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前言
這些問題行為真的是失智症引起的嗎?
提到失智症,大家會想到什麼?
.「對新事物完全不感興趣?」、「同樣的話說了好幾遍」等,令人困擾的行為。
.「動不動就生氣」、「衣著邋遢」等,讓人不舒服的感覺。
.「有強烈的被害妄想,會懷疑人家偷了他的錢」、「生活日夜顛倒,讓照顧的家人半夜也無法安眠」等,讓全家人都感到非常困擾的行為。
.「徘徊」、「將大便塗在牆上」等,影響眾人的不當行為。
.「引發火災」、「忽略交通號誌隨意駕駛,造成交通事故」等,危及性命的災難。
……
每一件都是讓身邊的人深感困擾的行為。的確,這些行為都是失智症所引發的。
就算大家都說要「忍耐一下」或要「多陪伴失智症患者」,在失智者身邊的人還是會非常痛苦。
針對以上這些問題行為,我發現很多人都想:
「如果不把失智症醫好,問題就無法解決。」
「但是,失智症無法痊癒,所以如果患了失智症就只能放棄。」
不過,我並不認同這種說法。因為,
「那些行為有可能是失智症之外的原因造成的。」
而且,「即使真的罹患失智症也不能放棄。有很多時候,症狀是可以改善的,也能因此延緩病情發展。」
只要了解原因,就能找到解決方法,減少不安的情緒!
首先,請從「哪些行為有可能是失智症之外的原因所造成的」著手。
罹患失智症後,記憶力和判斷力會跟著衰退。另一方面,就算沒有罹患失智症,如果身體因上了年紀而開始老化,記憶力和判斷力也一樣會變差。然後,因為記憶力和判斷力衰退,開始引發許多問題行為。
換句話說,我們無法馬上斷定,高齡者的問題行為是「由失智症造成」或「因為身體老化而引起」,抑或是「兩種原因一起造成」(若要說得更精細一點,還有「輕度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這種介於老化和失智症之間的狀態)。
曾有研究針對年輕時就罹患阿茲海默症的人,以及因為年紀增長而患病的人,兩者的症狀進行調查。(1)研究顯示,在「憂鬱傾向」這一點,兩者沒有差別。但是,妄想、幻覺、異常行為等諸多症狀,高齡者發生的機率較高。根據這個研究,我們可以知道,不能用失智症認知功能退化的原因來說明一切。
因此,就算無法治癒失智症,若能預防、改善身體的老化現象,就可以解決許多問題行為。
身體老化有許多各種不同的症狀,其中包括視力和聽力衰退等五感症狀,也有因為肌力衰退而造成的腰腿無力。不過,若能採取適當的對應措施,大部分因身體老化造成的影響都可以減輕。
其次是,「很多時候,失智症的病情發展是可以延緩的」。當然,並非所有失智症都可以控制,但確實有些失智症的惡化是可以減緩的。
大家應該都想盡可能減少失智症引發的問題行為吧。除了失智症,本書也列出了老化等所有可能引發問題行為的原因。
知道引發問題行為的原因非常重要。
因為,如果可以預防、改善這些原因,就能減少問題行為。
即使無法預防、改善,了解之後也比較能夠冷靜面對。因為,我們會很清楚地知道「他們做那些事並沒有惡意」,也可以接受「因為那些原因,所以會出現這些症狀也是沒辦法的」。若能保持冷靜,不僅可以積極思考是否還有其他的事可做,也能減少心中的焦慮不安。
而且,知道原因之後,照顧者以外的人也很容易了解狀況,比較可能提供協助。
我接觸過十萬名以上的高齡者,參考大量國內外論文
我是醫師,也是醫學博士,所以具備醫學知識。此外,我也長期在醫療現場工作,看過許多罹患失智症等疾病的患者。
目前我是一名眼科醫師,或許有人會疑惑「眼科醫師寫有關失智症的書?」說到失智症,很多人都會聯想到精神科、身心醫學科(Psychosomatic Medicine)、神經外科或是腦外科。當然,這些科別診治失智症患者的機會會愈來愈多。
但我也認為,就因為我是眼科醫師,有一些重要訊息只有眼科醫師能告訴你,因此提筆寫了這本書。
眼科會接觸到許多高齡者。在我擔任眼科醫師的十多年間,接觸過十萬名以上的高齡者,我想,應該只有眼科會接觸到這麼多高齡者吧。
然而,就因為眼科的專精領域並不是失智症,所以我們接觸到了從輕度到重症等各種不同程度的失智症患者。在這些高齡患者中,有人已經罹患失智症,有人即將罹患,也有人只是老化,但沒有失智。換句話說,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所接觸到的高齡者,不僅數量多,也包含各種不同類型。
此外,我也是醫學博士,為了撰寫本書,閱讀了大量國內外醫學論文。也就是說,我運用了許多醫學專門知識。
這樣說可能有點老王賣瓜,但事實上,不管是我具備的醫學專門知識,還是接觸過的包含失智症患者在內的高齡者,在種類和數量上都非常驚人。
不從大腦,從眼睛和耳朵進行保健,也可以預防失智症!
實際上,眼科和失智症密切相關。因為,如果視力不好,就容易罹患失智症;反之,失智症有時也會讓視力更加惡化。確實有些人就因視力很好,延緩了失智症病情的發展。
有位男性,有不認得家人的症狀,也不看電視,一整天都在發呆。家人以為他得了失智症,開始協助他上廁所和更衣。某天,他因為眼睛看不清楚而到眼科就診,結果發現自己得了白內障。
動過白內障手術後,從隔天開始,他就可以像往常一樣地走路,無論是用餐或更衣,都可以一個人進行。順帶一提,他的耳朵一直都聽得非常清楚,就只因為看不見,才老是在發呆。
除了眼睛(視覺)以外,耳朵(聽覺)和鼻子(嗅覺)也和失智症有關。一提到預防失智症,大家總是會想到「大腦訓練」,事實上,若能抑制眼睛和耳朵的老化,也可預防失智症或延緩病情的發展。
而且,只要對眼睛施以適當治療、改善視力,光是觀看電視和風景,也可以對大腦帶來刺激,就算不特別透過智力測驗來訓練大腦,也能預防失智症的發生。
失智症確實是由大腦引起,但正如前面所說,很多時候也和耳朵及眼睛有關聯,但大家卻只將注意力放在大腦上。
因此,就算是大量閱讀失智症專書或一般書籍,也找不到從眼睛或耳朵等身體老化的角度來分析討論的內容。
這本書是針對出現問題行為的人、他們的家人,和所有相關人士
本書以老化為核心,盡可能介紹過去失智症書籍沒有提到的內容。當然,也會深入探討其他失智症書籍所提到的大腦問題。
此外,一如前面所說,為了分析是不是因為失智症「引發」問題行為,本書除了大腦,也會針對身體的老化進行檢測,藉由徹底研究失智症和老化等所有原因,思考如何減少問題行為。
這些方法包括「家人等身邊的人應該採取的正確行動」、「出現問題行為者該做的事」,以及「身邊的人容易犯的錯誤」。
依照這個邏輯,我寫了這本說明如何面對各種失智症狀的《失智行為說明書》。本書以最簡明易懂的方式來說明專業知識,讓每個人都可以輕鬆理解,請放心閱讀。
本書是為了以下三種人而寫:
〔1〕有家人因為失智症出現問題行為(包含沒有罹患失智症,只是身體有老化現象),或是即將出現問題行為。
也就是對有家人已經出現問題行為,或是,在不久的將來,家人可能會出現問題行為的人。
對應重點是要盡量讓出現問題行為(或是在不久的將來即將出現問題行為)的人自己解決。不過,若過於放任當事人,可能會引發火災或交通事故,對家人以外的人造成困擾。
因此,我將告訴大家不對周遭人造成困擾,並且盡可能讓當事人過著一般日常生活的方法。
〔2〕不想出現因為失智症而引發的問題行為,想維持目前生活的人(包含已罹患輕度失智症者)。
因此,我將介紹避免罹患失智症的有效方法,以及延緩引發問題行為的失智症和老化的方法。
罹患失智症後,為了不對家人等身邊的人造成困擾,我將介紹該如何進行購物、飲食、睡眠等日常生活。當然,不是支付昂貴的費用入住安養院,而是可以靠自己力量做到的方法。
〔3〕與失智症有問題行為者有關的業界人士(應該是照護或醫療界代表,但因為也包含服務業和高齡者專用商品的開發業者等,結果變成社會上的多數人)
說到與出現問題行為的高齡者有關的工作,大部分只會想到照護和醫療,但事實並非如此。出現問題行為的人會像平常人一樣過生活,他們會去超市或家電量販店,也會搭乘公車、捷運或計程車。
如果不了解出現問題行為的人,不僅會被抱怨,也可能被捲入事故當中。現在,日本有些大型超市已經開始積極舉辦如何與失智客人應對的講習會。
若本書可以助上述諸位一臂之力,身為作者的我將備感榮幸。
那麼,首先就讓我們來看看最讓人感到困擾的五種問題行為。
*在本書中,「因失智症而出現的問題行為」,指的是出現在高齡者身上的問題行為。也因此,本書中指的失智者皆為高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