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蒲松齡】
蒲松齡是中國文學史上有名的大文豪,大部分人對他文采的認識,都是來自於他的曠世鉅作《聊齋志異》,而這本書也公認是中國最著名的短篇小說集,和曹雪芹長篇名著《紅樓夢》,二者一長一短,並駕齊驅。
但正在翻閱此書的你,一定好奇著幾個問題:為什麼這本書叫做《聊齋志異》?「聊齋」是什麼?蒲松齡文采如此之好,那麼他的考運如何? 有無當官?另外,他以何謀生?《聊齋志異》又為何會成名?關於這些疑問,我們以下就做個基本介紹,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的話,自然是要往下熟讀此書囉!
為什麼這本書叫《聊齋志異》?
聊齋聊齋,首先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聊齋」。事實上,「聊齋」是蒲松齡的書齋名稱。古代文人雅士都有自己讀書的書房,書房稱為「齋」。而「聊」這個字,則是因為,這將近五百篇的故事當然很難由他自己憑空捏出,需要別人來和他「聊聊」其自身經歷或聽過的鬼怪神狐之事──很像早年農暇或工作之餘,許多人聚集在「柑仔店」,大家一起談天說地的形式──因此他就把書房的名字取作「聊齋」。
那麼,「志異」這兩個字又怎麼解釋呢? 「志」是記載的意思,「聊齋志異」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蒲松齡在他的書房「聊齋」裡把從別人那兒聽來的狐仙鬼怪故事給記錄下來編輯成書。只是後來的人多將書名寫為《聊齋誌異》,因為「誌」同「志」,也有記載的意思。
〈羅剎海市〉
馬驥,是個商人的兒子,長得既風流倜儻又能歌善舞,並且在十四歲就考上秀才,看來是個前程似錦的年輕小伙子。無奈的是,馬驥無論再怎麼用功,卻都考不上功名。有一天,他的父親對他說:「別再讀書了,既然無法考取功名,那些書,餓了也不能吃,冷了也不能穿,而我年紀也大了,不如就繼承我的工作去經商吧!」馬驥想想也對,於是便放棄學業,開始學做生意。
有一次坐船到海外經商,卻不小心遇到颶風,把馬驥颳到了一個不知名的島上去。上岸以後,馬驥看了當地居民,差點嚇得半死,因為每個人都長得奇醜無比,但奇怪的是,那些人看到馬驥卻反而更害怕,以為是隻妖怪或猛獸到來,嚇得手足無措。馬驥了解村民怕他後,為求溫飽,便常常趁他們在吃飯時,衝過去大吼大叫,把居民嚇走,然後才吃他們所遺留下的食物。
久而久之,當地居民覺得馬驥不像是個會吃人的猛獸,就慢慢靠近他、與他說話。馬驥見他們吃得並不富足,穿得也很破舊,就問他們為何會這樣?居民們才說:「我們這裡叫『羅剎國』,一向不以學問高低論身價,而是以長相美醜來給予官位和俸祿的,像我們長這樣醜,又沒被丟掉的,主要都是為傳宗接代才留下的。」
馬驥聽完後便想前往國都看看,結果正逢退朝,首先出現的是宰相,他的長相是「兩隻耳朵長在背上,鼻子有三孔,眼睫毛長得跟窗簾一樣」;之後又有許多奇形異狀的人依序出來,馬驥直看得目瞪口呆,原來在這國家裡?馬驥認為愈醜的,卻反而是愈帥啊!
後來馬驥在一次機會下,扮成張飛的模樣晉見國王,由於他能歌能舞,又「英俊無比」,很快地,便得到羅剎國王的寵愛。但時間一久,馬驥因得寵而遭到他人嫉妒,也過得不快樂,於是乃藉機休假,回到原來的山村,並把國王賞賜的金錢全分給了當初對他不錯的朋友們。朋友們一開心,便說要幫他去「海市」那兒買些奇珍異寶回來孝敬他,馬驥聽了後便又好奇的跟著去了。
「海市」上販賣著各地的奇珍異寶,馬驥正看得目不暇給時,龍王三太子亦正好來此,巧遇馬驥,兩人相談甚歡之下,三太子遂邀請馬驥前往「龍宮」一遊。
龍王一見馬驥,便高興的說:「聽說先生文才極高,想麻煩先生寫篇賦,歌頌歌頌我們這海市,不知可不可以呢?」馬驥恭敬的叩頭答應,隨手揮就,沒多久就寫了一篇文情並茂的〈海市賦〉。龍王讀完後,大加讚許,便將豔麗無比、不可方物的女兒嫁給了他。
原本夫妻倆應該過著幸福又快樂的生活,但馬驥想到自己離家多時,不知家人現況如何,於是便向龍王及龍女提出回家探視的要求。只是,此凡心一動,夫妻倆的情分也隨之到了盡頭,此時龍女已有孕在身,故僅能相約三年後,再將孩子歸還給馬驥。
三年一轉眼就到了,馬驥果然在約定的地點尋得一雙子女,但卻未能見到龍女一面,所以馬驥只能滿懷感傷、惆悵不已的回家去。多年後,兒女都長大了,兒子若思念母親,便常躍入海中潛回龍宮;但女兒卻無法像哥哥一樣,因此常關著門哭泣。有一天,在女兒快嫁之前,龍女忽到她的房間與她閒敘家常,馬驥聽到後,立即衝了進來,握住龍女雙手哭泣著。突然間,一聲疾雷破屋而入,龍女轉瞬間又消失不見了。
◎【補充知識】蒲松齡一生最高的功名是什麼呢?
蒲松齡一生應試科舉,其實最高功名只到秀才,是他在十九歲時參加童試,以縣、府、道三第一的名次考上的。從此之後,蒲松齡雖想更上層樓,卻始終與功名無緣,大概前後至少又去考了八次之多;直到七十二歲時,無須考試,才又補了個「歲貢生」的功名。
而他沒能考上的原因,蒲松齡自己也曾註記,其中特別有兩次似是「非戰之罪」,如下:
一、康熙二十六年(一六八七年),此時蒲松齡四十八歲,沒能考上,他寫的理由是「闈中越幅被黜」,白話說就是考試時因「越幅」,違反了規定,因此被直接取消考試資格。而這「越幅」意思是,在考試時,本應一頁一頁相連作答下來,若沒依序寫下文章,即被認定是違反考試規定,也就是越幅。換言之,應是蒲松齡在答題時,不小心一次翻閱了相黏的兩頁,以致造成了「越幅」的狀況。
蒲松齡可能在答題後重新審視時,才發現鑄下這喪失資格的大錯,因此他乃寫下了:「得意疾書,回頭大錯,此況何如!覺千瓢冷汗沾衣,一縷魂飛出舍,痛癢全無。」一時之間冷汗直流、呆若木雞,只因為這代表的是,三年來的心血,又付諸流水了。
二、康熙二十九年(一六九○年),蒲松齡五十一歲,而原因則是他自己寫道:「庚午秋闈,二場再黜。」意思則是,蒲松齡已先考了第一場,但第二場要考時,卻沒能完成,因此再次名落孫山。其中真正的理由是:「風簷寒燈,譙樓短更,呻吟直到天明。」也就是身體不適,因病缺席,因此又是一個白忙三年。
但筆者以為蒲松齡最大的問題並不是越幅或是生病之類的問題,因為在他十九歲考上秀才,到四十八歲的「越幅」之間,至少每三年一次的考試,他可以有九次的機會應試,至少可確定他在二十一歲、二十四歲及二十七歲時皆曾赴試,那為何都考不上? 簡單來說,是他根本無法寫那束縛才華的八股文。而當初可以考上秀才,只因那時主考官是有「南施北宋」之稱的文壇領袖施潤章,他不願依八股模式來錄取考生,而想要能真正寫出好文章的人,因此蒲松齡那「天才」之筆才剛好受到賞識。如蒲松齡被錄取為秀才時的文章裡,寫道:
「黨觀富之中皆勞人也。君子逐逐於朝,小人逐逐於野,為富貴也。至於身不富貴,則又汲汲焉伺候於富貴之門,而猶恐其相見之晚。若乃優游晏起而漠無所事者,非放達之高人,則深閨之女子耳。」
這譏諷那些想攀龍附鳳的哈巴狗形象,還不夠入木三分嗎?而這樣的筆法哪是八股文章! 這應是活靈活現、生花妙筆的小品之作吧!
總言之,這樣文筆超絕、才氣縱橫又堅持「做自己」的人,是絕不可能在八股取士的朝代裡飛黃騰達的;但換個角度來看,也因如此,我們才有趣味橫生的《聊齋志異》可看,否則,蒲松齡一當官,哪能有時間寫鬼寫妖、說狐談仙呢?
〈司文郎〉
平陽縣人王平子,有次上京趕考,住在一間名叫「報國寺」的寺廟中。廟裡也有同樣要赴試的其他考生,其中有位來自餘杭的,態度特別傲慢,因此王平子特別不喜歡他。
有一天,另一位也住在「報國寺」姓宗的讀書人,和王平子一起聊天說著科考的事,剛好「餘杭生」也經過,兩人也就「禮貌性」的邀約他入座。沒想到餘杭生一入座後,仍是目中無人、態度倨傲,還簡直把王平子兩人當小弟般說話著。王平子見慣餘杭生如此,不多予理會,但宗生卻不高興了,便故意考其文章,並對之譏諷嘲笑,直把餘杭生考得臉紅脖子粗的,十分狼狽。
又有一天宗生說,有位奇人,雖是個瞎子,但卻極識文章之優劣,建議王平子和餘杭生不如拿自己的文章去讓他看看是否有高中的機會? 兩人一時好奇,也就各拿文章前去。一見面,王平子本打算直接唸文章給瞎子和尚聽,沒想到瞎子卻說,文章有幾千個字,用唸的,太麻煩了,不如將文章燒了,他用「聞」的就知道文章寫得好不好了。王平子老實地照他所說的做,結果和尚「聞」完後,稱讚說:「你文章寫得雖非上品,但也還算通順,以這程度,科考是沒問題的,先恭喜你啦!」
王平子聽完後極是高興。而餘杭生並不相信文章可以用聞的,因此就故意先燒了一篇古人的好文章試試和尚,結果和尚大讚道:「真是絕妙好文啊,這樣的文章大概可以和文學大師歸有光相提並論了!」餘杭生大為驚訝,於是便燒了一篇自己的文章請和尚「聞」,沒想到和尚一聞後,立即作嘔說:「別再燒了,別再燒了,再聞下去我就得把腸胃給吐出來了,這樣狗屁不通的文章若考得上,恐怕太陽都要從西邊出來了呢!」餘杭生聽後,既惱怒又羞愧的甩頭就走。
結果放榜時大出意外,王平子名落孫山,但餘杭生卻高中,餘杭生立即意氣風發的前往「質詢」那瞎和尚說:「瞎和尚,你眼睛真是瞎了,不是說我考不上?現在是誰沒考上啊?」說完哈哈大笑,得意至極。和尚不疾不徐的回應道:「我評的是文章好壞,而不是『考運』的好壞,你的文章考得上,那只是主考官的文章寫得跟你一樣糟、狗屁不通罷了!不相信的話,你可以去拿有可能擔任這次考官他們所寫的文章來,我一聞,就知道是誰錄取你的。若猜錯了,你可以把我這對眼珠子挖去都沒關係。」結果餘杭生不甘心,果真去找了八、九個可能擔任考官的文章來燒,燒到第六篇時,和尚作嘔大吐說:「這一定是錄取你的考官所寫的文章,我剛剛一時不察,不小心吸了一大口,結果刺鼻噁心,連膀胱都受不了,只能立刻放屁出去,真是和你一樣的爛文章啊!」餘杭生火大的說:「明天就知道是不是他錄取我了,如果錯了,你別給我逃,等著我來找你算帳,哼!」結果兩、三天都過了,餘杭生還是沒來,一查之下,果然就是那位主考官錄取了餘杭生的。
宗生有一天來和王平子道別,王平子正疑惑他要去哪裡時,宗生乃自述道:「其實我不是人,年輕時以為自己才華極高,卻屢試不第,最終抑鬱而死,成了孤魂野鬼,但日前我考上了冥府的『司文郎』一職,不久後將前往赴任。之前那瞎子和尚其實和我同樣是鬼,同樣懷才不遇而淪落各處,這是人世的無奈啊! 另外特別要跟你說件事,你之所以屢試不第,主因乃前世因誤會讓一婢女死去所得的懲罰,如今你已修行圓滿、免去罪孽了。只是你注定最多只能是個舉人,而無進士之命,所以奉勸你未來就別再強求了。」果然最後王平子功名只到舉人,此後終其一生,果真不曾考上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