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
學習沉默。
讓你
安靜的心
傾聽與汲取。
——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西元前五八○年至五○○年)
畢達哥拉斯為希臘哲學家與數學家,尤其喜歡與重量、測量及音樂理論有關的數學研究。
---
所有的痛苦,都源於無法安靜獨處。
——布萊茲‧帕斯卡(Blaise Pascal,西元一六二三年至一六六二年)
帕斯卡為法國哲學家、科學家、數學家及作家,其論文對水力學及純粹幾何學有重大貢獻。
---
在這本精選集裡,這是我唯一選了兩位作家來呈現主題的一章。這兩位作家相隔超過兩千年,在各自的時代裡都被認為是數學和科學領域中最有學識的人。
畢達哥拉斯的著作影響了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對數學和西方理性哲學發展有極大貢獻。晚了畢達哥拉斯二十二個世紀的法國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宗教哲學家布萊斯‧帕斯卡(Blaise Pascal),被視為最有原創性的科學思想家之一。他發明了針筒、液壓機和第一台計算機。現今世界各地的科學課仍要教授與液體壓力變化有關的帕斯卡原理。
請牢記並時刻回想這兩位左腦科學家的名言。帕斯卡說:「所有的痛苦,都源於無法安靜獨處。」畢達哥拉斯則說:「學會沉默,讓你安靜的心傾聽與汲取。」他們都談到,無論是會計師或是下凡的神仙,生活中的「沉默」有其重要性,「冥想」有其價值。這些話傳遞了一個在我們的文化中不太受到鼓勵的珍貴訊息:在生活中創造獨處的時間極其重要。若想擺脫悲慘遭遇,就學著獨處並冥想吧。
據估計,每個人平均每天會有六萬個不同的念頭。問題是,我們今天擁有的六萬個念頭和昨天相同,明天還會重複。我們的頭腦每天都充滿了同樣的思緒,喋喋不休。學習靜心冥想就是找到一種進入你的思想之間的空間的方法,或者我稱之為「間隙」。在你的思想之間的這個靜謐的虛空中,有個場域是全然平靜的,是你平常無法察覺的。在這裡,你與萬物融為一體,沒有分離感。但是,如果你一天有六萬個風牛馬不相及的念頭,就沒有時間進入你思想之間的空間,因為根本沒有空間!
我們大多數人的思緒都在日夜全速奔跑。我們的腦是一個大雜燴,充滿了行程、對金錢的憂慮、性幻想、待買清單、要穿什麼衣服、對孩子的操心、假日活動等,它們像永不停息的旋轉木馬般持續對話。這六萬個念頭通常與日常活動有關,導致我們的心沒有靜默的空間。
這種模式讓我們的文化更加相信,一旦對話(沉默)有了空白,就要迅速填補。對許多人來說,沉默代表尷尬和某種社交缺陷。因此,我們學會跳進去填補這些空白,無論是否有實質內容。車裡或晚餐時的靜默是尷尬時刻,會聊天的人知道如何用某些聲音來填補這些縫隙。
我們自己也是如此;我們沒有受過訓練,不懂如何處理沉默的時刻,只認為這種時刻麻煩而令人費解。因此,我們與內在對話時也用與外在對話的同一個模式。然而,畢達哥拉斯告訴我們,正是在那個靜默時刻,我們才更該讓自己的心靜下來傾聽和汲取。如此一來,混亂會消散,我們會有所頓悟。「冥想」也會影響我們在非靜默狀態下的活動品質。每天的冥想練習是一件為我的生活帶來更多幸福、活力的事,能讓我有意識地提升生產力、帶來更令人滿意的關係,以及與神更緊密的聯繫。
我們的心智就像一個池塘。表面所見的所有波瀾,只是池塘的一小部分。水面下靜默無息的深處,才是池塘真正的本質,也是心的本質。穿越表面,來到思緒之間的空間,便能進入「間隙」。「間隙」是完全的虛空或寂靜,且不可切割。無論將那寂靜切割多少次,仍然只有寂靜。這便是「當下」的意義。或許這就是神的本質,無法從整體中分割。
至今大學課程中仍會教授這兩位先鋒科學家對宇宙本質的研究。他們琢磨能量、壓力、數學、空間、時間和普遍真理的奧祕。他們傳達的訊息非常簡單:如果想了解宇宙,或了解自己內心的宇宙;如果想知道這一切如何運作,那麼請靜下心來,與自己獨處,並層層深入內心深處,面對自己的恐懼。
有音符之間的空白,才有音樂。沒有那些空白、音符間的靜止,就沒有音樂,僅有噪音。你的內心也是寂靜的空間,這個空間被外在形體包圍著。為了突破外在形體,並發現內心具有創造力的本質,就要每天花時間靜下來,進入思緒之間狂喜的空間。不過,我把每日冥想寫得再有價值,都說服不了你。除非你決心去做,否則永遠都不會知道這個練習的價值。
我寫這篇談冥想價值的短文,並不是為了教人如何冥想。要學冥想,有許多優秀的課程、手冊和有聲教材可引導你。靈性追尋者可能會無視於生產力和社會責任,花數小時和數天進行深度冥想,但我的目的是強調:並非只有靈性追尋者才會冥想。那些以理性為信仰,愛好咀嚼數字、理論,並相信帕斯卡定律的人也很倡導冥想。你可能會認同帕斯卡說的:「我害怕無垠空間裡的永恆寂靜。」
以下是一些克服恐懼、學習靜默與安靜獨處的建議:
•專注呼吸吐納,練習向內發覺靜默的自我。可以在會議、對話間、甚至聚會中練習。一天中可以多練習幾次,只要花幾分鐘專注跟隨自己的呼吸即可。
• 今天就給自己一些時間獨處,觀察自己的思緒。注意各種進出的思緒,以及思緒間的接續流轉。學習「意識」腦中的瘋狂脈動,可以讓人從一團亂的思緒中超然而出。
•閱讀一本關於冥想的書,了解如何開始練習冥想,或加入冥想團體。很多冥想教練和當地組織可以協助你開啟這條路。我的朋友兼同事狄巴克•喬布拉(Deepak Chopra)管理的喬布拉健康安樂中心(Chopra Center for Well-Being)位於加州拉霍利亞,中心有許多服務,冥想課程便是其中一部分。
• 市面上有很多CD教人冥想。找到自己最喜歡的一張專輯吧!我出過一張《顯化冥想》(Meditation for Manifesting)專輯,其中教了一種叫做 JAPA 的冥想方式。我以聲音傳遞神聖的音訊,帶領聽者完成晨間及夜晚的冥想。所有利潤皆捐予慈善機構。
〈希望〉
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
最大的危險不在於目標太高,難以企及,
而是目標太低,無所企求。
—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西元一四七五年至一五六四年)
米開朗基羅為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及詩人,是視覺藝術史上的傑出人物。
過去二十五年來,我經常在廣播節目和談話電視節目中與觀眾對談並連線討論。這些節目的主持人們最常說我給身處困境的人太多希望,這可能是危險的。雖然遭受這類批評,但我仍不理解為什麼給人太多希望很危險。
有人說他得了不治之症的時候,我會鼓勵他們別把目標放在要完全康復上。我經常講到古往今來在冥冥之中發生的奇蹟。我說這類天意從未消失,還被記進了書裡。我分享了一些例子, 有些病人被告知只剩半年可活,只能回家等死,最後卻擺脫了疾病及其診斷。每天都有人寫信給我,感謝在他們困難的時候,我以話語給他們希望,因為他們不想再聽到別人對自己不抱期待和希望。
我相信活到快八十九歲的米開朗基羅若活到九十歲,依然會在雕刻、繪畫、寫作和設計,當時的人一般平均壽命是六十歲。在這句名言裡,他說到對自己抱持著很高的希望和目標。危險並不在於虛假的希望,而在於沒有希望或希望渺茫,因為若是如此,我們的目標和追求在實現之前,就已經被我們的信念削弱了。
這不僅關係到克服身體疾病,也包括生活中的一切。世上充滿了目標不高、思想狹隘的人,他們想把這種狹隘的想法強加給聽他們說話的人。真正的危險是放棄作為,或為自己設下很低的期望標準。仔細聆聽米開朗基羅的話吧,很多人認為他是史上最偉大的藝術家。
我想起在佛羅倫斯時,我站在〈大衛像〉前,震驚無比。那彷彿從大理石中躍出的規模、威嚴和精神,正是米開朗基羅對我們所有人說的:「定下遠大的目標。」當被問到如何創作出這樣的傑作時,他說大衛本來就在大理石裡,他只是削掉多餘的部分,讓他解脫罷了。的確是遠大的目標。說到遠大的目標,看看西斯汀教堂吧,米開朗基羅在一五○八年至一五一二年的整整四年裡,每天都躺著畫天花板。這是其他小藝術家認為不可能的事,但米開朗基羅接下了這個任務,以及人生中的許多其他任務,充滿著精力、天賦,以及遠大目標。
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幾乎都表達了一個概念,那便是「愛」可以幫助人類努力提升至神聖之境。他寫的三百多首十四行詩都在描述這個,這種對精神昇華的描繪也表現在他的繪畫、雕刻和建築設計中。身為義大利銀行行員的兒子,這個出身平凡的人因為保有遠大的希望、遠大的夢想,不願低就,因而成為了文藝復興時期和人類歷史上備受尊敬的領袖。
幾年前,我和妻子在峇里島的村莊散步時,有人告訴我們,坐在門口那位老人的工作是造雲。我認真聆聽那人說,村民們如何相信他可以在乾旱時,憑藉自己的意識帶來降雨的雲。然而,我必須承認自己有點懷疑,因為我所知道的是,雲的形成是超出人類意識掌控範圍之外的。不過,現在我知道的真理是:我們所知極少,要成為悲觀主義者還早得很。
有時我會和孩子躺在草地上造雲,鄰居們可能會偷偷說,戴爾家那些瘋孩子居然覺得自己可以造雲,但我從不理會那些悲觀的話,因為我會聽到這個或那個孩子喊著:「看,爸爸!我的雲把你的雲撞出去了!」我認為這種想法並不危險。的確,我很認同米開朗基羅的觀點,降低對自己的期望才是更危險的事。
米開朗基羅的建議在今日的生活和在五百年前一樣適用。別聽信那些試圖用悲觀的話影響你的人,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感受到〈大衛像〉、〈聖母子〉、以及西斯汀教堂天花板天堂壁畫中的那股熠熠生輝的愛。「愛」是你與這位藝術家有意識地連結,他與你和每個曾經存在的人分享著同樣的普世精神。
他的成就來自於本章開頭給我們的那些話。設定遠大的目標,拒絕狹隘的想法和過低的期望,最重要的是,不要被「抱太多希望有危險」的荒謬想法所誘導。事實上,你的希望會引導你療癒生活,創造出自己的傑作—無論是壁畫還是水果籃。
要將米開朗基羅的話運用在生活中,請遵循以下的簡單指引:
• 不要聽信別人的話,以為自己限制重重,也不要將他們的話放在心裡。永遠都要記得:為自己的限制辯解,得到的只有限制。
• 最重要的是,不要低估自己,畫地自限。你是來自神的神聖化身,因此與那些帶來奇蹟、創造奇蹟的力量緊密關聯。
• 永保希望,記得愛因斯坦的名言:「偉大的靈魂總會受到平庸之心的強力反對。」
• 當覺得自己有什麼想達成的目標,但卻總覺得準備不夠,想想五個世紀前的米開朗基羅,他年近九十仍在畫畫、雕刻、寫作。想像他告訴你,你能夠創造出任何想要的生活,而最大的危險不是抱有太多希望,而是踏入毫無希望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