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熱帶雨林初印象(摘錄)
地表目前最大的熱帶雨林,分布於亞馬遜、剛果與婆羅洲地區。而想拜訪這些地方的人,通常滿腦子都是前面曾特別突顯過的那些刻板印象。所以我們暫且撇開那些曾大膽深入雨林,並報導過自己如何在「綠色地獄」裡劫後餘生的探險家,來看看另一種認識雨林的途徑。那是從一種「對無與倫比的熱帶奇觀之期待」中出發,例如在英國作家魯德亞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s)的《叢林奇譚》(Dschungelbuch)裡,人類之子毛克利(Mowgli)就親身經歷過猿猴、豹、老虎、熊、大象等動物。不過一如我們之後會看到,印度叢林並非熱帶雨林,而是一種數千年來就一直有人類利用的季風林,因此根本不能歸於此類。
至於在熱帶雨林裡,例如亞馬遜地區,我們會看到那些動物呢?肯定有猿猴,還有在體型及力氣上都大於豹、但比老虎小的美洲虎。不過那裡既沒有大象也沒有熊,德文裡被稱為「亞馬遜螞蟻熊」、長相奇特無比的食蟻獸,樣子更是和熊八竿子打不著。這裡當然也有鸚鵡和其他五顏六色的鳥兒,例如飛行方式獨特、我們之後會再更詳細介紹的小不點蜂鳥,與美得不似在人間的蝴蝶。然而所有這些,幾乎都不會出現在你的雨林初體驗裡,你對它的第一印象,其實更常會是「簡直叫人失望!」。
那裡的葉子多半綠得很缺乏光澤,幾乎可說是粗糙。樹木乍看之下只有棕櫚與非棕櫚之分,而且上面也絲毫不見明艷盛開的蘭花。你甚至連想聽到一點悅耳的鳥鳴都徒勞無功──至少一開始是這樣,因為鑽進你耳朵的會更是噪音般的尖銳蟬鳴。
我們其實幾乎不會跟這裡數量最多的動物直接打照面,反而更常是在伸手捉住藤蔓、把步道旁的枝條撥開或坐在一根倒木上時,帶著疼痛「感覺」到牠。那是數量遠遠超過其它動物的螞蟻與白蟻,若從這點來看,牠們可說是主導了亞馬遜雨林的動物世界。你甚至通常看不到白蟻,除非能認出牠的巢穴──這種深色結構物,會出現在樹幹上枝椏分岔處,或直接黏附在枝幹上。白蟻會從這裡向地面築出管狀通道,它們既像粗大的血管,也像奇形怪狀的樹根。白蟻畏光,因此一如不會把巢築在河岸淹水區,牠們也會避開樹冠。白蟻通道所構成的「血管」,無法讓人對牠驚人的數量產生強烈印象;即使這裡生活著種類最南轅北轍的螞蟻,我們也因為太少看到,而無法想像牠們的數量實際上有多龐大。有些動物專家就說,雨林裡除了白蟻與螞蟻,根本什麼都沒有。
了解數量關係,對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在雨林裡,單位面積土地上──如每公頃的白蟻和螞蟻總重量,超過猿猴、鳥類、甲蟲及蝴蝶等其它動物的總和。而這也意謂著,我們對熱帶雨林最期待的動物世界,偏偏就是以稀罕著稱。多樣性與稀少性是一體的,這點非常重要且影響深遠。當你走進一座大致仍處於自然狀態的熱帶雨林,見到的不會是充滿野生動物的塞倫蓋提(Serengeti);在那裡靜候你的是鋪天蓋地的綠意,與高大得驚人的樹幹,一個讓人置身其中得步步為營、小心謹慎的植物世界,在尚未仔細確認上面是否有能痛咬人的螞蟻前,最好連藤蔓都儘量別碰。與東南亞的雨林不同,亞馬遜雨林裡沒有水蛭潛伏,不過只要是步道經過的地方,就可能有沙蚤(Jigger),一旦被螫咬,皮膚就會搔癢灼熱難耐。而從遭受蚊子攻擊的地點可以確定,就是人類的定居為牠提供了孳生的溫床,因此我們也必須做好心理準備,隨時都可能感染瘧疾或其它由蚊子傳播的熱帶疾病。
不過當我們被一陣嗡嗡聲所吸引,並發現自己正被注視著,這一切顧慮就又會立即煙消雲散。一隻蜂鳥停在半空中,在我們面前只有一臂之遙處;牠忽而閃到一邊,忽而或後或前,毫不掩飾地打量著我們,是希望我們對牠打招呼嗎?如果是的話,我們又該怎麼做?如果這是一隻母鳥,羽色應該是不太耀眼的祖母綠;但若是公鳥,則會穿戴一身閃耀著艷紅、寶石藍或紫色的華麗羽衣。不一會兒,這個小不點會突然消失無蹤,彷彿這一切都只是幻影。不過此時在樹影幽暗的小徑上,會有道小小的藍影朝我們滑翔而來,在牠翩翩飛舞而過的瞬間,我們會認出那是隻蝴蝶,比人的手掌還大,羽翼正面閃耀著絢麗的藍。是一隻大藍閃蝶。
忽然間,我們會聽到鳥的鳴唱,至少聽起來很像,然後跟著又是一種我們無法確定是蛙類,或真的是鳥所發出的哨音。你也會以為那唧唧聲與尖銳刺耳的叫聲是來自蟬鳴,但其實並不一定。聽起來嘹亮無比、響徹森林的錘打聲,不是來自打鐵匠而是鳥。喋喋不休的嘎嘎聲可能發自鸚鵡或猿猴,唧唧啁啾聲也是。牠們因為經常神龍見首不見尾,所以我們沒辦法將那些聲音加以歸類。只有真正內行的導覽員,或那些累積多年經驗已夠格當專家的人,才能說出到底是誰在森林裡四處呼喳。
他們跟那些喜歡遠遊、經驗老道,熟悉東非、南亞或東南亞國家公園的自然愛好者完全不同。後者會拿著望遠鏡和圖鑑,舒舒服服地靠在躺椅上研究那五彩繽紛的鳥類,還能享受以全景視野欣賞大型野生動物。那裏的織布鳥或受餌料吸引,或從經驗得知遊客總是很樂意與牠們分享美食或茶點,還會自動飛到這些渡假屋的門廊前。然而在亞馬遜地區,這類與非洲或亞洲織布鳥很相似,都會築出懸掛式袋狀巢穴的鳥,卻經常與胡蜂共居一處;但胡蜂不僅螫人特別痛,對任何太接近自己巢穴的生物還攻擊性特別強。這裡的小型鳥也幾乎從不會成群出現,比起牠們在東非與印度的同類,行為通常更沉穩冷靜。整個大亞馬遜地區,有著地表四分之一的鳥種。
這些初步體驗,讓我們進一步窺探了熱帶的自然環境。而當地的土著對此非常清楚,他們歷經無數世代,用幾千年的時間適應了這樣的環境。雖然從外表特徵來看,全球各地雨林民族的來源非常迥異,但他們在生活方式上跨大陸性的驚人一致性,卻告訴我們一點:若想在熱帶雨林裡生存下來,就得這樣過活。我們會瞭解,有關「這個終年潮濕的森林裡到處都是吸血蚊蚋」的預期或恐懼,既是正確也是錯誤的—說它正確,是因為雨林裡確實有這樣的地方;至於錯誤,則是那裡面還有極其廣大的區域,根本幾乎沒蚊子。
三、無以倫比的生物多樣性(摘錄)
亞馬遜地區擁有一千五百種以上的鳥類。如果把亞馬遜河上游源流區的安地斯山谷地,以及在歐洲視角中也巨大無比、主要分布於委內瑞拉與哥倫比亞境內的奧里諾科河(Orinoko)與馬格達萊納河(Magdalena)流域也算上,整個區域的面積便約略等同於歐洲,但在這範圍內所發現的鳥種,卻是歐洲的三倍。若把目光移到哥斯大黎加這個小國,那裡物種之豐富多樣與密集更叫人咋舌。
哥斯大黎加的面積,雖然大約僅為巴伐利亞邦的三分之二,其鳥種數量卻比整個歐洲都還多。此外,它還有兩百三十六種哺乳類動物、一百四十種蛙類、以及兩百二十八種爬蟲類。那裡經證實的天蛾科飛蛾就有一百二十一種,而整個美國與加拿大合計也才一百一十五種。至於蝴蝶種類,則大約有五百五十種,而歐洲與西北非也不過四百四十種──其他以此類推。像甲蟲、蝴蝶或椿象這些種類特別豐富的物種,一般引用的數據都只是大約統計或估算而來,這裡物種太過繁多,以致許多生物根本至今未為人所知。
不過有個趨勢很明顯:愈進入潮濕的雨林深處,絕大多數動、植物群的物種數量就愈急遽陡增,其程度甚至是指數性成長。因為想比較物種多樣性就得考慮面積大小,然而即使(很)慷慨地把哥斯大黎加看作跟巴伐利亞一樣大,這個熱帶小國還是比巴伐利亞多出十倍有餘的蛙類,二十倍有餘的爬蟲類,以及十倍之多的天蛾科昆蟲(其實應該更多,因為許多巴伐利亞的飛蛾只是過境)。至於熱帶雨林的樹種之繁多,更是只有真正的專家,才有辦法加以鑑定。這裡沒有我們在野外觀察或調查時常用的那種圖鑑書可用,因為僅僅在委內瑞拉境內,已經證實的樹就有兩千四百種。平均每平方公里都有幾百種不同的樹,在一公頃的研究面積裡,更可能每棵樹都是另一個樹種。外行人眼中同樣的樹種,事實上卻可能分屬不同科下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屬。
由於同行的埃梅.邦普蘭(Aimé Bonpland)是位優秀的植物學家,亞歷山大.馮.洪保德(Alexander von Humboldt)在他的「新大陸赤道地區」壯遊中,其實已經意識到那裡的植物種類何等豐富多樣。熱帶的自然景象讓人如此印象深刻,以致即使飽受吸血蚊蟲及其它瘟神般的蟲子之苦,他們仍為其心醉神迷不已。不過一直要到半世紀之後,許多動物研究者與採集者才真正意識到這裡令人咋舌但也費解的物種之豐富。他們當中尤其知名的,是曾經在亞馬遜地區進行過採集的亨利.貝茲(Henry Bates)與阿爾弗雷德.華萊士(Alfred R. Wallace)。不少其他研究者也注意到這裡物種特別豐富的現象,但他們卻無法解釋為何絕大部分的物種,數量都如此稀少。捕捉甲蟲或蝴蝶的經驗告訴他們,蒐集一打不同的物種,要比捉到五隻或十隻相同物種容易得多。而他們顯然認為這種稀少性是人為的,因為當時到得了的河岸地區多少都有人居住。即使一直到二十世紀,河流都還是人們遠行或探究廣大雨林的主要通道。
那些在二十世紀後半初期出版的小畫冊,完全表達出人的想像力,是多麼強烈反映著自己的期待。它們用多彩繽紛的畫作,來呈現雨林動物世界的多樣性,那上面的每一棵樹上,幾乎都有一隻充滿異國情調的鳥、蛇或巨大的蜘蛛;而樹木的板根間,可能暗藏了一隻美洲虎,正向外窺視著在地上打轉覓食的小豬──也就是西貒;在高高的樹冠上,則坐著或藍或紅、羽色斑斕的鸚鵡與其它鳥類,牠們的樣子根本無可比擬,因為不管在美國或歐洲,你都找不到像這樣的鳥。此外,當然還少不了蜂鳥、身帶美妙光澤的大型閃蝶、旖麗盛放的蘭花等等。這些圖畫,塑造著人對熱帶美洲雨林物種之多樣豐富的想像。如果是非洲,上面還會添加幾隻大猩猩、黑猩猩與㺢㹢狓(Okapi)──一種直到二十世紀初,才被發現的森林長頸鹿;在東南亞,則會添上紅毛猩猩、長臂猿和犀鳥;而其中最艷冠群芳的,莫過於新幾內亞島的天堂鳥。
雖然這些動物確實都存在,沒有任何一種像過去描寫人猿那樣,是憑空想像或道聽塗說虛構出來的,但牠們並不是以這種方式出現在熱帶雨林裡──就像被精心豢養在有森林布景的動物園一樣。於是許多人帶著從這些圖畫得到的印象,到熱帶美洲、非洲或東南亞旅行,然後驚愕地發現事實與此完全不符。如同我們一開始就說過,這些森林經常幾乎不見任何動物蹤跡,尤其是大致仍未受人類活動影響的區域。你在東非國家公園的獵遊行程裡,很容易一天內就看到上百種不同的鳥;在德國境內鳥況很好的區域,一天要看到上百種也是可能的;然而在熱帶雨林裡,撇開少數幾個比較特別的地方,也就是那種在賞鳥圈裡很快就眾人皆知的「熱點」,你得尋尋覓覓幾星期或幾個月,才能見識到這樣的多樣性。但如果是螞蟻和白蟻大軍,只要稍微找一下,根本就隨處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