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從設計思維到設計實作
很難想像現在的世界沒有了像iPad這麼簡易的電子產品會如何。
不過是幾年前,錄放影機上未設定的時間,不斷閃呀閃的提醒所有消費者,複雜的現代科技正入侵我們居家和生活中。環境快速且徹底地更迭,我們的生活也隨之變化。雖然我們身處這樣的環境中,我們似乎對這場科技遊戲都很在行,也知道如何製作出簡易到不行的產品,以馴服先進科技帶來的混亂。
然而對我們這些創造產品和服務的人來說─隱身於簡易光環之後,存在於企業、顧問公司、和新創產業的泥濘壕溝中─每天都在科技的複雜和混亂局面被耳提面命。我們絕大部份的產品研發程序是晦澀難懂的,反映出過時的思考方式。以「產品需求文檔」(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為例─一份從1980年代沿用的物件─還在現在產品研發會議上被使用,而這些會議中同樣無止盡地在特色、一致性、和上市時間的爭論上打轉。當市場要求產品要能簡單易懂、技術能力更耐用,最重要的是,讓人能愉快地參與互動時,顯然我們由過往承襲的程序步驟中並做不到。隨著消費者的期待不斷持續攀升,很容易變得投注在複雜的特色和產品規格中。在這個日益複雜和倍感壓力的世界,只是提供一個實用的產品就很困難了,更何況是人們真正喜愛的產品。
過去十年,出現一些標榜快、敏捷、迅速的方法論,多數是為了回應此設計焦慮和複雜性。這些方法拒絕採用文件,揶揄線性程序、在速度和結果間擺盪。有人說,採用鬆散和精實管理法,得以快速失敗、更短時間內成功。然而這些方法本身就一團混亂,結果是到消費者手上的往往是不完整的半熟產品。對於產品更快上市和更常推陳出新的狀況,我們會覺得自豪,但真實的情況往往是由於組織和程序的不足,造成研發人員和行銷人員間的焦慮。「敏捷開發?比較像是脆弱開發吧,」我們這麼嘟嚷著。在已經採用這些新方法的企業文化,就像是一部正在以極速前進卻似無人駕駛的巴士。
讓我們看一下Nest這家公司,一個在消費性產品研發產生巨變的代表性公司之一,生產令人驚訝、簡易而自信的全新產品。Nest製造出一台重要的創新冷暖器─這可能是最不讓人興奮的市場區隔─這台全新「有學習力」恆溫器被形容為「性感」和「美麗」的產品;一名CNET的評論記者則說使用它是一段「美妙」的經驗。在另一個保守產業─財金界─有個支付應用程式,像是「前所未有最簡單且最流暢的付款方式」的Sqaure。Fast Company稱讚它是「一段萬無一失和吸引人的經驗」。而在旅館業,Airbnb則把殷勤好客變成特點,用簡單完美並以服務為本的產品,改變我們看待旅遊的方式。
像這樣的新產品在各種產業中推出,像是保健、消費性電子產品、財務管理、和零售業─且他們獲得大規模的成長和商業成功。無數報章雜誌報導出,參與蘋果、耐吉、JetBlue和星巴克產品和服務的成功使用者經驗,這樣的經驗同時也與收益增長相關連。
小而具創新力的Nest和大而古板的競爭公司Honeywell,二者都能獲取同樣的人才庫、同樣的書籍和部落格、和同樣的資源去形塑他們的產品。那麼,谷歌付出32億美元,收購Nest控制股權背後為的是什麼?造成消費者和評論記者們用「美麗」、「令人瞠目」、「太美妙了」、和「革命性」形容Nest產品的原因為何?當我們還在如何用優雅和有效的方式推出最簡易的功能奮戰時,像這樣的公司如何做到看起來輕鬆成功?
這些公司獨特之處在於,他們的產品是設計程序下的結果,而就是這樣的程序造成前所未有的媒體狂熱和消費者高採用度。現代的新創企業如Airbnb,以及像JetBlue或星巴克這樣的大企業,都已經證明了產業突破不該藉由著重在增加特色或只是促使人們多買,而應該著重在為那些使用你產品或服務的人,提供深刻又有意義的參與感。此參與感是透過設計產品的人格甚或是靈魂而達到的,這些產品感覺不像是被生產的物件,反而比較像是知心好友。
研發產品的新方法
你可能覺得設計就是關乎美學或實用性,或可能因為最近工作組織上就有這樣的編制而自認對設計還算熟悉。但通常來說,設計一職在公司裡的定位,往往淪於曖昧不明,是相對不受重視的角色,由少數被視為「有創意」的人出任,當設計師與研發者被要求參與動腦會議時,他們創意發想的空間,通常被侷限於其他人員已制定的設計詳細說明書,卻又得滿足其需求。我曾看過一些極賦才能的設計師,為迎合設計需求而陷入搔頭苦思的困境,這是因為在策略思考過程中他們被屏除在外,沒有共同參與這些設計需求為何可以支撐如此重大商業決策的過程, 他們不了解產品前端決策起因為何,因而對某項決定的價值性或整體策略方向存疑。
儘管設計普遍具有美學或實用的意涵,本書主要目的是要帶領大家如何從事設計工作(getting things done),而不是如何設計物品(making things look)。後續章節中所提出的設計程序,將帶來具革新性、且能創造新產品/服務情感認同的結果。此程序是以同感(empathy)為中心,立基於真人實境的深度研究,在研究人類行為過程中中體察洞見,並運用這些洞見進行完善的調查。這個過程是不斷反覆地,利用視覺想像去探索未來產品的可能樣貌。同時,在設計過程中,創意榮耀是彰顯於所有參與產品開發的同仁,而不只是某位穿著黑色高領或膠框眼鏡人士的功勞。隨著數位科技興起,提升活化了各行業員工的工作能力,本書所提供的設計程序與思維,適用於參與創造和提供產品/服務給顧客的每一位員工,不是僅限於產品開發或品牌管理人員而已。
某些公司上至營運理念,下至職務名稱,設計一詞是不存在的,但當仔細檢視員工實際在做什麼事時,會清楚發現他們的工作方法其實和設計師是一模一樣的,一樣地會去通盤地考量人員和其行為。以此設計思維為方針的公司,通常會以同理心出發,深感消費群所感,受其所受,體察產品問題並解決之。他們運用獨樹一格的思考模式,推論出深富情感誘因的解決方案,並創造出看得見的概念產品,將想像調整到與目標一致。
以設計為重點的產品研發,其核心就是創造產品的情感認同,這個趨勢尤見於數位產品的設計。當一個人長期使用某樣產品,就會對它產生越來越深的情感,賦予它擬人化的象徵,進而將自身性格與產品性格在情感層面形成連結。為了了解並設計出富有情感誘因的產品,重要的是,不只要了解消費者想法,還得由衷地感其身受。
而怎樣才能如實的感其身受呢?唯一之道便是花時間與人相處,從自身人際層面與摯友關係中逐漸了解消費者,盡可能地以對方的視野為視野,體驗他們的體驗。如此感同深受的體察方式最能產生洞見(insights),雖然洞見被定義為對人類行為的假設臆測,但卻是建構於可靠事實之上的論點。洞見是創新的關鍵,而本書中條理分明、靈活的設計程序則如同發動機一般,將洞見具體化為令人們愛不釋手的產品。
簡單來說,你可以在本書中學到,如何將有效能又能重複運用的設計程序應用在產品管理上,幫助你釐清關鍵洞見所在,化洞見為厲害的產品。
以下為設計程序中的四大階段:
◎從用戶群中搜尋線索,決定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a product-market fit)
◎藉由進行人種學研究,辨識消費者行為洞見
◎將繁雜研究數據歸結成簡潔洞見,擬定產品策略
◎將複雜的想法簡化並以圖像表示,雕琢產品細節
上述分段式的具體步驟,將會在後面章節中搭配具啟發性的實例演練、以及全球知名企業經理人的訪談,讓大家明白該如何依循此設計程序,研發出令人著迷的產品。更精確地來說,你將學到:
◎感同深受是設計出厲害產品的關鍵,同理心是可以被教育與學習的
◎將複雜的人類性格透過質化研究,創造最簡單卻直指人心的新產品/服務
◎產品成功與否通常取決於它被賦予的性格,產品性格的建立則來自於嚴謹的發想過程
◎與合夥人或股東討論產品未來形貌時,視覺化的呈現將會有很大助益
本書精要
本書是以設計為導向的產品研發程序為架構,從點子發想涵蓋到產品執行製作,以下是本書的簡要說明。
第一章說明,設計需依據真人實境的深度研究為基礎,從研究人類行為過程中體察洞見,接著再運用這些洞見進行具創意力的研討。
第二章中闡述,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product-market fit)才是用戶群會想建立關係的產品。此章所提供的準則,輔助你了解大眾情感需求是如何反映在產品上,並引領你探索以設計主導的市場。你將學會如何從用戶群那裡收集信息,從而了解他們的行為模式以及怎麼交流互動。
在第三章,你將知悉如何從與他人的互動中獲取行為洞見。本章提出人種學研究的方法,解說如何觀察消費者行為,發現其深藏內心的需求,感受消費者的感受。同時,說明如何經由綜合與演繹法(synthesis and interpretation)解析出行為的意義,歷經一連串如此縝密嚴謹的過程,方能導出核心行為洞見,這是對人類行為最真實、最有吸引力的見解,也是創新與引人入勝的產品設計背後的驅動力。
一旦由行為分析找出消費者洞見,就可以著手將洞見轉換成設計策略的基本架構。設計策略就是在說故事,用以強化產品的獨特性。第四章中,你將學到在反覆研究各種人性情感後,如何形塑出產品的最佳性格。
第五章產品想像,除了產品成形的方式,還得時時調整產品細膩的情感表現。以上包括產品互動性的規劃、介面主路徑的擬製、能達成某項情感連結的視覺美學,最重要的是,協助研發團隊理解未來產品的願景。
最後,一切設計規劃底定,就會進入執行製作階段。第六章,因為設計可以適時修改調整產品以確保其情感的完整性,所以為什麼在製作階段,一定要由設計端主導。有主導權的設計師能給予團隊明確的方針與產品準則,帶領大家邁向成功之路。
本書雖然是以實用性為目的,內容採設計步驟為主軸,幫助大家構想、設計並創造更好的產品,但同時也提出三項非常重要的觀念:第一,設計師可以是優秀的產品領袖,而事實上一名產品領袖必須具備以設計為重點的鑑別力;其次,縱使不是設計師,也能輕鬆運用本書的設計程序與思維,尤其現在數位科技愈發普及,越來越多人和企業也需要採納此工作模式;最後,從設計角度切入產品管理,才是符合市場需求和辨識行為洞見的最有效方法。
這本書適合誰閱讀呢?倘若你已是從業中的設計師或產品研發人員,可以將既有技能與本書內容結合,協助你擁有更清晰的思路、更顯著的工作效能,提升管理與生產力,最終具有策略影響力以及更高的職薪。
你也許目前從事行銷工作或品牌管理,但未來想轉換到產品管理領域,那麼從本書中你將知道,如何尊重設計師的觀點、做事方法、工作步驟,以創造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你會學習如何透過獨特的設計眼光去審視產品決策,藉由反覆問答「這項決定,是否讓消費者使用產品時,能觸動他們的心?」,你會發展出一套新方法和流程制定出產品策略,並達成產品目標。
最後,希望這本書對你們來說,不僅是坐而看而已,更要起而行,將方法應用在工作中,製作出廣為眾人喜愛、精心設計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