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當「粗魯的規則」傷了你!
有部超過二十五年前拍攝的電影《電視台風雲》(Network)中,擔任電視新聞播報員的主角,走到攝影棚的電視鏡頭前大喊,「我再也受不了了!」他是在發洩他對「電視台」的憤怒和挫折,那是個死板、強加規定、處處受限的系統,比起好的報導,那兒更關心好的收視率排名;那也是個試圖讓他妥協自己的價值觀、專業誠信,以及去做「他認為正確的事」的電視網。結果這位主播的抗議(在劇中)激起了一場全國性的運動;全美的人民都毅然決然地支持他。這個嘛,這只是一部電影,只是個虛構的故事,而且並沒有什麼真實的社會運動就此發生,雖然這部電影引起了許多討論。
我們並不敢妄想這本書將會啟發任何全國性規模的運動,但是我們希望最起碼,它可以對任何想要「擊敗系統」的人示範一些擊敗系統的方法。
這世上有數不清的人受到太多組織及官僚體系的傷害和錯誤的對待。我們之所以寫這本書,就是特別為了受過這樣的傷害並想開始做些什麼的人,而且要清楚告訴他們「再也不用忍受這種事了」。我們的做法是示範其他人如何實際反抗並且擊敗正在擊敗他們的系統。我們的目的是要激勵想擊敗充滿陋習的系統的讀者,並且建議能夠讓他們擊敗系統的思考方式。
這本書要寫給任何想要採取行動、好扭轉局面去擊敗「許多傷害了他們,而且讓他們感到挫折的系統」的人。
而當我們說「任何人」都可以擊敗系統的時候,我們就是指「任何人」:你並不需要是個專家。事實上,專家才經常會是這類行動阻礙。其中一個「給擊敗系統的人的經驗法則」(本書第十章會提到)就明確地指出,「為什麼專家不是必要的」。在本書中,沒有任何一個故事包含了問題所在領域的專家。
我們也承認,並不是所有系統都必須被擊敗,而那些必須被擊敗的系統,也往往不是故意要傷人。雖然某些傷害看來像是蓄意的,但卻有許多傷害是因為「草率地應用某個標準或是規則」而引起的。這顯示,除了得到個人滿足以外,擊敗系統還有一個好處。敏感的系統可能會利用被擊敗過的資訊及從中學習(比如經過某些事它已經學到教訓),做出正面的回應並且改善自己。那麼,另一個擊敗系統的理由就是:這樣的努力可能會帶來組織的改變,使擊敗系統變得不再有必要。從社會整體層面上來說,羅莎.帕克斯(Rosa Parks)就是個非常引人注目的擊敗系統者,在當年種族隔離的美國南方社會,她簡單的抗議-拒絕把她在公車上的座位讓給一位白人女性,由此開啟了美國的現代民權運動。在另一個國家印度,聖雄甘地則使「非暴力抗議」成為一種藝術形式,並且在過程中幫助促成印度邁向獨立。
這些例子確實很引人注目、也很激勵人心,但是就像我們上面說過的,我們並不敢期待因為我們所寫的東西會產生一場大規模的運動。我們所探討的擊敗系統跟上面兩個例子的規模相比可差得遠了,但是它對許多個人、以及我們希望改善的那些「個人在其中工作與互動的組織和系統」,仍有一樣的重要意義。
重點就在於,在個人層次擊敗系統的舉動,也可能會使整個系統在某種程度上產生改變,就算你的目標只是要改善個人的問題。本書中有幾個故事是最好的說明:因為一個個人擊敗了系統,將如何使組織改變,雖然「那個人」本來並沒有這樣的企圖。這些故事包括本書第四章中的《維修會造成失敗》、《不會說話的影片可以透露很多事》及《轉移價格》,第七章中的《適當的穿著》,以及第九章中的《住院病人的焦慮》。
我們講述的大多數故事,以及我們在每個故事最後點出的「為何不這樣想?」的寓意,其中都具有某些幽默的成分。擊敗系統的過程有許多樂趣,但是在幽默之下,卻是一種必須謹記在心的「嚴重性」。擊敗系統可能是一件嚴肅而且偶爾會有風險的事;這會需要一些勇氣。然而,光是嘗試擊敗系統可以獲得的樂趣以及常有的滿足,我們就覺得那遠遠比風險來得重要。
最後,我們邀請讀者們也多多分享自己擊敗系統的經驗。
羅素.艾可夫
謝爾頓.洛文
二○○五年四月
前言
用創意和問題決鬥
其實各種體型、身材和各行各業裡都有擊敗「系統笨問題」的人。事實上,擊敗系統的人確實有某種共通點:他們都受夠了傷害他們的系統,並會因此採取某些措施。我們在書中會講出這些故事,呈現這些人如何擊敗使他們感到挫折的系統。這所有的故事全都是真實的。
本書大多數的故事來自作者的經驗,也有一些直接來自曾經歷過這些故事的人們。每則故事的組成包括故事本身、接著是一段是從故事本身得到的教訓或意義,會用粗字體印刷,最後結語則是故事本身暗示的寓意。
卡司介紹:擊敗系統的男主角
當我們在整合這本書的時候,我們決定要幫那些書中擊敗系統的人想一個通用的名字。我們想找一個大多數讀者都認得的封號,一個讓人們可以感同身受的名字。同時,使用一個通用的名字可以排除許多的對號入座,也可以消除那些「因為自己的故事出現在書中」的人可能會感到的困窘。於是,我們選擇了《大衛與歌利亞》(David and Goliath)傳說中的「大衛」,除了少數幾個故事以外,我們在本書中從頭到尾都會使用大衛這個名字。
在舊約《聖經》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就是大衛,他「只不過」是個牧羊少年,卻擊敗了強大的非利士戰士歌利亞。以色列人跟非利士人打仗的時候,兩軍在對立的山丘上彼此對望。整整四十天,每天早上巨大、孔武有力的歌利亞(根據傳說,他的身高超過九呎)都對著以色列人挑釁,要他們派人出來跟他決鬥,但是沒有人願意。有一天,大衛帶了一些糧食補給品要給他在以色列軍隊中當兵的哥哥們,當時他還太年輕所以無法從軍。當他聽到歌利亞的怒吼後,立刻自告奮勇要跟他戰鬥。因為大衛的體型弱小、加上他年紀很輕又沒有作戰經驗,以色列的國王掃羅王(King Saul)一開始不太願意。大衛確實不是當戰士的料,但是因為國王沒有其他的選擇,最後他只好通融。
拒絕了國王提供他自己的盔甲之後,大衛跑到附近的一條小溪邊,撿了五顆合適的小圓石(五顆,不是只有一顆——或許他有一些懷疑:當人們面對這麼艱難的成敗關頭時,通常都會有懷疑的!)用來裝上彈弓。
接下來的故事可說是名垂青史。歌利亞從頭到腳都受到厚重的盔甲保護,但是大衛卻只用一顆小石頭就無比準確地擊中這個巨人的額頭,就在歌利亞的保護頭盔之下,那是歌利亞身上最脆弱的部位。歌利亞倒下了,於是大衛用歌利亞自己的劍砍斷了他的頭。以色列人因為大衛擊敗了歌利亞而受到鼓舞,轉而攻擊匆忙撤退的非利士人,最後獲得了勝利。在<撒母耳記>(上)(1Samuel)第十七章一到五十八節當中可以找到這整個故事 。
我們認為,這個故事的傳奇地位,跟「一個小人物去挑戰,並克服巨大、比自己強壯得多,又看似無敵的龐然大物」這種訴求有關;本書所說的「系統」就像是歌利亞的化身。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至少直到擊倒巨人的那一刻之前,他沒有盔甲保護、只拿著一把彈弓,運用自己的渴望和創意(而不是蠻力),就擊敗了「歌利亞」。這故事具有一種隱喻的傾向,可以描述我們所有人能夠如何以自己的決心和機智,而不是力量,擊敗某個具有陋習的系統,也就是形式上的歌利亞。這也是為什麼,大衛會成了我們擊敗系統的象徵。
各種創意的集合
本書的結構也會讓你很容易找到某個或某些可以應用到你想克服的系統而引起的問題的故事。「目錄」就可以幫助你這麼做,第十一章之後按照系統種類分類的故事排列也可以。
我們認為,「擊敗危及我們生活品質的許多系統」這件事還沒被世人普遍理解其重要性,所以在第一章中我們會明確說明這些原因。我們會指出擊敗系統的必要,並且示範系統會如何以及為什麼錯誤地對待我們。
就像你們會在書中故事當中看到的,擊敗系統不只要有勇氣、堅持及創意,還包含你得忽視「系統樹立及圍繞在它們周圍的障礙」。但是擊敗系統也包含對系統有合理的了解;你得知道系統如何運作,特別是系統會如何產生故障;系統的缺點和弱點在哪裡;還有驅使系統的動機為何。
除此之外,擊敗系統需要的是我們把系統當成整體探討,而不是像通常的做法一樣,逐個探討每個問題的每個部分。在第二章,我們會運用大量例子說明以上提到的各點。
接下來,擊敗系統需要一些創意。「有創意」可以確保你比你想要擊敗的系統佔有優勢,因為如果有任何事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正在擊敗你的系統並沒有創意」。根據定義,龐大、遵守規則的行為並不具有創意。第三章就會探討創意主題。創意的本質說穿了就是挑戰或否定我們所做的不同假設的過程,大多數的假設都是隱含的,它們通常會抑制且限制我們進行並達成我們想要的事情,而且還會違背本質。我們在這裡也會提供一些創意的策略。
在序言及前言之後,本書會由三部分組織而成。第1部包第一、二、三章,分別敘述為什麼必須擊敗系統、了解系統以及了解創意。第2部由擊敗系統的真實人物故事所組成,這部分包括六個章節。第四章收集了許多故事和趣聞,示範如何辨識出第三章中敘述的不同假設,接著挑戰或否定這些假設,這是以創意擊敗系統的必要條件。
第五到九章是一系列可以被用來擊敗系統的創意策略。每一章的標題都會指出每個特定的策略。這些章節每章當中都會包括好幾個故事,示範如何運用特定的策略來擊敗系統。
到了第3部,第十章會提供一些「給擊敗系統的人的經驗法則」,這是第2部的故事中,擊敗系統的人會運用的步驟和行動的基礎。當你準備開始嘗試克服系統的時候,這些經驗法則可以用來當作謹記在心的指標。為了激起讀者的興趣,我們會把這些實用方法列出來:
※做出意想不到的舉動
※專家是不必要的
※不求批准,但求原諒
※不要接受一開始的拒絕
※不要代替任何人拒絕你自己
※找到同盟
※妨礙系統
就像我們在以下各章節的建議中所說的,你並不需要把這本書從頭讀到尾;所以如果這種情緒已讓你特別起勁的話,那就不用再麻煩了,直接翻到第十章吧。
第十一章則說明組織(系統)可以思考的想法及實際行動,使系統內服務及雇用的人開始覺得「擊敗它們的必要性」很低。在第十一章之後,會有按照系統種類分類的故事排列,它可以幫助你找到在某個特定領域中擊敗系統的例子。這個分類並不是唯一的:有些故事可能很容易被放到不只一個分類中,而且我們其實會在不只一個分類中找到某些故事。因為,並沒有什麼獨有的方式才可以克服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