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繪的貓 長井裕子
「玩具繪」是為兒童創作的浮世繪,既是讓孩童遊戲玩耍的玩具,也是可以讓孩子習得日常生活所需知識的教材。玩具繪雖是自江戶時代流傳下來,卻是從明治時代才開始用「玩具」一詞的稱呼,在此之前,被稱為「手遊繪」。由於「玩過就丟」是它無可避免的宿命,因此大多數玩具繪都已散失,保留至今的並不多,不易掌握其全貌。不過一般認為,從幕府末年到明治時代期間,應該有為數不少的種類被創作產出,以目前尚存的玩具繪來說,光是貓的作品,就有一百種以上。
這些泡澡、讀書等千姿百態的貓畫,光是看著就覺得賞心悅目,這類以貓擬人的作品,反映了平民百姓的生活、風俗和習慣,因此也是瞭解當時社會民情,頗具參考價值、饒富興味的資料。尤其本書所收錄的作品中,有描繪人力車或汽車、馬車等新式交通工具,也有描繪洋服或洋傘等文明開化時期的景物,這些都可以讓我們瞭解明治時代的生活樣貌,從這點來看,玩具繪也可說是相當寶貴的歷史資料。
「玩具繪」的畫師中,以歌川芳藤最為知名。本書刊載的作品,也以他的畫作佔最多數。芳藤的畫作精緻細膩、品質優異,難怪深受好評和歡迎,而有「玩具芳藤」的美名。
除了芳藤,其他較常見的玩具繪畫師還有歌川國利。「玩具繪」裡面的貓,大多是具有七情六欲、擬人化的貓,然而在這樣的主流趨勢下,類似《志板貓百態》(P.106)裡那些回歸動物原形的貓,還是頻頻出現在國利的作品中。雖然那些被套「紙袋」、舔毛之類的動作,看似描繪得自然流暢,不過這些實則多半臨摹自歌川廣重的畫本。
誠如前面專欄(P.129)中提到的,廣重在他的《浮世畫譜》中,收錄了24張觀察貓之後畫下的貓圖。此外,廣重還有許多長年繪製累積、沒有公諸於世的貓寫生。這些寫生在他的弟子三代廣重臨摹複製後,集結成作品集《百貓畫譜》發表。而國利繪製的貓,有很多都可以在《浮世畫譜》或《百貓畫譜》中找到。
用廣重的貓範本畫貓的浮世繪畫師不勝枚舉,並非只有國利。當時,藉模仿師父的畫作來練習繪畫技巧,是浮世繪畫師的常態。或許因為如此,對他們而言,自行觀察貓的一舉一動後繪製原創圖畫,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在「玩具繪」的繪製上,雖然像芳藤或國利這種即便已成為大師,仍不忘情「玩具繪」創作的畫師,但大部分的「玩具繪」都是出自初出茅廬的年輕畫師之手。這些剛出道的年輕畫師,在足以獨當一面之前,往往必須經歷嚴格的養成過程,包括聽從師父或同門師兄的訓斥叨唸,在他們的要求下不斷重畫,或委請技術精湛的同門兄弟幫忙修改潤飾。而在一番嘔心瀝血之後,好不容易把作品交給印刷商時,卻又被百般挑剔,不得不再次重新繪製。對年輕的畫師而言,這些遭遇都是家常便飯。有時甚至還得忍受印刷商擺出一副施恩於人的態度,冷言冷語說著:「我這是看在你師父的面子上,才勉為其難印製你的畫稿。」
另外,「玩具繪」也常見沒有署名的畫作。這種玩具繪都是還沒獲得師父賜予「畫名」(名號)的畫師操刀繪製的。在瞭解這些背景之後,重新再看「玩具繪」,眼前不知不覺就浮現年輕浮世繪畫師勤勉努力的身影。
本書共收錄42張自幕府末年至明治時期,描繪群貓眾相的「玩具繪」,除忠實呈現作品中記載的註記或台詞外,並附上簡單的解說。筆者雖盡可能按照原文如實翻刻,但仍將艱澀難懂的部分改寫成為現代文。
讀者若能在欣賞眾貓可愛俏皮的動作、表情的同時,也享受畫中的故事或畫作背景的樂趣,是筆者最大的喜悅。
貓玩具繪的始祖、喵老師.歌川國芳
歌川國芳是活躍於幕府末期的浮世繪畫師。他有時在連續三張一組的寬廣畫面上,畫滿巨大的骷髏、鱷鮫,有時則組合各種姿態的人物,形塑成人臉。無論哪種畫作,都讓當時的江戶人驚嘆連連。由於他豪邁大膽的構圖,天馬行空的發想,近年來國芳也被稱為「奇想浮世繪師」,人氣日益高漲。
另方面,據說他每天早上會到附近田裡抓青蛙,放養在自家庭院,享受聆聽蛙鳴的樂趣。國芳也是一位愛護身邊小動物的人,尤其對貓情有獨鍾。據說,他身邊總是飼養著數隻到十數隻不等的貓,工作的時候也會把貓抱在懷裡。愛貓往生時,還將牠埋葬在寺院,授予戒名、立牌位,家裡甚至設有貓的佛壇、過去帳(日本佛具之一,記載死者戒名、俗名、身歿年月日、享年的冊子)。
正因國芳是個愛貓成癡的超級貓奴,所以他總能精準掌握貓瞬間出現的動作,栩栩如生地呈現在畫作上。國芳創作的美人畫,常可見喵星人躍然紙上,這些喵星人的舉止憨態,即便在現代的貓奴看來,也都忍不住會心一笑,頻頻點頭稱是者,更是不在少數。據說,不論從獸醫學或動物行為學的角度來看,國芳筆下的喵星人,舉動樣貌都與常理相當吻合。
此外,國芳更發揮天生的調皮玩心,把貓的各種姿態組合起來,繪製成文字或和服的紋樣。即便是怪談中的妖怪「貓又」,也頭戴手巾、手舞足蹈,顯露出可愛逗趣的一面。另外,國芳也有許多不用「貓妝容」,而用「貓肖像」手法繪製人氣歌舞伎演員的畫作,或是以貓擬人的畫作,這些作品都博得極大好評。這種把貓擬人化的畫風,後來更為明治時期的玩具繪傳承下來。
近來,國芳也被譽為「貓浮世繪師」。若觀賞他以貓為題材繪製的作品,愛貓族固不待言,即便不是愛貓的人,也會覺得「可愛」、「好玩」、「有趣」。箇中妙趣精髓,無與倫比,沒有其他畫師足堪比擬。
沒錯,國芳正是浮世繪界的「超級喵老師」。
(浮世繪貓愛好家.則武広和)
第二章 貓街道
邁入明治時代之後,街上的情景也隨之丕變。人力車和馬車現身街頭,人們一身洋服和戴帽子的裝扮,手撐洋傘在街上穿梭往來。路上,造型奇特的生意人,唱著輕快逗趣的歌曲。這些攤商可是小朋友的偶像,孩子們總是緊握零用錢,伸長脖子,殷切盼望他們到來。接下來,就讓我們細細品味三幅描繪熙來攘往街道風景的玩具繪吧。
糕點叫賣
畫的右側是賣米香酥的小販。小販身穿波浪鼓的三巴紋圖案和服,邊唱著「嘿咧嘿咧」,邊舞動身體。明治十幾年時,落語家初代三遊亭萬橘以頭包紅色手巾、手持紅色扇子造型表演的「嘿啦嘿啦舞」(ヘラヘラ踊り),大受歡迎,風靡一時,小販是模仿萬橘的造型和舞步吧。「嘿啦嘿啦舞」的原創歌詞大概是「太鼓若響起,氣氛就會熱鬧起來。蘿蔔若煮透,味噌醬料就要淋個夠。滴哩嘎哩啪。」
左邊的小販則是把糕點盛裝在圓形的大木盆裡,再頭頂木盆沿街叫賣。若跟他買糕點,小販就會彈奏三味線,獻唱一曲。為了要聽他多唱幾曲,也有小孩會把盆裡的糕點全部買下。雖然糕點是主角,但附送的贈品更備受期待,這點古今皆然。
明治12~13年左右,木盆內裝著米香酥、沿路叫賣的「豐年舞」也蔚為流行。小販跟隨節奏舞動身體,唱著這類歌謠:「豐年到豐年到、法法法螺貝、一逐多逐太右衛門家、貌若天仙小公主、單腳跑跳玩追逐、清脆笑聲陣陣傳、豐年到豐年到。」
路邊攤.人力車
右邊是賣關東煮的路邊攤。關東煮早在江戶末期就已問世,並和蕎麥麵、天婦羅等,並列庶民最喜愛的速食之一。甜的是一般燉關東煮,辣的是塗了山椒味噌的豆腐或蒟蒻。
左邊是邊喊著「借過!借過!」邊穿過熙來攘往的貓群,一路往前邁進的人力車。據說人力車在明治3年(1870)出現之後,翌年東京就有超過一萬輛以上的人力車,在街頭穿梭往來。原以為此前從事抬轎工作的轎夫會因而失業無以維生,沒想到大多數轎夫都轉行變成人力車車夫了。
畫中有個男貓喃喃說著:「那貓好眼熟啊。」或許他看過這車夫以前當轎夫時的身影,所以才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左邊的人力車還有個在後面幫忙推車的小伙計。人力車有單人座和雙人座兩種,如果重量較重或急著趕路,會由兩個以上的車夫合作,他們或一起拉車、或一人在後面幫忙推車,輪替的人也一起在路上奔走。
叫賣千金丹
此畫右邊是兩個撐洋傘並提著方形手提袋的男人。這兩人是販售藥品「千金丹」的商人。當時很流行兩人一組一起行動,出沒在鬧區,一邊唱歌一邊賣藥。媽媽揹在背上的孩子誤以為他們在賣糕點,一直吵著媽媽:「買給我嘛。」
千金丹原本是從朝鮮傳來的藥品,最初傳到對州(長崎縣對馬市),明治時期也進軍大阪安土町(今大阪市中央區)設廠,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燒毀。據悉,明治14年(1881)左右,對州的住永家族和大阪的信山家族之間,曾爆發千金丹的正統之爭,但右邊這組商人的叫賣台詞卻是「對州」和「信山家傳」兩者夾雜(在P.14的玩具繪則是寫著「正宗大阪安土町」)。左邊那組是小孩在玩模仿叫賣千金丹的遊戲。
馬車
這輛載滿乘客的馬車是明治5年(1872)開業的公共馬車,行駛於東京的新橋和淺草之間。小朋友對飛快奔馳的馬匹感到好奇,興致勃勃地逐步靠近。馬夫則大聲喝斥:「讓開!危險!」
這輛小型馬車上坐著一位手持洋傘、頭戴紳士帽,裝扮摩登的紳士。馬夫也是一身洋服。當時也有高階官員等仕紳名流,以擁有私人馬車做為身份地位的表徵。沒看過馬車的小女孩,對馬充滿畏懼之情。
公務員
官員
路上行人向一位頭戴華麗帽子、身穿禮服的官員(公務員)致意。因為是新年,這位官員才一身盛裝打扮吧。他正朝著高掛太陽旗的大門走去。
郵差
這位手握信件,穿著衣領、長褲鑲紅邊的時髦洋服,匆忙在路上奔走的人是郵差。郵差的衣袖綴有紅色的郵政標誌。現在使用的郵政標誌〒,是在明治20年(1887)才登場,在此之前,郵差制服的袖口、頭上戴的笠帽,都標示著這個符號。
警察
這位手持佩刀的警察,正環視四周在巡邏。仿若軍服的立領式制服,流露出幾分威嚇感。
職人
木工
把工具箱扛在肩上的男貓,身上穿的半纏(工作和服上衣)下襬,染印著「大工」(木工)字樣。而在「貓屋」的屋頂上鋪設瓦片的木工,不愧是喵星人,即使在高高的屋頂上,也神色自若。他頭纏布巾,動作熟練,專注地投入工作中。
泥水匠
一對搭檔正在塗布牆面。施作一輪後,師傅要拿取下一輪的壁土,於是伸出托泥板說:「喏!」小學徒沒抓緊時間,慢了一步才遞上壁土。師傅遂提醒他:「我說小子啊!動作快點。」小學徒也相當賣力認真工作。
新年
裝飾了注連繩(把祭神場所和其他場所區隔的稻草繩,新年時懸掛在家戶門前或神壇)、門松,洋溢著新年的氣氛。舞獅隊挨家挨戶踩街賀歲,伴著笛子和太鼓的樂聲,舞動祥獅獻瑞。畫中扮獅子的貓正脫下舞獅裝,稍事休息。
除了舞獅,還有拿羽子板玩板羽球的小女孩,以及外出賀年、互道恭喜的人們。穿著裃(上下身禮服)的老爺,應是地方上數一數二的富豪吧。他帶著兩個隨從,一個是肩上扛著挾箱(江戶時代攜帶用的物品箱)的工頭,一個是脖子上掛著文庫箱的小學徒。挟箱和文庫箱裡,應是裝著拜年時要發送的壓歲錢等禮品。
商人
賣報小販
這位賣報小販,揹著寫有「繪入新聞」字樣的箱子。「繪入新聞」是明治8年(1875)高畠藍泉和落合芳幾創刊的報紙,原本叫做《平假名繪入新聞》,後來更名為《東京繪入新聞》。這份報紙以標註假名的文章和附插圖的版面為賣點,廣受江戶時代以來習慣閱讀草雙紙的町人(江戶時代住在城市的工商階級)和婦孺喜愛。
叫賣辣椒
左肩斜背著標示辣椒標誌的箱子,四處叫賣兜售的商人,他一手拿著寫有「捕鼠」字樣的旗幟,由此可判斷,他必定也賣有捕鼠效果的辣椒。小販嘴巴大開,像是邊唱歌,邊沿途叫賣。
運送
這兩位正在運送滿車的貨物,後面推車的男貓,看似相當辛苦,氣喘吁吁地說著:「嘿,推囉!呦咻!好重、好重。」前面拉車的男貓,嘴裡雖說著打氣的話:「嘿!用力推、推。再五、六丁就到了。」表情卻是一派輕鬆的樣子。他們距離目的地大約還有六百公尺。
理髮店
一家掛著「剪髮」旗幟的理髮店。理髮店入口擺了稱為「有平棒」的紅藍白三色柱。明治4年(1871)斷髮令頒布後,稱為「散切頭」(剪掉丁髷的短髮造型,明治初期流行的髮型,被視為文明開化的象徵)的新式髮型,轉眼間就廣為普及。數年後,幾乎所有男性都剪掉丁髷。理髮店也因而生意興隆,還有人因為人太多而決定先回家,等人少一點再過來剪。
日本從明治初年即從國外進口理容用的剪刀,但在斷髮令實施後,單靠進口已不足以應付需求。於是,從明治10年(1887)開始,也投入國內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