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晚學中醫,給了親人錯誤的愛
我這輩子有件特別後悔的事兒,就是學中醫晚了。如果我可以早一點兒學習一些中醫的基本常識,我爺爺和奶奶可能就可以多活一段時間,或者在活著的時候少受一點兒罪。
奶奶晚年患了老年癡呆症,後來就完全神志不清了,也不能吃東西,都是輸入營養液,在這裡不多說了。
說說爺爺吧。對於他的離世,我覺得作為家人,我們有很大的責任。
爺爺是個科學家,常年伏案工作,直到80 多歲眼睛看不見了,才徹底放下手中的筆。後來,爺爺的心臟和肺臟不是很好,具體我也記不清了,反正長期住在醫院。幾年後又查出前列腺癌,但沒有開刀,採取保守治療。
當時醫院請了最好的名老中醫給他會診,並且開了一些中藥,一吃就是好多年,但是非常奇怪的是效果並不好,最後還是不停地加西藥和激素,又因為副作用引發了很多其他病症。
我當時就很奇怪,為什麼那麼多名老中醫會診開出的藥方沒什麼用呢?彼時我也沒有學中醫,因此對中藥非常不以為然,覺得真是一點用都沒有。直到學了中醫以後,我才恍然大悟,了解了那些中藥沒有產生療效的因由。
自打爺爺住院以後,兒女因為很孝順,覺得醫院伙食太差,所以五個孩子輪流給父親送飯。
本來生病的人就要飲食清淡,少油少鹽,再加上爺爺都快90 歲的人了,更是脾胃虛弱,沒有力量去消化這些肥膩的食物。可是家人因為愛,覺得要增加老人的營養,偏偏費盡心思做了很多不好消化的營養食物,結果爺爺越吃越不好,總是腹痛腹脹,而且不停地咳嗽,痰不斷。
另外一點就是中藥是代煎的。每次拿去二十服,煎一大袋回來,放在冰箱裡慢慢喝。一是二十服藥一起熬導致藥性沒有完全發揮,其次藥也是有氣的,包裝在袋子裡放冰箱幾個禮拜,藥氣早就散了。這樣的藥吃下去,怎麼可能會有效果呢⁈
咱們就想想,中午做好的菜放到晚上吃,就完全不是那個味道了;如果放進冰箱,第二天味道就更差了。藥也是一樣的啊!
就這樣,爺爺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在最後的一年,因為食物不消化引發了胰腺炎,疼得他滿床打滾兒,痛苦不堪。沒辦法只好做手術,進了ICU(註1)。所有人都以為以他的高齡,肯定出不來了。但爺爺憑藉頑強的求生意志,在所有人認為的不可能中,又從ICU回到了普通病房。
這時,如果我們能夠意識到問題所在,那麼爺爺至少還能多活幾年。結果,我們又開始犯同樣的錯誤了。
ICU(註1):加護病房
手術後的人吃什麼食物最好?是米粥!粥是一種營養又健康的食物,因為只有這個虛弱的脾胃才能接受。任何肥甘的食物都是對脾胃致命的打擊。爺爺因為不能正常飲食,我們就千方百計地把這些油膩的食物打成糊,然後從鼻管輸入到胃中,真的也算是為了加強營養「 不擇手段」了。所以,後來爺爺的肚子脹得鼓鼓的,而且不停地咳嗽、吐痰,他每天要吐幾百口痰。現在我才知道為什麼了,因為肉生痰!
結果,最終導致爺爺去世的,就是一口痰!凌晨6 點,一口痰卡在喉嚨,吐不出咽不下,呼吸不暢,搶救無效,去世了。
爺爺是我們全家人的精神支柱,兒孫輩都非常愛他。就是因為愛,才會拚盡全力去照顧,卻因為不懂醫理,讓爺爺最後的日子那麼痛苦。這是比生病更加讓人無法面對的事實。
另一例,是我的發小(註2)。她因為子宮頸問題,把整個子宮都切除了。手術後我去看她。她說她手術後身體異常虛弱,什麼都吃不下,一點兒胃口都沒有。看了她的食譜,我驚呆了。
食譜
早飯:燕窩粥
中飯:老鱉湯
晚飯後:冬蟲夏草
發小(註2):指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
然後我去找她老公。
別再給她吃那些補品了,她需要喝粥。
那怎麼行,那怎麼體現我對她的好呢?
很多時候,我們照顧病人是為了體現對他的愛,然而,我們卻忽略了病人自己的感受。如果他們不接受,我們還會很強詞奪理地說:「 這是為你好,你必須吃!」
哎……愛……
我們對父母的愛,對子女的愛,對另一半的愛,有太多的自以為是。我們總是喜歡把自己認為好的給他們,卻很少想到他們會不會喜歡,甚至還常常因為他們表現得不那麼喜歡,而生氣和悲傷。
所以,學習了中醫,我們可以從此換個角度,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比如,父母不想吃那些昂貴的補品,有時候並不是為了給我們省錢,而是他們確實不想吃,吃不下;孩子有時候不想吃那麼多魚蝦蟹,並不是對自己的身體不在意,而是他們確實不想吃,吃不下。
那到底該如何對他們好呢?順著他們的心意,就是最好。心情好其實是我們能給予愛的人最好的禮物。如果真的要落實到食物,那我就推薦小米粥、大米粥,南瓜、紅薯、山藥。這些食物都特別養胃補脾,長期吃賽過人參,比任何山珍海味都要強。尤其是對那些大病初癒者、身體極度虛弱的人來說,米粥才是最好的補品。
我外婆今年94歲,我學了中醫以後就到處收集最好的小米帶給她。她如果有什麼不舒服,咳嗽、嘴裡潰瘍、胃疼,我就讓她喝一個禮拜小米粥,然後就什麼事兒都沒有了。
我女兒今年8 歲半,身高148公分,43公斤。已經有四、五年沒去過醫院了,祕訣就是每天早上必不可少的一碗粥。
米粥是什麼,是中國老祖宗給後代留下的最根本的東西。那麼多食物可以飽腹,為什麼偏偏中國人的主食就是米飯米粥⁈這是智慧,是經過千百萬次嘗試後得到的智慧,丟棄的人都是傻瓜。
親愛的朋友們,學點兒中醫知識吧,為那些我們愛著的人。
別再讓我們的愛,成為他們生命不能承受的負擔。
只要你進過廚房,就早已是中醫
還是先從我一個朋友的真實故事開始吧。她兒子10 歲,有鼻炎好幾年。我經過面診,覺得這孩子可以用藥,所以就給他推薦了清朝名醫黃元御記錄在《四聖心源》裡專門治鼻病的方子。
然後……
藥方如下:
桔梗元參湯:桔梗9克,元參9克,杏仁9克,橘皮9克,半夏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生薑9克。
先不說那藥能不能用,就說別人學不了中醫,連解釋也聽不懂,就是胡扯!中醫哪有那麼玄!醫聖張仲景所有的醫理醫案,寥寥數語,說得清清楚楚!他只會讓你明白一個道理,就是:大道至簡!
那些越是把中醫說得神乎其神的人,越是不懂真正的醫理。其實只是學問不夠、沒有自信罷了。因為他也不一定就知道所以然!以上方的鼻炎方為例:元參清熱瀉火、滋陰;桔梗化痰理氣;橘皮理氣健脾、燥濕;杏仁、半夏降肺氣;茯苓除濕健脾;炙甘草坐鎮中州。裡面幾乎都是藥食同源的東西,對流清鼻涕的鼻炎非常有效。
講到這裡,我們來說說中醫湯藥的起源吧。
在中國商朝有個著名的宰相叫伊尹,他是一個好廚師,算是中原菜系的創始人。他在長年累月的做飯過程中,悟出了醫道和治國之道,寫了一本食譜叫《湯液經法》,這就是有關中醫湯藥最早的著作。後來張仲景的《傷寒論》就是在這本書的基礎上寫成的。
羊肉湯裡加入當歸和生薑,專門治療女性虛勞症,肚子痛。
豬肉湯裡加入蓮藕,特別滋陰。古時候的打鐵匠大熱天在火爐邊也不上火,就是靠喝這個湯補陰。
可見,後世把中醫稱為「廚房醫學」就是來源於此。所以中醫難嗎?高深嗎?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早已經是中醫了啊。
你感冒發燒了,你媽會這樣對你說:來喝碗熱粥吧
因為熱粥有滋陰補中氣的作用,可以讓你儘快驅邪散寒。
她不會這樣對你說:來吃碗麻辣燙吧……
這,不就是中醫嗎?
南京人最喜歡吃鹽水鴨,北京人最愛吃烤鴨,那是因為鹽和火烤都可以糾正鴨子的涼性,多吃也不會胃寒;做完手術要養傷口,就喝黑魚湯;除濕很好的食療方法,就是經常吃紅豆薏米粥。這些,統統都是中醫的醫理,這些智慧,哪點兒不屬於中醫呢?
老娘就是自學中醫,自學中醫,自學中醫,
35歲開始
35歲開始
35歲開始
學習效果怎樣呢?
懶師父~我總是渾身發冷,怎麼辦?
把秋褲穿上就好了。
人送牌匾──
不打針、不吃藥
療效就是這麼好!
就是這麼牛!(註3)
註3:意指很棒、很厲害。
我這可不是開玩笑。大冬天的,穿個裙子,渾身不冷就不正常了。吃什麼藥啊,穿暖和點兒什麼症狀都沒有了。
中醫治病就是這麼除根兒!!!
常常有朋友問我,學習中醫怎麼入門?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中醫沒有門!中醫就是一條大道,而我們早就在這條大道上愉快地行走了。只是你走得越遠,看到的風景越多,體會到的感悟也越多而已。
其實,醫院裡的醫生只是比我們更早一些奔跑在中醫這條大道上,他們系統地學習過中醫基礎知識,臨床也更有經驗,所以有時候我們會需要他們的幫助。但是如果我們能意識到,自己其實早已在中醫這條道上,我們就會發現,最好的醫生就是我們自己!
朋友,快點兒奔跑起來吧,還等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