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計13 頁,第2 頁 回上頁
內容連載
「議論沒有交集」的狀況還不只這樣,就連美國總公司和日本分公司之間的溝通也可以看到。除了語言上的障礙之外,雙方的前提也沒有交集,而且彼此的前提也沒辦法達成協議。這種沒有交集的狀況,在陪美國總公司來的訪客去拜會財政部官員時更是無法避免,而且情況更嚴重。遇到這種狀況,在客戶與政府官員之間扮演橋樑的工作實在讓人覺得很挫折,這也是導致我開始考慮要不要辭掉工作再去進修的契機。
在美國念完商學院之後,我受聘於一家位在矽谷的管理顧問公司,跨越文化和語言的藩籬,主要針對內部組織的整頓,四年間以美國市場為主提供流程諮商服務。在矽谷所看到的高科技產業、日本穩健成長企業所主導的各種結盟案,有關技能、財務、體系、策略等等硬性的問題,絕對不是可以輕鬆解決的工作。但是在我腦海中浮現的問題是,要克服文化和語言的藩籬處理人的問題、如何面對軟性的問題,難道不是更困難的嗎?因此我針對這個議題,用英文寫了一本探討的書,並在一九九五年年底完成之後,我選擇回到日本。
剛回到日本,我加入成立才三年的創投公司GLOBIS,是公司的第20名員工,一起參與籌劃公司的專案。會看這本書的讀者應該都知道,GLOBIS是民間辦的商學院,特別是針對企業對MBA教育的需求,GLOBIS可以說是搶得先機的機構。之後,除了負責自己專門的流程諮商服務之外,也開始擔任管理學院以及企業研習的講師。也因此,更確信「為了適應全球化,人和組織的技能提升絕對是不可缺少的」。
同時進行「接受傾聴」和「理論驗證」
再說,到今天自立門戶已經是第八個年頭,我的基本概念還是沒有改變。不管是流程諮商服務還是企業講師,其實都只是做引言人,讓大家有機會去接觸新的事物。接下來的數字只是提供大家參考,2005年所舉辦的企業研習天數總共178天,參與的人數為2049人次。這個統計數字不包括前面所提到的演講,列入計算的是早上九點到下午五點(有些研習會的課程也有排到晚上)所進行的互動式研習會,總之是參加者必須主動參與的講習會。
此外,流程諮商服務的工作也還是持續在做,協助廠商進行訪談、任務編組的作業,公司內部的研討會等等。最近這幾年,幾乎都是持續這樣的工作模式。而參加的約有十分之一是外國人,這種情況時就得用英文進行。
總之,拜工作之賜,有機會可以接觸到各式各樣來自不同國籍、業界、職業類別、或年代的人,也可以藉機多做觀察。正因為如此,也造就了不得不「傾聽」的環境,置身於這樣的環境也變成我學習的根源。而且在這樣的環境下,不僅是我和參加者之間的溝通,參加者彼此間也可以做意見的交流。參加講習會的學員可以說是各式各樣,有時候可以從他們的思考模式、沉思中發現到他們不為人知的情感世界。
當然在參加者中,也不乏對諮商人員或外聘講師抱持負面印象的人。有的人對於進行中的訪談相應不理,也有人在以企業革新等相關議題的研討會中,從頭到尾都是一副心情不好的樣子。
相反的也有人雖然很積極的表達意見,但是內容卻讓人難以理解。不管是參加訪談還是研討會,碰到這樣的狀況,就要設法去瞭解所有參加成員們的不同意見和想法,傳達應該要傳達的訊息,互相協助才能讓彼此的溝通順利進行。另外,除了意見和想法的本身,還要想辦法找出其背後所隱藏的形成原因,在接納對方意見的同時,還必須檢視自己的發言是否妥當。
所謂的邏輯傾聽,是有必要同時進行「接受傾聽」和「理論驗證」這兩項乍看之下會被認為是相反的工作。
邏輯傾聽的概念,在經過15年的經驗累積,好不容易才被認定。當然,如果只靠經驗值,就有可能產生不完整或偏頗的缺陷,所以還加入了邏輯思考以及傾聽討論會等等類似的理論體系,以增加這個概念的完整性。
因此,在這裡就必須要針對邏輯傾聽的三個重要事實加以介紹。
事實1:
邏輯傾聽可以說是從營業員到研究開發的主事者、從策略諮詢到引言人都必須要具備的核心技能
1)如果沒有溝通就無法達到互相協助發展
2)在溝通機制中傾聽被使用到的頻率是最高的
3)但是,傾聽在教育的優先順位中是最低的
事實2:
邏輯傾聽是思考力和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力、IQ和EQ的整合技能
1)如果能兼具思考力和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力,就能夠讓工作更有績效
2)但是,思考力和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力往往是被分割的
3)正因為如此,要同時具備這兩者是很困難的
事實3:
邏輯傾聽是在和對方接觸(雙向交流)的過程中,所發揮之身體力行的動態技能
1)對方不一定都會採取配合式的溝通
2)對方所講的理論也許不是很容易瞭解
3)碰到這樣的狀況,就是要考驗自己的臨場反應所能應付的狀況
被置之不理的核心技能
然而,邏輯傾聽卻變成了「被置之不理的核心技能」。所以,本書就是要試著說明這個概念,而且要提示大家該如何學習以及身體力行。
正因為是被置之不理的核心技能,可以推廣的空間很大。
再者,為了避免有人一聽到邏輯傾聽,就會擔心「只考慮邏輯就能聽懂別人說話嗎?」必須再次強調,正如前面所提到的,
邏輯傾聽是一種整合技能,不是只有邏輯,還包括了俗稱EQ的「情緒商數」。詳細內容將在後面的章節中再做說明,然而之所以會用「邏輯」命名,就是希望能把由「邏輯傾聽」所代表的思考力,和代表人與人之間互動力的「傾聽技巧」兩者合一的訴求。
另外,以傾聽為陳述的中心主題,進而探討全方位的溝通。而所謂的傾聽,不用說當然就是
為了要瞭解對方。
除此之外,傾聽當然也包括了讓對方瞭解自己所要表達的。因為溝通是讓雙方可以相互瞭解的動態技能,所以不能只是單方面的聆聽,再怎麼說雙方互動中所考慮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不是因為從長久以來所接觸的客戶身上學習到的經驗值,這本書也無法完成。此外,更要感謝我在過去擔任公開講座「引言人技能研習」(由JMAM『人材教育』主辦)時的學員,他們所組成的電子郵件論壇給予我很多的啟發。傾聽,聆聽才是學習的根源,也可以讓我察覺到很多細節,我在撰寫這本書的同時,再次得到印證。
在這裡我還要特別感謝鑽石出版社的高野倉俊勝,感謝他願意跟我一起背負推廣邏輯傾聽技能的使命。
如果這本書能幫助讀者,稍微把「毫無成果的議論」轉變成「有交集的議論」,找到新的學習方式或是任何新的線索,都是我莫大的榮幸。
2006年11月 船川淳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