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文
給自己的最佳計畫 ─肯.布蘭佳─
往後當你要做出影響一生的決定與選擇時,你對自己的了解將會是決定與選擇的重要依歸。
為這本書撰寫前言,讓我備感興奮,理由有兩個。
首先,因為我是尤克里耶與羅伯的粉絲。我與米克已經相識十年。多年來他一直是橘郡的知名牧師,如今他正開始把他的智慧與技能應用在其他的領域裡。他與其他人在長灘市的加州州立大學一起創立「尤克里耶品格領導中心」,我和著名的籃球教練約翰.伍登(John Wooden) 、舊金山灣區知名管理顧問公司「圓桌集團」的總裁派屈克.藍奇歐尼(Patrick Lencioni) 以及其他人都獲邀前往與學生們分享自己的看法。
我與羅伯已經相識三十年以上。我倆一起寫了《一分鐘經理實務》(Putting the One Minute Manager to Work)這本書,他也是「肯.布蘭佳顧問公司」的董事之一,同時他還是最擅長幫人打造團隊的世界級管理顧問之一。
第二個理由,是因為我深信,不管是誰都必須經歷過一段「旅程」才能夠成為有效率的領導者:我們必須先能領導自己,才能領導另一個人,進而領導一個團隊,甚至於一個組織。自我領導是第一個階段,因為此時的領導必須從內心開始才能發揮效用。
你希望開始領導別人之前,你必須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條件才有辦法成功。在準備好領導別人之前,自我領導是絕對必要的。至於所謂「一對一的領導」,其關鍵則在於取得別人的信任。如果你不了解自己,不清楚自己的優勢與弱點,你就不會願意讓別人看到你軟弱的一面,自然也不可能發展出信任的關係。同樣的原則也適用於團體領導與組織領導。
對自己誠實─你真正該去思考的事
如今世界各地各個組織所犯下的幾個大錯之一就是:整個組織把大部份的時間跟心血都用來解決問題,只因為它們的領導者還沒有捫心自問這兩個最基本的問題─「我是誰?我想要的是什麼?」
這本書將教你如何用真誠的方式來領導自己,同時誠實面對自己。「我是誰?」這個問題為何如此難以回答?也許是因為,人們沒有花時間反省自己的生命─他們忙得只會靠不斷做事來過日子。別忘了,我們是被稱為「人類」(human beings),而不是「人事」(human doings)。這本書會幫助你反省自己的生命,如此你才能清楚看出自己是誰,還有你想要的是什麼。往後當你要做出影響一生的決定與選擇時,你對自己的了解將會是決定與選擇的重要依歸。
米克與鮑伯的問題是:「你想要的是什麼?」而不是「你需要的是什麼?」當你為了需要而做事時,你會覺得辛苦而掙扎,動機不是很強烈。如果你能把這種「需要」轉化為一種「想要」,不但動機會較強烈,而且你也不會那麼辛苦。大部份的人都是寧願做自己「想要做」,而不是「需要做」的事情。
“大部份的人都是寧願做自己「想要做」,而不是「需要做」的事情。”
當你瀏覽本書的字裡行間時,米克與鮑伯將會帶你踏上一趟歡愉的旅程。你會先發現自己到底是怎樣的人,接著看清楚自己的處境,並且看出自己為何會置身於這樣的處境中。然後,你會開始探索自己將會用什麼方式做些什麼事。最後,你會發現自己有哪些幫手,以及他們將能幫你什麼忙。當你了解這四個問題的解答後,就有辦法確立自己的觀點,看事情也更為清楚,不管在個人生活或職場中遇到任何挑戰,也都有辦法迎刃而解。
這本書的力量到最後可說發揮到極致:鮑伯與米克在書末設計出一套「48小時的個人修練」,你可以在週末自己練習,也可以與朋友或同事共同完成。
如果你能用深思熟慮的方式來回答裡面的問題,完成後必將有所成長,因為你會看出自己是什麼人,自己正在做什麼,也會發現未來的人生航程將會被什麼所駕御。──肯.布蘭佳/《一分鐘經理實務》與《卓越領導》(Leading at a Higher Level)兩書作者
前言
做抉擇的人是你自己
在往成功與快樂前進的生命旅程中,只要我們站在十字路口或繞了遠路時,難免會感到挫折。
某些人在啟程之前就放棄了;其他人則是在旅程出現險阻時就感到氣餒;還有一些人則是因為面臨挑戰而興奮不已。我們會聽到有人在同學會上面說:「早知道那幾個年頭是我一生的黃金歲月,我就會把日子過得更有趣一點!」有些人在機會來臨時讓它匆匆溜走,只因為他們不知道這些機會代表的可能性。許多男男女女的事業或另一半看來令人艷羨,但是他們心裡卻希望自己做的是另一份工作或跟另一個人在一起。
生命真的有那麼複雜嗎?
嗯……答案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我們一生中當然會面對很多複雜的議題,但有個簡單的事實是: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只要依據願望進行抉擇就好。沒有人有辦法預測未來,但也沒有人可以否認,我們在今天所做出的抉擇,將會對未來的情勢發展造成重大影響。
我們一生中當然會面對很多複雜的議題,但有個簡單的事實是:
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只要依據願望進行抉擇就好。
當人生開始走入逆境時,我們能進行抉擇的選項似乎也會變得比較有限,甚至沒有選擇可言。不管你是組織的一員,或者是獨立的個人,突如其來的危機都可能使你必須有所反應。但越是困頓的時刻,越可能無法動彈,我們也越是無法先發制人,掌控情勢。
在這種狀況下,我們有可能覺得自己「卡住了」,也就是想像力的退化。如果你的想法無法改變,冒險犯難將會與你的人生絕緣,而且你也會覺得生活中的事物永遠一成不變(這則是所謂想像力的僵化),結果是你會覺得沒有什麼東西是自己可以掌控的。
這本書所提供的概念會讓你知道人生中有哪些部份其實可以由你控制。一旦你擺脫被「卡住了」的狀態,就算你身上發生了什麼事,你還是可以把生命發揮到極致。如此一來,當下次危機來臨時,你至少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對你的組織也還會有所貢獻。
設法擺脫被「卡住了」的狀態是一個自我解放與增強力量的歷程。
一旦你擺脫被「卡住了」的狀態,就算你身上發生了什麼事,你還是可以把生命發揮到極致。
過去三十年來,本書的兩位作者有幸能夠單獨或一起為美國各行各業數以千計的企業、員工、團隊、管理者、高階主管與執行長提供各種指導、諮商與顧問的服務。
人們總愛問:快樂與成功的人在個人、家庭生活以及職場上是否有哪些共有的特色?這個問題在我們的親友、學生與同事們身上,獲得了許多無價的啟發,從而幫助我們發掘了問題的答案。同時我們也了解到,生活的各個領域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分得開來的─如果你對工作感到不滿,對家庭也會,反之亦然。
就如同一位三十四歲的高階主管曾這麼跟我們說:「我在工作上只能拿到B的成績,在家的表現更是只有C-。我不願承認自己變平凡了。到底是因為工作使然,還是因為我自己?」
總有辦法,讓自己比平凡更好
其實,世上有誰的目標會只想平凡無奇呢?在這個汲汲營營的世界中,我們常感到自己必須同時投注心力在職場、家庭、個人與精神生活等各個不同領域中,活像是百老匯音樂劇《停住這個世界,我要離開》(Stop the World—I Want to Get Off)裡面的演員一樣,必須在不斷變換的場景中演出,此時也只能與現實妥協,容許自己的平凡表現。我們所急切需要的,是找出走下舞台的辦法,這樣才能轉而坐在包廂裡,一窺戲碼的全貌:我們會看到整個舞台、它的場景、以及演出的情節。或者我們可以換個比方—我們該從跑步機上走下來,才不會原地踏步。
在服務過無數個人與團體後,我們透過自己的觀察發現該如何幫助人們找出自己的獨一無二:只要自問四個簡單的問題,我們就可以建立起一套自省與人生規劃的模式。每個問題都可以幫助我們檢視自己人生中的某個特定面向。
這個涉及了四個面向的歷程,並不是要用新的想法來使你的人生變得更複雜,而是要幫你發掘自我的真面目。從別人身上學習當然是很重要的;但是從你自己身上學習,了解你自己,卻更為重要。在這個自我發現的歷程中,下列四個問題將會是啟程的第一步。
四個將改變你一生的問題
「你是誰,你想要的是什麼?」
「你現在的處境為何,為什麼你會置身於這個處境中?」
「接下來你要做些什麼,怎麼做?」
「你有哪些幫手,他們能怎麼幫助你?」
多年來,在幫助他人規劃人生的過程中,我們向數以千計處於人生不同階段的人提出上述四個問題。
當我們的對象是高中生時,他們說以前從來沒有人問過他們這些問題。通常,當被問及這一輩子要做些什麼的時後,比較靈敏的青少年會說:發問的人實際上想要聽到的是「正確」的答案,而且也打算告訴他們,哪些是「應該」去做的。
有時我們的課程學員是MBA的研究生,他們問的問題卻都與商務技能或領導策略無關,而大多是關乎人生規劃的問題。在他們即將投入職場,想要往哪裡發展都無所顧忌時,他們會問:「我要怎樣才能知道自己最後會享受到什麼?要怎樣才有辦法不只是為工作而工作?我覺得我知道自己想要做些什麼,但是我應該怎麼做?」
職場上的專業人士常常坦承他們其實沒有多少可以做選擇的空間。在職場上,他們深恐自己來不及做出改變,但同時也有一種被現狀卡住的感覺。
從別人身上學習當然是很重要的;但是從你自己身上學習,了解你自己,卻更為重要。
有個事業有成的牙醫曾跟我說:「我實在痛恨牙醫這份工作,但是它讓我坐擁二十萬美元年薪,況且我也不知道自己除了牙醫之外還能做些什麼。如果我辭職了,我該做什麼?」
人生方針,從這四個問題開始
這四個問題也可能成為一個供你使用的方針,它可靠而簡單。但這並不意味回答問題的過程很簡單。雖然許多與我們共事過的人士似乎並未辛苦掙得他們的成就,但如果你想走過一趟最精彩的人生旅程,就需要專注而有決心,同時能夠自制─而且不管在想法或實際行動上,都必須以這四個方面的問題為依歸。
雖然自覺以及達到你的目標是重要的,但我們深信,真正使生命變得有價值的,是你在個人生活中與職場上所獲得的體驗,所建立的種種關係。這四個問題能夠幫助你去發掘人生的種種面向。
請盡情享受這一趟旅程,活出最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