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讀詩詞】唐詩鑑賞辭典
 
熱賣排行榜
紙本書
電子書
莫斯科紳士
精準寫作:寫作力...
哈佛商學院的美學...
貓咪也瘋狂(全彩...
82年生的金智英
痠痛拉筋解剖書【...
刀(奈斯博作品集...
理想的簡單飲食
看懂好電影的快樂...
當時間開始:地球...
 
以動物為鏡:12堂人與動物關係的生命思辨
切換至電子書
以動物為鏡:12堂人與動物關係的生命思辨(絶版)

分類: 人文社科 > 社會人文
書號: NV0032
作者: 黃宗慧
出版社: 啟動
書系: On Value
出版日期: 2018-10-08
語言:繁體中文       ISBN: 9789864930951
規格: 17.8 cm * 21 cm / 平裝 / 黑色
頁數: 256 頁   
定價: 330
關鍵字: 社會學 文學 動物 動物倫理 動物保護 生態學
哪裡買:
博客來
誠品
金石堂
內容簡介

這樣愛動物,錯了嗎?
對於牠們的感同身受,只是我們的情感投射而已嗎?
從沒有解答中找尋可能的最好答案。


  *吃肉的人有資格聲稱自己愛動物甚或做動保嗎?這樣不是很偽善?只選擇性地愛某些動物不對嗎?

  *喜歡可愛動物是天性,為什麼會被批評?

  *動保人是不是都是基於人際關係的失敗才把情感投射在動物身上?像是那些稱動物為毛小孩的人,是不是只是在尋找替代性滿足?

  *「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人也是動物,所以人利用動物或甚至虐待動物有什麼錯?

  *動物園的存在有什麼不好?如果棲地都被破壞了,極端氣候又對野生動物的生存造成威脅,讓牠們在動物園生活不是更符合動物福利?

  *我們怎麼確定「動物福利」不是出於一種擬人化的想像投射?會不會我們為動物設想的根本不是動物需要的?

  這些提問,是否也是你的疑惑?尤其是居住在城市的人,關於人類與動物的關係,除了想到動物園的動物、家裡的貓狗、路上可能會看到的鴿子、麻雀、小昆蟲,是不是就只剩下我們吃的肉?那麼,你會不會好奇,動物是不是也有情感及感知痛苦的能力?

開課十二年的台灣大學人氣通識課,
從文學、社會學、哲學、文化研究角度……帶你深入探究,
每個人都應該嘗試思考的人文、生態議題。


  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黃宗慧的通識課「文學、動物與社會」,以外國文學經典為文本,除了引導、解讀故事中的脈絡發展,更藉著故事中登場的人與動物,試圖討論更多議題,搭配社會學、哲學等人文科學理論的說明,與學生一同在討論、思辨之中,尋找出眾多疑惑的可能解答。透過跨領域的結合,將原本被歸為科學研究範疇的動物,改以人文角度去探討。

  例如出生於紐西蘭的毛利作家葛雷斯(Patricia Grace),她的短篇作品〈蝴蝶〉除了帶有對於殖民者的批評,我們還可就「人天性就比較受美/可愛的事物吸引」來討論人類是否只喜歡可愛動物,對於醜陋動物的瀕危就漠不關心,以及關心保育動物,是否就壓縮了也需要幫助的人的福利,又或者是動保是否只是中產階級在關心的事情。

  例如日本小說家朱川湊人的〈光球貓〉,描述的是獨自住在東京下町舊公寓的失志漫畫家,與出現在家中「宛如發光的乒乓球般」的貓靈的故事。當中也衍伸出社會學中「人類居住在城市中的疏離」的相關討論,以及現代人如何從動物身上得到療癒。

  此外,黃宗慧用來探討的素材除了文學作品,也廣泛涉獵至大眾文化如動畫、廣告等領域。因此關於動畫電影中出現的動物形象,甚或劇情發展的設定,隨著動保意識抬頭,對於觀影者所傳達的訊息的改變,也是本書中精彩討論的一個章節。

  每一篇文本搭配著欲討論的主要議題,與讀者一同抽絲剝繭,看出隱藏在文本中,關於人類與動物共處在社會中的各種現狀、誤解或爭議。透過閱讀,我們或許可以因此找出一些解答的方向。篇末搭配的短文,則是黃宗慧自身從事動保的心情分享,她一路走來的動保路片段,也期許可開啟生命倫理的不同思考。在黃宗慧的帶領下,這門兼具理性與感性思辨的人氣通識課,也成為每一個人都可以獲得的知識資源。

名人推薦

名人推薦

  作家・朱天心
  廣播節目主持人・林清盛
  作家・番紅花
  生態作家・劉克襄
  作家・劉梓潔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兼任研究員・錢永祥
  ──誠摯推薦(推薦人依姓名筆畫排序)

好評推薦

  「宗慧老師在文學的脈絡下,以短篇故事巧妙地映照了動物在當代社會中的許多面向。雖然這些故事本身並未試圖訴說任何動保理念,但讀完後,許多情節仍不時在我腦中繚繞,並允許我慢慢推敲出自己的提問與想法。」――2018世界新聞攝影獎(World Press Photo)獲獎人,《白熊計畫》創作者・羅晟文 專文推薦

作者簡介

黃宗慧

  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常自嘲以動保為主業,教書為副業。曾任《中外文學》總編輯、NTU 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主編。編有《台灣動物小說選》(二 魚文化),合編有《放牠的手在你心上》(本事文化),合譯有《拉岡精神分析辭彙》(巨流)。

  2018年獲台大106學年度教學傑出獎;研究計畫〈從精神分析之鏡/外看動物他者〉(2007-2010) 曾獲科技部遴選為優秀年輕學者計畫。學術研究專長為精神分析與動物研究,個人研究興趣則為家中七貓與二龜的日常生活點滴。

目錄

推薦序:發掘屬於自己與動物的關係脈絡——《白熊計畫》創作者・羅晟文
作者序:從一門課,到一本書

導論
*擦亮一面動物鏡子
【上篇】卡夫卡的〈致學院的報告書〉——「像人的動物」
【下篇】達爾的〈豬〉——「像動物的人」
 
第一章

愛,不愛?——這樣愛動物,錯了嗎?
*一個非素食者的倫理省思——〈峇里島的雞為什麼要過馬路?〉
*中產階級的可愛動物保護主義?——毛利作家葛雷斯的〈蝴蝶〉
*一種寂寞,兩樣投射?
【上篇】〈雨中的貓〉裡的自憐
【下篇】〈光球貓〉裡的共感
 
第二章
是想像,還是真實?——論動物影像再現
*那些米老鼠(沒有)告訴我們的事
*保護動物,迪士尼有責?——《動物方城市》與《海底總動員》
【上篇】想像的烏托邦能拯救真實的動物嗎?
【下篇】《海底總動員》系列在海洋生態教育上的失與得
*誰的快樂天堂?——《馬達加斯加》系列裡的「現代方舟」形象
【上篇】從自願被吃的豬到熱愛表演的獅子
【下篇】親生命性為何是雙面刃?
 
第三章
邊緣的人遇上命賤的獸
*失控的黑暗——愛倫坡的《黑貓》
【上篇】他們為什麼虐待動物?
【下篇】《黑貓》的現代啟示錄
*殖民情境下的弱者反撲——從葛雷斯的〈蒼蠅〉看善待昆蟲之(不)可能
【上篇】令人討厭的蒼蠅的一生
【下篇】動物倫理的蟲蟲/重重危機
*女性與動物是「弱弱結盟」嗎?
【上篇】沃克〈我是藍?〉的領悟
【下篇】或許我只是個女孩——孟若〈男孩與女孩〉裡的猶疑
*來自蛇女的誘惑/挑戰——史坦貝克的〈蛇〉

尾聲
*走出兔子洞——《愛麗絲》中的動物倫理契機

謝辭

推薦序

發掘屬於自己與動物的關係脈絡

《白熊計畫》創作者・羅晟文


  八年前的秋天,開學後不久的一個午後,一段巧妙的機緣使我走進了新生大樓二○四教室。那是我第一次到外文系聽課,並不曉得「文學、動物與社會」課程會講些什麼,也很期待能不能讓我那僵化的研究所生活有些調劑。最初兩週,宗慧老師分別介紹了〈峇里島的雞為什麼要過馬路?〉與〈雨中的貓〉兩篇故事;我很驚訝原來文學能被分析得這麼精彩,而且可以和生活中曾接觸到的動物,或動物事件作對應思考——我未曾作過的思考。

  第三週,當我還在想著前兩篇故事時,我們讀到了史坦貝克的〈蛇〉。故事中的女主角闖入了一位年輕科學家的生物實驗室,並下達了想買蛇、想看蛇吃老鼠等一連串命令,讓科學家難以招架。蛇女與科學家的對峙猛然喚起了我兩段埋藏許久的回憶。

  國中一年級時,自然科學是我熱愛的科目;我想當科學家,也喜歡作實驗。當時學校有「獨立研究」的課程,我們必須自己找一個科學題目來研究一個學期。由於家住高雄,離海不遠,我和一位同組的朋友選了寄居蟹作研究對象。我們打算研究寄居蟹的選殼機制,或是牠們的視覺與嗅覺。那時網路搜尋引擎並不發達,而研究台灣寄居蟹的文獻也不多,我們不知道該怎麼開始。

  隨後,我們很幸運地聯絡上一位研究寄居蟹的海洋生物學家;他十分熱心,也歡迎我們參訪他的實驗室。在實驗室裡,他和我們分享了他在潮間帶的研究、探險經歷,以及他整齊、潔淨的大規模實驗裝置,令我們大開眼界,十分興奮。當我們請教他關於研究選殼機制時該如何讓寄居蟹先暫時離殼,他說「用火焰稍微加熱貝殼尾端」,但要很注意,因為「有時一不小心,寄居蟹會被燒死」;而若要研究視覺、嗅覺的影響,為了控制變因,最簡單的方法分別是「剪眼睛」和「剪觸鬚」。我當時很錯愕,想了很久但終究沒有提出質疑,心想也許這就是專業科學家做研究的正確程序。回校後,我們跑去問生物老師,她認同了海洋生物學家的說法。雖然我沒有故事中蛇女的霸氣,可以直接挑戰科學家的權威,但這段訪問讓當時我景仰「科學」的心,首次產生了些許動搖。最後我們決定不研究那些東西,改研究牠們的記憶能力,讓寄居蟹練習走迷宮。

  第二段回憶同樣發生在我們的寄居蟹研究。有一回寒流來襲時,我在海邊採集了數十隻寄居蟹(註),傍晚回室內時,我擔心夜晚太冷,所以調製了室溫海水給牠們。結果隔天早上,這群寄居蟹死了大半——寄居蟹是變溫動物,夜晚根本不應該用室溫海水;更讓我難過、懊悔的是,我竟然誤用人類的感官知覺來斷定另一個物種的感受,從而害了牠們。當時數個月實驗期間,我把寄居蟹當成我的寵物看待,許多甚至還取了名字;然而因為我的無知,最終實驗結束後,存活、放回海邊的的寄居蟹並不多。

  這項在我國中時以科學之名進行的「動物實驗」給了我很多遺憾,但卻沒能記載在最後的科學報告中;隨著課業量增加,我回想起這件事的頻率也逐漸減少。直到讀了〈蛇〉,我才驚覺,如同宗慧老師在〈一種寂寞,兩樣投射?〉文末提及的那隻她不曾伸出援手的「雨中的狗」,寄居蟹事件在我心中,其實一直都沒有結案。

  每個人的心底,可能都深藏了一些無法結案的動物事件或疑問;它們也許被封存了好一段時間,且值得被重新面對與思考——並非為了結案,而是持續探索事件背後的人與動物關係中,還存在哪些可能性。但如何催化、喚起這些思考?宗慧老師在文學的脈絡下,以短篇故事巧妙地映照了動物在當代社會中的許多面向。雖然這些故事本身並未試圖訴說任何動保理念,但讀完後,許多情節仍不時在我腦中繚繞,並允許我慢慢推敲出自己的提問與想法。

  在「文學、動物與社會」課程結束後,我發現身邊不少修課同學也逐漸釐清了自己的定位;有的甚至投身第一線,親身協助動物。佩服之餘,我也不斷問自己:那我能做什麼呢?我會做什麼呢?我是否能將「獨立研究」轉化為視覺創作,探索動物問題?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其脈絡與專長,而《以動物為鏡:12堂人與動物關係的生命思辨課》宛如一面明鏡,讓讀者有機會以多重的角度凝視、發掘屬於自己和動物間的關係!

 (註)任意在野外採集生物會破壞生態,應與所屬管理機構審慎討論,並申請採集證。

  
羅晟文/二○一八年九月十五日,荷蘭海牙



作者序

從一門課,到一本書


  二○○六年秋天,在台大已經任教七年的我,才終於第一次開設了「文學、動物與社會」這門結合文學專業與動物關懷的課程。對我自己來說,這是一門我早就想教,但卻一再拖延的課,原因無他,只因為從還沒有動物保護法的年代就投身動保,常感心力交瘁,所以不想連教學也離不開動保,深怕這一切超過自己所能負荷。而那一年之所以下定決心不再逃避,其實是源於當時遭到的一個重大打擊。

  當時我家的貓咪KiKi被診斷長了惡性乳腺腫瘤,需要動兩次大手術切除,其間牠所經歷的辛苦與疼痛,讓我沮喪到無法正常度日,每天只是勉強戴上老師的面具,一下課就急著回家,所有的時間都只想留給KiKi。KiKi比我勇敢多了,牠一天天復原,不像我,因為太害怕隨時可能來臨的失去,非常消沉,原本持續關切的動保工作,自然也完全停擺。

  在我幾乎把所有時間都拿來照顧KiKi時,卻突然也有一絲自責——這世界上還有很多動物需要關心,難道我只愛我自己的貓,就不管其他的動物了嗎?我對動物的愛就只是這樣而已嗎?何況我用如此鬱悶的情緒來陪伴KiKi,敏感的牠難道不會感受到我的心情?這樣又真的算是對牠好嗎?

  自我質疑之後,我找到的答案是,我要開一門與動物相關的課,不能再拖延。我心想,如果我能影響更多學生,就能幫助到更多動物,也能向自己證明:愛自家的動物和關心其他動物是不衝突的,我可以同時兼顧這兩件事情。當然,我更私心希望,正向思考與積極作為的正能量能回饋到KiKi身上。當時的心願,成真了。這門課,轉眼持續了十二年,而且我也依然有幸能繼續呵護從小貓變成了老貓的KiKi。

  《以動物為鏡——12堂人與動物關係的生命思辨課》就是脫胎自「文學、動物與社會」這門台大通識課。但這本書所囊括的素材,除了課程曾選讀的短篇故事之外,還包括我在研究論文或演講中討論過的動畫與其他文學作品。不論上課或寫書,我所希望做到的,無非是讓更多人發現,這些文本不只是我們理解文學的路徑,更是導引我們重新省思人與動物關係的一面面鏡子。而為了不要只是單純地把課程內容形諸文字,除了導論與尾聲之外,我在每一章節的最後,都與讀者分享了動保路上的心情點滴,有時是某隻動物烙印在心上揮之不去的畫面,也有時是種種自我質疑後的豁然開朗,希望對於有類似疑問的讀者能提供一些幫助,開啟關於生命倫理的不同思考。

  還記得決定接下出版社提案邀約的那天,我聯想起《一千零一夜》。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因為太動人,說故事的王妃謝赫拉莎德不但自己免於一死,也讓無辜的少女們都不用再遭受嫁給國王的隔天清晨就被處死的命運。如果故事的力量可以如此強大,靠著重述海明威、卡夫卡、愛倫坡、孟若等文學名家筆下的經典故事,又借助米老鼠、愛力獅等動畫角色的魅力,說不定這本書也能稍稍改變動物的命運,讓牠們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面臨各種無人聞問的殺身之禍?我有些貪心地如此盼望著。

  然而從應允到成書,雖然沒有歷經一千零一夜,原本快筆的我還是花了兩年以上的時間。家有七貓二龜要照顧,又同時忙於教學、研究與動保,我有很多足以自我原諒的藉口,來拖延寫書這件事。在那些毫無進度的日子裡,編輯辰元一直耐心地等我;她有時讀著我臉書上張貼的動物送養訊息,關心著那個偏遠收容所的小貓是不是已經有人領養了?有時則向我推薦她認為很精彩或很抒壓的韓劇。她的默默等待,以及「關於動物的書越多越好,絕對不會不差老師這本」的強力遊說,讓我終於動了起來——我打開電腦,建立了一個「啟動新書」檔案夾,宣示著開始的決心。

  然而寫了幾篇,我又停了下來。這次用的藉口是,「我上課都講過了,沒有更新的想法可以分享了!」這時,本書另一個重要推手,好友en的一番話,影響了我。她說,「周星馳的電影一年重播五百多次還是有人看,妳才講過幾次?對很多人來說,妳所講的還是全新的。」在這樣的提醒之下,我才終於好好地完成了這本早該為動物寫下的書。

  當然,我並非設想單憑文字呈現的十二堂課就能窮盡複雜的動物倫理議題,但作為這十多年來課程的回顧與整理,希望這本書至少能算是交出了一張可以令自己與讀者滿意的成績單。更但願它能成為一個重要的開始:讓讀者們對動物有不同的想像、有更多的共感,從而讓更多動物的生命故事能展開不一樣的、不那麼悲慘的一頁。

  謹以這本書,獻給對我而言最最重要的家人們。母親始終給我最大的包容——我這個女兒,每次回娘家都先關心動物才問候母親、花在動物救援上的金錢永遠比給她的家用多,謝謝她接受這樣的我。姊姊宗儀和姊夫紀舍從台大懷生社領養了前飼主照顧不當的幼犬多多,也在丹丹狗生的最後一段日子讓牠享受到家的溫暖,以實際行動支持著我的動保理念;妹妹宗潔是本書的第一個讀者,多年來我們不斷地透過各種管道為動物發聲,然後把這些為動物而寫的文字寄給彼此校閱,她是我動保路上戰力最強、永遠相挺的同志,也支持著不時有許多負面黑暗情緒的我。而在我救援與照顧動物的過程中,無役不與的另一位同志是先生彥彬,我們常在奔波前往動物醫院的路上,為了迷路的狗,生病的貓,或是受傷的鳥;因為有他的陪伴和支持,這一路少了心慌,多了溫暖。在我困陷於幫不了動物的無力感之中時,也是他提醒我:如果幫助動物,卻讓自己成為一個過得無比悲慘的人,那絕對不會是愛我的動物們所願見的。家人們最常看到我崩潰脆弱的一面,卻也總是相信我有足夠的強韌可以度過難關,我很幸運,他們能如此認同與理解我。

  當然我還要感謝我天上的父親,他是影響我最深的人。當年他帶著幼小的我和姊姊散步時,對雨中的狗伸出援手的那一幕,讓我一直認為,幫助動物是如此理所當然的事。他不但教會我愛,也教會我所有愛動物的人都特別需要知道的一個道理——縱然與所愛終有分離的時候,但珍貴的回憶都會留下。所以,永遠不要害怕付出。

  感謝從過去到現在與我相遇、相伴的動物們,你們照亮了我的生命。


黃宗慧 二○一八年八月二十三日
香港本土論述
2011:本
香港本土論述
2010:香
我思、我們信
任,社會之奧
社會世界與文
化差異:現象
凝視、行動與
社會世界
寵物通心術:
62個通心術
寵物是你前世
的好朋友:你
香港本土論述
2012:官
挪威人教我,
比工作更重要
詩文學思想(
一套三卷,不
來~跟毛小孩
聊天:透過溝
荷蘭式快樂:
做自己,不需
為什麼讀書?
:偉大讀者的
流浪的毛小孩
,帕古
香港本土論述
2013~2
幻獸國度:一
頭栽進奇想世
天堂沒有不快
樂的毛小孩:
來~跟毛小孩
聊天2:最溫
無用之用:醞
釀之必要,徒
我有話,要對
你說:來自1
動物國的流浪
百工裡的人類
學家:帶你挖
消失的動物:
追尋多多鳥、
想像的動物:
跟著獨角獸、
消失與想像的
動物 【全彩
幻獸國度2:
被小怪獸淹沒
寵物是你前世
的好朋友(暢
好音樂的科學
II:從古典
冷思考:社群
時代狂潮下,
跟著大衛.哈
維讀《資本論
敘事本能:為
什麼大腦愛編
地球其實是昆
蟲的:奇怪、
論老年【華文
世界首度出版
論老年【限量
精裝紀念版】
虎斑貓Bon
Bon與世
站在自然巨人
的肩膀:看自
【昆蟲學家的
自然探索套書
【房龍經典故
事套書】(二
博物學家的自
然創世紀:洪
野生動物大聲
講:動物溝通
編織聖草:滿
溢生命語法的
寵物與你的靈
魂契約:今生
對白的解剖(
二版):跟好
好音樂的科學
II(二版)
【好音樂的科
學套書】(二
【金英夏散文
三部曲套書】
瑪那:牧場之
上,牛在飛
【牛津通識課
27】生態學
神獸、怪物與
人類:想像的
Copyright ©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
服務電話: (02)8913-1005 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7:00 服務信箱:andbooks@andbooks.com.tw Design By Devise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