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有多遼闊,他們的心就有多荒涼。
在這個律法與地標失去作用的所在,
神祕的大自然讓人無法看清她的真實面貌,
卻深深牽制著在這裡生活的每個人:
為羚羊流淚的牧人、
在沙漠中失去愛人的車伕、
看見妻子亡靈回家的男人、
千里跋涉只想留住孩子的印第安女人、
拋下一切、不斷旅行的傳奇女子……
◎瑪麗・奧斯汀(Mary Austin)
──美國「國家公園之父」約翰・繆爾的傳承者
──女性和原住民權益的捍衛者
──不斷探索邊界、融合真實與虛幻的說書人
奧斯汀在十九世紀末移居莫哈維,
就像大海之於康拉德,沙漠為她帶來巨大衝擊和啟發,
讓她以冷靜而節制的筆觸,描繪在這個「失去邊界的國度」生活的人。
本書中的每一則故事就像一個個切片,格放了她對自然與文明關係的思索,
以及對自然、女性、美國原住民文化的關注,
她也因而被視為「生態女性主義」(ecofeminism)先驅。
在二十世紀初,由於身處西部,加上身為女性,奧斯汀一直與「雙重邊緣化」奮戰,
儘管如此,她並不自我設限,一生不斷探索自然、地域、文化、敘事的邊界。
她筆下的沙漠是故事的舞台,這塊土地形塑了故事主角的生命樣貌,
也隱喻了隨著開拓而消失的邊界──這些在沙漠中努力找尋生存之道的人,
最終也找到了與這片荒野共存的方式。
【推薦文】
對於住在背山面海,潮濕多雨的台灣民眾來說,很難理解沙漠中的真實生活。因為我們想像的來源,不是國家地理頻道中有趣迷人的沙漠生態,就是觀光旅遊圖片中呈現的壯闊美麗,要不然就是美國西部片那充斥亡命之徒的法外之地。
《無界之地》讓我們能從住在沙漠裡的一個女性的眼光看進這片遼闊的土地,在這極端的環境中呈現出人類與這塊土地的關係,這也是剝去文明外衣後,用最真實的溫度重新認識人類,我們這個也是同樣屬於大地的物種。
──李偉文
「《無界之地》讓我們能從住在沙漠裡的一個女性的眼光看進這片遼闊的土地……也是剝去文明外衣後,用最真實的溫度重新認識人類。」──李偉文
「瑪麗・奧斯汀是詩人、先行者。」──泰莉.坦貝斯特.威廉斯(Terry Tempest Williams,美國知名自然文學作家、《沙鷗飛處》作者)
「《無界之地》強調土地、種族的「他者」、多元故事的關連,與單一性質、單一歷史觀的敘事形成對比。」──凱特琳.德祖爾(Kathryn DeZur,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德里學院教授)
◎裝幀設計:莊謹銘
書衣使用具紋理和觸感的香氛紙,採金屬特別色與黑色雙色印刷,
另外加上燙霧金箔的抽象圖樣(類似地形的不規則圖形),
呈現「沙漠」和「失去邊界的國度」雙重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