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HA HADID
 
熱賣排行榜
紙本書
電子書
莫斯科紳士
精準寫作:寫作力...
哈佛商學院的美學...
貓咪也瘋狂(全彩...
82年生的金智英
痠痛拉筋解剖書【...
刀(奈斯博作品集...
理想的簡單飲食
看懂好電影的快樂...
當時間開始:地球...
 
地球生命簡史:面向「人類世」,走進46億年地球生態演化的劇場,預見未來10億年生命圖景【自然與人文新經典】
切換至電子書
地球生命簡史:面向「人類世」,走進46億年地球生態演化的劇場,預見未來10億年生命圖景【自然與人文新經典】
A (Very) Short History of Life on Earth: 4.6 Billion Years in 12 Pithy Chapters

分類: 自然科普
書號: RC0024
作者: 亨利‧吉
原文作者: Henry Gee
譯者: 劉泗翰
出版社: 果力
書系: 考現學
出版日期: 2024-06-12
語言:繁體中文       ISBN: 9786269828333
規格: 15 cm * 21 cm / 平裝 / 黑色
頁數: 320 頁   
定價: 550
關鍵字: 人類世 自然史 演化 生態 生態棲位 生物多樣性 大滅絕 古生物 保育 地質 演化生物學 化石
哪裡買:
博客來
誠品
金石堂
內容簡介

 面對「人類世」

潛入深度時間,見證大自然的冰與火之歌!
邀你沉浸閱讀、一瞬穿越時空
走進地球46億年創造、滅絕、再創造的生命劇場
預見未來10億年生命圖景!
★本書榮獲 2022 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獎(Royal Society Prizes for Science Books)
★書中最新研究發現,同步發表於國際知名科學期刊《自然》(Nature)
★作者亨利・吉(Henry Gee)為國際知名古生物學家、演化生物學家、《自然》資深編輯
「這是關於地球存在數十億年以來,我們的星球及其生物所發生的巨大變化的最好的書。」——賈里德・戴蒙德,普立茲獎得主、《槍砲、病菌與鋼鐵》和《劇變》作者 
★生命以堅韌、多變的風貌現身,無懼冰與火的考驗!
有數十億年時間,地球一直是一個荒涼的外星世界 ——波濤洶湧的海洋覆蓋地表,火山猛烈噴發,大氣層化學作用不斷⋯⋯就這樣,塑造出地球鬼斧神工的宏偉景觀。儘管環境嚴峻、變化劇烈,生命,終於出現了! 
★一幕幕生態演化劇場,在眼前上演
從單細胞生物到複雜的多細胞生物,從蔚藍的深海爬到茂盛的森林,生命不斷演化,直到踏出第一步的原始人開始繁衍,再到後來的智人出現⋯⋯《地球生命簡史》上演了各種生存奇蹟,展現生命如何靠著微妙的平衡存在於地球上;而生物種群在演化中能否延續、能否維持多樣化、或將面臨大規模滅絕,都是因為能否取得平衡的生態棲位,加上環境變因的交互作用……
★預見未來10億年生命圖景!發展「宇宙意識」
作者亨利・吉(Henry Gee)是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的高級編輯, 他站在科學最前沿,掌握過去 25 年最重要的化石發現,以詩意散文生動講述了生命的歷史——從細菌到三葉蟲,再到恐龍與我們智人,將地球上不可思議、令人目不暇給的演化歷史——46億年——濃縮成一幕幕迷人、活潑的生態演化劇場,也預見了未來10億年的生命圖景。
作者帶著我們沉浸閱讀,一瞬穿越時空,在「創造、滅絕、再創造」的生命劇場中,邀請我們開發「宇宙意識」,一起思考:
當「人類世」(Anthropocene)已被定義為新的地質現象,身為人類——地球上最強勢的物種,我們人類該如何重新感受地球46億年浩瀚時間之流,想像人與「非人」的可能未來?
自工業化後,人類已欠下大量「滅絕債」:污染、資源稀缺、全球暖化、生物多樣性流失、生態紊亂加劇⋯⋯距離下一場生態滅絕的「至暗時刻」,我們還有多少時間?
一場動態的變遷已然展開,叩問著你我作為智人的抉擇與行動。
【人類世】小辭典:我們對人類世(Anthropocene)的理解雖尚未有定論,但對它的開端卻已有清楚認知:即工業發展,以及人類對生物資源的過度消耗。這種消耗破壞生態、對生命造成不可逆的影響(生物多樣化面臨危機、恐將引發物種大滅絕),也擾亂了地球的氣候平衡,威脅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物種的生存。
【審    訂】蔡政修|國立臺灣大學生科系與生演所副教授
【導    讀】洪廣冀|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名人推薦

 【暖心推薦】林大利|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

            黃貞祥|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GENE思書齋齋主
            焦傳金|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各界讚譽】
「一部生動、抒情的歷史。」
——國際知名科學期刊《自然》(Nature)
「這是關於地球存在數十億年以來,我們的星球及其生物所發生的巨大變化的最好的書。大陸合併又分裂;大規模的火山爆發一再重新設置了進化的時鐘;氣溫、大氣氣體和海平面都發生了大幅波動;新的生活方式已經出現。亨利.吉讓這幅萬花筒般變化的生命畫布,變得如此易於理解和令人興奮。誰會喜歡閱讀這本書?每一個人!」
——賈里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普立茲獎得主,《槍砲、病菌與鋼鐵》(Guns, Germs, and Steel)、《劇變》(Upheaval)作者
「不要錯過這部令人愉悅的、簡潔卻全面的傑作!天哪,它出色地將地球上整個、不可能的、令人驚嘆的生命歷史——近50 億年——濃縮成一個迷人的、活潑的、科學準確的故事。」
——丹尼爾.利伯曼 (Daniel E. Lieberman),哈佛大學生物科學教授,《鍛鍊》(Exercised)作者
「這位頂尖的科學作家為我們講述了四十億年進化過程中的一曲精彩、快節奏的華爾茲。作為《自然》雜誌的資深編輯,亨利.吉坐在最前排,掌握過去二十五年最重要的化石發現 …。從最早的細菌到三葉蟲、再到恐龍與人類,他以詩意散文,為我們生動講述生命的歷史。」
——史蒂夫.布魯薩特(Steve Brusatte),愛丁堡大學古生物學家,《紐約時報》暢銷書《恐龍的興衰》(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Dinosaurs)作者
「作者帶我們回到了過去,也讓我們回到了少年時期的好奇狀態。在日常瑣事中按下暫停鍵,停下來想一想:周遭這一切寶貴的生命是如何形成的——你將在本書中找到答案。」
——《地理》(Geographical)
「作者對地球上生命(和死亡——大量死亡)故事的簡潔敘述,既有趣又豐富。更棒的是,本書超越了人類總認為自己最為特殊的傾向,將我們人類放置回宇宙萬物計劃中適當的位置。」
——約翰.格里賓,《科學家》(The Scientists )與《尋找薛丁格的貓》(In Search of Schrodinger\\\\\\\'s Cat)作者
「在地球上生命如何進化的雄辯敘述之中,我們在逆境中發現了生命之美……這是一個充滿了生命行動與科學事實、一個生動敘述的故事,讓所有讀者深受感動。」
——《出版商週刊》(Publishers Weekly)
「從地球的歷史可以看見生命的興衰。」
——焦傳金,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地球生命簡史》是一本扼要且深刻的作品,用簡練的篇幅,回顧地球生命的精采歷史。尤其從單細胞生物到複雜的多細胞生物,或是從蔚藍的深海爬到茂盛的森林,生動描繪了生命演化與環境轉變的關鍵轉折。」 
——林大利,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澳洲昆士蘭大學生物學博士 
「在寫過各種難以想像的科學題材,以及應付各種難以理解的死線後,作者(亨利・吉)得以晉身Nature的後台,擔任編輯,與世界各地最傑出的科學家打交道。在這個意義上,《地球生命簡史》也相當於亨利的『編輯室報告』。一方面,他巧妙地將各科學重大發現串連成流暢的敘事;另方面,為了讓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原文,他也做了詳盡的註腳,列明文章出處。
此處要特別讚揚果力文化在編輯本書時的選擇。在英文版原書,亨利是按照一般科普書的慣例,將註腳列在正文之後;但果力文化將註腳放在正文旁,方便讀者對照閱讀。此外,在註腳中,亨利常針對個別文章,從編輯的角度作出點評。這讓閱讀註腳本身就是個樂趣。」
——洪廣冀,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國際科學期刊《自然》(Nature)負責古生物領域的編輯— 也就是本書作者亨利.吉(Henry Gee),整合了他數十年來經手過的研究文章和個人經驗,寫出了這一本《地球生命簡史》,不論是對於生命演化有興趣的一般大眾,或是從事第一手研究工作的老師、研究生們,相信都很適合花點時間來閱讀本書,並且從大尺度的視野來思考生命這一回事。 
另一方面,在台灣的大多數人對於恐龍並不陌生,但基本上都是從國外來的消息或報導, 對於台灣的古生物基本上都相當陌生,因為古生物在台灣長期以來是一個較被忽略的研究領 域。有趣也重要的是,在我們最近的古生物研究中,發現了台灣也有古生物界中的大明星: 『劍齒虎』這一類的食肉動物,甚至也將台灣的古生物們整合進全球島嶼生物滅絕的研究, 
其成果刊登於《自然》長期的「對手」— 《科學》(Science)中。
    生命演化的歷史極為迷人,不論是全球尺度或是身在英國的作者在書中有特別關注英國的古生物;位於歐亞大陸另一岸的台灣(英國剛好算是歐亞大陸最西邊,而台灣在最東邊)其實也同樣有著迷人的古生物,等著我們來探索、書寫出其生命演化的歷史。」 
——蔡政修,國立臺灣大學生科系&生演所副教授 
作者簡介

 作者|亨利・吉 (Dr. Henry Gee) 

英國古生物學家、演化生物學家、國際科學期刊《自然》(Nature)資深編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前學院教授。他在劍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是倫敦林奈學會(Linnean Society of London)前副主席,出版《約伯的天梯》(Jacob’s Ladder)、《尋找深時間》(In Search of Deep Time)、《中土世界的科學》(The Science of Middle-earth)和《意外的物種》(The Accidental Species)等書。他曾受邀參與英國國家廣播公司的電視與廣播節目以及美國全國公共廣播公司的《萬事皆曉》(All Things Considered)節目,也為《衛報》(The Guardian)、《泰晤士報》(The Times)和《BBC焦點》(BBC Focus)等報章雜誌撰寫文章。他目前與家人和無數寵物一起住在英格蘭諾福克郡的克羅麥鎮。
譯者|劉泗翰
資深翻譯,悠遊於兩種文字與文化之間,賣譯為生逾二十年;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研究所碩士。曾任電視台國際新聞中心編譯、組長、主編。譯作有《在冰川消失之前》、《湖濱散記》、《西雅圖酋長宣言》《這不是英語:從語言看英美文化差異的第一手觀察誌》、《愛的哲學課》、《性別的世界觀》、《物競性擇:你可以從動物身上得到什麼樣的「性」 啟示》、《喂,有人在嗎?》、《非虛構寫作指南》、《你該殺死那個胖子嗎?》、《愛的哲學課》等近四十本譯作。
目錄

 【目錄】

◆導讀| 洪廣冀/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第一章|冰與火之歌
◆第二章|動物群聚
◆第三章|脊椎動物的誕生
◆第四章|登陸上岸
◆第五章|羊膜動物崛起
◆第六章|三疊紀公園
◆第七章|會飛的恐龍
◆第八章|華麗的哺乳動物
◆第九章|人猿星球
◆第十章|橫越地球
◆第十一章|史前時代結束
◆第十二章|未來的過去
◆尾聲
注釋
謝辭
名詞對照表

 【導讀】

《地球生命簡史》——給成年人的床邊故事
文/洪廣冀(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很久很久以前,一個巨大的星球快要死了。」這是《地球生命簡史》的開頭,英文原文為 “Once upon a time, a giant star was dying”。這個簡單的開頭定義了全書。如作者亨利・吉(Henry Gee;以下容我以亨利稱之)指出的,這本涵蓋的時間長達四十六億年的小書,不會用各種科學事實轟炸你。他的目的是,各位智人(Homo sapiens)啊,在你入睡前,請就著床前小燈,手持這本書,讀上幾頁,然後你可以心滿意足地關燈,把棉被拉到下巴前,準備進入夢鄉。是的,按照亨利自己的說法,《地球生命簡史》是本科普著作,但同時也是成年人的床邊故事集。
在亨利所處的社會文化中,睡覺可被理解為某種瀕死時刻。有個廣受歡迎的睡前禱文是這樣寫的:
Now I lay me down to sleep,
I pray the Lord my Soul to keep;  
If I should die before I \\\\\\\'wake,
I pray the Lord my Soul to take. 
《地球生命簡史》不談上帝,也不談人的靈魂;甚至,不像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著名的「人類三部曲」,在《地球生命簡史》中,亨利只留一兩章的篇幅給智人——當然,這已經是相當「慷慨」之舉。畢竟,在四十六億年的時間尺度中,智人不過三十萬年的歷史,只佔了百分之0.000065。
在以星球之死開場後,亨利以智人以及地球生命的滅絕(extinction)為作結。他告訴我們,在幾千年內,智人將會消失,「人類占據的棲地幾乎遍及整個地球,而我們卻逐漸讓這個地方變得愈來愈不適合居住。」在人類消失之後,亨利表示,地球的生命當然還在,也在繼續演化,試著調適Homo sapiens這個該死物種造就的損害。由於大氣中還殘存著人類製造出的二氧化碳,冰河期將會延遲,但將會以更兇猛的態勢回歸。墨西哥灣流會停止流動,地球再度冰封,隨著板塊運動的趨緩,「老朽的地球罹患了關節炎似的,構造板塊不再像以前那樣潤滑」,地表的生命率先終結,地底深處的生命也終將消逝。亨利指出:「地球上的生命曾經多次巧妙地將威脅到他們生存的挑戰,轉化成讓他們蓬勃發展的機會,但是大約再過十億年之後,終將全部消失。」
《地球生命簡史》顯然不是什麼賞心悅目的睡前讀物。我不禁想起重金屬樂團Metallica的名曲:Enter Sandman。在有個童聲呢喃著前述睡前禱告後,主唱James Hetfield唱著:「噓,小男孩,別出聲,也別注意你聽到的怪聲」。噢,你好奇那是什麼?沒事沒事,那只是在你床下、衣櫥跟腦袋中蠕動的怪獸罷了。
***
亨利是Nature(國際科學期刊《自然》)的資深編輯;此處 “Nature” 是一本創刊於一八六九年的期刊,為當今科學界地位最崇高的刊物之一。能在這樣的刊物擔任編輯,亨利的專長顯然不只是講睡前故事。亨利是劍橋大學的古生物學博士,專攻牛在冰河時期的演化。他熱愛閱讀、做田野與寫作。畢業後的他並未進入學術界,反倒前往Nature擔任科學記者。
在訪談中,亨利回顧這段擔任記者的經驗。他表示,在寫過各種難以想像的科學題材,以及應付各種難以理解的死線後,他得以晉身Nature的後台,擔任編輯,與世界各地最傑出的科學家打交道。在這個意義上,《地球生命簡史》也相當於亨利的「編輯室報告」。一方面,亨利巧妙地將各科學重大發現串連成流暢的敘事;另方面,為了讓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原文,他也做了詳盡的註腳,列明文章出處。
此處要特別讚揚果力文化在編輯本書時的選擇。在英文版原書,亨利是按照一般科普書的慣例,將註腳列在正文之後;但果力文化將註腳放在正文旁,方便讀者對照閱讀。此外,在註腳中,亨利常針對個別文章,從編輯的角度作出點評。這讓閱讀註腳本身就是個樂趣。
讀者或許會好奇,長期擔任Nature編輯的亨利,對待「自然」與「生命」的觀點是什麼?他是這麼説的:「地球上的生命,其戲劇性的起起伏伏,只受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緩慢減少和太陽亮度穩步增強的兩大因素控制。」即便如此,亨利也認為,生命起伏的戲劇性直教人目不轉睛。依據亨利的說法,生命誕生於四十五億年前的地球;當時地球還正在沸騰,熱氣軟化了外層的岩層,地殼碎裂成板塊,板塊間的空隙形成海洋,板塊與板塊間的擠壓則形成崇山峻嶺,或在海底刻出深溝;但就「在這樣的混亂與災難之中,生命誕生了;也正是這樣的混亂與災難,孕育、滋養、創造了生命,讓生命得以發展茁壯。」亨利也告訴我們,在二十一億至二十四億年前有個「大氧化事件」。當時,藍綠菌演化出日後叫做光合作用的機制,釋放出一種致命物質,也就是氧氣,讓那些在缺氧環境中演化出來的生物吃不消,造成地球生命史上的首次大滅絕。不僅如此,藍綠菌還順勢「清除了保持地球溫暖的二氧化碳和甲烷,並開啟了首次也是最長的冰河時期」,地球成了顆雪球,從南極到北極被冰層所覆蓋。然而,亨利指出,大氧化事件與雪球地球正是「地球生命繁榮所需的那種末日災難」。
同樣的,亨利也認為,哺乳類之所以出現,與六千六百萬年前的一場末日災難脫不了關係。當時,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留下一百六十公里寬的隕石坑,終結了四分之三的物種,包括全部我們今日蓋稱為「恐龍」的生物。從三疊紀以來便「一直活在陰影的動物」,也就是所謂「哺乳類」,經歷一百萬年的演化磨練,如同打開一個充分搖勻的陳年香檳一般,全面噴發。
就亨利而言,智人的出現與散佈全球也不脫如此的循環。亨利曾出過一本學術書籍,直指智人是個「意外的物種」。在《地球生命簡史》,亨利提供了一個簡單的版本。距今三十幾萬年前,當尼安德塔人逐漸適應歐洲的冰冷氣候時,智人在非洲現身了。不過,切莫以為,智人是什麼高等、更具演化優勢或「出道即顛峰」的物種;正好相反,亨利表示,在智人生存期間,「前百分之九十八的時間都是令人心碎的悲劇」;「幾乎所有的人都死了,這個物種也幾乎完全滅絕。」這個物種的生育地一度只限縮在非洲南部馬加迪卡迪(Makgadikgadi)的濕地,苟延殘喘了七萬年。至十三萬年前,由於地球進入了千年以來前所未見的溫暖時期,馬加迪卡迪濕地外的沙漠正為一片草海。智人於是動身了,跟著獵物搬遷。沿途與其他的古人類爭鬥,或者交配,讓這個基因多樣性原本很低的物種,變得越來越混雜。智人也產生了自我意識,在洞穴壁上留下赭紅色的手印,彷彿在說:「我在這裡。」
***
為了寫這篇導讀,我到Youtube上看了大量亨利的演講與訪談,順便想了解這位智人究竟長什麼模樣。我看到的相當讓我滿意。即便在最正式的訪談中,亨利說他是個禿頭的胖子,是個沉迷於化石的geek,是熱愛科幻小說的nerd,是個從大學時期就在為各種雜誌寫稿的勞動者。基於某種我也說不清楚的原因,我開始覺得《地球生命簡史》與Metallica樂團的Enter Sandman重疊了。準備進入夢鄉了嗎?各位智人。你感覺到那隻名為「滅絕」的怪獸正在你的腦袋、牆角與床底蠢蠢欲動了嗎?乖,這是所有生命必然走上的路徑,智人也不例外。你的誕生是個意外,你的滅絕卻是必然;你以為的永恆終將消逝,在地球的尺度上不值一顧,且nobody really cares。
但,亨利也告訴我們,不知道是幸或是不幸,智人偏偏就是那個有所自覺的物種。智人畢竟與那群在二十一億至二十四億年釋放氧氣、釀成所謂「大氧化事件」的細菌不一樣。智人自覺自己的存在,也逐漸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欠了環境與其他生命多少債,多少也試著在短暫的生命中還債。他引用科幻小說家William Olaf Stapledon之語:說來奇怪,「這些微小的動物似乎更想要在這場鬥爭中扮演某種角色,而不是淡然以對,他們短暫地努力奮戰,想要為自己的種族在最終黑暗到來之前,贏得一些更清醒的時間。」
好好地睡一覺,不要絕望。《飄》的女主角郝思嘉不是這樣說嗎?
“After all,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重返人類演化
現場:為什麼
血色海灣:海
豚的微笑,是
誰說人類不理
性?:基因演
沙郡年紀:像
山一樣思考,
生命,八卦一
下:男人為什
尋找螢火蟲
中年的意義:
一個生物學家
博物學家的自
然創世紀:亞
人類存在的意
義:一個生物
種樹的詩人:
吳晟的呼喚,
無界之地
科學大歷史:
人類從走出叢
樹的祕密語言
:學會傾聽樹
幻奇植物園
毒木聖經
教養是一種可
怕的發明 :
鳥類學家的世
界冒險劇場:
禪定荒野:行
於道,醉於野
生物演化的4
5堂公開課:
減塑排毒自救
手冊:從個人
絕冷一課
地球其實是昆
蟲的:奇怪、
西雅圖酋長宣
言【中英對照
人類存在的意
義【新版】:
人類與自然的
祕密連結:發
站在自然巨人
的肩膀:看自
【昆蟲學家的
自然探索套書
【反思現代文
明套書】(二
漢字裡的故事
(三)藏在漢
迷蛇記:Ap
ple TV
種樹的男人【
暢銷心靈經典
在冰川消失之
前:關於遠古
博物學家的自
然創世紀:洪
劍羚與秧雞(
瘋狂亞當三部
洪水之年(瘋
狂亞當三部曲
瘋狂亞當(瘋
狂亞當三部曲
瘋狂亞當三部
曲(劍羚與秧
熱帶雨林:多
樣、美麗而稀
和古代恐龍做
朋友:歡樂又
樹的韌性:渥
雷本帶你認識
野生動物大聲
講:動物溝通
有托邦〔索隱
〕:關於當下
【牛津通識課
13】珊瑚礁
【漢字裡的故
事套書】(四
食物設計De
sign B
隱藏的宇宙:
生物多樣性,
樹的祕密語言
(二版):森
生物演化的4
5堂公開課(
沙郡年紀(二
版):像山一
驚天動地的地
球科學大百科
和路邊的野鳥
做朋友(新裝
瑪那:牧場之
上,牛在飛
Copyright ©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
服務電話: (02)8913-1005 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7:00 服務信箱:andbooks@andbooks.com.tw Design By Devise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