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學生時代數學成績好的人,年收入比較高」,果真如此嗎?
選考數學甲卻進入文組的商場人士
入學考試時的成績及擅長、不擅長的科目,跟工作能力完全無關!
看到第三章這個標題,對許多人而言或許會是相當感興趣的內容。這一章節的主題就是要告訴各位在這個年紀開始學數學,實際上會有什麼好處。
「學生時代數學成績好的人,年收入比較高」這個說法,是真的嗎?
筆者直接切入結論,這個問題的答案百分之百是「NO」。唉呀,你是不是覺得我會說「YES」?身為一個數學專家,我確實也是想說「YES」……。不過,在本書第一章中就已經說過,學校教育裡的數學,和商場上能運用的數學是完全不同的東西。也就是說,學生時代的數學成績,和成為商務人士之後的成績,並沒有直接的關聯。
但是另一方面,某項針對大學畢業就業狀況與入學考試之間的關係所做的調查結果指出,文組學系出身同時在入學考試時選考數學甲(編註:目前台灣大學指考數學科目分甲、乙兩種,數學甲為理工自然科系學生必考科目、數學乙則為文法商科系學生準備科目)的人,年薪比其他人還高,在大企業面試時的錄取率也比較高。雖然這項調查結果看起來和筆者剛才提出的主張不一致,但事實並非如此。為什麼上一段最後我特別使用了「成績」這個詞彙?原因並不是想表達數學考試分數高的人,工作表現比較活躍,不管是理組還文組的人,在大學考試期間如果有接觸數學這門學問,就會學到數學式的思考,對他們日後的工作表現也會有幫助。
學生時代的數學,其實說穿了就是「數學的拉筋訓練」。聽說一流的運動家平常就不會偷懶,每天都會做拉筋運動。勤練拉筋的選手,就能活用(應用)這個基礎能力,在各種競技比賽中發揮出優異的表現。我想在這跟數學在商場上的應用也是一樣的道理。
剛才那個調查結果的統計資訊,告訴我們以下的事實:
「學生時代,數學成績好的人年收入比較高。」→N o
「只要持續訓練數學式的拉筋運動,
並且活用在商場上的人,年收入比較高」→Yes
以上的整理各位覺得如何,和筆者的主張應該沒有背道而馳吧?實際上,目前在我週遭工作表現優異的人沒有任何一位敢這麼說:「我喜歡(擅長)數學」。所有人都說:「因為考試會考,所以自然要唸數學。」但是這些人日後展現出來的結果是對數字的高度敏感,如果提出一個中學程度的數學題,他們也總能(一邊思考)巧妙地解答,這是我身邊的真實事例。
另一方面,理所當然地會出現以下的反駁意見:
「如果我在學生時期早就放棄數學,現在回頭來學是不是已經太遲了?」
不!話不是這樣說的。從現在開始對各位而言是正題,剛才的調查資訊已經證明:經常做數學這個「拉筋」訓練→就能運用在各種商場上的局面→提高年收入(=工作表現變好),這個論述正確無誤。
那麼,各位應該已經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了吧?是的,從現在就開始「數學的拉筋訓練」吧!或許有人還是心存疑問:「現在開始還來得及嗎?」筆者必須說:這完全不是問題。
近年,學習數學似乎成為一股流行風潮,「寫給大人看的數學」、「重新學習數學」這類書籍大量出現在日本坊間。今後應該有更多職場工作者會發現「數學」帶來的幫助,進而重新開始學習數學吧!而正在閱讀本書的你,應該也是已經發現數學助益良多的人。
那就從現在開始吧!
筆者真的很想這麼說。然而,過去讓人感到痛苦的數學,如果要重新學習,對職場工作者而言真的是跟「拉筋」一樣痛苦,而且有些人還是心存懷疑。但是運動選手也不是因為喜歡「拉筋」才會日復一日持續去做。如果不是深切感受拉筋的重要性,也不會付諸行動……。
接下來筆者就要開始提起過去在學校教育中出現過的數學觀念,並且一邊解開各位心中的困惑。
加強說明理由的能力
你能夠說明「圓周率是什麼嗎?」
前一小節我們談到學校裡教的數學,以商場的眼光來看,就像是「數學的拉筋訓練」一樣的日常訓練。但是光憑這一點還是有許多人無法認同數學的必要性。那我們閒話不多說,先來說說數學帶來的其中一種幫助吧!
筆者想先問各位一個有關數學的問題:
Q:圓周率是什麼?
也許有人會覺得莫名其妙,筆者竟然會問這麼簡單的問題。不過,請各位還是認真地回答,針對圓周率的意義!
「3.14吧」
「不對,我學到的時候是3」……
筆者在研討會或進修課程時,同樣問了學員這個問題,他們的回答大約就如上所述。但這都不是我想聽到的答案。之後筆者會再問一次:圓周率是什麼?這時總算有人了解我的意圖,接著稀稀落落地出現以下的回答:
「計算圓周長度時用的東西」
「計算圓面積時也會用到」
嗯~稍微接近了,不過還是不夠。筆者就不再賣關子,以下公佈正確答案:
圓周率就是圓形直徑和圓周長的比率
近來,圓周率在日本社會上引起許多討論,原因就是計算時是否可以「從3.14簡化成3」,若是問筆者的意見,我是覺得執著在議論3.14或3這兩個數字,其實一點意義也沒有。因為那只是考試時該怎麼計算的規則,更重要的事情應該是有沒有理解圓周率的本質。
小至一圓硬幣,大至摩天輪,甚至是地球,這些圓形的圓周率都完全相同,這才是圓周率的本質,以及這個數值叫人驚嘆的地方。
圓周率就是所有圓形的直徑和其圓周長的比率
→所以,只要使用這個比率,就能求出圓周長
這就是圓周率的正確解釋,各位覺得如何?在學校時有學過嗎?如果不了解圓周率的涵意,只知道在計算時使用3.14這個數字,筆者必須很遺憾地告訴各位,這麼做並不是對工作有幫助的「數學的拉筋訓練」。
過去在學校……
學到用圓周率算出正確答案,但是一問到為什麼要使用圓周率?
不知道,因為老師就是這樣教的。
以同樣的心態出社會後……
這半年度公司要開始裁員,因為總經理下達這個命令。
理由?不知道,因為上面就是這樣講……。
如果各位身邊有這樣的同事或新人(前輩?),請各位務必推薦他們重新學習數學。這些人在商場上總是喜歡操著「結果論」這個詞彙。但在要說「結果論」之前,必須以能夠說明理由為前提。然而筆者卻意外地發現許多人是這麼想的:「直接告訴我結論就好,我對理由沒有興趣。反正我會照結論去做,因為這麼一來工作就可以順利完成。」追究理由太過麻煩,所以就心生反感,只把工作結果當做一切……這大概就是他們的想法。不過,這樣真的好嗎?筆者並不認為。
藉由數學思考訓練,並不只是習得計算能力,而是為結論探究理由(根據)的思考能力,也就是向第三者清楚說明事由的能力。
在否定的場合也能使用數學
在商場上應該這樣使用「無懈可擊的數學」!
接下來的例子,是筆者的親身經驗。
某家知名企業的網路市場行銷負責人嘆著氣,一邊這麼說道:「我推動一個策略,但是沒有數字可以說服上司,要是可以提出數字的話……」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讓我們試著大致整理一下。
主題……………網路上的詢問度太低,希望能提高
負責人的見解…網頁構造有問題,必須更新
上司的見解……集客數不足,維持成本增加集客數
問題點…………網頁構造的問題無法以數字來說明,與上司的討論沒有交集
各位的看法如何?在公司裡一定也發生過類似的情況吧!如果我們是這位負責人,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有數字就能提高說服力,對於這點相信大家都沒有異議,但理想終究是理想,現實是不可能用數字來表達把網頁構造更新。實際上,當筆者還在公司上班時,也經常希望在工作的同時能夠取得更多相關數據。然而,沒有的東西再怎麼惋惜也不會無中生有。所以當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時,該如何思索找出突破點呢?
數字並不是只能用於肯定場合,過去在數學課時我們總是追求正確答案,因此是不是打從心底就認為數字一定會導向正確事物呢?
這裡筆者想表達的意思是,數學也能使用在「否定」的場合。
以下就來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Q:請判斷以下論述正確與否,如果認為有錯誤的話,請說明理由加以否定。
有二十個人接受一項考試,答對一題得一分,滿分是五分。結果有七個人的得分高於兩分,這代表所有人得分的總平均大於2.5分。
各位應該也有發現,最後結論部分提到的總平均高於2.5分這一點十分啟人疑竇。但光是「可疑」還不足以否定一件事,這時候就該派數學上場囉!
首先,我們從已知的條件去計算最高的平均值是多少:
►2分以上的人 → 假設所有人都是5分(7位)
►2分以下的人 → 假設所有人都是1分(13位)
平均分數如下:
(5×7+1×13) ÷ 20 = 48 ÷ 20 = 2.4
這是依題目條件算出的最高平均分數。
也就是說「平均分數大於2.5分」這個結論不正確。
就像這樣,我們可以利用數字,不容置疑地否定對方的主張。接下來我們回到剛才的問題,那位負責人一心只想要找出數字來肯定自己的意見,但如果轉個念、換個想法的話,也就是利用數字否定上司的意見。只要能做到這一點,再使用消去法,就可以一舉提高該意見被採納的可能性。
具體來說「刻意減少集客數」是正確的作法,這麼做預計會造成以下兩種結果:
►詢問度也呈同比例大幅減少
→集客數與詢問度呈正比
→集客方式有問題
►詢問度沒有明顯改變
→集客數與詢問度不成比例
→是網頁構架的問題
各位有沒有發現,這樣的思考方式讓「詢問度」改頭換面,變成在訂定決策時對我們有利的數字。這就是否定某一方帶來的結果,總而言之數學代表「無懈可擊」,這麼說或許有點太武斷,但只要是能用數學「否定」的論點,那就絕對是「否」。所以,擁有如此強大力量的數學,豈有不善加使用的道理?
「數學的拉筋訓練」與「實用」的數學
商業人士必須重新學習兩種數學
截至目前為止,筆者帶各位探討的主題皆為:我們在學校學到的數學為身為商業人士的我們有什麼樣的自我啟發。最後,我想在這一小節為這第三章下個總結。
正如筆者一開始的說明,首先整理出學術性的數學,可以讓我們商業人士學習到的基礎能力有以下五項:
■說明的能力
■質疑的能力
■否定的能力
■構思的能力
■整理的能力
不管你是去閱讀各種商務工具書或是參加各類研討會,筆者敢說重新學習數學,是整合訓練上述這些能力最有效的方法。總結來說,就是只要從現在開始重新學習學術性的數學,肯定會得到極大的收穫,首先希望各位一定要做好數學的拉筋訓練。拿國中程度的參考書來練習也不錯,不過坊間也有出版一些以成年人重新學習數學為主題的書籍,這些作品會對我們更有幫助。
另一方面,各位都是忙碌的商業人士,希望可以透過本書學習到明天起就能使用的數學技巧(應該是這樣吧!)。例如:快速計算的技巧、計算機的使用方式、Excel的函數等。或許這些確實都是你立即能派上用場的竅門及技巧,但是筆者絕對不會只告訴各位這方面的知識。當然,這本書的內容和筆者的研討會及培訓課程一樣,都不會要求各位成為非常喜愛數學的人,但是至少要去「習慣」數學。為什麼會這麼要求呢?因為如果只是機械式地灌輸各位不習慣的知識,在商務場合中就「無法使用」。以英語為例子,你可能比較容易理解,就像我們只是去死背文法和單字這些知識,實際上臨場也無法完全發揮。
如果先不說「數學的拉筋訓練」,為了學習到立即能派上用場的數學,下一步我們應該怎麼做呢?答案十分簡單,那就是和數學交朋友,更嚴謹一點的說法就是去習慣面對數字。
我一看到數字就討厭……。
請教我對工作有幫助的技巧!
筆者真的覺得上述想法極為荒謬。也就是說我們一定要克服「對數學遲鈍」的想法,之後才能把商場上能使用的數學輸入腦海,在商場上真正「派上用場」。究竟各位可以透過數學學習到什麼技巧?這個問題當然也會有明確的答案:
■可以將事物具體化
■可以不再感到迷惑
■可以不再吃虧
■可以說服別人
■可以提升工作效率
這就是我的回答。
本小節一開始筆者就說過,重新學習學術性數學的好處都是一些含糊不清的「○╳的能力」,這也是沒辦法詳細說明的,因為那是一種數學的拉筋訓練。但另一方面,其實學習到工作場合能派上用場的技巧,就是學習能應用在商場的數學。正如筆者在前一頁具體提出「可以做到的事情」。
總結來說,商業人士重新學習數學的目的有兩項:第一就是踏實地學習數學,打好五項基礎能力的「訓練」。另外一項則把數學應用在商務場合,也就是立即能派上用場的「技巧」。
接下來本書內容會集中在後者的目的,之後的第四章節,就是針對如何讓商業人士克服面對數字的棘手意識。各位久等了,讓我們開始做好準備,學習「工作上用得到的數學」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