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誰在使用光,到底重不重要?
光的使用者就是光所照亮的物體或空間的使用者,使用者的狀態直接決定了光的狀態,比如盲人是不需要用光來照亮空間和物體的。日常生活中,使用者是工作狀態,還是休息狀態,直接決定了空間中光的狀態。但是,一般設計師會忽略使用者的身體狀態,其實年老的使用者和年輕的使用者在相同狀態下,對光的需求是完全不同的,有時會有幾倍的差距。
因此,誰才是光的使用者是非常重要的。設計的觀點是相通的,以人為本的光環境設計,才是解決之道。
1.瞭解光的使用者
設計師要先分析客戶的需求、能力和行為方式,然後用具有針對性的設計來滿足人們不同的需求。優秀的光環境設計需要多方面的考慮,尤其是對光設備的瞭解及與人的溝通,包括燈具的外觀、出光的角度、安裝的位置、終端的開關面板;人在使用的過程中,可能會有哪些行為?有可能產生哪些結果?這不僅是一個燈具產品經理需要考慮的,更是照明設計師需要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考慮的。
2.設計師經常會遇到的照明溝通誤解
例一:很多設計師會忽略與使用者的第一次溝通,這是非常糟糕的。或者在溝通過程中,過分高估了對方的專業性,這是更糟糕的。而這樣的事情通常發生在不同專業設計顧問或設計師的溝通當中,例如:照明設計師跟客戶說的投射燈與室內設計設計師跟客戶說的投射燈,所指往往是不同的。照明設計師所說的投射燈是軌道安裝(或表面安裝),燈具完全暴露在外,下半球面完全可以自由旋轉。室內設計師所說的投射燈通常指可調角度的筒燈,它不一定是軌道燈,也可能是嵌燈或筒燈。大家可能覺得這只是個習慣問題,但這種不一樣的習慣,有可能造成空間中出現大相徑庭的兩種燈具設備。
例二:室內設計師說:「這面牆我想要設計成洗牆效果。」照明設計師配置了洗牆燈具達到了洗牆效果,其實室內設計師心中的洗牆效果是的樣子。
為了避免產生這種設計誤解,照明設計師在第一次溝通的時候,需要帶一些效果道具,以對照式的方式詢問業主:哪種是他們想要達到的效果?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設計,進而在設計過程中,調整之前業主的一些想法。
設計師們還會遇到另一種溝通問題,即使用者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卻說不出來,並指出所呈現的設計結果不是他們想要的。也許有人會說,何不用科技手法虛擬一個最終效果,而且最近也有機構開始用 VR 技術來向業主呈現最終的照明效果。
但這只是一個輔助的手段,實際上在設計過程中定義所有使用者的需求是很困難的,因而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要盡可能地規避限定問題,而要不斷反覆地驗證,尋找問題的真相。
2.3 展示空間照明
藝術展示空間中的陳列物品由於展示空間的功能、展示主題、展示品材質的不同,要求的照明系統也不同,燈具的位置及數量等都會隨時根據展示需要做出新的調整。根據我們參與的設計案經驗,現階段展示空間的照明系統,不僅需要專業的照明產品來達到專業的展示效果,更需要後期專業的維護。
除博物館外,藝術空間的燈具多半不被重視,而且基於成本的控制,專業的照明產品被削減;相較於國內,國外很多地區的照明設計意識優於我們。例如,我曾去過紐西蘭北島小鎮漢米爾頓(Hamilton),居民非常少,城中有一個記錄毛利人生活的藝術空間,空間設計裡不但沒有任何缺失(含照明設計),館內還採用了德國進口的專業博物館燈具,燈光對展示品的表現非常細膩;展覽的形式多樣,配合一些動態的投影技術及同參觀者互動的光影裝置,不僅有安靜的空間展示形式,也能營造出身臨其境的感受。
1.博物館為什麼那麼「黑」?
博物館的「黑」環境,是前幾年博物館照明設計的一個迷思,認為高對比度的光環境,才是博物館該有的光環境。一束窄光束直接照射到被照物體上,從而突顯展示物。殊不知這種「黑」的由來,是源於博物館展示文物的光線敏感特性的限制。千年前的物品保留到現在已經非常脆弱了,在保存時必須保持恒定的溫度、濕度以及光線照度。當光線(可見光)照射在文物表面,就已經開始對文物產生微弱而持續的影響了,過量的光照就會對文物產生破壞性的影響,如果是紅外線或紫外線則破壞性更加巨大。因此無法自由控制的自然光在早期博物館中是不會出現的。
但是現代博物館由於技術手法的提升已經可以非常完美地控制自然光線了,包括電控遮陽簾、通電的電膜玻璃,以及可控制反射率以及過濾紅外線、紫外線的玻璃帷幕牆等。在現代歐美各發達國家的博物館已經不再是完全的「黑」環境了,而是非常人性化的、明暗過渡自然的空間了。
一般博物館的照明分為重點照明和基礎照明兩部分,重點照明是負責照亮展示品的,基礎照明則負責照亮環境和通道走廊。
2.美術館的光都是低調的
大家可以試著閉上眼睛想一下,在參觀美術館後,大都會對精美的書畫藝術品印象深刻,但是美術館的光是怎麼樣的?應該都沒有什麼印象。這恰恰就是照明設計師在美術館設計中應該達到的效果,因為,立足於參觀者的角度,讓人沒有印象的光,就是成功的美術館照明。
美術館的光是為了展示書畫作品,「畫」即以線條、色彩描繪出來的形象,而光和影子也可以形成線條和色彩,利用光和影也能作畫。
但是這種現象在美術館中則應儘量避免,美術館中的燈光不僅要考慮展示品的呈現效果,還必須顧及燈光是否會對觀眾造成干擾,比如燈光刺眼、畫框投影過厚,出現重影、變形、斑駁等影響參觀者對畫作的欣賞。
這裡需要注意:第一,由於美術館中一般展出現代藝術品,展示品不需要特殊保護,所以不需要按照博物館照明標準進行設計;第二,一幅畫和一個雕塑對光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所以美術館的燈具設計也要和博物館的一樣,可以控制每一個燈具的光輸出。
同一個被照物(可能是靜物、人臉、雕塑等),光的角度不同、亮度不同,會產生不同的照明效果。
但是以上種種要求,在參觀者的參觀過程中是感覺不到的,因為所有的精心設計都是為展示品服務的,目的就是讓參觀者觀看展示品的時候察覺不到光的存在。
2.4 商業空間照明
櫥窗為什麼那麼美?因為它需要吸引顧客消費。櫥窗是商業空間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精美的櫥窗要盡可能地傳達品牌的概念、加強消費者對品牌的印象、展現商品的特質。照明在櫥窗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做好櫥窗及商店內的照明,讓消費者記住品牌的同時,更能看清商品的細節。照明設計最終要落實到使用者,所以要關注消費者的心理變化和整個消費行為發生過程當中的節點,利用設計的手法,讓消費者產生視覺興奮點,從而引導到商品上。因此在設計過程中要重視引流、停留、回流這三個階段的設計目的,從而促進消費,才是商業照明的最終目標。
商空照明設計 1 :引流
增加人流量,吸引更多的顧客關注或進入。研究資料表明,消費者在商業走廊上行走,通常在沒有特定目標的情況下步速大約是 1 m/s,注視前方 4 ∼ 8 m 的範圍。7 ∼ 8 m 內能激發關注的刺激,被稱為「有效的刺激 」。若櫥窗內有被關注的目標,則消費者在固定展示空間停留的時間通常為 1 ∼ 2 秒。在 7秒內產生視覺刺激,就可以完成消費者的引入(也稱「引流 」);什麼因素可以引起有效的刺激?照明、氣味、規模、變化、聲音、色彩、重複、對比。我們看到,照明居於首位,照明設計在引流階段需要提供有效視覺空間內的有效視覺刺激。
通常在商業空間內,我們應用以下的照明手法:動態、色彩、異常規模和高度對比。在相同刺激的情況下,高亮度或大面積(異常規模)的發光體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商空照明設計 2:停留
儘量讓消費者長時間停留在銷售區域內,延長客人停留在商店內的時間,提升提袋率。在這裡我們需要關注視覺行銷。在商品陳列中,通常將商店內空間分為三個不同的視覺層面,分別為視覺焦點(visual presentation,VP)、要點陳列(point of sales presentation,PP)、單品陳列 (item presentation,IP),目的是讓展示更有層次。
◎視覺焦點:涵蓋整個商店區域,是顧客對商店的第一印象,是吸引顧客進入商店的重要演示空間,如展示台和櫥窗。這部分的照明有兩種方式:第一,偏戲劇性,強調整體氛圍的營造,其亮度通常不建議比同區域低,可加入裝飾性照明元素;第二,關注環境亮度,通過提升櫥窗和店面的亮度,來引起視覺刺激,其目的在於引起關注、塑造商店整體形象、提升商店檔次。
◎要點陳列:是黃金陳列區域,即展示櫃、展示架、模特兒、賣場柱體的位置,是顧客進入商店後視線的主要集中區域。這個區域通常用重點照明來吸引消費者的視線,通過設置高亮度比,使主體視覺的亮度不低於環境視覺的亮度,是商店中最亮的區域。
◎單品陳列:80%的商品展示區,以量販式側掛、疊裝等陳列形式來突出氣勢,是顧客最後形成消費的必要觸及空間。照明方面,提升垂直面亮度,控制空間環境照度,設置明亮的垂直面來展示和表現商品的細節;注重單體表現、質感的表達、色彩的表現、足夠的飽和度和改善色彩表現力等;控制好背景亮度和商品的表現亮度的關係、水平照度和垂直照度的關係。
商空照明設計 3:回流
強化具有特色的感官體驗和視覺意象,提高傳播度和回頭率。客人對品牌的印象較深,還希望再來進行重複消費,自覺地使用自媒體進行資訊的傳播。要達到以上的目的,我們還需要進一步地瞭解消費人群對光的訴求。
根據統計學資料研究,在心理學心理模型中,把人分為了六種類型:紀律主義者、傳統主義者、和諧主義者、思想開發者、享樂主義者和表現主義者。我們稱以上六種類型的人群為目標群體,不同目標群體對光環境的喜好是不同的,也不存在一種單一的照明場景可以同時滿足這六種類型的人的情況。這也意味著每一類人有他們各自喜歡的照明環境,進入適合自己喜好的光環境中,會引發興趣,進而引起消費。
我們綜合以上六種目標群體的消費特點,將其統分為統治主義者、享樂主義者和和諧主義者三種類型。我們用統計學資料論證了他們的消費習慣以及對光環境的初步喜好。
2.5 家居空間照明
用3000K 色溫營造了一個有氣氛的廚房,媽媽怒了?
廚房中的每個角落都需要照明,這也是跟其他空間想較之下最重要的一個區別,在這個空間中,最不需要營造的就是氛圍。有氛圍就意味著有陰影,以及明暗對比。廚房中任何一處都放置著烹飪用品和食物。鍋碗瓢盆、雞鴨魚肉、刀具、湯勺、鍋鏟、蔬菜、雞蛋、處理中的半成品等可能占滿了整個廚房,任何的陰影都是不受歡迎的。廚房中最需要的照明,是均勻的、明亮的、沒有陰影的、高演色性的光環境。
如果真的按照酒店餐廳那樣設計一個充滿情調的廚房,老媽應該就不知道該怎麼做飯了,因為她老化的眼睛可能已經看不清菜板上是肉,還是白菜了?
在日常生活中真正適合廚房的燈具基本就是發光面較大的燈具,燈具發出的光線是全方向的、柔和的。這種全方向的光線再經牆面和天花板的漫反射後會均勻地布滿整個廚房,將所有的部位都照亮。只要稍稍注意燈具的安裝位置,儘量分散在廚房的幾個方位,那樣人在廚房中任意移動也不會造成非常明顯的陰影。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廠商開發出了一些大功率的廚房燈具,似乎是為了減少燈具的使用數量,卻增大了燈具的表面亮度,造成了眩光,這是得不償失的。
怎樣布置燈光使化妝鏡變成魔鏡?
在家居照明中,鏡前照明可以說是非常容易被人遺忘的一角,但它又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關係到廣大女士必不可少的一個日常行為——化妝,下面分兩種情況來介紹。
第一種,整個鏡前區域的照度不足。很多家庭盥洗室洗手台前都會放置鏡子,在洗漱時利用鏡子輔助我們清潔臉部,但是多數人往往在盥洗室內使用非常暗的燈光,他們認為這是非常私密的區域,不希望將盥洗室照得非常亮。然而隨著愈來愈多的女性習慣在盥洗室化妝,她們發現,昏暗的盥洗室垂直照明不足,在這種環境下眼妝、陰影區域、高光區域都會看不清楚。盥洗室基礎照明可以較弱,比如天花板上可以設計一盞低功率的吸頂燈;鏡前區域就有必要設計較高照度等級的燈具,比如鏡子兩側高亮度的壁燈,或者鏡子上方大功率的漫反射燈具。
第二種,有一些設計師會在洗手台、面盆上方增設一盞窄角度的下照式燈具,認為這樣就足以對鏡前區域進行照明了。但這只是對洗手台照明的強化。在餐廳、酒店或會所設計中,由於洗手台極具藝術性和設計感,材質用料也非常講究和昂貴,照明設計師會特殊強化洗手台的照明,讓人們感受到非同一般的效果。然而日常生活中這種照明方式只是方便人們洗手或洗東西的作用,對臉部照明反而會起反效果。和前面所講的相同,上方照射下來的強光會在臉部產生過重的陰影,影響打底妝。
我們認為合適的鏡前照明必須滿足以下幾個要求:第一,能提供充足的垂直面照明;第二,光源的演色指數達到95 以上;第三,最好可以調節色溫,能提供符合場景的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