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1】以非定番的私我路徑散步,目標定番的「鶴岡八幡宮」「銭洗弁財天」
路徑。
不單單是一種走法、更是關乎態度。
隨意的、直覺的、有時莫名的果斷又堅持的。一股勁的只是向前、停下來好奇緣份的巧妙、轉個彎繞個路顛覆曾經的絕對。
應該第二次重遊鎌倉?或是換個更溫和些的說法,大概是第三次再次踏上鎌倉,將鎌倉定番(定番:ていばん。基本的、被多數人認知的。相反詞是非定番。)的觀光點都徹底的走了一回後,就開始刻意的避開觀光點。
只是明明已經刻意避開觀光點,卻總是走著走著又朝向「鎌倉大佛」「鶴岡八幡宮」、「銭洗弁財天」方位走去,只能說畢竟這些觀光點自古以來就是鎌倉生活和精神軸心,刻意避開反而不自然。
於是開始琢磨出另一個品味鎌倉的角度,不是刻意迴避觀光客擁擠的觀光據點,而是以自我愉悅的路徑,繞路前去終點的觀光地,當開始「讓過程變成主角」,就從此每回都能在路徑上有新發現。
【去鶴岡八幡宮】
以往Milly最偏愛的一條「繞路」,是從鎌倉站西口出來後右轉,沿著「Hotel-Newkamakura」所在鐵道旁的小路,轉向大路「今小路通り」。
之後順著今小路通り往「壽福寺」方位走去,沿途的蜂蜜店「鎌倉はちみつ園」、手工果醬專賣店「Romi-Unie Confiture」,是必定進去晃晃的美味小舖,在確認偏愛的二手店「GARAGE」時,也不忘好奇著販售綿布和布雜貨的可愛小舖「Fabric camp」和手作鎌倉風味圖案的手巾、布包、T恤店「ゆる波」。
即使沿路未必有充分的新據點可以流連,光是不同季節裡沿路綻放的花草已經充分讓人好心情。
最後有時會憑著鐵道平交道聲音的方位,提前轉入往「鶴岡八幡宮」方向的商店街,更偏愛的是選擇在到達「壽福寺」「鎌倉八坂神社」後,右轉通過平交道走進古意小路,接著慢慢走向「鶴岡八幡宮」裏側。
每當似乎有些方向迷亂時,路旁就會出現指引「鶴岡八幡宮」的指標,迷路的危險也大大減低,這也是為什麼設定亂走、繞路時,終點還是要設定為主要觀光地的隱藏理由。
【Romi-Unie Confiture】
店前掛著紅色湯匙圖案的手工果醬專賣店「Romi-Unie Confiture」,販售著各種口味的果醬、濃縮果汁和糕餅點心。不論何時踏入店內總可以聞到從一旁廚房透出的甜蜜香氣,光是這樣已經讓人有如繪本中的小熊一樣雀躍。
果醬的種類多到讓人不知從何著手,好在可以適度的品嘗選擇偏愛的口味。
不想買太多以免增加行李重量,建議選擇極為可愛、最小包裝的一餐份量「プチジャム(Petit Jam)」,隔日在HOTEL配著散步路徑上麵包屋買入的吐司享用。
想品嘗該店自信的季節限定風味果醬,也可以在現場買份包入果醬的麵包或是在一旁小屋現烤的可麗餅享用。
2015年9月「Romi-Unie Confiture」從開店11年多的今小路通り原址移轉到靠近八幡宮「二の鳥居」,「豐島屋本店」對面的若宮大路上,交通動線方便很多,只是讓日後繞路前往八幡宮的樂趣又少了一項。
【試閱2】清晨、雨日和入夜後的小町通商店街
【小町通商店街愈夜愈美麗】
「下午5點前的小町通商店街還是屬於觀光客的。」
「小町通商店街是晚上喝酒、吃飯的地方。」
「入夜後來到小町通商店街,能見到這商店街展現的不同面貌。」
鎌倉在地人這麼說著。
趁著住宿在鎌倉不用趕搭回程電車返回東京的日子,Milly首次在暮色漸漸低垂時分踏入小町通商店街,像是要證實以上在地人的說法一樣,一個多小時前還人聲沸騰的街道,已經只剩下零零落落在徘徊的觀光客,多數店家已經拉下鐵門,剩下不多的店家也忙著打烊。
往常沒有刻意留意的二樓、巷弄內餐廳此時燃起燈火,眼前小町通商店街散發出的陌生氣息讓人躍躍欲試。原本還殘留的些許遲疑瞬間消失,興致盎然的進入小町通商店街的第二部曲目中。
幾年前小町通商店街入夜後的美食選擇,多限於老鋪豐盛晚餐和居酒屋的媽媽手料理,近幾年來新世代料理人開始進駐開店,於是多了不少都會質感的好酒好食物的用餐空間。
Milly鎖定的第一間淺酌餐廳「Osteria Comacina」,即是從前菜、主食、甜點和選酒都頗為精采的義大利餐廳。
主廚每日親自採購鎌倉野菜和食材,依著當日食材決定菜色,每天推薦手寫在黑板的菜單,就可以窺看到主廚對料理的用心和熱情。
店內氣氛平實沒有大餐廳的拘謹,所以與其說這是間義大利餐廳,更適合說這是可以歡愉用餐的義大利食堂。
很喜歡從小町通走過時,抬頭望去位在二樓的Osteria Comacina,一面格子窗戶燈火明亮的模樣。趕在開店同時進入店內,如願的佔據了怎麼都想擁有的窗邊座位,得以邊喝著酒邊從二樓看下路人群象。想著誰是歸途中的觀光客,誰是正開始進入美酒佳餚時光的當地人或是過客。
當晚有些貪心,想盡興的續攤。暫且將Osteria Comacina作為微醺路徑的助興起點,於是先點了ROSE粉紅酒,配上同樣顏色漂亮的前菜。
(註:Osteria Comacina所在的雜居大樓內,還有以手工窯烤披薩為主的Osteria Comacina姊妹店「ブルールーム(Blue Room)」)
夜晚還長不想只停滯在一間美好中,即便是Osteria Comacina似乎接下來才是客人陸續來到的活絡時段,Milly卻已然按耐不住,前往另一間位在窄小巷道內,外觀不是那麼搶眼,但在鎌倉「微醺」愛好人心中地位超凡的「binot」。
尤其是這位在往八幡宮路徑上橫切小巷周遭,還是昔日川端康成等文學大師往來頻繁的酒場,想到這點更讓Milly前去的腳步飄飄然起來。
據說店主阿部剛先生原本經營的是外帶熟食店「鎌倉惣菜」,後來在常客「如果能在這裡喝酒配上這裡的菜餚有多好」的期望和部分收益捐給311地震受災區域的前提下,開始在每月的滿月日設置了「満月ワインバー(滿月酒吧)」,就是在滿月這天,一個月出現一次的酒吧。
想必是因為風評太好,不知不覺中熟食店就變成了現在的店名「binot」,副標為野菜料理とパンとワイン(野菜料理和麵包和酒)的小酒館,不變的是店內供應的依然是以鎌倉野菜為主的菜餚。
雖然binot已不單單在滿月才開店,但依然會在滿月和滿月前夜開設「満月ワインバー」。在「満月ワインバー」的日子,店內店外會變成更輕鬆的立食酒館,菜單也會大大不同。
日本現在有十多間酒店、熟食店、麵包屋餐廳也一同響應,每月一次,在滿月那日於店內開設「満月ワインバー」。
binot的下酒菜以鎌倉野菜為主,每道大約是500日圓~700日圓不等。
Milly點了灑上起司的當令水煮蠶豆和蕪青、白桃涼拌(桃と蕪のマリネ、ミント風味,是該店必點的招牌名菜),都是風味清爽卻合酒的蔬菜料理。不過binot可不是「素食BAR」,菜單上也有生火腿包蕪菁等料理。
店主明明是很積極參與自然派酒的推廣,在店內卻多數待在廚房煮食,侍酒的是總在擦拭酒杯的漂亮女子。基本上沒有固定酒單,每晚店內會準備兩~三種的紅、白酒,由女子詳細說明酒的特色,有時可以先試喝一點點。
杯酒也大約控制在500、600日圓價位。
店內不大,裝潢著重穩重色調,燈光柔和壓得低低的,整體來說就是大人質感的小酒館。
Milly進去時是一個女子、一個中年男子各自坐在櫃台一端,之後一個女子前來,兩人似乎熟悉聊了一會,原來的女子離開後,後來又一女子同樣坐在櫃檯位上。
男人、女子繼續獨飲,包含Milly三人都是獨飲著,互相隱約意識著其他人點了什麼下酒菜、什麼酒,但是卻沒有對話。在這舒適安靜的小酒館內,唯一的對話只存在於三人與侍酒女店員之間。
有趣的是,這個平衡被之後來的兩位中年男子給破壞。兩個中年男子一個很安穩一個很豪放,一個說話很小聲一個很大聲。本來多少有些掃興,以為兩人破壞了原有氛圍。
突然話題說到喧嘩男子原來是從住宿了三十多年的美國西雅圖來的,另一個男子陪著他來到這間店,還是當夜的第三攤。
這時持續獨飲的中年男子,意外的加入話題,原來他也曾經在西雅圖工作了三年。Milly也順勢加入聊天,頓時英文日文交錯,氣氛也一轉的熱絡起來。倒不是鬧酒的喧囂,而是愉快聊天的活絡。
Milly聊到在這店喝了兩杯但酒性依舊,想要續攤。
今夜要趁興喝三攤,不知附近是否還有可推薦店家。
老闆在一旁聽見,居然就幫忙一間間打起電話,代為詢問週末依然可以入坐喝酒用餐的地方。最後不但幫Milly預約了位置,女店員還親自帶路來到掛著大燈籠的和風居酒屋「海月」,跟該店的店員說了緣由才揮手告別離開。
後來跟來自沖繩的女店員,利用空檔聊著離鄉背井來到都會的心情,喝著日本酒、吃著由她推薦的綜合下酒菜和從熊本直送的「生馬肉」。
那夜帶著微醺的腳步,情緒飄然的搭上江之電,返回位在江之電藤澤的HOTEL。
曾經斷言無法涉入的鎌倉夜晚,經由此次小町通商店街夜色中的續攤體驗,讓Milly得以窺看到鎌倉以往未曾認知的一面之外,感覺也更貼近了鎌倉的美好真實面一些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