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西方是如何建立的
6.伊斯蘭是過去的領先者
大澤 可是,現代化是什麼呢?韋伯理性化地看見了它的本質。先把「理性化(或理性)是什麼?」這個哲學問題放在一邊,暫且先學韋伯,試著思考一下現代化這種將各領域理性化的過程。如此一來,就會發現伊斯蘭教比基督教更理性化。然而,為什麼在理性化的進程中,基督教(天主教)圈掌握了主導權呢?
從歷史上看,直到中世紀為止,伊斯蘭圈一直走在天主教世界前面。無論是技術面、哲學或思想面,大抵都是伊斯蘭圈更為先進。到了中世紀後半,亞里斯多德的哲學從伊斯蘭圈逆向傳回天主教世界,大幅拉高基督教神學的水準,這個事實即顯示了伊斯蘭圈領先的程度。逆轉的徵兆出現在十六世紀左右,也就是大航海時代,或者從宗教上來說,是宗教改革的時代。
為什麼首尾一貫性極高的理性化宗教──伊斯蘭教,而且到中世紀為止一直遙遙領先的伊斯蘭教,在現代化的過程中,最後卻被基督教奪走了主導權呢?我覺得非常不可思議。
橋爪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首先,說到宗教上的首尾一貫性,若是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競爭,伊斯蘭教比較容易獲得民眾信服吧。
大澤 是啊。如果讓他們各自出示教義,請民眾選擇較有說服力的,怎麼看都是基督教較為不利啊。復活啦、神子啦、三位一體啦,他們有太多必須超越的障礙。事實上,從信徒的數量來看,伊斯蘭教的規模十分驚人。所以,只因為基督教擁有不僅只是單純有信徒的附加影響力,勝負便翻轉過來了。
橋爪 關於基督教的優勢,可以舉出很多呀。宗教改革是重點,發現新大陸是重點,科學技術的發展與工業革命是重點,資本主義也是重點。
但是,如果我們從最根本的地方,取出最關鍵的重點,那就是基督教徒可以自由創造法律。
大澤 因為他們沒有律法之類的東西吧。
橋爪 在宗教法(不論是猶太法還是伊斯蘭法)的傳統下,創建法律的主體(立法者)是神,God創建法律。人雖然也能創造法,但不能創造神的法。人所創造的法,是比神之法低階的法。舉例來說,若神創造的是「憲法、民法、刑法」等法律,那麼人就只能創造「東京都公安條例」或「財務省局長通知」等。根本不能同日而語。
基督教為什麼能自由創造法律呢?因為基督教原先並沒有立法。初期教會只是羅馬帝國的一般團體,沒有力量創建法,法律,就遵守羅馬帝國的法吧。羅馬帝國與基督教沒有關係,是異教徒的團體,所以他們的法律是世俗法。但,羅馬帝國滅亡了,那麼,日耳曼有日耳曼的習慣法,遵從日耳曼的習慣法吧、遵從英國的普通法吧。如果說那種法律已經過時了,那麼,我們自己創造新的法律吧。代表齊聚議會來立法吧,於是,開始了議會制民主主義。
社會能不能現代化的一大關鍵,在於能不能自由創造新法律。基督教社會可以做到這一點,例如,若想到要開銀行、賺利息、為企業設定現金存款帳戶,讓他們簽支票、貼現票據之類的,這需要相當複雜的法律操作。猶太人想的是,猶太法中有寫嗎?伊斯蘭教徒最先想到的是,《古蘭經》裡有寫嗎?聖行中有寫嗎?從伊斯蘭教法來看正確嗎?基督教徒不考慮這些。基督教徒想的是目的:我們想做什麼?然後是,它有沒有被禁止?沒有被禁止的事,就是「可以做」。思考目的、思考手段,建立實現的行程表。我們最近常看到的議定書或宣言,都是基督教徒的做事風格。
……(略)
12自然科學的誕生
橋爪 自然科學為什麼會從基督教,尤其是新教中孕育出來呢?就如前面敘述過的,因為第一,人對理性產生了信賴;而另一件重要的事是,他們堅信世界是由神所創造的。這兩點猶如自然科學的兩個車輪。
若說神創造世界,物理現象、化學現象或生物現象,都是神創造出來的自然,但神已經不在那裡了,世界只是神創造之後留下的痕跡。這怎麼解釋呢?我們可以用日本的神道來思考。山有山神,河有河神,植物和動物,都有它們的神,對吧?若是在山上挖洞,進行對自然實驗、觀察,就會和神起衝突。神會說,不准你們這麼做。日本進行工程時一定會進行「地鎮祭」。從前如果不做這些事不會開工吧。
大澤 嗯,姑且乞求饒恕的意思吧,求神不要生氣。
橋爪 對對。而在一神教中,神創造世界之後就離開了。世界之中什麼神也沒有,人是最偉大的。人信仰、服從神雖然重要,但對神創造的這個世界,人是有主權的。其實主權是在神手上,但神將它委託給了人。成了空房子的地球,人類有管理、監督的權限,這權限中包含了自由使用權。比方說鯨有大量油脂,如果要取牠的油,人可以捕捉鯨魚製作蠟燭,也可以去挖煤……這些事只有基督徒能做。
世界雖然是神所創造,但之後就只是物質。在純粹是物質的世界中心,是擁有理性的人類,自然科學是從這層認知開始的。這種認知的建立是不容易的,因此基督徒,尤其是特別虔誠的基督徒,會成為優秀的自然科學家。優秀的佛教徒或優秀的儒教官員等,就算對自然抱持興趣,也不會成為自然科學家。
大澤 重點是生活的方式,或者說是做為前提的思考模式吧。
橋爪 是的。
大澤 基本上,我想您說得都正確。但我可以再稍稍插進一個問題嗎?
您剛才為我們說明了一神教世界觀與自然科學態度的關係。但是,一神教始於猶太教,後來有了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那麼,為什麼猶太教或伊斯蘭教不會產生體系性的自然科學呢?剛才也提到過,差不多在中世紀時期,伊斯蘭文化相當先進,如鍊金術等,這些聯結到今日自然科學的知識上,看起來都比歐洲進步得多,所以我覺得實在難以想像。
此外,同樣在基督教裡,出現自然科學思考方式的,不是東方正教,而是為反抗天主教而起步的新教。自然科學是與新教在西歐的擴展攜手闊步,爆發般地誕生出來的,所以我們有必要在一神教中再做進一步區分嗎?
橋爪 基督教與猶太教、伊斯蘭教不同的地方,在於它是被這個世界丟棄的。
猶太教和伊斯蘭教都有宗教法(也就是神對世界上人類的關照),所以優秀的知識分子,首先會思考這部宗教法的闡釋和發展。相對於此,基督教因為沒有宗教法,對於該怎麼生活才算順服神的意思,不知如何是好。於是有的人祈禱過日子,有人研究神學,有人發展哲學和自然科學,必須思考各種創意。尤其是宗教改革,更是給了自然科學一個跳板。
新教徒把神絕對化。若是把神絕對化,在面對物質世界時,也能讓具備理性的自己絕對化。可以說操縱理性的自己,會成為神的複製品。自然科學就是透過理性與神對話的方法之一;若是在數學領域,便是類似笛卡兒的思考方式,藉著公理體系,開始重建數學;在政治領域,則是絕對王政或主權國家的思考方式。這些全都系出同源。不仰賴教會的權威,只依靠自己的理性,在這點上,新教比天主教能更容易地使這些科學認真發展。
大澤 很有道理呢。
我再稍微補充一下。若把近代的自然科學世界觀,與從前的世界觀相比,任何人都能立刻注意到,他們最大的不同在於真理的基準。若是在中世紀,基準是文本。亞里斯多德這樣說過、《聖經》上這麼寫等等。但是在現代的自然科學中,那些不能成為基準,所以才出現了經驗科學。如果我們換個說法,不同之處就在於神的真正意圖,是在《聖經》等文本中,還是在自然之中。
如同一直以來的討論主題,在基督教領域裡,《聖經》相當曖昧不明,如果是這樣,探求神直接創造的自然,也許比探求神的意圖要更有優先權。實際上,伽利略.伽利萊──他可算是科學革命初期的中心人物──好像在哪裡寫過這樣的話:「亞里斯多德主義者認為真理在『故事書』中,但自然才是真正偉大的書。」總之,自然,是比《聖經》更祟高的聖經。
13.世俗價值的起源
大澤 接下來我想問的,剛才您已經回答一半了。雖然我是從自然科學面切入,但關於社會、政治方面,是否也是相同的道理呢?
舉例來說,主權、人權,以及現代民主主義等,一般都認為這些概念獨立於宗教之外,或是脫離了宗教色彩。實際上,只要伊斯蘭世界的某國,一採取忠實伊斯蘭教的制度或政策,西方諸國便大加批判:「那種神權政治的玩意行不通。應該讓人權、自由、民主主義等世俗的價值優先。」為了排斥宗教而利用這些概念。
但是,這些脫離宗教色彩的概念本身,難道不就是基督教的產物嗎?
橋爪 確實如此。現在所說的主權或國家等概念,都是神的類比。
例如,現代國家全都有立法權,握有立法權即是神的類比。基督徒沒有基督教法,便遵從地方的世俗法,這是延伸而來的思考。
人權也是,它有神經由自然法賜予人們權利的意義。國家不能搶走神賜予的權利,所以在憲法中立下人權條款,清清楚楚地載明這一點。若問自然法是何時制定的呢?應該是與開天闢地同一時間。因此,稱為自然法(Nature,神創造之後的自然)。為什麼基督教徒刻意非想出個自然法不可呢?這是因為他們沒有宗教法。如果全都仰仗世俗法,很可能無法保護基督教徒的權利。
基督教也給了市場機制一個獨特的定義。剛開始,基督教對市場機制抱持懷疑,不讓商品價格自由決定。中世紀有公正價格(just price)這種機制。像鞋子多少錢,麵包多少錢,價格按傳統決定,藉這個規定來保護各行各業。價格若聽任供需關係決定,那麼黑心商人必定大賺其錢。所以,當亞當.史密斯提出若由「看不見的手」運作在依供需關係決定商品價格的市場機制上,就能使之正當化時,我們可以了解這在當時是多麼革命性的理論。若能如此,以低廉價格生產人民需要的物品,是正確且大家所期待的,勤奮工作增加生產也是大家期待的。若沒有這個邏輯,資本主義恐怕無法成立吧?
大澤 沒錯。基督教成為資本主義貨幣經濟或市場成立的驅動力,細想起來,也是歷史的驚奇之一。我經常會想,為什麼伊斯蘭教不能產生現代資本主義呢?
畢竟,穆罕默德自己就是商人。一般認為伊斯蘭教是穆罕默德聽聞神的聲音,然後寫成《古蘭經》。從第三者的觀點來看,《古蘭經》有很多地方洗練地表現出商人的正義與公正。從這層意義來說,《古蘭經》對商人來說,有其容易接受、認同的一面,所以感覺上伊斯蘭教才比較可能出現資本主義。然而,歷史並不是這麼走的。
……(略)
17.基督教文明的未來走向
大澤 到這裡為止,我們確認了成為現代社會最基層的制度、概念和態度。這些乍看雖像是脫離基督教而存在的,但卻是在深厚的基督教前提中建立的。
換言之,不管大家是否自覺到,但我們是活在深植基督教世界觀的社會裡。
那麼,今後,這個深受基督教影響的社會會變成什麼樣?這是我最後的問題。
在全球化之中,處在基督教傳統中的西方文明,與不同背景的文明,比方說伊斯蘭文明就是一例,中國也是,日本的話,我不確定算不算得上是文明──但亨廷頓在《文明衝突論》中暫且也把日本算入一個文明──總之,與這些不同文明交會、也有些衝突,因而衍生出種種問題。
處在這種狀況中,源於基督教的現代文明今後會走向何方?繼而,它還能徹底地貫徹這個理論嗎?還是透過與異文明的交會和衝突,而變得具相對性,從基幹之處產生變化呢?對它的未來您有什麼展望?
橋爪 如果要舉出幾個不同於基督教世界的地區,大致來分有伊斯蘭世界、印度世界、中國世界。各個地區都有自己固有的思想,不可能輕易改變。因為各地也都有傳統的社會習俗。只是因為有歐洲—美國聯盟(基督教文明)的實質標準在,所以現在也融合了進來。
結果就是中國與印度最近進入資本主義模式,中國獲得相當的成功,印度也有相對的成功。起步較晚的是伊斯蘭。伊斯蘭世界不擅長製造業,對製作物品不太有興趣,這是最大的原因。像日本人就花了很大的心力在製作物品上。
大澤 的確,回想起來,幾乎沒有伊斯蘭製造產業的印象。這是為什麼呢?
橋爪 第一,他們在商業上太有才華了。
大澤 這可能與禁止偶像崇拜有關嗎?
橋爪 日本人擅長製造物品,與泛靈說有關。日本人對機器人完全沒有抗拒感,認為物體裡都住著某種靈魂,所以會把機器人取名「小百惠」,與之一起生活。中國或印度對製造物都沒有這麼人物不分。在他們的世界,懂得思考的人遠比製造物的人偉大,所以製造物品的人的社會地位沒那麼高。然而,他們的手藝並非太差,也並不討厭製造物品。在日本,製造物品的人社會評價最高。
伊斯蘭世界不擅長製造物品,可能是厭惡吧。原因我不太清楚,不過也許有可能是因為《古蘭經》太過文學性,寫得太精彩了,所以我想會不會是《古蘭經》的精神世界魅力太強的關係呢。因此,《古蘭經》激發的文學等等也非常卓越。此外,立基於《古蘭經》的法學也精湛出色,政治也相當完備,生意、商業也很好,但是製造業便相形見絀。《古蘭經》描繪的是徹底的一神教世界,所以沒有允許物體有靈魂存在的空間。
大澤 有道理。日本製造物的能力精湛,真的就如您所說的那樣。日本工匠、技術人員想要製造完美物品的熱情,十分驚人。物品中有靈魂,認為它不只是單純的物,這種應對態度,令人感覺到技術的登峰造極。於是製造業突飛猛進,這種近似御宅族式的究極方法,彷彿與日本人走向世界的方法有關。
關於伊斯蘭方面,總覺得他們還是受到禁止偶像崇拜的影響。從一神教來看,為製出好物品而高興,恐怕已經是有點褻瀆了。所以,也許在伊斯蘭精神中,很難迸發出對製造物品的熱情吧。
印度教與儒教雖然沒有到那種地步,但如您所說,他們確實會傾向思考比製造偉大的觀念。
橋爪 為了走向現代化,第一要務是創建法律。而日本對創建法律並不排斥,討論有了共識,就把它變成規則是日本悠久的傳統,所以無論什麼都能成為法律。但是它與一神教沒有關係,所以是以人的便利為優先。
首先,日本人認為,若不交付討論,便無法接受。日本人衷心認為自己不同意的法律,沒有服從的必要。憲法的話,嗯,姑且認同。國會是個以立法為職的行業,所以也不能反對他們立法,但是其他行業的人會認為「能不能不要立一些妨礙我們的法律?」行政單位也成了一種行業,霞關的人會在霞關,思考如何建立一些不涉及國會的規則。他們會說,請別阻擾我們立規(他們不說法律,而用省令等其他的名字)、請全權交託給公所。然而,第一線的人會希望霞關別太多管閒事。換句話說,第一線也都會建立自己的規則。就像這樣,規則滿天飛,時而完成時而消失,這與法的統治有極大的不同。並非意味著反對法的統治,而是不太了解法的統治。無法施行法的統治,便是日本的特點。
中國人也不排斥建立規則。很早以前人們就創建法律傳承了下來。因此,也為了改革開放、走資本主義路線,歡歡喜喜地訂了許多法律。不過中國也發生類似的問題,出現不希望中央凡事都管的地方主權現象。不過問題不大。
印度人也不抗拒立法。印度有議會,民主主義也相對穩固,已可自由地創建法律。
對立法最排斥的是伊斯蘭,那是因為伊斯蘭法太完善的關係。若要建立牴觸伊斯蘭法的法律,就得拿出像樣的藉口才行。在伊斯蘭世界有的國家有議會,有的沒有,也有像沙烏地阿拉伯這樣,本來就不是民主主義,也不是其他主義的國家。伊斯蘭法與現代化所需的議會立法行為,是個無法整合的關係。
另一個現代化的原動力──市場經濟又如何呢?市場是個將資本或勞力等資源,最有效率而快速分配到各個必要部門的機制。少了市場,就不可能現代化。伊斯蘭對市場經濟比較有適應性,因為穆罕默德原本就是商人。但是,有利息的問題。基本教義派堅持遵行禁止利息的伊斯蘭法,所以波斯灣沿岸各國設立了許多無利息銀行。
印度有身分制度,勞力市場完全不開放。勞力市場不開放,就算製造業想興起,也沒有人手從事製造業。IT方面倒沒有問題,到了後工業化時代,印度的發展也加速了。
中國的市場雖然沒問題,但由於政治還沒有開放,所以政治與市場經濟沒辦法順利分離。此外,農民數量龐大,他們因戶籍(戶口)的關係,限制了行動自由。不能以對等立場參與市場經濟。解決這些問題還需要再花數十載的工夫,所以在這段期間,並不是完全的市場經濟,是一個在中國共產黨管理下,令世人驚異名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市場經濟。中國共產黨在管理期間,無法承認私人的所有權,沒有絕對所有權的市場經濟,就不是市場經濟。然而中國就以這種奇妙的狀態,加入全球經濟,成為不可或缺的存在。
全球經濟在維持這種奇妙狀態下繼續發展,歐洲—美國連盟不得不承認這個現實。而承認,就表示它將受到那裡帶來的影響。基督教文明承認非基督教文明的規則,並且不得不接受那裡帶來的影響。
這種狀況和十九世紀殖民時代完全不同。在殖民時代,全球化規則就是基督教文明,你非接受不可,不准有異議。而且,只要不會干擾到殖民政策,他們還擺出「你們想用地方規則來處理自己的事,儘管請便。只是也許你們的現代化會落後哦」的態度。用的是雙重標準。
現在已經沒有雙重標準的藩籬,大家各憑本事決勝負。中國企業買下IBM的電腦部門,中國取得大量美國公債,買下歐洲財政破產國家的公債。此外,連日本或美國的企業也逐步被中國企業所收購,等你回神才發現老闆是中國人。到了那個地步,中國人的思想理路,就會影響基督教徒。而這個新的局面,應該會成為二十一世紀的基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