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不要畫筆的繪畫教室」】(摘)
1.在小學教美術
一九九九年三月,我站在母校群馬縣藤岡市某間小學的講堂上,面對著約三十位六年級的學生。
因為我教他們美術。
話雖如此,但我並不是小學老師。攝影師和導播聚精會神地盯著教室中兩台攝影機,站在學生後面的級任老師正看著我如何授課。
我的工作是寫文章,並非畫畫。雖然出版過攝影集,但那是照片不是圖畫。
沒有從事繪畫工作的人,可以教授繪畫方法嗎?
我認為可以,所以才有這次講課。
原本我想做的就不是普通的授課,不是那種讓學生將畫筆、調色盤、畫紙及畫具放在桌上開始作畫的課。我計畫中的教室也不是美術教室,而是理化教室,並且儘可能到戶外上課。有人會說,那哪是什麼美術課呀!但,這正是我想要的非正統教學方式。
這次授課對我自己來說也是一次「實驗」,我指的是平常所思考的「生出美」理論。經過以小孩子為對象的實驗,如果自己的想法正確,小孩子的畫就會進步。我的理論完全沒有意義?或是真的有效?若是能實際驗證看看結果就太好了,現在驗證的機會已經來了,之後就只剩「進行」了。
因此,我才跨過已經畢業超過二十五年之久的藤岡市立.神流小學的母校之門。
3.請畫一條魚
那麼馬上就要開始上課了,簡單自我介紹後,進入正題。一開始我請學生畫一條魚。
但是,等一下!我的標題是「不要畫筆的繪畫教室」,突然叫大家畫畫,這樣不是有點矛盾嗎?
然而這是實驗之一,我必須比對看看教課前後,孩子們的畫有什麼改變。因此,我必須先看看還沒有認識我以前,孩子們到底畫出怎麼樣的畫,以此做為樣本。
我就從讓孩子們作畫開始。
開始畫後,教室裏鴉雀無聲,孩子們很認真地埋頭作畫,這種情景不禁讓我想到最近在新聞媒體上喧騰一時的校園風紀問題。但彷彿他們探討的是另一個國家的問題似的,我進教室前還偷瞄了隔壁教室,上課氣氛也一樣,校園風紀低落應該是部分新聞記者誇大報導,言過其實吧!新聞媒體等報導總是透過有色眼鏡看這世界,因而我對此抱持些許疑問。
不一會兒,開始有人完成魚的圖畫,也有人輕聲嘆氣:「唉、都畫不好!」不過我想看的並不是他們畫得好或不好。我讓他們畫圖的目的,也不在於了解這些小朋友繪畫技巧或是畫圖功力有多好。
我只想知道他們的觀點在哪裡。孩子們用什麼角度看魚、有沒有魚的形體印象,這是我想知道的!
孩子們所畫的正是我預料中的圖畫,教室裏的學生幾乎每一位都以同樣的方式畫魚。
大家都畫魚的側面,沒有例外!沒有任何一張畫出正面看到的魚,或是由上往下看到的魚。
版畫家棟方志功先生曾說他小學時,同樣也有畫魚這堂課,據他回想他在圖畫紙上畫滿魚的眼睛,畫到後來因為沒有多餘空間才停筆。繪畫老師並沒有稱讚他,但如果是我看到這幅圖畫,一定高興得拍手叫好,但卻無法實現。
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在培育孩子具備社會中的協調性。但其協調性是否也能及於藝術表現上?人類社會有各種不同層面,只具有協調性並不真正能形成社會,圖畫紙上畫滿魚眼睛的孩子不是也很棒嗎?
可是我這班孩子所畫的魚,沒有一張像棟方志功先生那麼奇特。
而且每一張畫的共通點不只是「畫出魚的側面」,甚至魚的臉全都朝左,尾巴都在畫面的右邊,都只畫出魚的左側面。別說是海、河裏的魚不可能只朝一個方向,就連賣魚舖架上的魚也不會每條都擺成面朝左,彷彿就像被洗腦般,每一個孩子畫出來的東西都一樣。
這也是受到圖鑑的影響吧!翻閱魚的圖鑑,大概看到的魚都是側面朝左,小孩子以此知識為本,無形中印象裏「一說到魚,就是這種形狀」。
孩子們所畫的魚還有其他共通點,每一條魚都不像活生生地遨遊在水裏,宛如死魚的標本般一點生氣都沒有,畫出的魚凝結成塊狀。
再者可能是沒有自信,有不少孩子只在圖畫紙一角畫得小小的。我希望他們能更開闊,更有自信地揮灑開來。
不過這些地方對我而言反而是好事,如果大家一開始就畫得很好,那上我的課就沒什麼意義了,兩天的時間這些孩子的畫會變得如何?我所教授的東西是否正確?
真正的課程,從現在就要開始了!
5.放下畫筆,去釣魚
我們到湖邊釣日鯽(Herabuna)。
將餌投入水中之後,凝視浮物的動靜。輕微的波動可以告訴我們水裏魚兒的狀況,身心集中注意觀察,這是「視覺的訓練」。
雖然我們在釣魚,卻是一種磨練繪畫基本感覺最好的練習,而且周圍有美麗的大自然相伴,水面的波紋、搖動光影閃爍、風的冷冽及氣味,釣魚場所是磨練五感的最佳環境,能提供畫筆繪圖之外的一切美術訓練。
吃完午飯,孩子們在校園中庭集合,有人自己準備釣竿,也有孩子出生以來第一次拿釣竿的。我拿著裝有一套釣具的提袋,不過沒有一個人帶著畫筆和畫具。
孩子們一個接一個順利地釣到魚。第一次釣魚的女生,看到釣起來的魚還在抖動,害怕的無法將魚從餌針取下,臉上的表情既高興又不知所措。
然而還是有男生沒釣到半條魚。喜歡釣黑鱸魚,今天也自備釣具的S小朋友,抵達釣魚場時便看到一條鱸魚,於是信心滿滿垂下釣線。可是,他身旁的朋友釣起一條鯽魚,有生以來第一次釣魚的女生也釣起一條生龍活虎的西太公魚,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只剩S小朋友的釣竿沒有半點動靜。體型微胖的S小朋友,失望得不禁垂頭喪氣,也盡量避開其他小朋友的目光,一個人默默地守著釣竿。
就在最後五分鐘,S小朋友的浮餌突然在水中一陣晃動,拉起竿,似乎很沉重,是條巨大的日鯽!S小朋友臉上的表情陡然一變,之前所累積的壓力到此一口氣釋放出來。
釣魚中也有各種情節,正如擠壓濃縮後的人生景況,對最後大逆轉擊出全壘打的S小朋友而言,之前那段釣不到魚的等待時間,可說是最好的伏筆。
每個小朋友們體驗到不同的經歷,釣魚時間就此結束。
6.解剖釣到的魚
第二天在理化教室上課。
分成六個小組,每一組桌上放有一件小解剖皿、舖上白色的紗布,紗布下擺著昨天釣到的鯽魚。
終於到了解剖時間,我在東京大學解剖教室的幾年時間一直在做人體解剖研究,這些都是為了更深入地領略藝術的精髓。達文西據說也是正因為解剖過三十多具屍體的經歷,才能畫出那麼精采絕倫的鉅作。解剖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一定要親身經驗才能體會,所以我在藝術大學畢業後,到醫學系度過一段研究生活。
為美術解剖,從達文西開始之後,一直都被收入歐洲的美術研究課程中,日本到了明治時代,成立了培養畫家的東京美術學校,也效法歐洲的做法,加入解剖課程。
我就是去那所繼承東京美術學校做法的美術解剖研究室學習,也就是說「不要畫筆的繪畫教室」原始構想並不是來自於我。如果這個課程的創意有著作權的話,那應該是達文西!是他創造了美術解剖學的研究歷史,我只是從那裡出借點子,給小朋友們開課。
在正式解剖前先觀察魚的外表,昨天在湖邊釣到魚時看到的是,魚不停翻動掙扎,在水中拉引釣線,還有魚鱗閃耀著光彩,然而那時大家滿心都是釣到魚的喜悅,沒有仔細觀察手上的魚。
孩子們回到所屬各組的桌上開始解剖。有的組剝得很好,也有小組切斷肌肉和血管血流滿桌。魚發出陣陣腥臭味。有的女生受不了這種臭味,覺得噁心反胃,於是把頭靠在桌上,閉起眼睛。
昨天才釣起的魚有的尚未完全死盡,查看內臟,竟還在跳動。
更甚者,即使身體已經剝下半面還在跳動,突然從解剖皿中彈跳出來,掉在地板上,尚在翻動掙扎。骨頭和內臟已經剝除的魚還能活動,引起教室一片騷動,我也對魚強韌的生命力深感驚訝。
皮剝下後,剝取肌肉,觀察其中的內臟。孩子們最感好奇的就是魚鰾,取出像白氣球般鼓脹的魚鰾,讓它浮在裝有水的培養皿中,感覺上就像魚在水中浮游漂流。
最後,觀察只剩下骨頭的魚,解剖到此結束,
用手去摸魚,鼻子去聞氣味,眼睛去細細觀察,我想孩子們的腦海中已經深深烙印下魚的豐富形象。
8.忘掉所有的經驗
從釣魚開始到解剖,我的「不要畫筆的繪畫教室」第一個課程結束了。對有生以來第一次釣魚、有生以來第一次解剖的孩子們而言,這兩天對他們來說是一次特別的經驗。
那是我在美術大學接受多年美術課程,然後在醫學系解剖學教室解剖屍體十幾年濃縮而成的時間,孩子們是否能體會我經歷過的世界呢?
接著就來確認這次的成果。孩子們的畫是否真的有進步?到底他們會畫出怎麼樣的畫來?
9.開始畫吧!
終於到了開始畫畫的時間。
我把孩子一部分留在理化教室畫畫,一部分回到教室裏畫,每一邊都可以動手畫。
總之藝術是自由的,不管在哪裡畫都可以。
我上課的第一天,這些緊張得說不出話來、埋頭作畫的孩子們,如今生龍活虎地看著隔壁同學的畫後或是開心地笑,或是自言自語,每個人都神采奕奕,與我四目相接時一副喜不自勝的樣子。
他們的眼睛在說:「我畫出這樣的畫耶!你看。」
反過來說,不是我教給孩子們繪畫的樂趣,我並沒有提到任何繪畫的方法。儘管如此,經過一連串的課程,孩子們充分享受了繪畫的時間。
完成的畫也非常精采。
10.畫完成了
畫完成了!
完成的畫和昨天毫無自信畫出的那些圖,看起來完全不一樣。
以畫的方式來說,也有人仍然只畫出魚的左側面。不過,那個側面卻有微妙的「動感」、有厚度,更重要的還有「生命感」。
那應該是因剝下魚鱗,拿在手裏端詳的結果吧。他仔細地把魚鱗一片一片畫出。尾鰭、背鰭、腹鰭都撐了起來。
還有將日鯽特有的微妙形狀剖開的圖。
大多數的畫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他們不只畫出一條魚的姿態,也畫出魚游動的水底環境。 畫出魚口中吐出泡泡,暗示魚正在水中游動,畫出水草,掌握到魚兒活著時的景觀,那是他們從實際去大自然湖邊釣魚,在那裡呼吸風的氣味,用手觸碰水的經驗所創造出來的。魚不能離開水而存活,牠們也是自然的一部分,與大自然共生共榮。孩子們有掌握到那種感覺。
還有魚臉朝畫者方向的畫,魚的眼睛和畫畫的孩子四目相接,魚和自己相互凝視。到湖邊釣魚,在理化教室裏解剖,看到水缸裏游動的魚。透過這些經驗,魚不再只是陌生的生物,心靈也能交會。魚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從此開始,經由畫魚,孩子也畫出自己的心。
畫出這幅畫的孩子說道:「解剖課結束,看到水缸中的魚時,我們眼光交會,留給我深刻的印象」,魚不只是活著,也成為心靈交會流通的對象。
孩子們的畫中,許多靈感都運用自解剖的經驗。像是畫出透明的魚體,魚鱗和內臟、魚鰾重疊,不是怪異的血腥畫面,而是美麗的抽象畫般的內臟。
還有的在畫上寫著「當時心臟還在跳動」,或是描述「魚鱗像扇子般,很難剝!」等註解。令人連想到李奧納多.達文西留下設計圖穿插著文句的手稿。就算沒有因為畫一條魚而邁向畫家的第一步也沒關係,只要能夠持續畫這種草圖,長大以後,成為生物學者,不也是一件很棒的事嗎?
此外,還有人挑戰繪畫美學的畫法,他們畫出魚在搖擺的樣子,繪畫不是卡通所以不能連動,不過,他畫出好幾條魚重疊在一起,看起來就像一條魚在搖動的樣子;為了暗示其動作,還在紙上畫出許多線條的軌跡,魚的口中留有釣鉤,巧妙地表現出被釣起的魚掙扎想逃的樣子。這種繪畫方式出現在二十世紀初登場的未來派畫家作品中,畫出這張畫的孩子不可能知道未來派的表現手法,應該是他釣起魚的時候,魚的動作留給他極深刻的印象,再三思考該如何畫出這種感覺下所表現出的手法吧!而且畫中還附上「糟糕。完蛋了!」的台詞,魚的動作不只是身體在動,也表現出心的動搖。
有人以恐怖的手法作畫,畫出在潛水時,看到解剖後露出內臟的魚也在水中游泳的畫,就像夢境中才會出現的黑色畫作。
還有人畫出魚被當成生魚片排列在餐桌上,畫上寫著:「哇!看起來好好吃喔!」
有人注意到環境問題的嚴重,畫裏出現漂浮在水中被丟棄的空罐。畫出這幅畫的孩子,應該是看到丟棄在湖裏的垃圾有感而發吧!
還有畫出前後被大魚夾擊,張皇顫抖的小魚。這大概在暗示解剖的人類和被解剖的魚之間的關係吧!像是一幅表現心理深層陰暗面的畫。
孩子們的畫豐富多樣,畫紙上畫出我教過和沒教過的各種情景,我播下「種籽」引出孩子們的好奇心,那粒種籽在很短的時間內發芽,孩子們自由自在地創作出自己的世界。
畫畫就是如此吧!正確傳達出美的最重要核心,如此一來,每一個人都可以產生出各種不同的美。
那麼美的最重要核心又是什麼?那就是生命,除此之外再沒有別的了。我想將生命的實際感受傳遞給孩子們。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