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緣起(節錄)
你是誰?
你所累積的擁有物無法讓你快樂。我們都知道這件事,但很多人還是想藉由積聚更多東西來找尋人生的意義。但其實真正的快樂來自於「你是誰」──你成為怎樣的人。真正的快樂源自於內心。同樣的,你內心的不滿也來自於你成為怎樣的人。因此,如果你活得有目的、有意義,你會覺得自己在大多數的時間裡是快樂、充實而滿足的。
如果你想以一般人的生活來做為自己評斷的基準,那麼這本書不適合你──因為一般人並不快樂。但多數人不快樂並不代表你也得不快樂。你不必因為周遭的人都將就平庸的生活,就跟著將就。
找到心中的不滿足
二○○九年時,我們的人生看起來一片光明。我們在同一家通訊公司工作(約書亞從一九九九年、萊恩從二○○四年開始),我們享受著多數人羨慕的那種好日子,活出了自己版本的美國夢。但基於某種當時無法解釋的理由,我們都活得不快樂。我們不覺得充實,當然也不覺得滿足。
隨著時間流逝,「快樂」這個主題愈來愈常出現在我們的對話中。每一次在工作中獲得升遷、贏得獎項或高檔旅遊、受到讚美,伴隨這些事情而來的快樂,都來得快、去得也快。快樂來得愈快,消失得就更快,所以我們企圖追求更多這類的讚美來得到快樂,試圖「成就」更多事來讓自己覺得更有自我價值與重要性。我們一天比一天努力獲取讚賞,工作時數往往比平均美國人多上一倍,為的就是證明自己的價值。
就像吸毒一樣,我們得到的讚賞愈多,就愈需要它們,這樣我們才能勉強度日,才能感覺快樂。後來,我們只能在情緒上勉強達到收支平衡。
不滿足感淹沒了我們的生活。我們知道自己必須改變,但不確定該改變什麼,所以我們做了多數美國人會做的事:試圖花錢買快樂。雖然我們倆都有「受人敬重」的職位,收入超過美金六位數,但我們花的錢卻比賺的多。我們購入名車、豪宅、大尺寸電視、高檔家具、奢華假期,以及所有重度轟炸我們的消費文化說會讓我們快樂的事。
但這麼做並沒有讓我們快樂。事實上,我們甚至覺得更不快樂、更不滿足了。因為以往就有的那些感覺不但沒有消失,增加的負債還讓這些感覺變本加厲。每次購物所產生的短暫快樂消失之後,我們只覺得更加沮喪、空虛、孤單且無助。
接著,二○○九年末一連串可怕的事件,讓約書亞質疑起自己生活的各個層面,包括他的財富、事業、成就與生活的意義。
逐步侵蝕
不過我們先倒帶一下,因為不滿足感不會像閃電一樣,突然從天而降擊中我們。我們不會突然有一天早上醒過來就說:「天啊,昨天一切還好好的,可是今天我怎麼不快樂了?」不滿足感不是這樣產生的,而是一步步侵蝕。那是細微的不滿足感在經過多年後,成為鑽進生活中的毒瘤。
始於幼時
我們最初的不滿足感,早在進入職場之前就已經出現,始於我們的童年。
二十年前,我們在小學五年級時,於美國俄亥俄州萊巴嫩(Lebanor,位於辛辛那提市與代頓市之間的小鎮)相識。當時我們才十歲,但生活中已充斥著各種不滿的情緒。我們都生長於一九八○年代所謂的失能家庭(dysfunctional households,「失能」一詞在當時是流行用語),我們的父母都離婚。約書亞的父母在他三歲時離異,他的母親開始酗酒,迫使他六歲後大部分的日子都得靠自己;他那患有躁鬱症與精神分裂症的父親在他九歲時過世。萊恩的母親也有類似的毒癮問題,致使萊恩後來在青少年時期也染上毒癮。我們倆多數的童年時光都處於絕非理想的狀態,現在回顧起來,那真是災難的起源。
……
第三章 人際關係(節錄)
……
改變你自己而非他人
你無法改變身邊的人,但你可以改變是誰在你的身邊。
有時候你必須擺脫一些人際關係,即使那是極為重要的關係。有時候對方的信仰和價值跟你天差地遠,如果遇到這種情況,你可以結束這份關係或至少改變關係的層級。
我們都會隨著時間改變,有時候我們跟某些人變得更親近,有時變得疏遠,有時我們變得不再相愛,有時我們則是一起改變了。人變了,不代表他不再愛你,也不代表他不再那麼在乎你,他就只是變了而已。
此外,你也不能期待某人針對你所希望的每一點做出改變。當然,有些人在他們的人生中的確會徹底改頭換面,但你不該期待任何關係中的人,要根據你的標準、信念或價值做出改變。
你唯一能改變的人是你自己。當你先改變了自己、以身作則,通常最親近你的人也會跟著這麼做。如果你改變了自己的飲食、開始運動、開始密切關注重要的人際關係,並且為這些關係設下了較高的標準,你將發現其他人也會起而效尤。如果你以最佳狀態呈現在他們眼前,你將能激發出他人最美好的一面。
不幸的是,關係也可能有走不下去的時候,這可能是婚姻關係、親密關係、摯友關係、雇傭關係或家庭成員的關係等。你所能採取的最佳行動是改變自己(而非企圖改變他人)。如果你不快樂,不必堅持留在某份關係裡。這不代表你不應該努力去找出某份關係中的問題癥結,而是如果某份關係出了問題,你是可以改變它的。
在你改變或結束一份關係前,你應該先想想自己希望這份關係在未來是什麼模
樣。以下段落將討論一些明確觀念,教你如何思考自己人際關係的新未來。
關係的成長
無需多說,不管你現有的人際關係有多正面或負面,你都希望能持續改進,好在未來擁有出色的人際關係。即使是絕佳的關係仍須持續成長,才能保持這種狀態。事實上,絕佳的關係一定會不斷成長──這是它們之所以如此出色的原因之一。如果你的某份關係不再成長,那它就是正在凋零;但如果你的某份關係持續成長,你就會覺得充滿生命力。
尋找並選擇未來的關係
人無遠見必遭毀滅,我們都聽過這類的話。我們的人際關係也是如此,尤其是主要關係。如果沒有遠見,你就會屈就於自己眼前的狀況。因此,你對於自己希望的關係狀態,需要有強而有力的遠見。如果你的遠景夠強大,你會做任何事來讓它成真。
尋求新關係(或改善現有關係)時,有三件要考慮的事:
你到底想要什麼?這個問題表面上看似乏味,卻極端重要。寫下你希望從主要關係(親密關係、親密朋友等)中得到的一切。這些關係是什麼模樣?你想和他們一起做些什麼事?在身心靈與情感層面,你希望從他們身上得到什麼?這些人必須擁有何種類型的渴望?他們的信念、價值、行事準則與恐懼是什麼?
關係中一定不能發生的事是什麼?你可能在某人身上找到了你所要的一切,但如果他有你生命中完全無法接受的信念或價值,這份關係就可能被拖垮。例如,假設你找到了一個親密伴侶,對方似乎有你想要的一切,但對你不太支持。如果你無法接受另一半不支持你,那麼這份關係就無法長久。你的人際關係中一定不能發生的事是什麼? 動手列出來吧。
你需要成為怎樣的人,才能吸引到這種人?一旦你決定好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你就必須決定自己需要做哪些改變,才能吸引這種人來當你的朋友、情人或你所尋求的任何關係。你需要多傾聽嗎?你需要把身材鍛鍊得更好嗎?你需要學著如何更善於溝通嗎?請寫下你為了吸引這些新關係,在生活中必須做出的改變。
回答以上三個問題後,請每天讀這張清單。知道自己在找什麼、希望避免什麼、需要做哪些改變才能得到這些結果,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