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女人為了救他,風塵僕僕而來,
沒想到那些她們逃不開的過去,也將在此做出了結……
誓言拯救魔法導師的弟子,將靈魂遺落在河裡的少女、
躲避刺客的武裝修女,會化成人形的狐狸、
渴望超越師傅的門徒,遭到徒弟追殺的偉大巫師……
一間匯聚各方人馬的旅店
一場跨過時間、超越生死的魔法奇遇。
★得獎無數的彼得.畢格
*「世界奇幻獎」終身成就獎
*美國科幻奇幻作家協會大師獎
*「軌跡獎」年度奇幻小說(《旅店主人之歌》)
*「法國幻想文學大獎」(〈引用尼采的犀牛〉)
*「雨果獎」、「星雲獎」雙料最佳中篇小說(〈雙心〉)
*兩度贏得「創神奇幻文學獎」(Mythopoeic Award)(《虛空的子民》+《泰姆欣的幽靈》)
★暨《最後的獨角獸》之後集生涯大成之作
*《紐約時報》年度好書
*「世界奇幻文學獎」和「創神奇幻文學獎」入圍
*「軌跡獎」年度最佳奇幻小說
我是水手菈兒、劍杖菈兒,獨行俠菈兒,在五湖四海、大街小巷神出鬼沒,
跟著一道夜晚的綠光,要去援助身陷大麻煩的巫師。
他是我的老師,我在這世上求助無門時,他幫助過我。
我叫妮阿塔涅里。泰琳之女蘿瑪狄絲之女。
九歲就住進修道院,十二歲第一次殺人。
為了暫時騙過想殺我的人,我把自己偽裝起來。
我不是露卡莎。我誰都不是。沒有人可以通過死亡之門兩次。
我現在活著嗎?我現在活著嗎?有人曾經呼喚,正在呼喚我。
如果我能及時追上那顆歌唱的星辰,就能知道我的名字。
最強大的魔法,
不是喚醒死人、扭曲空氣,或是玩弄時間,
而是懂得面對自己的黑暗。
當三個風塵僕僕的陌生女人來到一家名為「距鐵與彎刀」的旅店時,旅店老闆違背了他的判斷力收留了她們。
黑女人――武藝高強的菈兒,十二歲時遭親人背叛賣掉,因緣際會成為令人聞之色變的傳說。她為了回應亦師亦友的偉大巫師之召喚而到處追尋,在旅途中用歌聲復活了溺死的露卡莎。
棕女人――與狐狸同行的妮阿塔涅里,自從逃離從小生長的修道院後,就一直遭到刺客追殺。她也在尋找同一名巫師。這位年邁的巫師曾經是她和菈兒的導師,他用夢境召喚弟子前來拯救他,因為他另一個能力最強大的愛徒阿夏丁正企圖毀滅他。
白女人――村莊少女露卡莎,她回到人世後回憶不起過去,卻能洞察冥界。露卡莎的愛人提卡特目睹她死而復生,決定不顧一切追回愛人。
這些背負過去、身懷祕密的人來到旅店,所有人的命運都在此交會聯繫,也永遠改變了那裡的生活,尤其是旅店裡平凡馬廄小廝的人生……
全書特色
◎優美的語言,獨創的第二世界
《旅店主人之歌》是當代奇幻大師彼得.畢格個人最愛的作品,由他創作的一首歌詞衍生的故事。畢格在這本集大成的書裡,以印度、中亞和中東的文化為基礎,建構出一個完全自創的第二世界。畢格用優美如詩的語言,營造出這個真實而迷人的虛幻國度,裡頭有自創的語言及詞彙、奇特的生物、還有操控時間和死亡的魔法。
◎多角度的第一人稱敘事
全書由眾多人物的主觀敘述所組成,從旅店主人、藝班戲子、鄉村男孩、馬廄小廝,到三個主要的角色,甚至能夠變為人形的狐狸。每個角色都有獨特的聲音,故事主軸在不同人口中漸漸拼湊成形,彷彿接力賽般,中間則穿插角色本身的故事背景支線。
◎多重主題的探討
從一開始露卡莎的死而復生,到結尾魔法師的歷劫歸來,正好完整呈現生命的過程與各種面貌。聚集在旅店的眾多角色,更是在複雜的關係以外,探討了性別、父子、師徒、成長、愛情等主題。一本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奇幻傑作,充滿想像力,文辭優美,散發著故事和夢的氣味,值得再三咀嚼。
【人物簡介】
菈兒:有水手菈兒,劍杖菈兒,獨行俠菈兒等稱號,自小受培養成為一個說書人、一個編年史家、一個記憶者。十二歲遭摯友背叛、走投無路時,是魔法師給了她重生的希望。
妮阿塔涅里:九歲之後就住在修道院裡,接受知識與軍事訓練,多年後因為不願效命修道院決定逃離,卻一直遭到追殺。
露卡莎:意外溺死的鄉村少女,被菈兒的歌聲復活後卻再也不認得其愛人提卡特。
卡石:脾氣暴躁的旅店主人。
提卡特:目睹愛人死而復生的少年,此後執意追尋愛人蹤跡。
羅賽斯:旅店的馬廄小廝,從小被旅店主人收養,不知道自己真名,嚮往去外頭冒險。
媒體評論
「在一個生動鮮明的魔法世界裡,以優美文字說出愛與失去的故事。」──《紐約時報書評》
「備受崇敬的重量級作品《最後的獨角獸》作者畢格,在他為數不多的作品集中又添加了這本美妙的奇幻小說。……現實主義是很好,但怪事仍然會發生,唯有魔法能解釋這些事。這是一個溫柔、浪漫、情感豐沛的故事。」──《書單雜誌》
「畢格藉由不同的視角構築出一個繁複多面的奇幻故事,探索生命、死亡與愛的本質。……畢格以素雅的文筆描繪出眾多主角與配角間時時變動的關係,而這些角色正是這個感動人心的故事不可或缺的元素。」──《出版家週刊》
「畢格運用多人視角來講述愛與死亡的故事,甚至探索超越這兩者之外還有什麼。此作文筆細膩不說,更是豐富而讓人浮想聯翩的奇幻故事,勢必廣受喜愛。」──《圖書館期刊》
「美妙而驚奇連連的小說……一本傑作。」──《華盛頓郵報書香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