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引領普洱茶走向認證時代∕楊子江
在金融圈子裡,喝紅酒的朋友不在少數。近幾年來,不少朋友和我一樣,工作了近二、三十年,開始體驗了左手紅酒、右手普洱的生活樂趣。
和普洱的結緣,與許怡先有關,記得怡先五十歲過生日的那天,我們齊聚他家,要求他拿出「百年龍馬同慶」讓我們觀賞。
沒有親眼目睹,諸多友人不會相信普洱的品飲價值或收藏價值。
久而久之,一群朋友也迷上了普洱茶。
2008年,好友薛明玲、梁永煌、蔡致中、劉建林等人和怡先,初訪雲南普洱茶山,他們很興奮的帶回了古茶樹的故事,帶回了老茶人的口述歷史,讓我們對這個神祕茶境益發好奇與驚訝。
2010年9月我的一趟茶鄉行旅,發現雲南省學習法國紅酒法定產區「原產地證明」政策,即將完備,尤其是「茶園證」的政策出臺,讓我想到越南茶進口混充台灣茶的事件,值得警惕,台灣茶的原產地證明,何時得以落實?
在普洱市,正式拜會副市長盛軍博士,雙方就普洱茶的發展趨勢進行意見交流,盛軍博士提出了普洱茶未來要開出5朵茶花;茶產業、茶科學、茶品牌、茶文化、茶金融。
同行的摯友賈堅一和張果軍看法一樣,認為東方的普洱,像極了西方的紅酒。雲南行,接觸到的產、官、學、研,看到了普洱茶未來20年的發展方向和趨勢。賈堅一很篤定地說,這是一場普洱與紅酒的戰爭,即將在中國,甚至世界的舞台上較勁!
2010年底,大益集團董事長吳遠之來台,經由怡先的安排,和我們這批茶友,在永煌家茶敘,吳遠之說,他考慮在台灣建一座標準化的普洱茶倉,而且希望能存放出「台灣味」。
2011年的4月,我透過原雲南省台辦蔣貴生女士的安排,拜會了雲南省副省長孔垂柱、雲南省普洱茶協會會長張寶三、雲南省茶葉辦公室主任楊善禧,探討兩岸在茶的原產地規範、生產履歷和倉儲履歷的認證,可以成立對等的協會共同推動。2012年9月,「中華普洱茶交流協會」正式成立;透過協會交流,讓台灣茶在原產地規範上,借鏡普洱,迎向世界努力,也是我們成立協會的共同心願。
普洱茶的過去,已經過去了很久,但從現在起,放眼於未來,在兩岸的同心協力下,以一份熱情、一份堅持、一份執著,出一點力氣,一起按下這個開啟普洱新世代的按鈕!
從前瞻性的觀點出發,怡先寫下了《紅酒能 普洱茶為什麼不能?》一書,是好友的一番督促,更是一種期許,應怡先之請,爰為之序。
曾任財政部政務次長、中華開發工業銀行總經理
現任匯揚創投管理人、匯宏顧問公司董事長、中華普洱茶交流協會名譽理事長
推薦序二
好茶 好友 美好人生!∕薛明玲
摯友許怡先博學多聞、人如其名,曾擔任《典藏藝術雜誌》創刊總編輯。其於工作之餘,浸淫於普洱茶世界二十餘年,潛心研究、見解精闢、眼光獨到,可謂業餘但又專業的普洱達人。
我們這一群朋友多已年過五十,平日在不同的專業領域打拼,早期對於普洱茶一知半解,人云亦云。最近十年,有緣結識怡先兄,他不僅介紹我們喝普洱茶的入門知識,自2008年起,亦精心安排了幾趟雲南普洱茶知性之旅。深入各大名山,參訪知名茶廠,親身體驗製茶技術,也與幾位普洱茶大師面對面請益,讓我們對於普洱茶有較一般人更為深入的了解。
猶記2008年,好朋友們初次探訪西雙版納,途中深入中國與老撾邊界的易武,擁抱深山古樹,踏訪茶馬古道,也與年近八旬的老茶人閒話家常,聽其訴說當年做茶、趕牛運茶到外地銷售的陳年往事。距今僅短短四年,老茶人已過往,深山、老樹以及斑痕古道依舊在,只是現代文明已悄悄滲進了百年古鎮,及當地淳樸寨子的生活。
今年七月,我們忙裡偷閒,趁著工作空檔,再次安排了幾天的彩雲之南行程。深入南糯山、景邁等大山,探訪千年古茶園,及鄰近的翁基等百年古寨,與寨子裡的老婦人及一群純真的小朋友們交談合影。瀾滄當地熱情的友人更招待了道地的傳統美食,聆聽優美的少數民族歌聲,真是一趟豐收的茶山之旅。
多位住在台北木柵附近的好友們,在十幾年前組成了一個登山隊,以隊友的愛犬為名,相約在假日的清晨到政大校園環山步道健行,風雨無阻,對我們的健康有很大的助益。有時爬山結束,相約到梁公家喝茶,在品飲好茶之時,談古論今、針貶時事,例如最近討論的核電安全、醫病關係、苦勞經濟、公司治理、...等時事議題。透過媒體的報導,也引發了社會一些重視,算是略盡公民的社會責任。
每次茶聚,都會有人提供其千辛萬苦找來的好茶試喝,大夥們在品頭論足之後,最後還是要聽怡先兄的專家總評。遇到好茶,見者有份,茶主人就不藏私的與大家分享。大夥們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有好茶與好友共享,真是美好人生!
怡先兄將其多年研究普洱茶的心得,透過其深厚的文學造詣,著成《紅酒能 普洱茶為什麼不能?》乙書。我有幸先拜讀其原作,深感內容豐富、文筆生動,是一本深入淺出、平近易懂的普洱茶專書。應怡先兄之邀,樂為之序。
專業會計師及財經專家,現任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國立臺灣科技大學EMBA 兼任教授。
推薦序三
茶,豐富了我的生活∕梁永煌
在我的記憶中,從忙於工作以來,茶,一直是我最常喝的飲料。八、九年前,因為怡先,開始接觸普洱茶,沒想到自此結下不解之緣。
普洱茶對許多人來說,只是一種飲料;對我來說,普洱茶不只是飲料,它豐富了我的人生。怎麼說呢?
「以茶會友」,以前只是書中文人雅士的故事,這幾年來,卻是我假日生活的重要部分,也結識了許多朋友。若說這些朋友,近的是左右鄰居,遠的來自大江南北,似乎並不為過。其中記憶猶新的有知名的大益集團董事長吳遠之、香港榮源茶行董事長王曼源等人。
王先生是「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創會會長,是「第二屆全球普洱茶十大傑出人物」,去年仲夏有機緣與他一同品茶。他在簽名錄上寫下的「無論哪一種茶,只要口感、身體、價格都能接受,就是好茶」、「好茶不喝,永遠學不到什麼是好茶」、「沒有好的茶,就沒有好的老茶」三句品茗心得,人人叫好。
茶,真的要喝過才知道。近日與一位企家班同學的夫人參加活動,聊起普洱茶,她就提到,在喝了我們兩年前一起買的一桶普洱茶(1980年代生餅)後,其他的普洱茶再也難以下嚥了。
隨著兩岸的密切往來,許多朋友家裡都有自己買的或友人送的普洱茶。手邊的普洱茶適不適合現在喝、安全性如何、甚至怎麼泡才對、可不可以煮……,其實是不少人共同的疑問。因此,以普洱茶會友,不僅是感性的,還有豐富的知性。
常言道:「一沙一世界,一花天堂現」,我則要說:「普洱茶有無限天地!」大家都知道,普洱茶來自遙遠的雲南,經歷兩趟的茶山之旅,讓我深信,在那崇山峻嶺中,聳立著無數的古茶樹,其中蘊藏著代代相傳的故事,值得一再探究。
從普洱茶中找到了新天地,豐富了我的生活。近一年多來,我對台灣茶─包種、烏龍、東方美人,特別是陳年老茶,有了極度的好奇;台灣南北品嘗不同的茶葉,常常有心動的體驗,久久不能忘懷。
「好東西要與好朋友分享」,我很高興怡先的普洱茶心得,能與大家分享。茶,無論普洱茶、台灣茶,都讓我的生活有了嶄新的面貌,希望每位朋友都有屬於自己的感動。
現任《今周刊》社長,多年來在公務之暇品味普洱茶與台灣茶,因這份特殊體驗已成為普洱藏家。為人開朗,在自家以茶會友,儼然成為收藏家俱樂部會所。
作者序
普洱人生,出發了!∕許怡先
脫下30年打工生涯的戰袍,我的退休人生開始啟動,那是2011年4月底的事。
退了休,我去了雲南,看到了2011年4月剛出來的普洱茶原產地「茶園證」政策,也看到了「中國國家地理標誌」運用在茅台酒、五糧液的中國名酒,我發現了雲南普洱茶的2011年,就像法國紅酒的1936年有「國家級原產地證明」的政策,普洱茶迎向世界舞台的大趨勢即將來臨。
我選擇了普洱茶,成為我一生的伴侶。
要感謝家人對我決定的支持,他們遠在9,996公里之外的溫哥華。這一年多來,我只回去了3趟,加起來不到一個月;這一年多來,我去了雲南12趟,加起來遠超過半年。
不知道是什麼力量牽引著我,在西雙版納的山裡,探索那一山一味,領略那一葉一秋,我知,一步一印踏進大山大寨,我已出發,無怨無悔。
打從10年前開始,週邊的朋友圍繞著我,聊的、問的、說的、喝的、買的、藏的全都是普洱茶。面對友人對普洱茶的望、聞、問、沏,激發了我不懂,非要搞懂;不知,非要弄清楚的追根究柢性子,時間久了,竟然發覺桌上的茶書、茶餅已堆得比人還高。
我喝紅酒,幾乎是和普洱茶同時起步。就像普洱茶,我請教詹勳華、鄧時海;紅酒,我是曾彥霖孔雀騎士俱樂部的醉客。
早年紅酒的資訊欠缺,我找了些原文書、期刊,也藉由《典藏藝術雜誌》總編輯身份之便,取得蘇富比的紅酒拍賣目錄和拍賣結果,每做一點小功課,我這急性子就去找曾彥霖,他笑著對我說:「你說得一口好酒,卻沒喝過一口好酒,紅酒,喝了才會懂。」
2011年底,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創會會長王曼源,在台灣對我和茶友們說:「別說得一口好茶,卻沒喝過一口好茶。」是的,普洱茶,喝了才會懂。
普洱茶和紅酒,就是喝了才知道,我試著以一個愛好者的筆調,把自己生活中普洱茶與紅酒的交錯相遇,整理出了有趣的話題,讓更多的愛好者一起探索。從入門到進階、到趨勢、到實戰。
我也試著把老茶人的口述歷史保存下來,我知道有一天,歷史的大門關上的時候,就再也沒機會去求證了。
我更試著觀察普洱茶的未來,而不只是現在或過去,這幾年踏進普洱茶鄉的發現之旅,看到了中國國家地理標誌和茶園證結合的法規完備,普洱茶在科技文明結合人文文化下,已經看到了一條嶄新的認證之路。一群好友,在2012年的9月申請核准成立了台灣的「中華普洱茶交流協會」。我們希望與「雲南普洱茶協會」以及「雲南認證認可協會」共同為普洱茶的兩岸未來,共同在原產地證明規範的推動上努力。
普洱茶新世代的按鈕,等著我們去啟動,做為一個普洱茶的愛好者,是一種使命,也是一種情操,我看到了普洱茶的大趨勢,也選擇了普洱茶伴我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