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人體四個層次、真氣、氣機及病機
克勞迪那:在本書的第一章,能不能描述一下你眼中的經典中醫對人體的看法:人體的生命是如何構造的?它是如何運行的?疾病或失衡狀態是如何發生的?
李辛:經典中醫認為人體可以分為四大層次,精、氣、形、神,它們構成了健康的人體的基本要素,並製造真氣充盈內外。真氣負責人體內能量的運行與轉化,維持人體「正常」運作時的平衡狀態。
「正常」的概念,並非指「完美」的平衡狀態,而是人體處於不受邪氣過度干擾的相對平衡狀態。
真氣相對正常的運行狀態稱為氣機,它是人體各部內、外、表、裡的能量的動態變化,其基本方向是「開與闔」,這個開與闔的氣機方向是診斷的基礎。如果邪氣干擾了人體的正常功能,就會因開闔失調顯現一系列症狀,人體由常態進入失常狀態,產生病機。
所以,理解人體四大層次、真氣、氣機及病機,是理解生命活動的基礎。
克勞迪那:以上是經典中醫學的觀點嗎?我發現這個與目前的教材不太一樣。
李辛:是的。傳統的中醫是如是理解人體生理機能的。古代醫者以人體正常的氣機狀態為認識和治療的基礎,而現代教科書通常以疾病和症狀作為認識和治療的基礎。換句話說,古代醫者關心的是「常」,現代中醫關心的是「病」,這兩者的著眼點大有不同。
如果把能量的正常運行狀態(氣機)當作「第一個醫師」,充分觀察和了解氣機運行狀態,我們中醫作為「第二個醫師」,就可以更好地來順應、激發「第一個醫師」發揮作用。如果治療忽略了人體自身,只針對疾病,「第二個醫師」就可能會越俎代庖,導致治療方向的偏離。
克勞迪那:明白了,請介紹一下人體的四個層次好嗎?
李辛:四大層次是:
.形:身體的物質架構。
.精:精華部分,取決於兩大因素:
第一,關乎遺傳因素以及與生俱來的潛能;第二,平衡健康的生活狀態,能幫助保養精氣,健康長壽。實際上,精是形、氣、神的基礎。後面我們會詳細解說。
.氣:人體能量。
與外在環境、空氣、食物、生活節奏等有關;也和我們與自然、錢財、他人、權力和信仰等的相互作用有關,與內在情志有很大的關係。現代教科書提到人體的氣主要源自三方面:腎氣、胃氣、肺氣。
事實上,這只是一個術語學的問題,有很多不同的「氣」,如元氣、真氣、宗氣、正氣、病氣、中氣、清氣、谷氣、營氣、衛氣、腎氣、脾氣、胃氣、肺氣、肝氣、膽氣等,用來指示不同的功能分類和能量來源。
本質上,萬事萬物與人體,可以看作是能量(氣)的不同形式。人體與外在世界的交互作用,比如與外在環境、食物、錢財、性,或是呼吸、社交往來…… 這些都可以理解為各種形式的能量交換,在經典中醫裡稱為「氣交」或「交感」。它時時刻刻在所有的時空裡發生著。
.神:包括兩方面:
先天:直覺、本性和軀體生物本能。
後天:心智活動、思維、判斷、邏輯、經驗。
以上四個層面,形體承載精氣神,精化生氣,氣化生神,而神的統攝又對精與氣產生影響。
精化生元氣。所以,理論上元氣可以看作是精所化生的陽性部分。這裡,「精」偏靜態、涵藏態;「元氣」偏動態、流動、待用狀態。
元氣、中氣(脾胃之氣)、清氣(肺氣)合成真氣。真氣透過經絡運行、輸布至全身表裡內外,形成完整的人體能量系統,順應四時與環境的變化,開闔升降,持盈保泰,穩固生命活動,即謂「氣機」。
克勞迪那:真氣是人體內的能量的總稱嗎?
李辛:是的,真氣是支持人體各部所有運化功能的能量總稱。它可以分為衛氣、營氣,或者經絡之氣、臟腑之氣,比如肝氣、膀胱之氣等。
如前所述,真氣主要來源於下焦元氣、中焦胃氣、上焦肺氣,但我們需要意識到,真氣也是整個宇宙能量的一部分。從能量層面來看,人體內部與外在世界的邊界並不那麼界限分明,身體就像一個儲藏能量的容器,每個個體以其特有的生活方式,在不同的層面和水準,與萬物互通交感,開闔吐納,在動態變化的時空生命之海裡沉浮,盡力保持相對的平衡。
生活環境的選擇很重要,飲食習慣也很重要,很多人過量進食,而從其他途徑汲取的能量就少了;人際與社會互動──愛、權力、金錢、性,乃至言語或非言語的交流,都可能帶來能量的被滋養或者被消耗。
生活的環境能夠充實我們的真氣(高山、鄉野、純淨的空氣),也可能耗散我們的真氣(大城市的空氣污染、土地污染、電磁輻射)。
靜坐、站樁等傳統身心訓練的習慣,能夠使人保持相對穩定的精神生活,幫助我們獲得能量,充養神氣。生活中有各種提升真氣的途徑。
真氣可以視為人體一切資源的總和,在臨床診斷和教學中,為了便於表述,我們會用「元氣、中氣」,或「上焦氣、中焦氣、下焦氣」等概念來分別描述不同層次的「真氣」。
根據傳統的語言習慣,在討論人體邪正對抗、抗病自癒的過程時,相對於致病的「邪氣」,我們會用「正氣」或「本氣」、「裡氣」這三種傳統的表達方式,這三種「氣」可以理解為等同於「真氣」。
圖一也揭示了真氣的形成。來自上焦的清氣(大自然的能量)、中焦的中氣(食物的能量)、下焦的元氣(先天的能量),三氣合一,形成真氣。
同樣,因為中醫學悠久的歷史,歷代醫家常常以不同的語言來表述他們所觀察到的生命現象。中焦的中氣,常常被稱為「後天之氣」、「脾胃之氣」或「胃氣」。下焦的元氣,常常被稱為「腎氣」、「先天之氣」或者「精」。「精」,實際上是元氣的主要來源。
我們在下一章的「診斷步驟:第一步」,會就真氣的三個組成(主要是元氣和中氣)展開討論。
克勞迪那:如果用財富來比喻,真氣就像我們的財富總和,我們可以增加和使用它?
李辛:是的。在「氣的銀行」裡,下焦的精化生元氣,可以看作是我們的原始資本;而中氣就像現金流,每天我們攝取飲食,補充中氣,就像在持續供應每日所用的現金。如果脾胃中氣受傷,不足以供應每天的現金流,就會不得不提取資本,也就是下焦的元氣,來維持日常的生命活動。長此以往,元氣就會漸漸消耗,我們的生命之源──涵藏態的「精」──也會不足。
這也是為什麼歷代醫家都重視中氣,重視保護脾胃的原因。
克勞迪那:我們可以就「氣機」進一步地討論嗎?
李辛:氣機,指的是一個相對正常的人體的氣(能量)的運行狀態。這是基於能量層面的觀察和認識,指真氣在人體表裡內外的輸布運行的格局,人體與外部環境能量的互通互感,以及精氣神相互化生、滋養的流動狀態。
真氣是生命的能源,在白天,正常的氣機狀態是以「開」為主要的方向:真氣會由內而外,趨向體表和外界,此時人體在使用的狀態,但是,過多的社會活動會導致開而過耗;「開」這個方向也能保護機體免於外來邪氣的侵襲(上焦表氣充足);也幫助消化吸收、順暢排便(中焦胃氣充足);保障排汗和小便順暢(下焦元氣充足,三焦功能順暢)。在夜晚,正常的氣機狀態是以「闔」為主要方向:真氣開始向內回收,這個過程也意味著神氣內闔。這是一個回收精神氣血、修復機體、滋養內在的狀態。
總而言之,真氣通行百脈,滋養灌溉,外而五官九竅,內而臟腑筋骨,人體的一切生命活動,都需要真氣的正常運行來完成。
「氣機」,指真氣的運行處於「常態」,未受到內外病邪的嚴重干擾;如受到嚴重干擾,氣機可能會失常。
氣機如果失常,就會在物質層面的肉體、無形層面的能量和精神心理上產生各種症狀與疾病。失常的能量狀態,傳統中醫稱為「病機」。
《道德經》裡老子談到,只有健康的嬰兒和大成就者,才可能達到相對理想的狀態。有道者生活樸素、起居有常、飲食有節,呼吸精氣、精神內守、避世安居,生命的本然漸漸恢復,身心自然柔和,氣機保持在純粹的先天狀態。這樣的人,《黃帝內經》稱為「真人」。
換言之,幾乎沒有人能保持完全的健康,我們人類都在「病」中,只是程度不同。
每一個人都在動態的健康與亞健康、疾病與康復的變化之流中起伏搖擺,並沒有絕對意義的健康和治癒。
在中醫的眼中,保持氣機的「常」,首先,需要「神」處於「常」的狀態——安定、放鬆、柔和、專注,沒有過度的思緒和欲求的干擾;需要「精」的充足與涵藏。這意味著下焦的元氣是充沛的,中焦的中氣也是充沛的,且經絡暢達。同時,體內沒有嚴重的病邪,形、氣、神層面也沒有嚴重的阻塞以及虛與實的失衡。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常」,正常的氣機狀態。
當今之人,用心用腦過度,飲食無節,起居無常,這是神氣消耗、氣機紊亂的主要原因。
克勞迪那:氣機,是真氣的正常運行狀態,前面你提到真氣在上焦(體表、汗出、呼吸)、中焦(消化系統、大便)和下焦(泌尿生殖系統、小便)這三個層次的功能,這是否意味著真氣在體內運行的主要方向?
李辛:是的,當我們談到氣機運行方向時,它基於四個基本方向:升、降、開、闔。
當人體失常生病,在不同的病機下,機體會自動調整氣機的方向,來幫助人體恢復平衡。比如遇到寒氣入侵體表後,氣機會以向上、向外(升、開)的方式幫助身體排出邪氣。
這是理解傳統中醫診治理念的關鍵。針灸或者中藥的目的,不是「對症用藥」、「按病取穴」,而是順應人體內在自然的調整方向,順勢而為。
古人用「開與闔」來概括人體氣機的基本方向,開即是升與出,闔即是降與入。就像前文提到的,生命活動有其自然節律,白天為開,夜晚為闔;春夏為開,秋冬為闔。
在下一章,我們將在「診斷步驟:第二步」,學習如何評估三焦氣機的運行情況與開闔方向。
克勞迪那:在進一步深入之前,我希望討論一個思考了很久的問題:平時我們常說的「肝氣」、「脾氣」、「膀胱氣」等,與這裡的真氣和氣機的關係是怎樣的?
李辛:從整體的神氣開闔狀態,進入具體臟腑功能範疇,我們會運用這些概念:宗氣(心與肺,司呼吸、行血脈)、肝氣(疏泄情志、調和脾胃…… )等。這意味著用「氣」這個字,來指代支援任何器官與組織的功能的「動力能源」,比如臟腑之氣、經絡之氣、表氣、裡氣等;也可以用這個字來指代致病因素,比如邪氣、寒氣、濕氣、濁氣等;還可以用來指代人體內外具有滋養和支持作用的精微能量或資訊,比如精氣、陰氣、陽氣、穀氣、水氣、藥氣、草木之氣、金石之氣、天氣、地氣……
所以,如果沒有對神氣和氣機格局的整體認識,現代人很容易陷入歷代書籍裡的各種關於「氣」的名詞指代而多歧亡羊。
經典中醫的重點,不在於這些描述局部功能和層面的各種「氣」,而是整體生命活動的規律與運動方向──氣機。它揭示了人體各部不同能量的「動力總和」。
所以,我會更關注精氣/元氣(腎氣或下焦氣)、中氣(胃氣或中焦氣)、清氣(肺氣或表氣)。這些是形成真氣的基本資源,而非各臟器的功能呈現(肝氣、肺氣…… )。關注臟腑功能的辨證思路是近代發展出來的,更接近於物質化肉體的「西式」觀點。
清氣,來自外部自然環境,只要我們上焦開闔的功能基本正常,通常不是首要關注的重點。在診斷和治療的過程中,我們只要抓住中氣和元氣兩大主要生命能量源泉,來進行「虛-實」、「陰—陽」、「邪—正」、「進—退」的大方向判斷,就可以化繁為簡。
克勞迪那:現在,我明白為什麼我們的討論沒有太多類似教科書裡的臟腑功能表述的原因。
我們已經討論了人體的四個層次(精氣形神),真氣與氣機,以及恢復人體能量的常態,比單一的對症治療更重要。這就是《黃帝內經》裡說的「知常達變」,治療的重點是在「回歸常」,而非追治各種變化。
現在,我們可以進入「病機」的討論了。
李辛:病機可以是因為真氣(元氣、中氣)自身的不足,導致的氣機失常,經典中醫稱之為「本氣自病」;也可能是真氣與致病因素對抗的結果,致病因素是外來的,比如風寒暑濕燥火,也可能來自七情內傷──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些內外病因會導致人體能量系統不同層次的阻塞或者失衡,我們會用「八綱」來界定邪正對抗所致能量失常的層次與發展趨向(表裡)、反應強烈程度(寒熱)、人體本氣與邪氣對比(虛實)和總體病況的格局(陰陽)。
我們也會在下一章詳細討論這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