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消費者,已經與你想的不同(節錄)
#協作
如果說第一個改變「挑戰」,讓品牌即期待又怕受傷害的話;第二個改變「協作」,就是品牌最愛的「粉絲的力量」。最典型的協作就是─維基百科。一群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共同完成一則條目的編輯。當奧斯卡頒獎典禮前一刻才剛宣布最佳影片得獎者,不到一分鐘就會在維基百科上找到答案,由不知道是誰的人主動更新了這則資料。這群默默無名的貢獻者超過兩百萬人,共同編輯了維基百科上近九百三十萬則條目,沒有一個是因為錢、因為被迫而更新資料,全都自動自發地做這件事。這樣的力量,如果轉換到品牌身上,多好!
大家應該都還記得2014年的「冰桶挑戰」(Ice Bucket Challenge)吧!為了幫助ALS漸凍症患者,從Facebook的馬克•祖克伯(Mark Zuckerberg)點名了微軟(Microsoft)的比爾• 蓋茲(Bill Gates),還有NBA騎士隊的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James)、林書豪、女神卡卡(Lady Gaga)、小賈斯汀(Justin Bieber),各方名人紛紛把一大桶冰水從頭上淋下後,選擇捐款(也許沒有),再指名三位朋友(或仇人?)接手參與的活動。而冰桶挑戰一個傳給三個的規則,透過社群的擴散效益使其威力放大不少。彭博新聞做了個簡單的計算,如果所有人都遵守遊戲規則,那麼在二十二天內,全世界參與這個活動的人數,將會超過目前全球的七十億人口數。
網友或是粉絲願意貢獻一己之力,共同完成一件事情的起因,主要都來自於「認同」某一件事,有可能因為有趣、因為符合價值觀、因為喜歡你這個品牌……等而激發粉絲想要參與。這些粉絲透過社群、網路、實體,採用你貢獻一點,我奉獻一分的模式,將小人物的力量,匯集成一股難以忽視的巨大能量!這也是數位時代所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消費者行為特性之一。
當「群眾協作」開始運作時,理念相同的粉絲們,只要透過簡單的手段(例如打打鍵盤)就能完成一人難以成就的大項目。讓我們不用花費大量的人力,也能發起撼動全球的活動。
但同時,我們也見過太多網路活動,向網友募集影片、文字、照片等等,希望群眾協作的活動網站,卻沒辦法像冰桶挑戰一樣引起群眾效應。其關鍵點就在於消費者認為:這個品牌活動跟我有什麼關係!
品牌的因應對策:
1.讓消費者和品牌之間,產生互相依賴的關係。
2.拋磚引玉,用精彩的示範,引發網友表現欲。
該怎麼幫品牌凝聚消費者的集體意識?我們可以從以下例子當中找到靈感。
對策一、讓消費者和品牌之間,產生互相依賴的關係
第一次注意到這個活動的時候,是因為Pinterest上的這張照片,看到的當下心想:「這誰啊,也太有才了吧,可以把星巴克(Starbucks)的紙杯畫得這麼好看!」我以為這只是某人在夏日午後的神來一筆,點進去後才發現,原來這是個競賽活動啊。
不過,在經過一番挖寶之後,更讓我感興趣的, 不是這些有才的網友創作,而是星巴克操作這次活動的整個脈絡。
2014年4月,向來很會玩行銷的星巴克辦了一個「白紙杯競賽」(White Cup Contest),邀請熱愛塗鴉手繪的消費者,在星巴克的白紙杯上塗鴉,只要透過Twitter或是Instagram,上傳你手繪紙杯的照片,加上hashtag標籤#WhiteCupContest,便完成報名。最後選出一名優勝者,獨得獎金。
我們一起來看看,星巴克是如何利用旗下各個官方社群媒體的特性,創造出一個完整的溝通脈絡。
秘訣一、利用社群媒體不同的特性,整合活動最大綜效
在這次活動中,星巴克一共用上了:
● MyStarbucks Idea:公告活動辦法,收集意見。
● Twitter:作為報名平臺,通報活動進度,擴散及吸納粉絲(報名時就強制要追蹤星巴克的Twitter)。
● Instagram:作為報名平臺,方便手機上傳及擴散。
● Pinterest:展現網友創作的內容,將值得推薦的作品彙整。
● Facebook:炒熱活動氣氛,加速擴散。
● 官網:新聞發布,及整個活動資訊的中心。
以上這些平臺彼此串連互通,可以單獨存在,合體後,威力強大,網友則依據自身的心情、時間、工具, 用他最熟悉的平臺,就行了。
這次的活動,其實有好幾個目的,除了讓網友發揮創意,幫品牌製作出內容之外,其中一個目的就是為了推廣星巴克的「可重複使用紙杯」,該品牌用了一個很高明的手法來包裝。
秘訣二、找到消費者為何會想要這樣做的洞察(insight)
在星巴克,通常外帶時都會用紙杯裝著咖啡(除非顧客願意自備隨行杯),雖然方便了顧客,卻也因此製造了大量的垃圾。在2013年的美國,則多了一種新選擇,推出了可多次重複使用的白紙杯,杯上除了大大的美人魚Logo之外,什麼都沒印,不過這個紙杯是需要另外花錢買的,一個一美元。為了鼓勵大家多多使用,當你用這個紙杯購買飲料時,星巴克會給你〇•一美元的折價,等於用個十次也就回本了。
問題來了:如果有好幾個顧客同時間都用這個杯子來買飲料時,要怎麼分辨哪個是誰的?
Solution:鼓勵大家在杯子上塗鴉,創造只屬於你的紙杯。
這也是這次活動很重要的出發點,同時推廣了新紙杯、強調了消費者可以讓紙杯有專屬感、辦了一場有趣的活動、還讓消費者順便幫品牌創造了許許多多的內容,真是一兼好幾顧的賺到!
秘訣三、傾聽消費者的心聲,並且不吝把榮耀歸給他們
最妙的是,這整個事件的起始點,是從星巴克專門用來搜集意見的網站:My Starbucks Idea。這網站從2008年開始運作以來,持續不斷的收集、處理網友的意見,這份持之以恆的堅持,讓星巴克多了一份其他品牌難以取代的優勢:累積了將近十四萬則建議,只要有1%的意見是有意義的,就有一千四百個好意見跟未來可推動的專案,嚇人吧。
其實,在網友提議舉辦手繪競賽之前,早就有一些神人級的手繪創作在網路上瘋傳,其代表人物之一,便是來自韓國的Soo Min Kim,而我也相信星巴克絕對看過這些作品。所以,與其說活動的緣起來自網友在My Starbucks Idea的提議,倒不如說是「星巴克願意把idea的榮耀,歸給網友」來得更貼切。可別小看了這個動作,這也是讓網友願意自動免費送上idea給星巴克的重要原因之一。
秘訣四、找一個合適平臺,展示這些作品,重點:要讓它長期存在,而不是活動結束就下架。
另一個值得一談的是Pinterest。星巴克彙整了三百多個比較有看頭的作品(報名的件數四千件),再加上Pinterest最出名的「瀑布流」網頁呈現方式,不得不說,如果以圖像呈現為主的主題,比起Facebook或是Twitter,Pinterest就是比較適合。作品一字排開的氣勢,不但畫面賞心悅目,也讓觀者更容易有「美」的感受。
原本,只是一個為期二十一天就該結束的網友競賽(2014/4/22~2014/5/12),星巴克就是有本事善用了不同社群媒體的特性,讓各平臺各盡其責地扮演適當的角色,不只在Pinterest有專門的佈告看板,Facebook上也保留著white cup contest的相簿等,作為之後讓「網友在紙杯上塗鴉」變成不是一個單一的行銷活動,而慢慢的變成了一種「品牌文化」。
對於許多品牌來說,與其放任網友在網路四處各自表態、自由發揮,玩弄你的品牌,偶爾就會發生一些不可控制的公關危機,不如你創建一個平臺,訂定遊戲規則,邀請他們來這裡玩,不但參與的人可以得獎金或是因此而出名,更重要的,是品牌主還可以得到一堆網友創作的內容,賓主盡歡,多好!
第二章 數位時代,品牌要這樣說(節錄)
讓消費者感受體驗,更勝過品牌的千言萬語
透過一張包裝紙,消費者能感受到什麼?
「為你量身製作的漢堡」源自於漢堡王四十年歷史(1974~1985;2002~2009)的品牌標語:「用你的方式享用」(Have it your way)。意思是,當我們走到全世界任何一家漢堡王,都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任意添加或減少配料。例如,我點了多加培根、吉士片和辣椒的雙層華堡;而我朋友點了多加洋蔥和番茄、不要酸黃瓜也不要吉士片的五層華堡, 等等各種奇怪的組合方式,加幾片肉,漢堡王都隨你。
往年,漢堡王常用各種誇張的手法,作為行銷或公關話題,就像日本Windows 7上市的時候,曾與漢堡王異業結合,推出七層華堡;臺灣漢堡王也曾推出相似的活動─無限加層犇牛堡。這個活動曾號召四十位民眾一起挑戰長九公尺,超過二十五公斤的八百一十二層漢堡,只是在開吃的四十分鐘後,參賽民眾就紛紛投降,最後只吃掉一半的漢堡。
在2010年,為了強調「用你的方式享用」這份專屬感,漢堡王把腦筋動到包裝紙上。漢堡王在櫃檯上方偷偷安置了攝影機,當顧客在點餐時,攝影機會先偷偷拍下他們的大頭照,隨後廚房人員用「印上顧客照片」的包裝紙包裝,讓消費者拿到世上獨一無二的漢堡。這個來自巴西漢堡王的創意,現在看起來沒什麼厲害的案例,卻在當時贏得了許多廣告獎,而且只憑著一臺攝影機跟一臺印表機,營造出一種特別待遇跟意外驚喜,深深打動顧客的心!
過了幾年,美國漢堡王又把腦筋再一次動到包裝紙上。他們在2014年6月舊金山同志遊行期間,推出一款名為「驕傲華堡」套餐,這個套餐的價錢跟華堡一樣;但有哪些驕傲過人之處,竟然連收銀員都一問三不知。
當消費者點餐之後,他們會拿到一個具有同性戀意象的彩虹包裝紙的漢堡,顧客一邊猜測,這個漢堡是用了比較好的肉片?肥瘦比例不同?還是醬汁口味改良?等到咬下去之後才發現:「這不是平常的華堡嗎?」正當顧客發出疑問,只要把包裝紙攤開後,就可以發現上頭寫著:
我們內在都是一樣的!
We Are All The Same Inside
這句話給了同志遊行的參加者莫大鼓勵,其中一位受訪者還說:「雖然這只是一個漢堡,但它給我支持的感覺,讓我對自己感到驕傲。」
漢堡王將這則活動側拍影片放上網路,短短一週內就有超過七百萬人次觀看,許多人感動落淚,也被美國媒體大肆報導,據說還有些人把包裝紙摺起來,帶回家收藏。
「驕傲華堡」在2015年獲得非常非常多的獎項,包括品牌形象塑造與企業社會責任類別的大獎。近幾年,漢堡王在社群議題策略方向有很大的轉換,舊時代的漢堡王喜歡展現強大的產品吸引力,似乎只要登高一呼,就能讓消費者搶破頭的這種品牌魅力。在第三章我們會提到「對不起,我們不賣華堡了!」整人實境秀,也獲得了近千萬次的瀏覽量;而「刪好友換漢堡」更是紅到讓Facebook官方跳出來干涉。另一方面,還有國王的惡搞行銷,加上誇張吃肉的超大份量漢堡等等。這幾個行銷策略的共通點都是:漢堡王以美味食物的供給者自居,針對大食怪、男性、年輕族群來做行銷。
只是這次,從包裝紙跟同性戀議題著手的活動,代表漢堡王試圖轉換形象,對消費者的溝通語調,也從情緒或味覺上的挑逗、誇張式的吸眼球、略嫌刻意的創造分享條件,改為溝通內心情感,更巧妙地利用「同性戀」這個在前幾年還被大多數品牌視為禁忌的敏感議題。
沒想到在「驕傲華堡」活動的隔年,美國最高法院宣布同志婚姻在全國五十州都合法(
2015年6月26日),白宮粉絲專頁換上「彩虹白宮」大頭貼; 總統歐巴馬也在第一時間發出一句「真愛致勝」(love just won)獲得眾網友支持,美國成為全球第二十個同志婚姻全面合法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