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記憶對於決策的重要性(摘錄)
你願意全裸參觀博物館嗎?若你參觀的是新舊藝術博物館(MONA),說不定就會答應!MONA位於澳洲塔斯馬尼亞,是一座非常前衛的博物館,不但財務可行性逐年提高,也打破了許多藝術界的常規,例如一般博物館都位在地面以上及交通方便利的地方,但MONA則是一座地下博物館,地點更座落在離島上,而且還隱身工業區之中。另外,進到MONA之前會看到的景象,不像一般博物館都是的巨大的階梯與及大理石柱,而是一座網球場!
在館內,一般博物館的展示品前方通常會有告示牌,但MONA不只展示品前方沒有告示牌,就連指標、路牌及參觀路線都沒有。展示品方面,不只沒有按照作品年代擺放,而且每一件都很特別,例如嚴重變形的紅色保時捷、腐爛的牛屍體,或是充滿空白書籍的圖書館。此外,館內的牆壁採用的是深色,打破了「藝廊牆壁就該是白色」的常規。澳洲雜誌曾形容MONA是「失落的佩特拉城碰上夜晚的柏林」。館內充斥著死亡與性的氛圍,這點也與當地人民溫和的個性大異其趣。若覺得這樣還不夠刺激,還可以選擇參加晚上九點後的天體行程,不只參觀的人必須全裸,就連警衛與導覽也都會一絲不掛。
這些非典型的藝術呈現方式,全都來自大衛・華許(David Walsh)的主意。華許是一位神秘的百萬富翁,也是一位數學奇才。他在2007年一夕爆紅,雖然收入主要來自賭博,但不是像007詹姆士・龐德那種瀟灑的豪賭方式,而是透過縝密的計算來取勝。華許在攻讀數學學位時,發現一種絕對可以在賭場贏錢的方式:雖然一般賭局往往對莊家有利,但只要擁有一筆夠大的賭本,並以低風險、低報酬的方式下注,就絕對能撈回一筆。華許成功找到一位願意提供資金的合夥人,並且寫出了絕對能在電腦賭博中獲利的演算法(這方法對於賽馬賭注尤其有效)。當他成功賺大錢後,他克服了自幼以來就揮之不去的社交障礙,並決定開誠布公,將他的秘密樂趣告訴世人,以便獲得聆聽他說話的聽眾。
雖然華許在許多方面與眾不同,但有一點則與常人無異:我們有時候會為了引起他人的回應,而特地去做一些事,例如閱讀一本書、聽一首歌、購買一件商品,或是推薦某個東西給別人。換句話說,我們希望能夠影響他人的決定。但在現今充斥著競爭與干擾的複雜環境下,到底該如何說服他人按照我們的意思行動?本書將揭曉一個能夠有效激起他人行動,卻常遭人忽略的因素:記憶。
你的行動取決於你「記得」什麼,而不是忘記了什麼
對於「記憶」的看法,近年重新引起了人類行為學者與神經學家的熱議。一份最新的研究表示,記憶不但是一種適應性行為,也是人類抉擇時的關鍵。許多科學家非常擔心,現代人已經不再依靠自己的大腦來記住事情。現在有越來越多電子裝置與應用程式,能夠代替人類記憶,例如電話號碼可以存在手機裡、社群網站會提醒親友的生日即將到來、演講時有投影片提示講者要說什麼,甚至連推特都能夠用來提醒自己要為植物澆水。再這樣下去,人類遲早會進入一個普遍健忘的世代。
若說大腦是預測引擎,那麼記憶就是大腦的燃料。我們甚至可以大膽地說,人類之所以需要過去的記憶,就是為了能夠預測未來。我們每天都會做出各種決定,想辦法提升我們的生物適應性,因此我們的大腦在經過演化後,開始懂得觀察周遭環境中的關鍵事物、根據過去的記憶來預測這些事物的獎賞(rewards),並根據這項資訊,推算出最理想的行動。
過去十年,隨著腦部顯影的技術不斷進步,我們已經比過去更深入了解大腦如何進行記憶。目前我們已經可以看見想法流動、腦內影像形成,甚至記憶誕生的的畫面。然而,科技發展仍然有限,雖然有些能快速捕捉到神經活動,但依舊無法深入腦中。或許我們仍需要數十年,才能夠完全解讀大腦、下載記憶,甚至將記憶上傳至社群媒體。或許將來有一天,我們的手機甚至能有磁振掃描的功能。但至少目前為止,我們只能仰賴一些有趣的發現,來推測大腦如何處理資訊、記憶與決定。本書的宗旨,就是將關於記憶的研究與發現,轉換成實用的技巧,讓其他人記住你說的話,或是說服他人參與你所認為重要的活動。
首先,我們來看人類在一般情況下,會記得什麼事物。研究顯示,當人類在選擇行動時,會以三種方式來運用記憶,藉此預測獎賞,並作為行動的依據:
一、反射型:在潛意識的狀況下調整行為,以確保生物適應性。只要接受一次被燙到的經驗(刺激),就能記住下次該怎麼做,才能存活下來(獎賞)。
二、習慣型:根據過去的經驗,確定會帶來一定的獎賞,因而重複進行的某個行為。反射型獎賞多為先天或生理上的獎賞,習慣型決定則是經由後天學習,強制與記憶形成連結而來。實驗動物在經過嘗試與學習後,便會知道該往左轉還是右轉才能得到食物,在那之後就會不經思考便往那個方向去。同理,人類在經過認知學習之後,也會找到最佳的解決方式,而且只要確定有效,日後就會不經思考,便遵循該方式行動。
三、目標型:先根據過去經驗來預測結果,但會在接收新資訊後隨時改變計劃。例如:因為道路施工而臨時改變上班路線,或是因為薪水太低而去應徵新工作。
這三種方式各有其優缺點,有時彼此合作、有時彼此衝突。另外,三者之間也有些共通點:都具備適應性、預測性,而且非常仰賴記憶。
想被別人記住,就要成為他人反射、習慣或目標的一部分
科學家列出了一些在生理上具有獎賞性質的刺激物(例如「獲得讓人開心的事物」或是「避開讓人不開心的事物」),以及能夠引起反射回應的刺激。想像一下你對以下事物的第一反應:甜味、腐敗的臭味、體溫、疼痛、肢體接觸、蛇、花、罵人的語氣、玩樂、搭訕、性愛、哭泣的嬰兒、睡覺、新鮮感、利他主義與自制力。這些刺激都屬於初級增強物(primary reinforcers),也就是不必經過學習,而且會引起反射反應的刺激。與這些相對的則是金錢與升官等次級增強物(secondary reinforcers),這些刺激必須透過學習而來,而且(至少第一次接觸時)需要消耗認知資源才能產生行動。
MONA就是因為與人腦記憶的方式相當接近,因此能引起自動回應,讓參觀過的人都非常難忘。由於館內充滿了刺激、樂趣與新鮮感,因此能讓人反射性產生回應,而展示品周圍之所以沒有任何指標,則是為了讓參觀者能夠自主行動,不被館方人員俗稱「獨裁的博物館指標」所控制。華許認為,藝術品附近有越多文字,藝術價值就越低,他也相信若是強迫別人接收某些資訊,只會造成對方反感,因此他決定請人們自行尋找資訊,而這個充滿互動的過程,自然會令他們印象深刻。
‧人們會根據「記得的事」來行動,而不是「忘記的事」。
‧即將發生的事最重要。人類需要記憶,才能規劃下一步行動。
•記憶會引導行動,向最豐厚的獎賞邁進。
•想讓人記住,就要融入他們的:
反射
習慣
目標
•建立框架、決定要強調哪些內容,並降低相鄰內容的刺激強度。
•不要講求精確,而是要從「協調」的角度來看待記憶。
你在別人心目中的影響力,跟你想像中一樣大嗎?
在電影《北非諜影》(Casablanca)中,有一幕是主角瑞克在與尤佳利對話。尤佳利是卡薩布蘭加地下犯罪組織的成員,負責販賣出境簽證給難民。尤佳利非常希望能獲得瑞克的注意和尊敬,但往往事與願違。有一次,他直接問瑞克:「你根本瞧不起我,對吧?」瑞克的頭連抬都沒抬,就回答他「要是我曾在你身上花過任何心思的話,大概會吧!」,並繼續埋首於他的工作。
這一幕對我來說有如當頭棒喝。老實說,別人通常沒有想像中那麼在乎我們,也沒有那麼常想到我們。然而,每一次的溝通都是A點,而且都有機會能影響別人在B點的行動。雖然我們說過的話有九成都會被忘記,但我們依舊可以控制聽眾所記得的一成內容,並促使他們採取對我們有利的行動。
你究竟希望聽眾腦中記得什麼?想像一下,若聽眾的兩邊肩膀上各站了一隻鳥,一隻叫逐字,另一隻叫要旨,那麼哪隻鳥會活得比較久?
答案是:你餵的那隻。
•根據遺忘曲線理論,在沒有刻意記住的情況下,我們會隨著時間過去而逐漸遺忘資訊。我們可以在幾天內,就忘掉多達九成的內容。
•除非我們主動控制那10%的內容,否則聽眾會隨機記住他們聽到的資訊。
•根據模糊痕跡理論,人類會形成兩種記憶:逐字和要旨。逐字記憶是字對字的記憶,能夠精確再現過去學到的事物。要旨記憶則會大致記得發生過的事,是比較不精確的記憶。
在進行溝通前,你必須先決定要在聽眾腦中植入的是哪種記憶(逐字或要旨),並決定兩者的比重。
第二章 從商業角度看待記憶 影響他人記憶與決定的三個步驟(節錄)
有時候,別人會忘了完成我們交代的事,例如「4:30 打給我」、「檔案寄給我」、「錢晚點再還我」、「把肉拿出來解凍」等,但後果通常不會太嚴重。然而有時候,直到對方這輩子都沒有打來、從未開啟我們寄去的所有信件,或是再也沒安排見面時,我們才愕然發現原來對方早已換了顧問/賣方/愛人,並驚覺原來前瞻性記憶失常的後果,居然會這麼嚴重。
過去幾十年來,科學家在對前瞻性記憶做了更多嚴謹的研究之後,發現有些技巧能幫助人們記住該做什麼事。這些關於前瞻性記憶的實驗,有些是在實驗室中進行的(例如「看見某個字或顏色時, 記得按下這顆按鈕」),有些則是在自然情境中進行的(例如「記得每當這件事發生時,都要紀錄在日記裡」)。比較嚴謹的實驗,則是在臨床研究中進行的,因為病患若忘了未來該做的事(例如按時吃藥或複診),後果通常比較嚴重。
各大品牌與廣告業者,也都相當重視前瞻性記憶的研究,因為若公司砸大錢做了讓觀眾印象深刻的廣告,卻無法說服他們購買(更慘的是,觀眾買了競爭對手的產品),這樣的結果就會對公司造成很大的傷害。若以宏觀一點的商業角度來看,無論是從事業務、訓練、行銷、財經或資訊的人員,其實都可以運用前瞻性記憶的研究成果,讓別人在未來按照設定好的意圖行動。
研究顯示,成功按照意圖行動時,通常會在眨眼之間完成以下三個步驟:
1.察覺到與意圖相關的線索
2.搜尋記憶庫,尋找與線索相關的意圖
3.若獎賞夠豐厚,就會執行
想像你舉辦了一場晚餐派對,並預計在下班回家時順路買酒, 於是你在早上告訴自己:「今晚開車經過超市時,我必須停下來買酒。」這時,你的意圖就是「買酒」,而獎賞就是「客人覺得你很會辦派對」。接著當你下班時,你看見了超市(察覺線索),心想:「我好像有什麼事要做?喔對,要買酒(搜尋記憶)。」最後,你停車並走進超市買酒(執行意圖)。
現在想想你的內容,然後想像一下該如何讓你的顧客經歷上述的三個步驟。了解前瞻性記憶如何運作之後,你就可以在A 點給予聽眾適當的線索。只要讓他們把重點存入長期記憶中,他們就更容易在B 點執行意圖。目前業界大多還是靠運氣在行銷,沒有好好利用前瞻性記憶,因此聽眾不是忘記內容,就是沒有成功執行意圖。我們可以改變這個現況。
前瞻性記憶的三個步驟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三者都利用了大腦會「尋求獎賞」並「遠離懲罰」的天性。前瞻性記憶的目的,就是接近好事(獎賞),或是遠離壞事(懲罰)。從演化的觀點來看,每當我們了解並記得,做哪些事會帶來好處或壞處時,適應力就會提升。每當你在A 點要求別人將來做什麼事時,他們的腦中就會立刻出現一張合約書,寫著:「只要你給我獎賞,我就會一直記得這件事到B 點為止。」無論在察覺線索、搜尋記憶或執行意圖時,人們都會不斷尋求獎賞。總之,沒有獎賞,就沒有行動。另外,這三個步驟都可以受到第一章提過的反射、習慣或目標而產生,而且可以再分為自動型(automatic)或策略性(strategic)兩種。自動程度越高,發生速度就越快;涉及越少認知資源,行動的可能性就越高。
如何將這些概念應用到實務中?
我曾經與某位主管一起製作銷售簡報,目的是要推銷一個可以讓網站更有效率的數位平台。使用者藉由這個平台,可以在各種裝置上製作內容(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桌上型電腦等)、在不同媒體上曝光(包括電視在內的各種媒體)、與人互動(聊天功能等),還能賺取收入(例如將產品加入購物車等)。這次簡報的標題是「你的網站能夠做到這些嗎?」,簡報內容也將上述四個功能列為重點。接著,我們問自己:「潛在客戶在聽完這次簡報後,會在工作時看見或聽見什麼,讓他們決定購買新的平台?他們會察覺到什麼樣的線索?會在回憶時想起什麼?最後能讓他們決定來電的原因,又會是什麼?」
這次簡報的聽眾,是來自各公司的行銷長,於是又多了一個問題要解決:行銷長最在乎什麼?我們在調查後發現,行銷長最在乎企業網站的三個功能:內容、社群與商務。因此,我們最後修改了整份簡報,將演講重點改成這三個功能,而不是最初關於使用者的四個功能。「內容」、「社群」與「商務」這三個詞早已盤踞在這次聽眾的腦中,因此很容易成為讓他們想起這次簡報的線索。
行銷長在決定是否實施新系統時,最容易擔心的問題就是:新的系統和既有的系統相容嗎?行銷長要的獎賞,是系統整合時不要出問題,因此為了讓他們更容易下定決心,我們的簡報也強調了許多經過個案研究或第三方測試的證據,證明這個平台能夠與各種媒體、工具與系統相容。不但安全、簡單,還有許多企業級的自訂選項。
這位主管在這次的經驗中學到,光靠漂亮的圖表或條理分明的資訊,其實不足以讓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為了讓人無法忽視,我們必須學會如何創造線索、製造深刻記憶,並幫助聽眾在未來執行意圖。以下會分別詳細解釋這三個步驟,相信讀完之後,你會重新認識「難忘」的定義,並學會如何藉此影響別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