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診入門知識
中醫面診是歷代醫家幾千年來診斷疾病的寶貴經驗累積,有悠久的歷史。
想要學習面診,首先需要瞭解一些面診的基礎知識,包括面診的概念、理論基礎、面部器官和人體臟腑的對應關係,以及面診的注意事項等。
‧什麼是面診
面診屬於中醫望診,就是透過面部(臉部)反射區觀察臟腑疾病與健康狀況的診斷方法,也就是對面部和五官進行觀察,從而判斷人體全身與局部的病變情況,簡而言之為「看五官,觀氣色,辨臟腑疾病」。
‧面診需要看什麼
面診主要透過對面部形態、顏色、皮膚、瑕點分布等方面的觀察,從而得知臟腑、經絡、氣血功能的狀態。
看面部顏色和光澤:透過觀察面部的顏色和光澤,確定氣血的盛衰和疾病發展的變化,從而預知人體的健康狀況。華人的皮膚微黃,而且紅潤有光澤,這些都屬於健康的面色。相反的,如果顏色和光澤出現異常,就表示可能出現了健康問題。
看人的形體和姿態:其實人的形體和姿態能夠提供很多診病資訊。如體型肥胖但吃的東西卻很少,這種人大多脾虛有痰;而體型較瘦,但吃的東西卻很多,這種人大多胃中有火。人的姿態主要是人整體的一種表現,如有的人喜歡安靜,不好動,這種人多屬寒證;有的人內心比較急躁,非常好動,這種人多屬熱證。
看人的精神面貌:精神面貌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綜合體現,要結合精神、眼神、表情、語言及反應等來觀察判斷。假如一個人神志清楚、目光明亮、語言清晰、反應靈敏,這是健康的表現;相反的,如果一個人總是神志不清、目光晦暗、表情淡漠、反應遲鈍,呈現出一種精神萎靡的狀態,那麼他基本上就屬於患病狀態,甚至病情還比較嚴重。
看人的五官:觀五官也是面診的一個重要面向。中醫認為,五臟開竅於五官,所以可以透過觀察五官來瞭解人體五臟六腑的健康狀況。目為肝竅,所以肝臟有病多反映在眼睛上,如眼睛赤紅且腫,多為肝火或風熱所致;腎開竅於耳,所以腎臟有什麼異常,多會在耳部有所表現,如耳輪乾枯焦黑,多為腎精虧耗;肺開竅於鼻,如果肺部出現了病變,則鼻子也會有異常表現,如鼻翼翕動為邪熱蘊肺。
望舌診病:望舌診病是中醫長期實踐累積的獨特察病手段,主要觀察舌質和舌苔,舌質是舌的肌肉部分,舌苔是舌面附著的苔狀物,舌質可以反映五臟的虛實,舌苔可以察外邪侵入人體的深淺,正常人的舌頭呈淡紅色,舌苔薄白。舌頭異常一般從顏色和舌苔兩個方面來判定,如紅舌主熱,淡白舌主虛、寒,紫舌主瘀血,黃苔主裡證、熱證,白苔主表證、寒證。
為什麼觀察面部可以診病面部為諸多經脈的匯聚之所,透過觀察面部可以反映人體各部位的生理資訊,而且面部皮膚薄弱,處於人體的最高處,色澤變化易於外露,在望診中也較容易把握。
中醫學經過長期大量的醫療實踐,逐漸認識到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以五臟為中心,經絡為通道,氣血為媒介,內聯臟腑,外絡肌膚,感觀四肢百骸。人體的各個部分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因此,體內臟器的變化,會在身體外部表現出來;身體外部的變化,也可以影響到內部組織器官的變化。局部的病變,可影響到全身;反之,全身病變也可在局部,如頭髮、面部、目、鼻、唇、耳等部位反映出來。因此,透過面部望診人體各部位的形態、氣色等變化,大致可以判斷出內在各臟腑的功能狀態。這是面診的理論依據,其相對較完善的理論系統早在《黃帝內經》中就已經形成。如《黃帝內經》所言:「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臟,則知所病矣。」
身體的變化過程雖然多循序漸進,並且緩慢不易察覺,但是都有蛛絲馬跡可循。所以我們平時要留心觀察五官,以發現其細微的變化,進而探知變化發生的原因,一方面可以預防疾病,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疾病發生惡化。
◎手診入門知識
如骨診,骨診不如手診」的論斷。手,蘊含兩儀三才之道,囊括太極五行之祕。故其大也,天地都在一掌之中;其小也,五臟六腑均歷歷在「手」。透過了解手的構造、手診的概念、手診的理論基礎、手與各臟腑的聯繫,以及手診的注意事項等基礎知識,可以更理解手診,學會手診。
‧什麼是手診
手診是指運用視覺、觸覺等方式,透過觀察手的紋路、形態、變化、規律等方式,對人體器官的變化進行推測的一種輔助手段。
手診是一門先進的中醫學科,等同於掌紋診病學和掌部醫學。手紋、手形、手的氣色形態、皮紋、指甲,在手掌與健康的醫學研究中,有著同等重要的地位,缺一不可。
‧認識你的手掌、手指
手診時需要觀察手掌、手指的變化來判斷疾病,所以我們先介紹一下手掌和手指的生理構造。
手掌的構造:手指與腕前區之間的部分稱為手掌;手掌中央的凹陷處稱為掌心,手掌內外兩側呈魚腹狀的隆起分別稱為大魚際和小魚際。
手指的構造:每隻手有五根手指,即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拇指側為橈側,小指側為尺側。手指又分指腹、指尖、指甲。手指的長度,無論男性還是女性,一般以中指最長,依次為無名指、食指、小指、拇指。
‧認識你的掌紋
掌紋就是指手掌上的紋線,是由粗的「線」和細的「紋」組成,「線」是在母體中先天生成的,不易改變,它反映身體先天的狀況,若「線」改變了,體內臟器有可能發生了較大的變動。
「紋」大多是後天形成的,因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因素造成,容易改變。「紋」的變化週期一般在三個月以上,最快也需要八天。掌紋可以分為主線、輔線和病理紋。
主線:生命線、智慧線和感情線。一般情況下,人們將生命線、智慧線和感情線視為手診的三大主線。因為它們不僅反映人體的健康狀況,而且紋理比較明顯、深刻,是公認的與生俱來的手部紋理。
輔線:健康線、事業線、性線等。輔線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後天由各種現實因素造成的,有健康線、玉柱線、干擾線、感情線輔線、生命線輔線等。這些線不是每個人都有的,而且沒有三大主線穩定,但就健康而言同樣具有不可低估的意義,輔線的出現可以為人體疾病的預測提供依據,分清這些線的生長消退規律及形色氣態,對診斷疾病和確定治病原則,都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病理紋:特殊的紋理符號。病理紋是一些具體的紋理,是指人在生命運動中,由於外界因素和人自身的因素,不同程度地影響了臟腑生理功能或組織器官的生理狀態,然後產生了不同或相應的病理變化,從而在手部出現了相應的或具有特殊意義的病理紋。常見的病理紋有十字紋、米字紋、井字紋、三角形紋、島形紋、方形紋、星形紋、圓形紋等。
‧手診需要看什麼
手診需要觀察哪些部位來判斷疾病呢?詳述如下:
觀手掌辨病症:健康人的手掌呈淡紅色,色澤光潤,掌部肌肉富有彈性。如手掌呈白色,表示肺部出現疾病;手掌晦暗無華,表示腎臟有病變;手掌呈黃色,表示脾胃或肝臟有病;手掌呈絳紅色,表示心火過盛;手掌呈綠色,表示患有脾胃病或貧血;手掌大小魚際出現片狀紅赤,為肝掌,多表示患有慢性肝炎、肝硬化;手掌呈土黃色,雙側掌指黧黑,表示可能患有癌症;經常掌心冒汗,表示可能為神經衰弱;掌心出現瘀血狀紫色,掌心肉較軟,缺乏彈性,用手指按壓後遲遲不能平復,可能是危急信號,表示心腎功能衰竭。
觀察指甲:指甲為筋之餘,肝主筋,望指甲不僅可以測知肝膽病,還可以瞭解全身其他臟腑的情況。正常指甲色澤淡紅,平滑光亮,以手壓之,放鬆後血色立即恢復,表示氣血充足,經脈流暢。指甲顏色不同,主病不同,如白色多主寒證、虛證,紅色多主熱證,黃色為濕熱薰蒸之故,青色多寒凝。
診五指形態、色澤:健康的人五指豐滿、圓潤、有力,長短搭配比例適當。拇指應圓長強壯;食指圓秀強壯,外形直;中指圓長健壯,指節等長;無名指圓秀挺直;小指細長明直。如指端呈鼓槌形,表示患有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疾病;指端呈湯匙形,多表示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壓。
觀察掌紋:掌紋可分為主線、輔線和病理紋。有的是先天生成的,不易改變,反映先天的身體狀況,如生命線、智慧線和感情線。有的是後天各種現實因素造成的,會隨著身體健康狀況的變化而生長或消退,如健康線、過敏線或干擾線等。病理紋則是一些特殊的紋理,是身體出現疾病的比較明顯的信號,不同部位出現這些病理紋,表示相應的五臟部位可能出現了問題。
◎脈診入門知識
首次接觸脈診時,需要對脈診的基礎知識有所掌握,詳述如下。
‧什麼是脈象
脈象是手指感覺脈搏跳動的形象,或稱為脈動應指的形象。人體的血脈貫通全身,內連臟腑,外達肌表,運行氣血,周流不休。所以,脈象能反映全身臟腑功能、氣血、陰陽的綜合資訊。脈象的產生與心臟的搏動、脈管的通利和氣血的盈虧,以及各臟腑的協調作用直接相關。
‧脈象的形成
心臟的搏動:在宗氣(積於胸中之氣)和心氣的作用下,心臟一縮一張地搏動,把血液排入脈管而形成脈搏。《黃帝內經.素問.五臟生成》曰:「諸血者皆屬於心。」《黃帝內經.素問.六節藏象論》曰:「心者,其充在血脈。」這些論述說明,脈動源出於心,脈搏是心功能的具體表現。
脈管的舒縮:《黃帝內經.素問.脈要精微論》曰:「夫脈者,血之府也。」說明脈是氣血運行的通道。《黃帝內經.靈樞.決氣》曰:「壅遏營氣,令無所避,是謂脈。」說明脈管有約束、控制和推進血液沿著脈管運行的作用。當血液由心臟排入脈管,則脈管必然擴張,然後血管依靠自身的收縮,壓迫血液向前運行,脈管的一舒一縮功能,既是氣血周流、循行不息的重要條件,也是產生脈搏的重要因素。所以,脈管的收縮功能正常與否能直接影響脈搏,從而產生相應的變化。
心陰與心陽的協調:心血和心陰是心臟生理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心氣和心陽是心臟的功能活動。心陰心陽的協調是維持脈搏正常的基本條件。當心氣旺盛,血液充盈,心陰心陽調和時,心臟搏動的節奏和諧有力,脈搏亦從容和緩,均勻有力。反之,會出現脈搏的過大過小、過強過弱、過速過遲或節律失常等變化。
‧氣血是形成脈象的物質基礎
氣血是構成人體組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它們對脈象的影響以氣的作用更為重要,這是因為氣屬陽主動,血液的運行全賴於氣的推動,脈的「壅遏營氣」則有賴於氣的固攝,心搏的強弱和節律亦賴氣的調節。具體來說,就是宗氣的「貫心脈而行血氣」的作用。宗氣聚於胸中,虛里(左乳下心尖部)搏動狀況,可以做為觀察和判斷宗氣盛衰的一個重要標誌。脈象與虛里搏動的變化往往一致,所以宗氣盛衰亦可在脈象上反映出來。
‧脈象反映五臟六腑的健康狀況
脈象與心、脈、氣、血有關,也與臟腑的整體功能活動有密切的關係。
脈象與肺的關係:肺主氣,司呼吸。肺對脈的影響,首先體現在肺與心,以及氣與血的功能聯繫上。由於氣對血有運行、統藏、調攝等作用,所以肺的呼吸運動是主宰脈動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呼吸平緩則脈象徐和;呼吸加快,脈率亦隨之急促;呼吸勻和深長,脈象流利盈實;呼吸急迫淺促,或肺氣壅滯,則呼吸困難,脈象多細澀;呼吸不已則脈動不止,呼吸停息則脈搏亦難以維持。因而前人亦將脈搏稱為脈息,並有「肺朝百脈」之謂。
脈象與脾胃的關係:脾胃能運化水穀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碳水化合物在體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耗氧並提供能量,為「後天之本」。氣血的盛衰和水穀精微的多寡,表現為脈之「胃氣」的多少。脈有胃氣為平脈(健康人的脈象),胃氣少為病脈,無胃氣為死脈,所以臨床上根據胃氣的盛衰,可以判斷疾病預後。
脈象與肝臟的關係:肝藏血,具有貯藏血液、調節血量的作用。肝主疏泄,可使氣血調暢,經脈通利。肝的生理功能失調,會影響氣血的正常運行,引起脈象的變化。
脈象與腎臟的關係:腎藏精,為元氣之根,是臟腑功能的動力源泉,亦是全身陰陽的根本。腎氣充盈則脈搏重按不絕,尺脈有力,是謂「有根」。若精血衰竭,虛陽浮越則脈象變浮,重按不應指,是為無根脈,表示陰陽離散,病情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