三年,將是全球各國的經濟成長的轉捩點,美國經濟將逐漸好轉,其餘國家則多半繼續衰退。雖然美國經濟仍面臨挑戰,但美國的先天體質強健,又擅長操弄國際金融與貨幣市場,借多還少,最後仍會是個贏家,在美國投資相對而言是安全的。美國新任駐中國大使駱家輝也說,中國人可以安心投資美國資產市場。
歷史經驗顯示,金融危機後必然伴隨經濟衰退,經濟衰退的期間不等,最常見是四到五年,然後慢慢復甦,若從二○○八年金融海嘯過後的四到五年計算,也就是二○一二到二○一三年。然而,當前的經濟氣氛詭譎,負面消息不斷,更增添不確定變數,二○一二年的經濟會好轉?還是會繼續衰退呢?
根據華府著名的經濟期刊 The Kiplinger Letter 對各國二○一一年及二○一二年的「國民生產毛額成長率」(GDPGrowth)之預測如表1所示(圖略,詳見本書)。
房市的轉捩點
從上述預測數據可看出,除了日本的經濟成長因災後重建而增強外,只有美國和英國是好轉的,其餘各國都是小幅衰退,這正是二○一二年和二○一三年會是個轉捩點的徵兆。
中國大陸因為 4 兆人民幣(約 6,261 億美元)刺激經濟的計畫,一直維持高成長的假象,有部分經濟專家指出中國大陸將面臨的幾項問題:
● 過多資金追捧房地產、原物料,全民炒作,泡沫已形成。
● 通膨問題很嚴重,勢必調升人民幣的匯率,此將不利出口。
● 歐美為了自救,對中國課徵懲罰性關稅,導致出口貿易大減。
● 為抑止資產泡沫擴大,銀行不放款,企業無法繼續投資。
● 經濟逐漸衰退,熱錢流出,換回美元以保本。
中國大陸的房地產高估,加上預期經濟成長下降,而美國的房地產則嚴重低估,且預期經濟開始好轉,所以未來把中國的房地產脫手到美國投資的人自然有增無減。目前外國人在美國投資的房地產,主要集中在加州、紐約州、內華達州及佛羅里達州,其中以加拿大人占最多數23%,中國人居第二占9%,後者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通貨緊縮」和「通貨膨脹」的拉鋸
若問美國整體經濟對房市的影響,就必須從總體經濟面向來看。了解全球經濟體的相互作用,就可預測美國房市的發展,建議投資者仍應以短期出租回報率及長期保值觀點來規畫投資策略。
由於美國政府毫無節制地印行美鈔,加上近來中國大陸的工資調漲及人民幣略有升值,使其將來出口產品價格提高的可能性大增,許多人擔心「通貨膨脹」即將來臨。且因歐洲經濟體的危機,大量資金避險到美國,使美國的貸款利率不斷往下探底,例如三十年固定房貸利率降至4.75%,創二十五年來新低。但是,大家卻看不到市面上鈔票多到淹腳目,反而感覺資金短絀,不敢消費,似乎有「通貨緊縮」之虞,這現象又該作何解釋?
事實上,造成「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的主要因素,是貨幣的流通量,也就是由信用創造的價值,而非發行量。透過下列例子,就能更清楚明白其間的差異。
因為時機不好,小鎮每個人都債臺高築。這天,從外地來了一名旅客,他在一家汽車旅館前停車。進入旅館後,拿出一張100元鈔票放在櫃檯上,然後上樓說想先看看房間。就在他上樓檢視房間的時候,店主抓了這張100 元鈔票,跑到隔壁屠戶那裡付了他欠的錢;屠夫有了100元,橫過馬路付清了欠豬農的錢;豬農拿著100元,奔向飼料供應商,也付清了他欠的錢;供應商拿到100元,趕忙去付清他召妓的錢;有了100元,妓女衝到旅館付了她所欠的房錢;最後,旅館店主把這100元再放回櫃檯上,以免旅客下樓時起疑。此時,這名旅客下樓來,聲稱沒有一間客房是滿意的,他把錢收回,塞進口袋,然後離開了。
這一天表面上看起來,沒人生產了什麼東西,也沒人得到任何東西,但是全鎮的債務清償了不少。100元產生了600元的價值,而且有借有還,再借不難。所以說,錢要流動才可以彰顯它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