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兩千五百年前,古希臘人希羅多德(Herodotus)乘船環遊地中海世界。
希羅多德出生於今土耳其西南沿海的古城哈利卡那索斯(Halicarnassus),一個名門望族之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自從捲入城邦政治風暴被放逐之後,希羅多德開始了一段跨越歐亞的漫長遊歷。他一邊經商一邊旅行,並將自己的所見所聞一一記錄下來,編成一本書。書中非常生動地敘述了西亞、北非以及希臘等不同文明區二十餘國度的山川河流、奇風異俗。這部著作宛如古代地中海世界的「百科全書」,記錄下希羅多德遊歷過程中見識到的各民族生活圖景,書中提及的地理環境、民族分布、經濟生活、政治制度、歷史往事、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名勝古蹟等內容,成為後世了解過去的一面魔鏡。
在這本書的第一卷中,希羅多德首先提及波斯帝國入侵希臘世界的舊事,並且借波斯人之口,責備了一個挑起戰亂的民族:「根據有學識的波斯人的說法,最初引起爭端的是腓尼基人(Phoenicians)……」
腓尼基人就是我們這本書的主角,關於這個古老民族的歷史與神話一直都撲朔迷離,而關於他們的記錄,基本上來自他們的敵人──希臘人和羅馬人。
在人類歷史上很少有征服者不去抹黑被征服者的例子,爭奪地中海霸權失敗的腓尼基人,就被希臘─羅馬世界視為品德低劣的民族。
在漫長的時間裡,西方人對腓尼基的歷史並不感興趣,腓尼基的文化痕跡也在腓尼基人被征服者同化後消失殆盡。基於近代的考古發現及人類和文化學的 不斷進步,籠罩在腓尼基人身上的迷霧終於被逐步驅散。於是今天的我們終於能夠掃清歷史的塵埃,梳理記憶的脈絡,看清腓尼基人揚帆遠航的勇敢身影,知曉腓尼基神話豐富多彩的傳說故事。你會發現這個古老民族曾對世界文明發展做出過多少的貢獻,你會驚歎他們的神話如何啟蒙了埃及、希臘和羅馬神話。
現在就翻開這本書,走進腓尼基人的世界吧……
第二章 腓尼基神話體系
如同腓尼基人的祖先出現於富饒的敘利亞-巴勒斯坦新月地帶一樣,腓尼基神話也誕生於這個古文明的搖籃之中。在這片被稱為「迦南」(Canaan)的神奇土地上,說著迦南語的諸多民族,普遍信仰迦南多神教體系神話,腓尼基人的祖先自然也在其中。後世研究者透過研究《聖經》尋找迦南神話的痕跡時,留存至今的少數腓尼基文銘文,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迦南人並不注重抽象,而是將對自然的理解和自己的想像力傾注於具體事物之中。當腓尼基文明沿著地中海傳播時,來自於迦南神話的腓尼基神話也表現出與之類似的特性:神靈們會直接參與到關乎人類命運的那些如火如荼和至關重要的事件中,例如,豐饒與生命之神巴力,與他的兄弟貧匱和死亡之神莫特之間無休止的殊死搏鬥。這種搏鬥之所以被腓尼基神話反覆強調,是因為反映了迦南農業以七年為週期的土地休耕習俗,世界正是如此在富饒與貧匱中反覆迴圈。
腓尼基人信仰的神靈很多,在希臘和羅馬文化興盛的時代,腓尼基人甚至也開始崇拜宙斯和朱比特(Iuppiter)之類的神靈,他們的神話故事中也有這些異族神靈的身影。但無論如何,腓尼基人所信仰的諸神仍然以自己民族的神靈為主體。每逢某位神靈的紀念日到來,腓尼基人便會選擇在城邦附近的山坡舉行儀式進行獻祭,這是他們的古老傳統。如果找不到山坡,在水邊也可以舉行祭祀儀式。腓尼基人崇拜水,因為造物主埃爾的帳篷外環繞流淌著兩條宇宙的生命源泉。在舉行祭祀儀式時,人們要向祭司奉獻豐厚的祭禮。
這些祭禮中的動植物被獻給神靈,並標誌著節日慶典的開始,而金銀財物等則落入祭司的腰包。每座城邦中的大祭司往往是僅次於國王、擁有實際權力的人物,祭司階層富可敵國。在獻祭的同時,腓尼基人的祭神慶典中還少不了儀式隊伍,這些隊伍中的專業人士負責獻上音樂和聖歌聖舞。
腓尼基人期待的是有規律的自然變遷,他們畏懼任何不合時宜的意外,甚至包括突如其來的豐年,因為這對於他們賴以生存的商業活動同樣會造成衝擊。
腓尼基人期待冬季有雨,夏季有露,希望蝗災和乾旱遠離自己的城邦。為此他們願意向眾神獻上自己的虔誠禱告和慷慨犧牲……
埃爾與眾神
一般來說,每座腓尼基城邦對於保護神的選擇是自由的,城邦之間信仰神靈存在差異的現象非常普遍。只有一個例外,那就是所有的城邦都信仰埃爾(El),因為他是腓尼基人共同的上帝。埃爾是創造之神、眾神以及人類之父,在迦南語中是「上帝」、「國王」和「神性」的意思,也是所有迦南民族早期信仰中的最高神。但埃爾又是個橡皮圖章式的最高神,掌管世界的權力都被他的兒子們奪走了……
在腓尼基人的想像中,埃爾的形象是豐富多樣的,其中有一個形象非常特別。這位上帝長著四隻眼睛,身前兩隻睜開,身後兩隻閉合;在肩上生著四隻翅膀,一對振翅欲飛,一對下垂收攏。根據腓尼基銘文的說明,這表示了埃爾「既睡著又醒著,既醒著又睡著,既飛著又休息著,既休息著又飛著」。這種複雜多變的形象,成為上古神話中埃爾撲朔迷離形象的縮影。
衰老的造物主
腓尼基人對埃爾的來歷有很多種解釋,壯麗恢宏的說法,有埃爾自宇宙之蛋中自我創造,他的出現讓蛋裂開,進而產生了宇宙萬物。此外還有凡人神格化的解釋,如迦太基殖民地時期的比布魯斯,傳說聲稱埃爾本是古代的比布魯斯王,死後成為萬神之主,生前的宮殿也成為他成神後的神廟。神廟中有一座巨大的圓錐形聖石,埃爾就居住於此。考慮到比布魯斯與埃及文化之間的密切關係,這種傳說似乎可視為腓尼基神話埃及化的一個側影。
大約在西元前一千四百多年前,埃及國王阿蒙霍特普一世(Amenhotep I)在位期間,埃及人就已經將腓尼基人口中的埃爾,視為孟斐斯神學體系中的普塔(Ptah,造物神)了。在腓尼基神話中,埃爾誕生後創造了七位主要神靈,以代表世上的七個豐饒年,在腓尼基人的頌歌中,他們被稱為「善良仁慈之神」。當然,埃爾還有其他的孩子,在不同的記載中,埃爾有七十或更多的孩子,但無論其後裔的數量是多少,所有的傳說都認可埃爾是一切神靈的源頭。與其他文明的創世神話相比,腓尼基的創世神話顯得格外另類,造物主在開創自己的世界時就已經垂垂老矣。衰老的埃爾站在原初海邊的烈焰上創造出兩個女子,她們是生育、母親與海洋之神阿舍拉和拉哈梅兩位女神。然後,埃爾手中象徵著埃爾男性之力的權仗無力地垂下。
埃爾的無力象徵著世界正處於饑荒之中,一開始就面臨著結束的危機。埃爾將兩個女神置於身旁後射下天空中飛過的一隻飛鳥,然後俐落地將飛鳥拔毛去內臟,放在火上燒烤。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奇怪,這老爺子怎麼在關鍵時刻光顧著美食呢?答案就在兩位女神身上,埃爾一邊燒烤一邊詢問她們,鳥何時會熟,女神的回答將會決定她們的身分。
兩個女神的回應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噢,父親,父親!你的權杖下垂,權標從你的手中脫落。」在這種情況下,她倆就成為埃爾永恆的女兒,埃爾不會再創造出任何東西。另一種可能是:「噢,丈夫,丈夫!你的權杖下垂,權標從你的手中脫落。」在這種情況下她倆就會成為埃爾永恆的妻子。當然我們知道,這道選擇題的答案肯定是後一種,於是埃爾的性能力被喚醒,他讓兩位女神躺下並俯首親吻她們香甜的嘴唇。兩人因親吻而受孕,因擁抱而受孕,從而開始承受生育之痛,並產下了第一對天神:晨曦之神沙哈爾和黃昏之神沙里姆。接著埃爾再度和兩個女神生下了剛才提及的那七位「善良仁慈之神」,以及「海洋的砍刀」和「海洋之子」等諸多神靈。
埃爾與自己的兩個妻子在「埃利希之野」的沙漠中建立了一個庇護所式的家園,他住在帳篷裡,兩條宇宙的源泉圍繞著這個世外樂園流淌。在這個地方,他不再需要親手烹飪,他的兩位妻子「將山羊羔放在山羊奶裡煮,將小山羊放在油裡炸」。但那七位「善良仁慈之神」飯量實在太大了,俗話說「半大小子吃窮老子」,更何況是七位「口可觸地,口可觸天,可吞進天上之鳥、海底之魚」的神靈呢!於是埃爾連忙吩咐自己的七個兒子說:「我的兒子們啊,你們將置身於巨石和樹木之中,歷時整整七個年頭,甚至八度春秋!直到你們這些善神的足跡遍及原野,乃至這一荒漠之地的每個角落!」就這樣,七位善神開始周遊世界,在良辰吉日進入各方土地,為大地帶來豐收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