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的「恐咖症」
三十歲之前,我其實患有--「咖啡廳恐懼症」。
或許這世界上根本沒有這種病啦,但是對於一直無法搞懂咖啡究竟是哪裡好喝的我來說,走進一間全球性的連鎖咖啡店裡面,面對著似乎動不動就可以流利講出英文的服務人員們,我的緊張,就會浮現。或許一來是因為通常來這種地方,我都是為了配合身邊的人,因此我不點咖啡,而臉皮薄的我就會自己在心裡面亂想:「店員一定覺得我很挫,來這樣的店裡竟然不點咖啡?!」二來是因為我自認很本土,面對疑似很洋派的陌生人時,通常會自動閃躲。但是沒想到,竟然會有一間店裡面的服務人員,都以洋人作風著稱,因此,可以不走進這樣的咖啡店,我就會盡量不走「近」。
年輕時候以為喝咖啡的這種風潮只會是一時,只要熬過一段時間,應該就不會處處遇見。萬萬沒料到,原來這不是一股吹進台灣的流行風,而是像速食店一樣的全球化現象。
但,我依舊抗拒。
回過頭審視自己內心對於此種反應的檢討,我發現我不能接受的是一種沒有根據的流行,沒有瞭解的盲從。我並不想因為別人喝咖啡,就開始喝咖啡,就像我不欣賞那種跟著別人美感而去調整自己鼻樑的小女生,只為了迎合別人,卻失去自己的特色。
這一兩年,年紀大了,體驗多了,感觸深了,勇氣也堆積得高了些。於是在另外一次的機緣下,被一個二十幾年前的老朋友,帶進了一間和我以往認識的「連鎖咖啡店」不同風格的小店裡面。在那裡,我重新接觸咖啡,並且重頭認識。
選擇咖啡豆產地,研磨,煎焙,之後開始聞香,品嚐,餘味……聽著服務人員和我解釋不同產地的咖啡,有著不同的味道與風格,我按著被教導的方法,生平第一次用心地飲用咖啡,沒有恐懼,只有新鮮。在喝了不同莊園產地的咖啡之後,我逐漸能夠瞭解,為甚麼喝咖啡是一種深度的探索,為甚麼以前在電視上廣告宣傳咖啡的那些文案或是台詞,會講得如此深層而有文化。
當然,電視上那些咖啡賣的依舊是大眾的口味,它的口味不需要深,卻需要廣,但它的內涵,卻需要利用同樣名為「咖啡」的真咖啡來站台,讓每個人可以一方面在口中享受大眾飲料的味道,另一方面卻在心中憧憬著某個莊園產地的風情。
喝完一口咖啡竟然會有回甘的滋味,我想,這種咖啡會如此令人喜歡,就因為它和人生,是如此的相似吧……
寫完這本書之後,我依舊不喝咖啡,但我希望,可以藉由咖啡館裡面的人事物,讓大家再次體會一下不同的人生。
這是H的第十六本書,第十三本小說。老話重提,如果這本書可以讓你在生活裡面產生一些平常不曾有過的感受,那麼這本書,就有了它存在這世界上的意義與價值了。
我是H,希望你會喜歡這一本我在2013年裡面的最後一本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