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論我們擁有的狐狸型與刺蝟型特質
如果一本書能讓我們更清楚地理解與自己相關的重要問題,並帶來新的啟發,讀起來就特別讓人開心。對我來說,列夫•托爾斯泰(Leo Tolstoy)的《戰爭與和平》(War and Peace)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表面上,《戰爭與和平》是關於拿破崙入侵俄羅斯的偉大傳奇故事,從征服莫斯科拉開序幕,而這是拿破崙這場征戰的巔峰,一路到燒毀莫斯科的轉折點,這也迫使拿破崙展開幾乎讓他全軍覆沒的著名「大撤退」(great retreat)。
然而,在我看來,《戰爭與和平》是一本關於狐狸與刺蝟的故事。不是指動物本身,而是代表兩種對待人生的看法(perception of life)。
在《戰爭與和平》中,托爾斯泰刻畫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個性。一方是拿破崙,典型的刺蝟型人物,以縝密的計劃和卓越的領導能力在戰場上發光發熱。他集中力量,精心策劃,試圖用一場決定性的戰役來改變戰爭的命運。與之相對的是年邁俄羅斯將軍庫圖佐夫(Kutuzov),一位靈活多變的狐狸。他成功地擊敗了拿破崙,但並非透過當時流行的戰爭方式,以嚴密的計畫或集結強大軍力來正面硬碰硬。庫圖佐夫沒有用傳統、可預期的方式擊敗敵人,而是以他狐狸般的智慧,迫使拿破崙撤退,從而拯救了俄羅斯。
他的成功來自於他能夠耐心等待那個關鍵時刻——那些無法預測、無法事先規畫,但會在錯綜複雜的人類現實中自然浮現的機會。正是這樣的策略,導致拿破崙的失敗。
托爾斯泰將現實描述成由無數不可預測的事件聚合編織而成。《戰爭與和平》是一則史詩般的故事,由許多短暫、片段的小故事綜合組成。托爾斯泰想要傳遞的是:生命與歷史中發生的重大改變是透過許多事件與機遇而促成,即使我們的後見之明傾向將故事描述成好像是由清楚的因果關係發展之下的結果。
我熱衷研究歷史,尤其對軍事歷史感興趣,所以我很自然地一開始就將《戰爭與和平》視為書寫戰爭的史詩傳奇名著。而使我重新檢視這部作品,將其視為一個關於刺蝟與狐狸的故事的人,是英國哲學家兼歷史學家以賽亞•柏林(Isaiah Berlin)。
柏林在〈刺蝟與狐狸〉(The Hedgehog and the Fox)一文中,探討了十九世紀的俄羅斯作家,提出了兩種類型的作家之間的區別:一種是像狐狸的作家,另一種是像刺蝟的作家。談到托爾斯泰時,他不僅指出書中主角庫圖佐夫的狐狸特質,也認為托爾斯泰本人在文學與生活中都是典型的狐狸。相較之下,他將其他十九世紀的俄羅斯作家,例如杜斯妥也夫斯基(Dostoyevsky),視為「刺蝟」的代表,這類作家傾向用單一邏輯推展故事線,並以符合該邏輯的方式描述事件。與這些刺蝟型作家不同,狐狸型作家認為現實是不斷變化與變動的。為了瞭解現實,我們必須將事件與經歷重新組合,並將那些看似與故事主軸無關的片段聯繫起來。
就各層面來看,柏拉圖(Plato)、帕斯卡(Pascal)、黑格爾(Hegel)、易卜生(Ibsen)、佛洛斯特(Frost)都是刺蝟型人,他們試圖徹底理解每一件事,一勞永逸地找出終極答案。相對而言,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蒙田(de Montaigne)、伊拉斯謨(Erasmus)、莫里哀(Molière)、歌德(Goethe)、普希金(Pushkin)、巴爾札克(de Balzac)與喬伊斯(Joyce)則是狐狸型人,他們認為全面地理解一切是不可能的。
人類對秩序、確定性與穩定性的渴望深植於意識之中。自古以來,我們一直希望找到一種統一的邏輯,以在面對生活中的錯誤與變數時提供支撐。刺蝟型人尋求一種至高無上的力量,引導他們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有些人在宗教經典中尋找答案,另一些則寄望於科學理論,還有些人則滿足於作家、哲學家或名人的至理名言。然而,狐狸型人則認為,現實是不斷變動的,為了真正理解世界並找到合適的應對方式,他們必須持續反思自己的見解與相關知識,只有這樣,才能開闢新的行動路徑。
生於西元前七世紀的希臘哲學家阿爾基羅庫斯(Archilochus, 680-645 BC)提到狐狸與刺蝟的區別:「狐狸知道很多事情,而刺蝟知道一件大事。」
刺蝟的關注範圍是固定的,他們專注於深化對「一件大事」的理解,而這種專注也形塑了他們對世界的整體想像。相比之下,狐狸則在各種事物之間遊走,從不企圖完全掌握單一主題。阿爾基羅庫斯的世界觀,以及為狐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辯護,可以用以下的象徵總結:事物都會改變。我們無法踏入同樣的溪流兩次,因為河不同,而人也不再相同。由於此刻都不同於前一刻,任何關於未來的推測只會是種想像,而狐狸總是敞開雙臂迎接驚喜,並發現之前並不知道自己在尋找的事物。
刺蝟總滿足於專家所言,狐狸則是依著內在意識以及透過自身經驗學得的知識來找尋答案。
綜觀人類歷史,客觀條件都讓刺蝟型特質擁有優勢,因此幾乎所有人都以刺蝟的方式思考與行動。只有一些例外得以讓一些狐狸型特質成為標準。直到二十世紀,大多數的改變都在我們熟悉的現實裡發生。人類發展將近整體都聚焦於改善現存事物。這樣的現實之下,刺蝟型特質扮演帶領人類發展的主要角色。
然而,如今的我們正處於一個快速發生「既有認知顛覆」(the Fundamental Surprise)的現實之中,這些變化打破了我們的思維模式,並需要新的解釋與解決方案。在這樣的現實中,狐狸型思維與行動方式更具優勢。
狐狸型特質仍遠未獲得應有的認可與重視,無論是作為一種觀點還是一種生活方式。它不受重視,也沒人教導。在我們的教育系統裡,我們主要被訓練成刺蝟。我們被教導運用邏輯思維得到正確答案與解方,相信科學家、宗教領袖、老師、立法者、醫生與其他領域專家的話,能帶我們走向正確的道路。
因為具邏輯與科學化的事物被認為優於非邏輯與科學化的事物,以及透過經驗感受到但尚無法用邏輯方式解釋的事物,所以狐狸型思考方式與行動被認為是次等、不合邏輯,成為缺乏目標導向的證明,甚至是種性格上的缺陷。有些人甚至將其視為是操弄與狡詐,變成一種道德缺陷。儘管如此,大量證據表明,即便是在科學領域,創造力往往來自於那些不拘泥於刺蝟型特質的思考過程。
忽視發展蟄伏於我們內心的狐狸型特質與技能的需求,將帶來沉重的個人代價。在個人、商業、組織與政治事務上,我們的潛力將因此受限。
刺蝟型與狐狸型行為的二元區別可能令人誤解。其實我們同時擁有刺蝟與狐狸的特質,只是每個人擁有的程度不一。各位讀者也擁有狐狸型特質,只是沒有使用,也沒有強化這種特質,這是因為你們受到的訓練與教養方式皆是提倡刺蝟型特質。根據我引導他人發現自己的狐狸型特質的經驗,我可以證明大多數人是可以喚醒蟄伏於體內的狐狸型特質,並加以強化與培育。
書架上擺滿著眼於刺蝟型思維與規畫的書籍,卻很少能找到結合學術知識與實際經驗,向讀者解釋為何需要發展狐狸式智慧,並指引他們如何做到的書籍。我希望能用這本書填補這個空缺。
本書遵循將狐狸型特質定義為能在事物間順暢遊走,從一事件推論出另一事件的能力。因此,我會引領讀者進入一系列筆記中。每篇筆記描述並解釋狐狸型智慧的不同面向,讓讀者能透過故事與例子心神領會,而這些故事與例子很多源自於我自己的狐狸型旅程。藉著書中的故事與例子,我想鼓勵讀者想像如何培養自己的狐狸型特質。
這本書主要基於我一直以來在狐狸型與刺蝟型思維和實踐間不斷切換的經驗,以及我在教導個人,以及帶領社會、企業與策略重新架構計畫中的豐富經驗。
本書包含三十四則短篇筆記,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狐狸是什麼,以及成為狐狸的原因」,解釋了為何我們內在的狐狸型特質在當代變得如此重要;第二部分「狐狸型智慧」則介紹狐狸型智慧的相關技能;第三部分「狐狸型智慧的實踐」描述如何應用與實踐狐狸型智慧;第四部分「如何強化我們內在狐狸型特質」將教授喚醒內在狐狸型智慧的方法。
此書是寫給各領域的實踐者、思想家與領導者,但最主要的對象是應付人生難題的「一般人」。因此,我決定書中論點的哲學與歷史來源基礎先擱置一旁,不加重讀者的負擔。
對於更深入內容有興趣的讀者,我在附錄「狐狸型實踐的沉思資源」中,簡要介紹了本書概念的來源。
來吧,狐狸們,讓我們開始這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