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老師跟你們一樣,也是跌跌撞撞的過來人啊!
「老師,你很早就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麼嗎?」
「老師,你以前一定很會唸書很優秀吧!」
「老師,你以前應該是一帆風順吧! 」
課堂上、諮商室裡,學生總愛這樣問我。
「我有很早就知道自己的目標嗎?我有很會唸書很優秀嗎?我有一帆風順嗎?」我問自己。
其實沒有,不只沒有,我甚至現在也不太確定有沒有達到我的目標,即使我成為了一名老師,我依然在想,自己適不適合這個工作?將來還有什麼想做的嗎?還有哪裡不足?還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
而這些問題,我從學生時代就開始想了。
國中一年級的時候,學校有分班制度,分別是資優班、升學班以及後段班,我就待在後段班,白話來說,就是被學校歸類為不會念書的一群,學校針對不同類型的班級,設計不同的試卷,分別為資優班的特殊卷、升學班的A卷以及後段班的B卷,在那個年代,這樣的編班制度,背後的教育美意其實是希望讓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程度適性學習,老師也可以依班級的程度,進行符合該班能力的教學。
不過實際上,全校的師生都知道,這樣的編班,就是將學生依念書能力進行分級,最高級是資優班,次之是升學班,末端是後段班。雖然沒有人明講,但全校瀰漫著一種氛圍,就是資優班和升學班的學生,是比較優秀的一群,而後段班的學生則是比較次等的一類,厲害的考特殊卷或A卷,次等的考B卷。
那時候我很焦慮,因為多數的同學都很安於「後段班」這個標籤,沒什麼人想認真唸書的,可怕的是,很多老師也樣認定,上課時教得很淺,常常課上到一半就在閒聊,同學也沒什麼在聽,很多課都輕輕鬆鬆地就帶過,上課常常在亂哄哄的狀況下度過,「不要教得太難,反正我們是後段班,不會唸書,越簡單越好」好像變成一種師生的默契,雖然有少數的任課老師想教得深入一點,但也敵不過這樣的班級氣氛。
「不用那麼認真啦!反正我們是考B卷!」
同學這樣跟我說。
誰有標準答案?
我確實也沒有很認真,每天就在跟同學打打鬧鬧的過程中過去。第一次段考的時候,我嚇到了。考試前我並沒有做太多的準備,考完以後也覺得不理想,結果,我考了第一名,而且第二名的分數遠遠低於我,這是我以前從來沒有考過的名次,不只是第一次段考如此,整個學期我都考了第一名。
某次有位認真的老師,看著台下的同學玩成一團,沒人在聽課(我也是沒在聽的其中之一),就在課堂上寫了一道困難的題目,抽點同學上台解題,連續點了好幾位,都沒人解得出來,最後點到我,我也不會。
老師顯得有點生氣,因為這個題目幾分鐘前他才剛講過,竟然沒有人會,於是他說:「你們班第一名是誰?第一名的同學總該會了吧!請第一名的同學出來!」
全班陷入了一片沉默,沒有人回答。
老師又問了一次:「你們班第一名的同學是誰?請上台解題。」
全班面面相覷,尷尬地指了指站在講台上解不出題的我,「老師,第一名已經在台上了……。」
老師先是露出訝異的表情,隨即無奈地搖搖頭,揮揮手請我下來。那時我就在想,我的目標是什麼?我是要認份地繼續留在這個「後段班」,輕輕鬆鬆、吵吵鬧鬧地過完國中三年,還是要想辦法離開這裡,看看自己還有沒有點本事?
我決定試試自己的能耐。
在一次全校性的重新編班考試中,我卯足勁準備,考進升學班。升學班的氣氛截然不同,大部分的同學都期許自己考上前幾志願的學校,將來進到好學校,找到好工作。
我開始在想,我將來要做什麼?
我想了很久,想不出來。
那時候班上同學多數都以第一志願為目標,首先是要進到第一志願的高中,接著要進到第一志願的大學,然後,進到第一志願的科系。第一志願的科系是什麼呢?是醫師。
「當醫生可以救人,被人尊敬,穿白袍又帥!」我心裡這樣想。
於是我在這個第一志願的班級氛圍中,以醫師為目標,拚了命的念書,結果發現,再怎麼努力,也無法達到頂尖。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老師常常會在某些遺失標準答案卷的課堂小考中,拿那些前幾名同學的考卷答案,作為標準答案,讓同學作為互相批改考試分數的標準,而這些同學的答案,除了偶爾在少數題目答錯外,幾乎真的就是標準答案。而我的試卷,從來沒有被拿來當過標準答案。
於是我認清,自己的能力,應該很難考上醫學系的。
國中即將畢業時,我又開始在想,我將來要做什麼?我同時報考了高中、高職以及五專三個不同制度的聯考。聯考結果出爐,我的分數是上不了前幾志願的。
因為原先當醫生的目標破滅,對於將來要做什麼,我還是沒有方向,所以對於要選擇那一個升學制度,我內心是很猶豫的。
家人建議我唸職校或五專學技術,但我知道自己手藝很差,家裡的東西拆開就組不回去,也不喜歡實做,最後還是選了高中,想說進到高中後,還有機會思考自己將來的方向。
進到高中後,數理較強的我,本想往數理方面發展,但聽師長說,自然組很難唸,結果我就選了社會組,唸得非常吃力,但又沒有勇氣轉類組,就硬著頭皮唸下去。即使我再怎麼認真,成績勉強都只能勉強維持在中等左右。
高三時,我又開始想,自己將來要做什麼。
我跟家人討論,家人鼓勵我唸商科,因為那時候唸完商學院出來,工作比較好找,但我很清楚知道自己不喜歡從商,想了想,覺得自己在學校裡面和其他同學討論功課的經驗還不錯,同學問我問題時,我好像都可以仔細解答,便心生當老師的念頭。
因此在考完學測參加推甄時,我選了特教系,但在參訪過特教學校後,我才發現,自己不適合走特教,所以進到了推甄第二階段的面試和筆試階段時,我放棄了筆試,以落榜收場。
我焚膏繼晷地拚命啃書,好追上因為參加推甄而落後的讀書進度。
大學聯考放榜,選填志願時,我又再一次面對將來要做什麼這個問題。我本對文學有點興趣,想要念文學關的科系,但因為國文考差了,沒辦法進到相關的科系,最後按照分數排序,進了心輔系。
這下慘了,因為我完全不知道心輔系在學什麼,所以我很焦慮,焦慮自己跟高中一樣,選了一個不適合自己的領域。於是大一剛入學後,我便到處去找系上的教授請益,想了解心輔系到底在學什麼。
「你不用這麼著急,大一、大二的理論課修完,你就會有一點基礎概念,等到大三、大四的實習課,你就會更了解我們在學什麼了!」系主任將一杯茶遞到我面前,同時喝了一口他自己杯中的茶後,淡淡地說道。
焦慮的我離開系主任辦公室後仍是一頭霧水,於是我又找了另一位教授請教。
「我們學的就是如何應用心理學來幫助受困的人們!」心理學教授耐心聽完我的問題後,給了我這個答案。
「只靠談話就能夠解決人們的困難了嗎?」我很疑惑,因為我從來沒有相關的經驗,也不相信對談能解決什麼。
「這個必須要等到你開始實習,有親身體會以後才會了解!別著急,先認真讀看看再說!」教授給了我一個溫暖的微笑。
雖然教授的回答給了我一些方向,我依然覺得焦慮,特別是當我知道,班上有一位同學覺得自己念錯系,立刻提出休學申請重考後,更不知所措了。
於是我又陸陸續續請教了幾位不同的教授,都無法得到滿意的答案。我除了懷疑自己就讀科系的專業性外,也擔心將來就業時找不到工作,可是我沒有辦法休學重考,一方面是時間經濟不許可,另一方面是即使重考,我還是不確定自己要選什麼科系。
最後,我決定輔修第二專長來處理這個焦慮。我一邊認真地修完心輔系的課程,一邊努力地輔修國文第二專長的學分,就這樣帶著不安,非常認真地學了四年。
畢業的時候,我雖然對心輔系的專業有了多一點的了解,但我知道,自己在諮商的專業技能實作表現,並不理想,對此我感到非常挫折,懷疑自己的能力。為了處理對自己的質疑,我報考了研究所,想要驗證自己四年所學的成果,雖然僥倖備取吊車尾考上,但這個結果,並未消除我對自己的質疑,反而讓我更加憂慮。
於是我選擇辦理研究所休學,先投入教甄考試。我四處報考,都沒能考上,更加懷疑自己的能力,一度想過是不是要放棄當老師、放棄這個心輔領域,轉行從零開始。
不過,那時又覺得自己認真學了四年,不能做相關的工作,很不甘心,後來就回學校唸研究所,邊唸書邊準備考試,陸續又考了好幾次教師甄試,卻都還是落榜。
不只如此,研究所的學習過程也讓我感到十分挫折。我的專業督導就曾當面質疑我,並沒有真正精熟一個治療理論。於是我拚了命地鑽研,好不容易在碩士畢業前,經營出自己的治療風格。
「如果當完兵,還是考不上老師,或順利當上大學正職心理師的話,我就重新思考自己將來的方向。」我給自己下了最後的通牒。
接著我又開始了四處求職、考試的生活。
我們未必能決定結果,但能選擇如何面對過程
終於,在當完兵退伍那一年,我考上了正式教職。但考上正式教職後,我發現面對各種挑戰時,還是有很多的不足,還是常常會覺得焦慮、懷疑自己,所以我仍不斷努力地充實自己的學養。
所以,親愛的孩子,站在你們面前,身為老師的我,跟你們一樣,也曾非常迷惘、非常焦慮自己不明確的未來,對自己感到懷疑,一路跌跌撞撞。
我並沒有很早就知道自己要什麼,也沒有你們想像的優秀,沒有比你們聰明,更沒有一帆風順。
「如果你沒考上怎麼辦?花了八年在同一個領域,結果發現自己做錯決定,選錯科系,到頭來什麼都沒有,從零開始,不是很慘嗎?」曾有人這樣問我。
我相信,每個經驗都不會白費,就像國中待在後段班的日子,以及高中、大學選組選系的迷惘經驗、研究所的挫敗經驗、屢戰屢敗的求職經驗,雖然都對當下的我造成打擊,但也磨練了我的心志,讓我認識了自己的不足,學會不輕言放棄,也讓我知道,興趣和能力是可以透過努力培養出來的,而這些經歷,現在更化為養分,讓我在處理類似的學生問題時,更能理解他們的困境,更知道怎麼協助他們。而這些經驗也成為我在面對將來各種未知的挑戰時,最強而有力的鼓勵──既然我過去都能夠處理這麼多困難了,現在跟將來也可以。
我們很難保證人生的每一個決定都是完美的、正確的、都是百分之百適合自己的,但是我們必然可以決定,要用什麼方式面對這些不如意,我們可以選擇從此一蹶不振,自怨自艾,每況愈下,也可以選擇打起精神,努力將生活經營成自己要的樣子,化危機為轉機。
如果當年我沒考上老師或大學心理師,一定會對我造成重大的打擊,但我想我不會因為這些挫折就逃避面對問題,中斷思考,放棄尋找其他的可能性,因為我知道,我是自己人生的作者,無法將經營生活的責任推給別人,我也相信,這些過去的歷練,不會白費,端看如何運用而已。
親愛的孩子,老師跟你們一樣,也跟多數人一樣,都是在跌跌撞撞的過程中成長過來的,當你面對任何不如意時,請你轉頭看看你的身邊,你會知道你並不孤單,所以,面對挫折時,請不要輕言放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