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司用語篇【あ行】
六線魚
[日] アイナメ
[別] アブラメ、アブラコ、シジュウ
[英] Fat greenling
[產] 3~7月
整尾魚看起來沒有很美味的感覺,但切成薄片帶著淡淡的粉色,就像櫻花花瓣。是白肉魚但帶有微微甜味與油脂,搭配鹽或是柑橘吃的話,更能感受到魚的鮮美。魚皮周圍特別鮮甜,可以留下魚皮用炙燒的方式調理。魚骨熬的湯風味優雅,在高級日本料亭會將魚片調味後拍上薄薄的葛粉或太白粉做成湯品。
石蓴
[日] ヒトエグサ
[英] Green laver
在淺灘上附著於岩石等處棲息的海藻,是壽司店味噌湯裡的經典配料。
青皮魚
食用魚裡「表皮呈青黑色」的魚種總稱,其中又指大批捕撈且價格相對便宜的魚種。這種魚表皮是青黑色,但腹部是白的,生活於海面附近的魚種經常有這樣的保護色,當鳥類從空中俯瞰,魚的背部與海水顏色近似,而大型魚類從海水下方往上看時,容易將牠腹部的白色當作陽光反射。青皮魚類一般指的有竹筴魚、沙丁魚、丁香魚、小鯽魚、飛魚、鯡魚、青花魚、秋刀魚等,鮪魚、鰹魚雖然背部也是青黑色,卻因為價位不同,一般並不會稱是青皮魚。
青柳蛤
[日] バカガイ
[別] サクラガイ、ヒメガイ
[英] Chinese mactra
[產] 1~4月
一般在壽司餐廳稱「アオヤギ(青柳)」,但正式日文名稱是「バカガイ(馬鹿貝)」。青柳蛤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嚼勁以及海水的香氣,一般常用貝足做握壽司,或是只使用貝柱做成軍艦卷。
相關詞 星(p.174)
辣蘿蔔泥
別紅葉蘿蔔泥(紅葉おろし)
把一根用水泡開的紅辣椒插在白蘿蔔中央一起磨出來的蘿蔔泥,風味和白肉魚以及椪醋很搭,經常用來當作吃壽司時的佐料。
血蛤
[日] アカガイ
[別] ホンダマ、アカダマ、バクダン
[英] Bloody clam
[產] 10~3月
每年2月,也就是產卵期前是最美味的時期。日本在晚春~夏季這段產卵期禁捕,但由於禁捕時間各地略有不同,是全年都能取得魚料。卵的外觀是鮮豔的橙紅色,卻因為含有毒素會導致腹瀉,必須很小心清除乾淨。血蛤的足部稱為「玉」,外膜則俗稱「裙邊」(p.71),除了足部,裙邊也可以捏好後用海苔帶卷起來做成軍艦卷,或是搭配小黃瓜和佐料做成裙邊小黃瓜卷(p.166)等,有多種不同的吃法。此外,紅燒內臟鹹鹹甜甜的口味也適合下酒。
赤身(紅肉)
一般多指帶紅色的肉類,但講到壽司的話,說的就是鮪魚油脂較少的背肉。就算同樣是赤身,也會因為鮪魚種類不同而有口味上的差別,黃鰭鮪帶點酸味,清爽好入口;黑鮪魚則有強烈鮮甜味。此外,同一尾鮪魚取下的赤身,味道也會因部位而異。就像「前腹一番」形容其他部位的說法一樣,赤身據說也是以最靠近頭部的腹部肉為最高級。一般大眾多認為,鮪魚的品質是決定一間餐廳等級的關鍵,而決定鮪魚品質的,說是赤身也不為過。
相關詞 白肉(p.114)
紅肉魚
壽司餐廳會依照魚肉的外觀,分類成紅肉、白肉以及亮皮(p.165)。另一方面,根據營養學則依照肌肉的成分將魚分成紅肉魚與白肉魚。紅肉魚的肌肉中含有多量稱為肌紅素(p.184)的色素蛋白質,泛指各種迴游魚類,例如鮪魚、鰹魚、青魽、黃尾鰤、青魽幼魚、青花魚、秋刀魚、竹筴魚等。其中青魽、黃尾鰤、青魽幼魚這幾種因為魚肉偏白,很容易被當作白肉魚,但從肌肉的成分來看是紅肉魚一類。
あがり
這是壽司餐廳裡的行話(p.168),指的是熱茶。這原來是江戶時代花柳界的用詞,第一杯端上來的熱茶就叫做「あがりばな」(剛沏好的茶),由此演變而來。由於熱茶可以清洗附在舌面上的魚肉油脂與氣味,在每一道壽司之間喝口茶,更可以品嚐到各自的風味。
細香蔥
類似青蔥的蔬菜,因為顏色比青蔥淺一點,日文寫作「淺蔥」,通常用來當作佐料,搭配花枝、白肉、亮皮魚、鮪魚泥等。口味比珠蔥來得辛辣,使用時會切碎後拌入薑泥,或是切成蔥花撒在魚料上。
海瓜子
[日] アサリ
[英] Japanese littleneck clam、Manila clam
[產] 4~6月
挑選較大顆海瓜子的蛤肉,以紅燒的方式烹調,用兩、三塊蛤肉捏成壽司,或是做成軍艦卷,再刷上甜醬汁。
竹筴魚
[日] マアジ
[別] ホンアジ、ヒラアジ、ノドグロ
[英] Horse mackerel
[產] 5~9月
過去會使用醋漬,現代則以生食為主流。據說這種魚非常美味,因此日文發音才會跟「味」這個字一樣,都唸作「aji」,就算只是切片沾點鹽水都很好吃。如果體型比較小就採用「丸付」(p.182)的做法,中等體型的話就會切片捏製。與長蔥、紫蘇、薑、柑橘等佐料都很好搭配,各種吃法也都很美味,是一種令人充滿期待的魚類。除了兵庫縣的淡路,其他都是在豐予海峽捕撈,像是大分縣佐賀關的關竹筴、愛媛縣佐田岬的岬竹筴,還有富含油脂的島根縣濱田港的Donchichi竹筴等,各地都發展出特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