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連結我們彼此的暗流
醫學博士柏納德•貝特曼經歷與研究巧合數十載,本書產生自他那具有感染力的熱忱和淵博的學識,這可能是歷來所寫過關於該主題最全面的指南!他透過多重觀點檢視巧合這個現象,包括榮格的「共時性」、霍勒斯•沃波爾的「意外之幸」、保羅•卡默勒的「連續性」,以及他自己提出的「同時感應」概念。他有系統地將巧合分為三種類型,並說明可能引發巧合的條件、描述巧合的好處和限制,以及闡釋種種解釋。
貝特曼博士描述人們所經歷過各式形態的巧合,包括通才、連結者、超級偶遇者、連續者、機率論者和理論家。我屬於「通才」型,因為我的人生中向來充滿了各種巧合。
我回想起早年有一回,我隨手抓起了一把釘子,驚喜地發現我正好抓取到所需要的數量。在擔任心理醫師的職涯中,我身邊經常出現巧合,它們大量發生在新病患的身上,例如接連好幾個藝術家或律師的案例。當外部事件完美反映出內在問題,它們便從病患的故事中浮現出來。主題越深刻或張力越大,就越可能出現共時性現象。在我的個人生活和職涯,這些持續出現的巧合讓我判斷我是否進入了「心流」,或者面臨了阻礙。
有人引用標準的統計數字來說明巧合根本毫無意義。相形之下,當代數學和科學卻提供了其他的可能性。如同貝特曼博士所言,榮格受到物理學家沃夫岡•包立的影響。包立是榮格的病人,他將非定域性的概念介紹給榮格,亦即量子粒子之間即便相隔極大的距離,都能立刻發生糾纏。我自己也服膺於當代科學,不但體驗到了共時性,也認識到我的靈性發展。
羅伯特•薩科和我一樣對此深感興趣,也對此做出了相關的解釋。我相信碎形構成了宇宙中的元級形態——我們所見之形態的形態。
碎形幾何是數學的新分支,起源可追溯到一九七○年代。從創建碎形幾何之初,該領域的發現者/發明者曼德博便確認了碎形與極複雜的自然形狀的關聯。「碎形」的標誌特徵是「自相似性」,意味著整體的形態反映於其組成部分的形態。我們從樹木、河流、身體血管、神經元及例如海岸線和山脈分支等所有的天然地景看出了這點。還有,就文化層次而言,碎形見於全世界的原型,例如搗蛋鬼、影子、好母親和英雄,也在人類歷史中反覆出現。
貝特曼博士直覺地理解到碎形與有意義巧合之間的關聯,並以碎形螺旋來裝飾本書的封面(英文版書封)。我曾擔任貝特曼博士的著作《科學心理學的碎形認識論》主編,此後在他的播客「與巧合連線」中與之結識,在訪談中,我主張碎形原理提供了最佳的自然模型,說明心靈與物質時常呼應彼此。
自相似形態出現於很多種規模上,無論是在空間、時間或想像和象徵的領域。自相似螺旋反復出現於鸚鵡螺殼和某些蝸牛的生長,以及向日葵種子或星系曲線的形態。蝸牛在生長時,殼的弧度保持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相同關係。這是隨處可見的身分本質——儘管部分可能會改變,但它們與整體保持著重要的關係:我依然是我,即使我身體裡所有的細胞和液體,或者心中的想法不停在改變。
碎形形態也帶著驚奇,例如當你越是仔細觀看,會看出越多的自相似形態。碎形也具備同時開放和封閉的矛盾邊界。在某些方面,我可能獨立自主地運作,但我也擁有一個持續滲透別人和被別人滲透的社會腦。人與人之間的碎形,有助於解釋人與人之間的共鳴。
在與貝特曼博士進行訪談之後,他邀我寫下這篇前言。此後,他到處看見碎形,而我則被巧合所包圍——這是一個關係相互滲透的例子。雖然我們離開了子宮,但與整體的關係從未動搖——我們與別人及環境相互滲透。若以此方式設想心靈和物質,我們便能自然地將巧合視為內在和外在過程之間的自相似性共鳴。如同音叉,我們的大腦、心靈和身體與彼此和整個大自然同步化。
親愛的讀者,你一定會喜歡接下來的篇章。書中不僅充滿了迷人的巧合,也用多種方式加以闡釋它們,讓你瞭解、分類這類事件,並且賦予意義。巧合促使我們發現內部和外部領域基本上相互連結,而且充滿驚奇。
你的個人共時性既是令人驚奇、也是尋常不過的事件。貝特曼博士的書將幫助你將巧合經驗給正常化,並使你更有自信地向親戚朋友講述你的故事。如果你在閱讀本書時和我一樣感動,我希望你能加入貝特曼博士的行列,一起利用有意義的巧合來闡釋那道將我們連結起來的暗流。
※本文作者為泰瑞•馬爾克斯—塔洛(Terry Marks-Tarlow)博士,他是《科學心理學的碎形認識論(2020)》一書的編輯,也是《現今的神話想像:話神與科學的相互滲透》一書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