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黑即白的年代,他是在邊境上穿梭自如的文青;
非普通學者,非一般騷人,游牧在理性與浪漫之間。
用最理性的工具,作最浪漫的夢。
姜渝生,台灣都市規劃的先驅,也是傳奇的【西格瑪社】元老成員之一。他一生奉獻給一個理想,希望完成一個適合台灣發展、生活的都市規劃。然而,像那個時代的許多才氣縱橫的人一樣,他不只有艱深複雜的專業知識,在紛擾的市塵中實踐建立一個新城市的理想。他也同時兼具豐厚的國學底子,左手寫現代詩,右手寫古詩和書法。六O年代到七O年代,台灣的文藝青年是用這種方式揮灑自己的熱情,作最浪漫的夢。
《草原》是第一個夢。時間是一九六七年,草原雜誌雖然只在台灣文壇短暫出現了三期,創刊號以詩主題,除了有余光中、李篤恭、顏元叔、辛鬱、管管、蘇凌、大荒、林文月、林煥彰、許南村(陳映真)等大師的作品外,更收錄了現在被視為其重要創作里程碑的施叔青的〈約伯的末裔〉;第二期則收錄了當時以邱文祺為筆名發表的黃春明的〈癬〉等;第三期則有林徽音的〈中國建築藝術〉;雖然短暫,但文訊雜誌仍以「傳奇」來稱呼它。
《春雨小集》則是這個夢的延續。一九七五年,從一開始的西格瑪社友通訊,到至今都仍在活動的大波士頓中華文化協會的藝文小集。
姜渝生教授的兩個文青夢都很短,但也都很奇幻,而他幾十年生命裡的熱情,部分是教學與研究的成就,另一部分是那自成一格的書法,但有更大一部分則是隱藏在校園身影裡的浪漫不為人知。
二○一一年二月,姜渝生教授因癌病故台北榮總,他的摯友摯親為了紀念他一輩子帶給許多人的影響,特別把姜教授自青年時代以來的詩文創作,集結成冊以《草原春雨》為名,紀念那個年代,也為台灣現代文學史補上一小塊為人遺忘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