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般職員中階幹部以及高級主管的不同
第1篇 關於回覆電子郵件
收到電子郵件時──
一般職員是想個5分鐘,然後回信
中階幹部是有空再一起回信
高級主管是3分鐘內就回信
首先,若要舉出公司高級主管等級的共通點,就是他們回信速度都很快。快到讓人驚訝,是其特徵。你或許也曾和這樣的人通信,有過經驗。對方明明超級忙碌,怎麼有辦法立刻回信?
基本上,這可說是整理思緒的方式和習慣所致。
也就是說,回信速度快,是由於「整理思緒的速度快」;而花很多時間回信,是因為「整理思緒的速度慢」。
高級主管等級的人必須經常思考、處理事情,所以能很快得出結論,並擅長鎖定重點。
因此,他們回信時也是說明「決定YES或NO」,然後「說明理由」。如果不是YES或NO就可回答的內容,則會提示「該怎麼做」的解決方法。
他們平常的想法和標準就很明確。
此外,他們具備「要解決問題」的強烈意識。即使在他人的電話中留言,也不會說「我再打電話給你……」,而是一定有明確內容,並讓人覺得「能讓事情有所進展」。
為什麼他們能培養出這種習慣?那是因為,他們要做的事非常多。比方說,一旦成為公司高級主管,要決定的事項是中階幹部的十倍;若成為社長,決定事項則是高級主管的十倍。真的是非常龐大的數量。
在接踵而來、必須決定的事項中,既有好消息也有壞消息。
例如,先是有下屬來報告「應該可以拿下A社的合約」,但之後馬上又有下屬來報告「B社提出客訴」。面對這些狀況,要分別立刻做出指示,決定之後的行動。
老實說,在聽到B社的客訴報告前,先聽到A社的報告,心情比較不會受影響,容易做出正向的評論和指示。
不過,雖說如此,在這之間,還是有許多該做的事、必須決定的事接踵而來。
所以,「待會再做」是不可能的事。
因此,要安排妥當地立刻下決定或做指示。
我自己的狀況是,在電話中留言給員工時,會有最起碼的指示說明。
※This is a point:「速度正是工作安排的關鍵」
第4篇 關於道謝
接受招待的翌日──
一般職員中90%的人不會寫信道謝
中階幹部也有80%的人不會道謝
高級主管是100%會在早上7點寄來道謝信
這是我工作至今的感想,我覺得,最後只能當到中階幹部的人,和能出人頭地晉升為高級主管的人,要說有什麼差別,就在於接受應酬招待後隔天早上的行動。
你會寫封電子郵件,謝謝招待你的人嗎?
我從許多人的談話和我自己的經驗看來,一般職員幾乎都不會這麼做。
會寫信道謝的人,頂多占百分之十左右。
而且,就算是大企業中階主管的人,會寫信道謝的頂多只占百分之二十。
如果是高級主管,情況又如何?
毫無疑問,他們百分之百都會寫信道謝。
而且(這點很重要),我收到這些信的時間,幾乎都是早上七點左右。
這一點很有趣。
首先,寫信道謝是大前提。
這些出人頭地者,非常重視像以下這類小事的累積。例如:
‧寫信道謝(有些企業高層不是寫電子郵件,而是特地手寫感謝信)
這種狀況不限於接受招待,還包括會面晤談、透過人脈介紹、介紹東西、贈送禮物等所有狀況。他們一定會寫信道謝。
‧確實做好公司內部溝通,頻繁聯絡以交換資訊
這是因為若怠忽內部溝通,會產生誤解或方向不一致。他們不會輕率認為:「溝通到這個程度,對方應該懂吧。」
‧立即回覆電子郵件和電話
這一點如同前述。
‧別人請託的事如果不難做到,當下立刻解決
絕對不會先擱著,之後再做。因為若不當下解決就會忘記。
他們將這樣的小事變成習慣,因此深受信賴。
回到剛才的話題,高級主管會在「早上七點左右寫信感謝」,為什麼是這個時間?
這是因為,高級主管事實上只有這時間能回信。
他們每個人都非常忙碌。
早上八點開始,就立刻投入會議等工作,一整天沒有喘息時間。然後,傍晚開始赴約應酬。所以,能自由做點事的時間就只有一大早。
因此,他們必須在可應用的時間內快速寫信道謝,於是就變成在那個時間寄信。
正因可自由利用的時間少,所以必須有效利用,這就是他們為什麼在早上七點寫信道謝的理由。
※This is a point:「自己覺得理所當然的事物中有強大的力量」
第二章 工作表現
第14篇 關於工作和私生活
三流的人是將私生活帶入工作
二流的人是明確區分工作和私生活
一流的人是不論何時都有工作人的樣子
公司內的高級主管,都是一流商務人士。
在眾多職員中被拔擢為高級主管,就是因為他們一直以來的成績和工作態度獲得好評吧。
事實上,和這些高級主管相處,會不禁讓人覺得「這個人是為了要做這個工作而出生的吧」。
對他們來說,不是要在生活和工作中取得平衡,而是生活即工作。
工作等於人生,因此無法想像工作以外的樣子。
這些高級主管,平常恐怕就一直在思考工作的事情,也無法想像沒有工作的人生。
當然,他們也是人,有時候家庭和私生活也會有問題,也有身體狀況差的時候。
但是,他們絕不會把私事帶進工作。
例如,和我從七、八年前開始就有交情的某大企業高級主管。
他在一邊工作的同時,一直照護母親,每個週末,都要去遠地的看護機構。
不過,我是在他母親過世之際才知道這件事。
週末時,他也會工作或打高爾夫球應酬,儘管非常忙碌還是一邊照護母親,工作時也不會因此打呵欠。
而且,每回見到他,他總是很費心對待我,在用餐場合,他甚至還能注意到讓氣氛愉快。
我也有親人過世的經驗。
我體會過,在那段期間,會打從心底感到不安與悲傷,無法言喻的心情持續好一段時間。
不過,他卻絲毫不會讓我感覺到他家發生這樣的事。
不把私人生活和家庭的事帶到工作上,這種態度,應該是源自於「不論發生什麼事,都沒有藉口」的想法吧。
在工作以外有難過的事,有無法盡如己意的事,也有讓人焦慮的事,不過,那些都和工作無關。「昨天被女朋友甩了,所以今天沒辦法做簡報。」
這種理由和眼前的客戶毫無關係。
這和「因為很忙,所以做不到」、「沒有預算,所以做不到」、「沒有前例,所以做不到」
等藉口相同。
一流的人,不論任何時候,都有工作時該有的樣子。
我認為,他們應該就是將「不說藉口」銘記在心並加以實踐吧。
※This is a point:「是否能一直保持工作人該有的樣子,與才能無關,而是意識的差別」
第21篇 關於學習
說到英語──
三流的人以多益考七百分為目標
二流的人精通商用英語會話
一流的人不特別去學習英語
就一般印象來說,很多人或許會覺得,「工作傑出的人應該都會說英語吧」。
不過,我實際見過的高級主管中,會說英語的頂多只有幾個,大約只占百分之五。
而且,這少數人幾乎都任職外商企業,會說英語很理所當然。
提到英語,高級主管多半是說:「不,我不會說,就交給翻譯。」或是「如果這樣(不會說英語)也能完成工作,我希望就保持這樣。」
這個事實,或許和所謂「全球化社會」的一般印象有所差距吧。
高級主管不會說英語,這是為什麼?
我請教他們,得到的答案幾乎都是:「英語要學到能說的程度,必須花費大量時間和力氣,投資報酬率很差。因此,我不想做無謂的投資。」比起把有限的勞力投入學習英語,他們更想花時間在可期待確實結果的工作上,這是最主要的理由。
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我創業前曾待過的公司裡有個說法是:「會說英語的人無法出人頭地。」
那家公司常有職員派駐海外或出差,但連這種公司的人都認為,要學會說英語是一件投資報酬率低的事,在這上頭努力的人是不得要領。
也就是說,「不會說英語」等於「不想花時間在英語學習上」。
這是重點。
一流的人,做什麼都徹底去做,希望有效率地完成。因此,他們會決定優先順序,依據這個原則推動事情的進展。
也就是說,學習英語並不在他們的優先順序中,而非他們「對英語沒轍」或是「沒辦法持續學英語」等。……就這樣,他們一直以來,都能在不會說英語的情況下完成工作。
不過,現在情況完全不同,不可否認,在全球化愈發快速之下,已經不能說工作「不需要英語」了。
今後,英語應該會是工作上必要的能力。
工作傑出者非常重視效率,他們應該不會滿足於過去的英語學習和測驗。
能滿足他們的英語學習會是什麼樣子,我很期待。附帶一提,確立那樣的學習方法即是我一輩子的工作。
※This is a point:「所有工作都要以「效率」為基礎,排出優先順序」
第23篇 關於假設能力
三流的人無法提出假設
二流的人光是提出假設就感到滿足
一流的人馬上提出「可成立」的假設
工作能力卓越的人,為什麼都擅長瞬間做出正確判斷?
我想,那是由於他們提出假設的能力很強。
舉例來說,假設第一次要從A地出發到B地。
要到達目的地,可以想到各種路徑。
由於沒去過B地,只能靠想像。
而且,希望盡可能有效率地到達。
這時候,我們會蒐集手邊現有資訊,以此為根據推測,找出最恰當的路徑。
這就是提出假設。
而馬上做出判斷也很重要。
所謂「直覺敏銳的人」,也可說是提出假設的能力很強。
對於得立刻做出正確判斷的經營者和高級主管而言,提出假設的能力不可或缺。
因為,他們必須快速判斷,做出決定。
像是「預測五年後資訊科技產業的動向,以決定先投資什麼好」。
或是「預測不久後的將來汽車的銷售狀況,決定要將生產移向海外哪個地方」。
而光看資料並無法得知正確答案。
這時,必須針對目標有邏輯地加以推測,判斷若拖拖拉拉的就成不了事。
聽說,某家汽車公司的外籍社長年收入超過九億日圓。
也就是說,公司對於他快速正確的判斷力,給付了這個酬勞。這種能力就是如此珍貴。
就像這樣,經營者和高級主管就在如同棒球守備訓練中不斷接球的狀態下,對於接踵而來、必須做決定的事情快速做判斷。
這就像是藉由工作提升假設能力的訓練一般,所以他們每個人的假設能力都很強。
那麼,不是高級主管,沒什麼事特別需要決定的人,無法藉由訓練幫助提升假設能力嗎?
有!而且還是很方便的方法。
例如,提升預測能力的訓練,可藉由第一次去的大樓的洗手間來進行。
我每天因為講習或開會等,會去各處大大小小的大樓。
這時候,我會試著猜測大樓內洗手間的位置。
比如,若是新大樓,洗手間大致會位在樓層中較開放的空間,也不會另外有門。
如果是屋齡數年的大樓,洗手間多半位於電梯兩側,分為男性、女性使用。
此外,要是老舊大樓,男性和女性的洗手間會分屬不同樓層。
如此一來,習慣後,憑著大樓的屋齡和規模大小,馬上就能猜到洗手間位置。
像這樣,蒐集資訊並依此推測,然後馬上確認推測正確與否,就是一種簡單有趣、可提升假設能力的思考訓練。
另外,是瞬間做出判斷的訓練。訓練方式,是在看到菜單後五秒內得決定要點什麼。
要在五秒內決定,就得在進入餐廳後,馬上觀察店內氣氛和推薦菜色等必須確認的重點。
在看菜單前,心裡已經先有個底。
然後,養成快速瀏覽菜單、毫不猶豫立刻決定「就是這個!」的習慣。
誰都不是與生俱來就有提出假設的能力。
根據過去的知識和經驗做出分析和決定,是今後高層管理者必備的能力。
※This is a point:「提升觀察力,就能磨練出直覺」
第30篇 關於自卑感
只能做到一般職員的人被自卑感打敗
只能做到中階幹部的人會壓抑自卑感
能成為高級主管的人會利用自卑感
我有個認識四十多年的死黨O君。他高中畢業後,順利進入以外文系聞名的某東京私立大學。當時,O君的同學都很羨慕他。
不過,對他而言,「大學時代是由自卑感所組成的」。
他說:「我高中時代的英文成績名列前茅,但意氣風發進了大學後,才發現班上每個人都講得一口流利英語。我們系上除了我之外,很多人高中之前都在國外留學,也有很多歸國日僑。結果,純粹因為通過考試而進入系上的我,完全落在後頭。雖然我考試考得好,但完全不會講,真的是一直處在自卑感中,那四年很辛苦……」
聽到這番話,我的想法是,愈往上爬愈會產生自卑感的情緒。
同樣的話,我在高級主管中也經常聽到。
「進入最難進去的大學後,發現一堆人比我優秀……」
「進入大企業後,才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如何不足……」
雖然他們比別人加倍努力,但如果認為從小優秀,從一流學府或國外大學畢業、一帆風順出人頭地的他們「應該不會有自卑感」,那就錯了。
他們多半都累積許多自卑感。因此,也可以說,他們常常在和自卑感搏鬥。
另一方面,「程度差的人」、「無法出人頭地者」反倒不會有自卑感。
他們不會拿自己和周圍的人相比,而是下個結論說「反正,那個人和我本來就不同……」,然後就坦然接受自己。
環顧這世界,不論何處都是人上有人。
這反倒能激起優秀者的上進心,他們會覺得「現在我雖然完全不如人,但有一天希望能像他那樣、能追上他」。
感受到自己的現狀與理想的差距,雖然失望,但不因此挫敗,這是出人頭地者的特點。
他們反倒會以這樣的懊悔為跳板,大大地飛躍成長。
附帶一提,前面所提到的O君在四年內拚命用功,英語變得很流利,出社會後也曾在國外法人機構擔任社長。現在,則是企業高級主管。
會有自卑感,是因為有上進心。我認為,能身居高位者正是由於有自卑感,因此能出人頭地。
※This is a point:「處理自卑感的方法不同,可能會讓它成為最強的前進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