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個十字路口,我們每天都在找方法幫他們想像未來!
太多的課堂故事都在述說某個好老師的偉大與愛,真正的學校卻不該靠這樣的教育英雄。
看獲獎無數的全美傑出教育家怎樣辦出「讓學生自己看見需要而學」、「老師永遠自問教育本質是否還對」的學校!
本書可說是一所高中校長的教育日記及教育工作者的告白,她與該校老師們均體認到「如何問對問題」,才能讓老師與孩子們真正成長;並因此開始與老師們一起努力改造制式教育及考試∕評鑑方法的努力過程。
不論校園教育最常見的「家庭作業」到「校規」、「成績評量」,作者與這所學校的老師們不斷地反思,「這重要嗎」、「這是我們要教孩子們的嗎」;當作者娜生與老師們共同探索,發現許多傳統的教育工具卻造成「學生們可以熬夜K書,隔天考試拚出好成績,卻浪費了真正的人生學習時間」時;他們決定長期不懈地發展更能讓學生自我轉變的制度與教育方式。
於是,這所學校有十多套課表及課程設計、有各種同儕及共享價值的分享場合,有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的優勢及補其不足的對話,這些精采的校園教育實況,都收錄在本書內容中。
而更耀眼的成績是,在與娜生與同僚「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的努力下,這所學校(波士頓藝術高中,BAA)的升學成績與週邊的名校所差無幾,更有些出身於混亂社區、原本連書寫識字都有困難的孩子,也終於體認到繼續完成高等學院的必備技能、不辜負自身天賦這件事的重要性。
本書除了教育的意義外,對教育工作及現場困境有興趣的讀者也不容錯過,作者娜生在本書中也提及,「我們多半不是因為喜歡喋喋不休講述規則才來當老師;我們變成教育人員,是因為我們喜歡孩子,喜歡各種點子,想把這股愛轉給孩童。我們很多人投入教職,是因為相信教育是改變現狀的關鍵……」;而這群不希望被舊有教育制度綁死、並得面對公立教育體制政治限制的高中老師們,如何突破現狀及教學規範的故事與激烈爭執,也在本書各個篇章中都能找到對「教育」這件事核心本質的精采論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