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說出「3」項,讓人覺得頭腦聰明
「開頭」最為重要
面對一個出乎意料的問題,經常讓人感到慌張。
舉例來說,請想像以下的場景:某位業務人員,正向客戶說明產品。
「這個產品的性能,應該不需要我再多說。另外,節能省碳的表現也是毋庸置疑的優秀。」
當我們口若懸河地說著,客戶也聽得津津有味。此時該業務人員心想:「搞定了!」幾乎隱藏不住心中的喜悅。然而──
「其實呢,昨天A公司也來介紹類似的產品。跟他們比較起來,貴公司的產品哪些特色更優異呢?」
倘若你是這位業務負責人,會怎麼回答這個問題呢?再假設其實我們心裡認為,競爭同業A公司的產品「還不錯」。
儘管如此,如果在這裡不謹慎發言,這段日子以來的辛苦都會徒勞無功。
「這個嘛,關於這一點……。在功能方面就有很大的不同,本公司功能比較多。還有價格方面……啊,價格好像一樣。但是,我們公司的產品對環境的傷害非常小。還有……我們的售後服務比較確實。」
這樣的回答方式,只會讓對方心裡充滿不信任的感覺。
那麼,該怎麼做比較好呢?
正確答案是這樣:
「我們公司產品優於對方的部分,一(、)共(、)有(、)3(、)項(、)。」
先以這句話做為引子,接著再開始具體說明。
「第(、)1(、)項(、)是功能較多。A公司的產品在○○功能上有許多限制,但我們公司……。第(、)2(、)項(、)是對環境傷害較低……。最後是第(、)3(、)項(、),有關售後服務……」
「毫不猶豫」說出口是重點
這裡有個最大的重點,面對他人提出詢問,我們必須毫不猶豫地說出「3項」。如果不這麼做,就無法留下「思緒靈敏」的印象。
其實問題根本就不是我們的腦袋轉得夠不夠快。總之,就是先說出「3項」,接下來再來想想該怎麼說就可以了。
但是有時候會遇到這種情況:「想到第1項跟第2項,第3項卻遲遲想不出來。」此時還有另外一招:
「最後是第3項,您認為第3項是什麼呢?」
這樣來應付對方的質問。對方或許會這樣回答:
「能不能幫我們免費寄送呢?」
「這點也沒問題,而且不只這樣,在您購買後,我們還提供盡善盡美的售後服務。」
利用詢問對方意見的同時,也能夠整理自己的思緒。
LESSON 02 堅持「3」項!讓人看起來自信十足
用堅持來獲得信賴
一開頭就說出「3項」,還能讓人感覺到「自信」。這句話完全可以套用在社會經驗尚淺的商務人士身上。
舉例來說,以下的場景就能發揮極大的效果。一名新進業務人員去拜訪客戶時,在櫃台人員的帶領下進入會客室,於是他將身體埋入沙發中。
(平常都是直接進入會議室……)
該名業務人員帶著疑惑等待著,直到對方的負責人與總經理一同進入會客室。
(怎麼會這樣?我不知道今天總經理也會出席。)
意料之外的發展,讓業務人員不禁冷汗直流。
交換名片並且自我介紹之後,總經理這麼問道:
「和競爭對手比較起來,貴公司的新產品有什麼優勢?」
如果當天只有專案負責人出席,該業務人員較了解對方的性格,照理說可以順利回答問題,並且說明產品的重點所在。但是面對充滿威嚴的總經理,該業務人員腦袋突然一片空白。
這個時候絕對不能驚慌。
「一(、)共(、)有(、)3(、)項(、)!」
只要毫不猶豫這麼說,接著就可以繼續說明:
「第1項是功能較多,具體來說就是……。第2項是成本較低,因為……。第3項是安全性較高……」
如此一來,應該就能回答總經理的問題了。
當我們面對不知如何應對的人物時,經常會感到恐懼,或是為了掩飾緊張而虛聲勢,結果反而失去對方的信賴。此時只要說出「3項」,心裡自然就會覺得踏實。
因此在這樣的場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確實說出「3項」!
為什麼「2」或「4」沒有神奇的力量?
神奇數字「3」擁有的力量,我在前言已經說明過,但是在研討會的時候,還是經常聽到學員提出質疑:
「如果產品的優勢不是3項,事實上是4項的話,該怎麼辦?就算這樣也要說3項嗎?可是明明就有4項啊。」
這個時候我會這樣回答:
「您說的沒錯,不過這樣的事實,只有我們知道,不是嗎?當我們面臨必須優先說服對方的情況,還是要堅持有4項嗎?」
打個比方來說,我們聽到有人說:「一共有2項。」是不是覺得有些不夠?
如果對方說:「一共是4項。」我們心裡的想法又是如何?
是不是覺得聽來說服力不足?因為「4」給人的感覺,就是「過剩」或「畫蛇添足」。
想確實傳達心裡想說的話,必須事先揣摩對方心裡的反應才行。
事先預告「3項」,讓人更願意傾聽
為什麼人們難以拒絕「3項要求」?
在職場上,有時候我們確實必須表達一些難以啟齒的事情。例如:委託他人負責一項麻煩的工作,或是發生爭執,為自己辯解時,或者是責備下屬時……
在這樣的情況下,利用「3項要求」,就能大幅提高對方聽從指示的意願。
舉例來說,當我們突然接到一件工作,希望同事能夠出手幫忙時──
「不好意思,突然來打擾你,可不可以請你幫忙?」
「好啊,什麼事情呢?」
「我想麻煩你3(、)件(、)事(、)情(、)。為了準備明天的會議,能不能請你幫我印資料、聯絡參加會議的人員,最後是把會議室訂下來。」
「我知道了,沒問題。」
為什麼一開始就說出「3項」,別人就二話不說,願意幫忙呢?
這也是3的神奇力量所致,因為3這個數字,在語感上就有「簡單」的感覺。
接下來,讓我繼續說明原因。
「3」是「短暫」和「簡單」的象徵
日本戰國時代,明智光秀在本能寺殺害織田信長之後,敗給豐臣秀吉,在山崎的竹林裡遭農民殺害。於是後人稱光秀政權為「3日天下」。
然而,實際調查結果發現,敗給秀吉到他遭殺害之間,一共過了十二天。嚴格來說應該是「十二日天下」,但是為了強調期間非常短暫,日後還是稱之為「3日天下」。
另外還有一些例子,也是用「3」這個數字來表達短暫。例如:「3天捕魚,2天曬網」、「士別3日,刮目相看」等。日本特攝影集〈超人力霸王〉在地球上戰鬥時,也只能維持短短3分鐘的變身時間。
還有一個日本電視節目叫做〈3分鐘料理〉,但實際上,3分鐘不可能做好一道菜。而且實際播放時間,扣除廣告還是播出6分30秒。
這個節目能夠之所以能夠一直持續製播,就是因為「3分鐘」帶給人們「簡單就能完成」的印象。
也就是說,從過去到現在,人們想表達「短暫」、「簡單」的感覺,都會使用「3」這個數字。因此,只要提出「3項」,人們就會比較願意傾聽。
如果,不是3項而是4項以上的事情,他人會有什麼反應呢?
「我想請你幫忙,為了準備明天的會議,請幫我印好資料,再用電子郵件或電話聯絡開會事宜,然後要訂會議室,還有準備茶水等……大概就這樣。」
聽到我們這麼說,對方心裡一定會想:「真是麻煩」,或許根本就無心聽我們說完。但如果我們提出2以下的數字。
「有1件事情拜託你,就是準備明天的會議。」
這樣的請託方式,對方會怎麼想呢?
(具體上是多少工作量呢?搞不好需要加班。我今天下班有約會,雖然很想幫忙,不過還是找個理由拒絕掉好了。)
與「3」對照的數字是「8」
雖然每個人對數字的印象都不同,但是「3」卻是個例外,這是所有人共通的印象。
但是,除了3之外,還有另一個數字也能讓人留下強烈的印象。
那就是象徵「多數」的「8」,例如以下的日本諺語和俚語,「8方美人」(八面玲瓏)、「噓8百」(謊話連篇)、「8方塞がり」(走投無路)、「一か8か」(聽天由命)、「手8丁口8丁」(說到做到)、「8面6臂」(3頭6臂)、「岡目8目」(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8這個數字在日本文化中紮根頗深。
當然,在神話中也有出現8這個數字。
舉例來說,日文當中「8百萬」代表神明的數量,意思就是成千上萬的神明。
另外,須佐之男命討伐8歧大蛇(8俁遠呂智),也是個有名的故事。
根據古記事的記載,8歧大蛇的特徵是「赤紅色的眼精、擁有8顆頭和8條尾巴,身體上長著蒸檜和杉木,看起來像是青苔,而且全身長度共有8座峽谷加上8座山峰」。8這個數字,就是用來表達「身軀巨大的恐怖大蛇」。
另外,日文中「江戶の8百8町」和「浪華の8百8橋」,意思是說江戶街道繁榮、大阪有許多跨越溝渠的橋樑。
如果想表達「多數」的意思,8就是最恰當的數字。
例如,在藥品成分豐富的宣傳文案,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種減肥藥包含8種成分」。就算有10種或20種成分,還是只能舉出8種主要成分。
但是,如果用在口頭說明內容時,以列舉的方式說:「第1點……,第2點……」講完8點,談話的對象應該也會感到厭煩,因此這個數字還是適合用於書面表達。
另外,在使用8這個數字時必須注意,剛才舉出「8方美人」、「噓8百」及「8方塞がり」這些諺語和俚語,大多是用於負面印象的事物。關於這一點,3這個數字正好與之相反,都是用於表達正面事物。
3分鐘演講的3項成功要素
將想法整理成3分鐘長度
與「3」有關的詞彙當中,「3分鐘演講」已經是一般耳熟能詳的用語。
「民有、民治與民享的政府」這句話出自美國總統林肯之口,而這段著名的演說,其實也只有短短的3分鐘。
短暫的3分鐘演講,就能打動聽眾的心。但其實不管是什麼樣的話題,人類集中專注力傾聽,最大限度就只能維持3分鐘。3分鐘演講的「3」,就代表「必要的最小單位」。
泡麵號稱「只要用熱水沖泡3(、)分(、)鐘(、)」,也是利用類近似的印象。
其實,只要沖泡技巧得當,一碗泡麵只需要2分鐘就能食用,刻意標榜「3分鐘」,是為了引發食慾。另一方面,如果等到超過3分鐘,恐怕會讓人無法忍受。
總而言之,「3分鐘」這個時間單位,就是人類最能夠接受的長度。
利用自我介紹展現特色
說到商務場合中的3分鐘演講,第一時間浮現腦海景象就是自我介紹。例如職位調動,或經由指派成為新專案成員時,自我介紹是必經的過程。
此時我們所說的話,將左右人們的第一印象,因此十分重要。
接下來就要告訴大家,如何利用「簡單的自我介紹」讓人留下深刻且良好的印象。
基本上,就是將所有重點濃縮為3分鐘長度。
接著再整理成3個項目來表達。
首先,詳細敘述自己與對方的「關係」。許多人在自我介紹時,不知道一開始該說什麼,其實只要著眼於跟對方的關係即可。
下一步,就是描述我們能為對方帶來什麼樣的「貢獻」。此時並不是一味吹噓自己的長處,切記還是必須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
最後,就是傳達自己的「熱情與目標」。
以職位調動的自我介紹為例,整理出來的講稿約略如下:
「我的名字是○○○,從XXX分店轉調過來。之前的上司是□□□部長,大家都知道他非常精明幹練,我在他底下負責法人業務推廣。(中略)這一次職位輪調,我終於得願以償進入行銷部門。希望我能夠充分發揮過去累積的業務經驗,提出具有挑戰性的行銷策略,同時在門市帶領大家一起努力。我今年已經30歲,因此下定決心,希望利用這次的機會跨出新的一步。」
在商務場合中的對話,必須事先明白許多訣竅。或許有些人對此倍感壓力,或摸不著頭緒。但只要確切掌握3個重點、隨時記得運用3這個數字,即可安心無虞。事實上,這也是提升商場談判能力的秘訣。
「沉默」3秒,能讓人覺得條理分明
「雜音」招來不信任
對話中的「雜音」,會導致他人在一瞬間對我們的印象大為扣分。
也就是說,說話時一直無意識重覆說著:「呃…」、「這個…」、「那個…」,讓人聽了就覺得心浮氣躁。
「呃…很感謝您今天特地抽空和我見面。這個…我今天準備了,那個…就是上次談過的,呃…貴公司的訂單……」
對聽眾而言,些許的雜音還在忍受範圍內,但若是太過頻繁,就會讓人覺得:「這個人到底在說什麼?是不是連自己都搞不清楚狀況?」如此一來,將帶給人無法信任的感覺。
另外,這些話語中的雜音還有一個壞處,就是會打斷對方的注意力,這也是無法將自己的想法確實傳達給對方的原因之一。
想要消除對話中的雜音,我們應該怎麼做才好呢?
首先,必須事先將想傳達的資訊整理清楚(詳情將於後面第二章解釋)。
但是,消除雜音並非一朝一夕就能達成。當雜音成為習慣後,人們在說話時如果不先說:「呃…」、「這個…」、「那個…」,就無法說出下一句話。
接下來要介紹我個人珍藏的訣竅。
作法很簡單,就是發現自己快發出雜音時,立刻保持沉默。
說話時發出雜音,原因出自於當事人為了表現出辯才無礙的形象。然而,說話並不需要急於表現。讓我們將雜音吞回心裡,切記沉默是金。
沉默的時間大約維持3秒。在心裡默數到3,這段沉默就是最恰當的「停頓」。
想說服對方時,有些人會情緒激動,滔滔不絕一直說話,但適時的「停頓」才是更有效的說話方式。
在對話中途插入一瞬間的沉默,對方也可以藉此喘一口氣,繼續集中精神聽我們說話。總之,消除雜音反而能吸引對方,說起話來才能充分展現魅力。
若說事先將想表達的資訊整理清楚,是「預防」雜音的方法,那麼保持沉默或許就是效果極佳的「對症下藥」。
改掉口頭禪
請你一定要注意,無意義的口頭襌,在對話中也是一種雜音。
例如:「總而言之……」、「基本上……」、「簡單來說……」不斷重複這些話語,會讓人因為毫無變化的表達方式感到不悅。
而且這些話都是無意識之間脫口而出,通常需要藉由他人提醒,當事人才會察覺自己有這樣的壞習慣。因此我們平常說話時就應該注意,利用「沉默」替代上述那些無意義的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