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2・運動,從正確觀念開始(節錄)
◎Muscle Mind是什麼?
Muscle Mind是我十七年來,從一次次的教學當中累積而來的經驗跟理論,一直沿用的指導方針,後來我將它們歸納出來,並且取了個名字:Muscle Mind。
簡單來說,Muscle Mind就是大腦與肌肉溝通的方法與思維模式,透過觀察,可發現慣性運動時錯誤的使力點,傳遞有別以往健身時用力的想法。Muscle Mind能更加準確地控制以往控制不到的肌肉,讓鍛鍊更有效率,重新學習到健身的樂趣與精髓。
在健身過程中,我們很常用錯了力氣和方式,我自己也曾經很努力想要鍛鍊手臂肌肉但苦無成效,經過不斷嘗試、深思熟慮之下,才發現重點並不在於一分鐘內要做二十下或三十下,最後體會到,發力點才是關鍵問題。
例如伏地挺身這個動作,做的時候需要放鬆手臂,但事與願違,手臂往往疲憊不堪。如果透過Muscle Mind的方法,試著換轉一下思維角度,不要光去想著完成的動作,而是想著讓手掌暗地裡支撐推地,像是在跟地板鬥力的感覺,當雙掌用力推向地面時,會慢慢把上半身推起來,讓胸肌得到更大的(鍛鍊)感覺。
像這樣將以往慣性用力的方式改善,讓每個動作的(鍛鍊)目標肌肉可以更集中、更有效。就像打籃球,投籃是為了進球;健身也是,每做一下動作,也是為了能命中目標肌肉,最理想的是,例如每組動作做15下,每做一下都要進球得分!
◎訂下健身目標,不要盲目追求數字
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基礎代謝率會開始下降,大約每10年會下降約5%至10%,身材也會開始逐漸走樣,主要原因是肌肉組織會慢慢減少,並由脂肪細胞取代。
減肥的同時想要肌肉有線條,必須要進行肌力訓練,增加肌肉量,讓代謝率提升,也有助減少體脂肪。
健身不能沒有技巧,一股腦的一直拚命做,肯定不會有好的成績。身體上的每組肌肉都藉由不同的健身動作去鍛鍊,而鍛鍊的目標是感覺自己的肌肉什麼時候會感到累。如果你的健身技巧越好,你就能在做第一下時就感到目標肌肉立刻有感覺,這樣次數不用多,對肌肉的刺激就已經足夠,而不是盲目追求數量。
健身前先要定下目標,例如每組做15下,共分3組,就應讓自己在每組的15下內,達到做完有累到不能動的感覺,這勝過一次做100下(除非你的目標是鍛鍊體能,那就是做越多次數越好!)。用最有效率的技巧,讓肌肉得到最大的刺激,這就是Muscle Mind健身的最基本入門。
◎TABATA跟Muscle Mind的運動方式有什麼不同?
Muscle Mind由心出發,點到即止,未必是一朝一夕即可立即領悟的理論。不追求地獄式的操練,而是以簡單的基本動作「達到目標」的概念。健身是很講求技術性、身體協調的運動,應該要講求功效、效率,重質不重量,我不主張盲目去做些錯誤的動作浪費虛耗,應像詠春的以柔制剛,易學難精,最怕用錯力,浪費了力氣又吃力不討好。
至於像TABATA這種高量/高強度間歇訓練(HVIT/HIIT),原先是運動員為提升速度、爆發力及恢復速度的一種訓練方法。進行短暫性激烈運動(例如20秒),每次訓練的休息時間都很短(例如10秒),在達到最大心跳率跟最大攝氧量時,會啟動體內一種機制After-Burn Effect,可使代謝率提升及保持高水平達24~48小時。不但在運動過程中燃燒熱量,因為間歇訓練使身體達到極限,更在運動後需更多熱量來恢復身體機能。
近年的研究顯示,10分鐘間歇訓練與30分鐘有氧訓練之後的代謝率提升效果是一樣的。但是要注意,雖然代謝率提升效果一樣,但30分鐘有氧訓練所燃燒的卡路里還是比較多。
並且這是強度較高及辛苦的訓練,有比較高的受傷風險。所以沒有運動經驗或較少運動的人,可先鍛鍊本書中的「靜態肌肉鍛鍊」後,再跟著我為大家規劃的8周健身課程,先把動作以15次/3組的訓練方式,學會Muscle Mind,把動作做到精通,然後才慢慢調整強度,嘗試去做高強度間歇訓練,可避免容易受傷的機會。在私人健身教學時,我為客人分析身形線條之餘,其實也很注重顧及身體其他部分的全面性。不會只強行鍛練某一部位,最理想是可以改善根治舊患痛症關節痛楚,平衡身體的狀態。希望Muscle Mind能演變成生活的習慣,融入生活之中,輕鬆得來有技巧。
◎如果無法永遠少吃,就別靠節食減肥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喜歡吃甜食,恭喜你,減肥真的不需要特別節食戒口,連甜食都可以入口!不過可別到晚上才吃,最好盡量在午間吃完。
只要記得盡量掌握少量多餐原則,最理想的進餐間距是:起床後1小時內吃早餐,之後每隔2至3小時再進食,讓新陳代謝保持順暢,睡前3小時不要再吃。萬一因為晚睡嘴饞想吃宵夜,那麼可以吃一點點麵包、餅乾或水果。
吃飯時的速度也盡量放慢,因為吃得太快,身體會不知道已經飽了,而吃下過多的量。並且不要吃太多醬汁、醬油,避免過多的脂肪、油炸食物,都是可以讓我們自然飲食的方法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