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承諾、承諾,給你的承諾
你想寫電影劇本?恭喜你,你找對門路了!
《21天搞定你的劇本》會帶你從起點──你的精采想法,直奔終點──一個完成的劇本。兩點之間,順著內心之道會是最短的路徑,你完全不必繞遠走冤枉路。
本書包羅了你需要知道的有關結構、內容和人物的一切,甚至還告訴你如何在打字機上設置TAB鍵。
透過內心電影之道,會幫助你發現自己想寫什麼,然後協助你完成。
1.1 如何使用本書
本書跟劇本一樣分為三部分:開頭、中段、結尾。第二部所討論的開頭是準備(set-up),第三部的中段則是行動(action),而第四部的結尾即是結局(resolution)。首先我們會一起為你的故事做準備,之後你將寫完整部電影。別擔心你在完成劇本的過程中遇到的所有障礙,我們將會一一解決排除。
開始:如何著手準備?
在這個階段,我們會弄清楚你寫劇本所需要的一切。我們會找到你的故事、你的人物,找到最適合你故事的結構,還會讓你知道它在紙上應該是什麼樣子。
以下略舉幾例:
˙怎麼知道你的想法:
練習──找到你想說的。
行動──把它說出來。
˙怎麼知道你的想法是否適合寫成電影?
確定你的想法是否更適合用歌曲、戲劇或者小說來表現,而不是一部電
影。如果情況真是如此,該怎麼辦?
˙如何運用兩頁紙,搖身一變成為劇本專家?
只需用你的打字機打出一份2頁圖示。有了它,你就能掌握你需要知道的
所有劇本格式。
中段:21天寫完你的電影劇本
在這個階段,你要寫劇本了。先用你的心快速寫出一份自由初稿(random draft),然後用你的腦進行改寫。書中的第三部會告訴你完成劇本需要採取的所有步驟。
你能在書中找到以下這些問題的答案:
˙我是怎麼把主角弄丟的?怎樣才能把他找回來?
˙我的故事到底是什麼?我總是忘記。
˙怎麼什麼事情都沒發生?
˙我怎麼才能讓我的人物像真實的人們那樣講話?
˙我知道開頭,也知道結尾,但現在我怎樣才能從開頭進行到結尾?
在你寫電影的這一路上,我們都會手牽著手,一步一步地前進。你甚至還會學到:
˙怎麼知道你何時才算真的大功告成了?
準備好只能在劇本完全寫完後回答的測試問題。
˙怎麼找到兩個人試讀你的劇本(不包括你的親友伴侶)?
準備好問讀者的問題,用來測試你是否已經說出你想說的話?。
準備好讓讀者問你的問題,用來測試你是否已經找到講述自己電影的最佳
方式。
結尾:面對難以克服的障礙
我們將在書中第四部揭曉這一路你可能會遭遇的所有障礙、疑問或具體困難。
沒有任何一本編劇書會談到以下這個事實:你以為你會栽在這個劇本上。透過第四部,你將會明白自己為什麼會停下。只有找到原因,你才能採取行動,繼續前進。我們會談到:
˙當你認為你無法前進的時候,如何繼續?
你可以請你的愛人對你說一段告白。
助漲信心法。包括:「如何寫粉絲信給自己。」
˙為什麼你必須相信你能辦到?當你不能的時候該怎麼辦?
˙為什麼寫到第90頁時你會感冒?
˙練習保持前進。挑出一個問題、挑出十個問題──不要停下。
如果障礙實在太大,你就是無法繼續寫下去,本書還提供以下這些相當細節的方法:
˙該把你的工作區域安排在哪裡?
˙怎麼規畫工作時間?
˙當你無法上床睡覺時,怎麼跟你的另一半解釋?
可能你最迫不及待想看到的部分是你會賺多少錢。在書中第五部「沒有哪個行業像娛樂圈那樣」,你會找到以下這些問題的答案:
˙我是不是需要經紀人?
˙我要怎麼找到經紀人?
˙找到經紀人之前我該做什麼?
我們甚至還走得更遠:
˙我怎麼知道自己何時才算入行?
˙如果我住在水牛城,能在好萊塢取得成功嗎?
本書提出了你未曾想到的所有細節問題,也回答了所有你已經想到的問題。
我們不會說「這個的定義是」和「那個的意思是」。你只要有一個正確的開始,用不了多久,在你還在擔心如何開始之前,一切就已經結束了。
所以,拿起一支鉛筆,一張你還不知道怎麼填滿的白紙,我們要準備寫一個電影劇本了──一部內心電影。
第三章 寫什麼?
3.12 你的年齡如何洩露你的想法?
不管我們的人生之路如何迥異,我們在特定的年紀總會關注特定的主題。
內心電影之道把這一發現充分運用、發揚光大。你只要留意、正視自己的年齡,就得以洞悉你電影的主題。在和數以百計寫出內心電影的人士探討之後,我發現主題其實就潛藏於「人生之旅的寫照」。
年齡的主題,將會是你找到你內心電影主題的鑰匙。
3.13 你筆下的人物就是你自己
你的故事其實就是你人生的隱喻,你筆下的人物就是你自己。這並不意味著你的故事只能是一個正在寫劇本的編劇的故事,而是說你最關注的人生問題會在你的故事中出現並得到探討。
在你寫故事的時候,你會不知不覺這樣做。故事其實就是用「個性」來說明「共性」。你對你自己這個個體了解得愈清晰,你講述的那個故事也會愈有力,愈普適於大眾。
主題雖是具體而特定的,卻有無窮無盡的普及性。只要你確定了主題,你就會有力量排除一切困難,進行到底。
3.14 特定年紀vs.劇本的主題
以下提供「人生之旅」整理,幫助你找出你的人生議題,它對你要寫的故事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17歲開始:搖滾年代
我們從17歲開始。你應該體驗過那種試圖找到平衡的感覺:你一邊努力跟上成人的腳步,一邊嘗試發現自我。你的電影可能是關於初戀的──既殘酷又美妙,既傷痛又甜蜜。
到了19歲,你的人生主題漸漸轉向「到底什麼是最重要的」。你總是以一副疏離而直接的方式對這個世界品頭論足。你的主角可能是個態度鮮明的強勢人物。
20歲:我特別嗎?我很特別。我不特別
20歲出頭,主題變成了「我很好,但世界很糟」。年近30,演變成「我很好,世界就那樣,但是我們該如何融入這世界?」
在你20多歲的時候,你是一個為了賺錢努力奮鬥的女人嗎?你買車了嗎?是不是說到車就得扯出你老爸?這確實是很多美國父女之間的聯繫所在。你的車一壞,你就會打電話給老爸,而你的車老是壞。或者你的新車是老爸幫你買的。這是一個矛盾重重的時期──你在金錢和感情之間舉棋不定:是讓一個傢伙來照顧你,還是自己照顧自己?
20多歲時你會樂於卸去多餘的負擔,你得做出抉擇:哪些是真正屬於你的信仰,哪些是你的長輩強加於你的,哪些是毫無必要的。當然你的自我並非固若金湯,一些事情常常會讓你的情緒波動起伏。你的電影中可能會讓這個世界終結,因為這樣你才能更加熱愛這個世界。可能有一個「訓誡」的場景,至少有個30多歲的人物會被設置得像個小丑。你想展示腐敗、高尚和墮落。你的主角頗有幾分理想主義,他會被引誘去「背叛」自己的理想,但他還是抵制了所有誘惑,最終贏得勝利。
20多歲的年紀是美好的,然而你很難發現自己真正想要什麼。你真正明白自己想要什麼得等到35、36歲。
30歲:未完成的成長課題
30出頭,你的人生主題之一是如何處理與父母的關係。其實這是一個從十幾歲開始延續至今的未完成成長課題。彷彿就是一場對決:「你父母是什麼樣的人」vs.「你是什麼樣的人,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場你與父母的對決是你的自我保衛之戰。你希望得到他們的認同,但又認為只有孩子才需要得到認同,而你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你也會老,會死。在這個階段你會真的長大成熟,甚至超越自己的父母。當然你的故事中並不一定會出現一個父親或母親來現身說法,可能你會用其他一些權威人物來代替,甚至是一個大魔頭。如果你寫的是一個兇殺懸疑故事,那可能是因為你對父母的反抗情緒很強烈,而電影正是你抒發情緒的好途徑。
30歲是一個轉捩點,就像劇本中的第30頁一樣。不管之前你在幹什麼,都會發生徹底的改變。你踏上了一條完全不同的路,尤其是工作和愛情。突然之間,你發現了一些對你來說真正重要的東西。
對男人來說,最有趣的年齡段之一就是他們30出頭的幾年,他們突然迫切地想在35歲之前確認自己的男子氣概。這是你覺得必須證明自己的時期:「這(那)正是未能成功的原因」「時間不多了」「你必須實話實說了」。這是優秀劇本的多產時段。你有一個想法長期鬱積在心底深處,熊熊燃燒,正欲噴發而出,就像紀錄片《大傢伙》(The Big One)那樣,但是你並不確定是否應該寫出來──或者寫另一個更「商業」的劇本。勇敢奔向你的《大傢伙》吧,否則你將在50歲的時候陷入困境,最終還得折返回來一償未了的夙願。
你不大會去寫「去做還是去死」這樣生死關頭的主題,因為雖然你覺得你不做就會死,但事實是你不做也不會死。一旦劇本教給了你這重要的一課,你已經為你的下一個劇本定好了主題──當你不需要證明什麼的時候,你已經證明了一切。當然那會出現在你年近40的時候,一般是在37歲,你開始知道你一切都不錯的時候。
對女人來說,35到40歲是愛情主題的最佳時段,因為你正在探索與伴侶維持關係的新方式。如果你的人物是個情場失意者,那麼是時候結束這一切了。「該輪到我了。」
年近40,如果你還沒做自己想做的事,這個時候你會選擇去做,因為你希望能趕在40歲之前「美夢成真」。
40歲:盛放年華
如果你想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種人,40歲是重要的時段。這是一個評定個人價值的時段。比如,一個男人會買一艘帆船或一輛跑車來獎勵自己經濟方面的成就,男人需要「達到預定目的」。
女人40歲的主題則更關注她們自身的力量,來「鞏固已經擁有的一切」。
人生其實從40歲才真正開始,因為你終於可以鬆開勒得太久的野心韁繩了。
現在重要的已經不是你如何適應這個世界,而是你為自己創造了一個什麼樣的世界,以及你貢獻了什麼給這個世界。
將近50歲:到底何時是中年?
年近50之時,主題往往也反映了你此時縈繞於心的念頭──「我已經盡力了嗎」或者「就是這樣了嗎」。
身體方面則在「我快垮了」和「我從沒覺得自己這麼年輕過」的兩極之間搖擺。一個40多歲的作者筆下很有可能寫出一個十幾歲孩子的母親決定去參加馬拉松比賽的故事。這個故事可說涵蓋了這一時段的所有人生議題──體能、毅力、成就、希望。這個時段也容易產出和年輕情人墮入情網的愛情故事,或者掙脫羈絆的故事,比如一個行政主管離開事務纏身的公司,走向自然原始的叢林。
50歲:新的開始
到了50歲,你常常會走回自己的老路。這時會是怎樣的情形呢?
你會在思想上有一個轉變,會樂意搞點大動作,或者至少有一次異國假期。你的電影主題會轉變成更具探索性的新領域,而有些所謂的新領域其實就是你曾在人生旅途中放棄的。比如,如果你在30出頭的時候沒有寫《大傢伙》,現在你會回頭去寫。是時候改寫你的歷史,追求你真正想要的東西了。如果你是男人,你的主角可能30多歲,正經歷人生的考驗。如果你是女人,你可能正在經歷「空巢」綜合症。當你看到自己最小的孩子奔向人生嶄新的可能,同時卻眼見自己人生的可能性正在不斷減少,這種「空巢」感會無比強烈。這是你最佳的「復活時刻」,現在該輪到那個你曾錯過的自己上場了。
聽聽露絲的故事:她決定兌現外婆的債券,做些特別的事,卻不知道這事是什麼。她把能想到的100項「復活」活動列表──包括買1000朵黃玫瑰和把化油器修好。幾星期後,我收到她從加勒比寄來的明信片:我正在用外婆的債券玩潛水。愛你的露絲。
如果你是一個孩子已經長大離家的女人,最好把你熟悉的東西寫下來。別以為它一文不值,別老覺得你必須寫偵探驚悚片。
60歲:我就是我
如果你到了60歲,你的主題之一就是回憶。你歷經歲月的磨練,具備了深遠的視野。如果你覺得還沒有做過一生中真正想做的事情,這時你會有一種急迫感:絕不能帶著遺憾入土。所以你的電影可能會關注「追尋–獲得」的主題。然而那些60多歲的作者筆下故事涉及最多的主題之一(同時也是我最青睞的主題)正是:「就是這樣了。如此而已。就這麼多了。」
70歲:視野
到了70歲,我們對人生的感悟更深。是時候問「人生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了。70多歲作者的電影主題總是以獨特高妙的視角看待「人生中什麼才真正有價值」這一命題。當然,還會探索一些關於不朽和健康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