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
沒有行動的等待,不會開花結果
在大衛.威爾科克帶各位走進未來之前,請容我先帶大家回顧過去。二○○九年九月二十八日星期一,我在紐約州龐德里吉(Pound Ridge)的自家農舍裡寫電影劇本,此時距離世界末日二○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正好還差三年八十四天十小時十一分十一秒。我曾有幸與已故偉大科學家卡爾.薩根(Carl Sagan)合作寫下電影《接觸未來》(Contact)的劇本;而此時我正在編寫的劇本,應該是自《接觸未來》之後我所參與過最精彩的一部電影。我住在加州的寫作夥伴亞曼達.威爾斯(Amanda Welles)捎來電郵並附上一個YouTube網址,這是我與大衛.威爾科克的初次邂逅。他是預言家、科學家、哲學家、解夢者,曾經引述了我寫過的兩部電影:《接觸未來》與《神秘寶盒》(The Last Mimzy),甚至還比喻成是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的電影版,能用來解開宇宙奧秘。這個身材瘦長的年輕哲人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既像個神諭先知,又像個宇宙單口相聲喜劇演員。他從我的電影劇本中發掘出這麼多意義,感覺就像遇到了知己。
於是我主動認識大衛,也就此展開人生中最幸運的一段旅程,我與合作夥伴威爾斯都獲益良多。我們跟著大衛走入二○一二的迷霧中,又跟著他走出迷霧、豁然開朗。
我不知道你是怎麼想的,但是我很確定二○一三年一月一日的我會在哪裡。我不會被火山灰或海嘯帶來的汙泥淹沒,也不會在高達十英哩的浪潮中喪命。絕對不會。我會跟大衛.威爾科克在一起,歡喜迎接一個全新的黃金時代,享受珍貴的一分一秒。如果你期待的是世界末日的到來,人類再次飽受折磨走向毀滅,只要上網就能滿足你的期待。如果你早已絕望,不相信意識的力量,認為人類在劫難逃、只能聽天由命,那奉勸你放下手中這本書。如果你打從心底認定人類是宇宙裡唯一的高等生物,現在就去別處逛逛,這本書也不適合你。我把卡爾.薩根精彩的小說改編成電影《接觸未來》,其中有段台詞提到宇宙裡是否也有其他的智慧生物:「如果宇宙裡真的只有我們,豈不浪費了如此寬廣的空間。」
其實我想說的是:宇宙裡不只有我們。大衛.威爾科克將證實這件事,並且引導我們理解珍貴的預言。
那天凌晨一點我初次在YouTube上看了大衛.威爾科克的紀錄片《二○一二之謎》(The 2012 Enigma)後,我知道終於有個人願意花時間,把人類和宇宙的其他地方連結起來,讓人類準備好成為銀河系的公民。
這也是卡爾.薩根生前的願望。我與這位慷慨、有遠見的科學家共處的時光,讓我做好了與大衛.威爾科克一同踏上偉大冒險旅程的心理準備。薩根雖然不相信有幽浮跟外星人,但是他相信宇宙裡充滿了生命,也相信只要人類願意打開心胸,不要再因為宗教歧見、充滿仇恨與分裂的教條及政治狂熱而拚得你死我活,我們大有機會加入其他宇宙生命的行列。在大衛.威爾科克的宇宙一體論中,也融入了薩根的願望。
此時此刻我正在為大衛這篇二○一二年後人類世界的研究寫推薦文,心中對即將抵達的未來充滿了敬畏,以及孩子般的好奇心。別忘了,人類只是物種之一,我們必須主動擁抱未來、驅動未來。沒有行動的等待不會開花結果。
我突然想起十年前我在一部動畫史詩的劇本中寫過一句話,這句話總結了大大衛.威爾科克為人類帶來的宇宙訊息,而我對此深信不疑──
「一顆心臟為全體跳動……所有心臟如一顆心臟般跳動。」
謝謝你,大衛.威爾科克,你為世界重燃起希望。全體人類,請好好看這本書。還有,別忘了善有善報。
詹姆斯.哈特(James V. Hart),電影《接觸未來》編劇
推薦序2
參與建構人類的未來,你也有份
一九九○年代初我在為《上帝的指紋》一書查資料時,第一次發現了所謂的馬雅末日預言。從此之後──感謝老天──解讀「預言」不再只有一種方式。
有些人依然相信末日預言,但是也有越來越多人對二○一二年有更合理的解釋,這並非一個特定的日期,而是一個早已開始的時代;這個時代可能是三十年、五十年甚至一百年,也許這個時代裡充滿考驗與磨難,但是人類一定會迎來光明燦爛的未來,讓我們能夠展現更高度的意識狀態,把潛能發揮到極致。
大衛.威爾科克屬於後者,而且他還是一位領頭的思想家。他在這本書中提出重要論述,證明人類的黃金時代已近在咫尺,只要我們願意,黃金時代就會出現。懷疑論者總是對如此非正統的概念大加抨擊,所以大衛必須做好心理準備,這本書勢必會引來猛烈的批評浪潮。的確,依照主流派的行為模式來判斷,一定會有一群聰明絕頂的人嚴格檢視書中的大小細節,目的是揪出錯誤與缺陷。無論他們找到哪些錯處(沒有一位作家在寫作時不會犯錯),都會被用來證明書裡的其他資訊也大錯特錯。
千萬不要因此而沮喪。這本書裡有大量的科學研究,其中有許多研究連西方讀者也是第一次見到,因為這些都是俄國科學家的心血結晶。大衛是第一個彙整這些資料的人,光是如此就已貢獻良多。有些俄國研究過於激進,已被列為非法研究或遭到主流派漠視。
請保持開放的心胸,尤其是對主流派「不允許」的事情。請接受大衛的邀請深入了解事實,你很快就會發現零星的資訊一一串連成全新的樣貌,超乎你以前的想像。
我不打算評論書裡每一個非比尋常的概念,以下僅舉出大衛提到的三個重點。這三個重點環環相扣,也令我特別印象深刻:
一、有形的實體世界,也就是我們同意稱之為「現實世界」的集體經驗,其實是一個平行宇宙三維空間的投射。不了解「現實世界」背後這個無形的世界,就無法真正了解「現實世界」。
二、正因為「現實世界」是投射的結果,也可以說是一種錯覺或全像圖(hologram),「現實世界」並非恆久不變的固定結構,不是一定得透過直接而具體的方式才能加以改變。有時候它更像是一個清明夢,用意念或想像的力量就能改變。
三、因此「意念的力量」確實是「煞有其事」,我們應該注意意念會對「現實世界」產生有形的影響。
我們可以說大衛探索的是二十一世紀的前衛概念,包括量子物理學與意識研究等最前端的科學領域。但是最吸引我的地方,是這些科學領域與古代傳統智慧竟然遙相呼應,提醒我們真相永遠是真相且不可分割,無論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被提出來都不會改變。
舉個例子來說,「現實世界」是平行世界的投射,這個概念最早可追溯到西元前二二○○年古埃及的《金字塔文本》(Pyramid Texts)。同樣的概念經過修改後一再出現在各種修訂文獻中,例如《棺文》(Coffin Texts)、《陽間真相之書》(Book of What Is in the Duat)與《亡靈書》(Book of the Dead);最後慢慢滲入基督年代的諾斯底教派(Gnostic)與奧秘教派(Hermetic)文本,以希臘文與拉丁文編纂成冊,進而對基督教神秘主義產生深遠的影響。
這個古老概念的精髓可以用一句美麗的奧秘教派格言來表達:「如其在上,如其在下(As Above, So Below)。」意思就是想要了解地球這個「現實世界」的運作模式,就必須明白它只是另一個更高層次的隱形國度的呈現:
如果當成整體來思考,就會發現感知宇宙裡的萬事萬物,其實都交織在一起,就像一件由更高宇宙所編織的衣服。
或者用另一種方式來形容,宇宙是「感官難以察覺的存在。感知宇宙(現實世界)是依照另一個宇宙的形象所打造而成,在拷貝的世界裡複製永恆。」
在我看來,奧秘教派所謂的「難以察覺的」宇宙,與大衛的源場概念別無二致;而這個傳統科學儀器所偵測不到的源場,卻形塑並定義了現實世界裡的萬事萬物。
奧秘文本對時間週期的本質與物質的詮釋,也與大衛在書中所提出的最新科學研究相輔相成。讀完本書後,可以再看看以下三段引自奧秘教派的論述,我保證到時候你一定會明白我的意思:
宇宙包含時間,並藉由時間的推進維持宇宙裡的生命。時間以固定的順序調節,並在依循順序的過程中,用改變的方式更新宇宙裡的萬事萬物。
宇宙以恆常不變的腳步一再循環。這樣的腳步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在宇宙的幾個地方輪替出現又消失;透過這樣的方式,宇宙在時間的方格中不停更新,在消失過的地方重新出現。這就是循環的本質;循環中的每個點都連在一起,所以找不到循環的起點;因為每個點都同時引領且跟隨了另一個點,而時間就是這樣一再循環。
如果你認為現在跟過去、未來跟現在都是分開的時間,就很難理解這個概念。因為除非過去存在,否則現在就不可能存在;沒有現在,也不可能有未來。現在源自過去,未來源自現在。過去種種結合而成現在,現在又形塑了未來,三者串連成一體。因此三者不可分割。)
大衛提出一個非常有用且有趣的概念,他說「現實世界」可能是一場清明夢,可以透過意志力或想像力改變,這一點在奧秘文本中已有預言:「錯覺是以現實加工而成的作品。」
以奧秘教義的觀點來看,就連我們所棲息的這個肉身也不是真實的:
你必須明白唯有永遠存在的東西才是真實的。人類不會永遠存在,所以人類不是真實的,只是一種表象……
在表象的國度裡,思想或許真的能變成實物,所以我們必須注意自己的思想。當新聞每天二十四小時都在散播人類最糟糕的一面時,磨難就會出現。如果有太多人花太長時間專注在末日與毀滅,如果有太多人抱持著仇恨與忌妒等負面情緒,如果有太多人無法表達愛與感恩、不肯原諒,那麼人類很快就會把這場清明夢變成人間煉獄。
這本書與許多古代智慧典籍都秉持著同一個基本概念,那就是我們共同創造了現實世界,而黃金時代一直就在我們的眼前。要迎接黃金時代,我們必須拋棄負面模式、參考歷史教訓,拋開無用的僵化思想,接納即將到來的永恆劇變。
事實證明隨著黃金時代朝我們而來,要扭轉大家的觀念並不容易。但如果大衛說得沒錯,有一個隱形的源場製造了我們稱之為現實的清明夢,人類將在未來幾年內持續地強烈感受到源場和它的影響力,而且源場也將對人類意識產生深切的影響。
或許二○一二年的確是人類的一個轉捩點。或許,現在就是我們必須關注宇宙的時候--包括可見與不可見的--宇宙並非毫無意義地向我們傳送訊息與奇蹟,也不是無意義地透過夢境與幻想跟我們對話。它一向慷慨地為我們製造幸福,不斷地幫助我們走在正確的軌道上。
葛瑞姆.漢卡克(Graham Hancock),《上帝的指紋》作者
作者序
一個超乎想像的未來世界
自從人類開始出現自我意識以來,我們就一直忍不住要問幾個「大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怎麼會來到這裡?我將何去何從?曾經有許多自稱為老師的人說他們能回答這些問題,他們也對這些深奧無比的概念提出了各種意見,卻造成人類史上最深切的悲哀與最殘酷的暴行。
儘管如此,幾乎在每一個宗教的傳統思想中,都能看見類似的主題,包括宇宙並不是由「死」的、無生命的物質所組成;而是一種有生命、有意識的存在。據說空間、時間、能量、物質、生物與意識,都是由這種超智能(superintelligence)以自己的形象編織而成。雖然宇宙浩瀚無窮,但顯然每一個人都與這個崇高的本體有所連結,就算肉體死亡了,我們依然會繼續生存下去。
許多宗教的教義都說,我們終將會回歸為「一」(Oneness)的狀態。雖然我們現在對這些更高層次的事實一無所知,但是有一股心靈的指引力量正在默默地影響我們的生命,總有一天這股力量會指引我們回「家」。我們對仁慈的神人(super-beings)也耳熟能詳,例如耶穌、佛祖、印度教的黑天等等,祂們直接參與人類歷史,幫助我們找到通往偉大真理的道路。知名作家葛瑞姆.漢卡克(Graham Hancock)、撒迦利亞.西琴(Zecharia Sitchin)等人都曾寫過,有許多地球上最古老的文化都提到「神」曾為他們提供實際協助,例如文字、數學、天文學、農業、畜牧、道德觀、法律與建築等等,其中包括以重達數噸的石塊所建造的雄偉建築,這些建築都有有明顯的實用目的。
即便是使用今日的科技,都很難加以複製,但是這些古代的「巨石」建築卻散落在全世界各地。
在我們所生活的「現代」,主流宗教令人敬畏的起源與心靈傳統經常被貶為神話或迷信。由於各宗教哲學系統之間似乎一直無法消弭歧異,再加上人類對可以驗證的資訊越來越「癡迷」,於是科學逐漸取代了宗教,成為許多人心中至高無上的真理。
就這樣,過去崇高而美好的神聖宇宙觀漸漸被人遺棄,宇宙成了一大片死寂、空虛的「集合體」。人類的心智、思想與情緒(更別說地球上豐富而多樣的各個物種),現在都被視為單純的巧合與偶發事件,碰巧出現在這個無思想、無感覺、極古老又令人沮喪的太虛之中。我們對死後的世界毫無渴望、毫無期待,甚至連「道德倫理的必要性」都變成正常的哲學辯論主題。如果我們知道自己難逃一死,一輩子只能活一次,何不揮霍生命盡情享樂?何不把全副精力用來追求金錢、勢力與特權?甚至希望把這些好處都傳給子孫,因為下一代是我們用身體創造的親骨肉。
好像我們知道得越多,生命就顯得越孤寂。生命的魔力從我們手中被奪走,人類沒有特殊的能力或神祕的力量,我們對死後的世界也毫無期待。在宇宙裡,人類就是人類,我們是獨一無二的。也許在人類有機會到太空長期旅行之前,就有可能全體死於地球大災難,原因可能是人為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或是無法控制或避免的嚴重天災。以地球滅亡為題材的災難電影,一部接著一部娛樂大眾。或許你現在會經常聽到所謂的「發末日財」,甚至開始懷疑地球是不是真的安全無虞。
我在YouTube上的紀錄片《二○一二之謎》(The 2012 Enigma)是這本書的開端,如果你看過這部紀錄片,造訪過我的網站神聖宇宙(Divine Cosmos),或聽過我在電視上的言論,那麼你應該知道我不相信人類的未來是令人沮喪、害怕或悲慘無比的。相反的,我認為冥冥之中有一種智慧,正小心而謹慎地引導人類在地球上的命運。這種智慧是一種有生命的能量場,也是整個宇宙的起源。許多偉大的研究者都曾各自發現這股看不見卻無所不在的力量,他們為這股力量取了不同的名字,也一直缺少一個統一的標準名稱。這股力量很可能就是宇宙裡一切空間、時間、物質、能量、生物與意識的起源,所以我用一個最簡單、最全面性的詞來稱呼它:源場(Source Field)。
這本書談的不是哲學、臆測或一廂情願的想法,而是集結了大量的源場調查結果。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這本書,因為書中大部分的資料是許多博士的研究成果,他們都來自聲譽卓著的大學,而他們的相關研究成果經常引來同事、上司與主流世界的非議。此外,也有許多科學家或研究機構,把研究上的突破發表在主流刊物中,但媒體看不見或看不懂這些突破與其他發現之間的關聯。然而,俄國自一九五○年代開始,就持續投注心力進行源場調查,至一九九一年蘇聯瓦解之前,大多數的調查結果都以國家安全為由列為機密。光是在一九九六年(3),就有超過一萬件源場調查報告公諸於世,其中半數以上來自俄國。這些調查結果令人難以置信,如果你發現人類對這股看不見的力量竟然如此了解,你一定會非常驚訝。這股力量影響了我們所見、所聞、所做,以及所相信的一切。
我花了三十幾年致力於源場研究,集結了大量的研究資料。尤其是一九九三年之後,我幾乎把全部的時間都用在這種顛覆科學思考的研究上。一九九八年夏天我自己創業並開始研究和調查源場現象,每週工作七天、每天工作十四個小時。後來道頓出版社(Dutton Books)的社長布萊恩.塔特(Brian Tart)主動聯絡我,表示有興趣出版我的研究結果,於是我花了將近兩年的時間,傾全力完成本書。我把各項研究結果的精華彙整為一,竟發現源源不絕又令人驚訝的全新關聯。如果這些突破能變成廣為人知的常識,再發展成為有用的技術,而且∕或者使用這些原則的現存技術可以解密並公諸於世的話,地球有可能趕上或超越最不可思議的科幻電影及小說。
隨著我帶領讀者慢慢深探空間、時間、能量、物質、生物與意識的謎團,我們也會探索幾個有趣的主題,包括反重力、去物質化、瞬間移動、擁有三維時間的平行現實、量子幾何學、船隻與飛機消失的自然「渦點」(vortex points)、時間旅行的真實案例、馬雅曆法如何算出開「門」的時間,以及分析銀河如何推動我們所經驗過的各種週期與循環──包括我們的生理、生物和心靈演化。如果實際應用這種科學,將會有難以置信的結果。此外,當我們完全跨入銀河系裡全新的能量區域時,空間與時間的本質也將徹底改變。讀者將在本書中了解銀河系裡的全新能量區域。
源場,是解開上述謎團的鑰匙,也是了解這些大問題的關鍵──關於我們是誰?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怎麼會來到這裡?我們將何去何從?都會有全新的意義。
這趟源場調查之旅將接著啟程,我們首先要討論的是貝克斯特博士(Cleve Backster)的研究結果。貝克斯特博士是源場調查的開路先鋒,他幫助我們認識心智的本質,使我們了解意識的結構、本體與目的。意識不只是一種生物現象,更編寫在宇宙本身的能量之中。
大衛.威爾科克,二○一一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