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瑪拉雅瑜伽用呼吸做為冥想的主要下手處,實際上是以呼吸之流做為心念之流的載具。
冥想時該要有的經驗,是安寧、平靜、無念;意識不到身體的存在,也不是處於無意識狀態。
◎冥想的重點步驟
1.身體坐直,雙肩保持均衡,身子保持完全中正。
2.覺知到你的「在」。這個「在」沒有任何設定,就單單經驗你的「在」。
3.依序放鬆額頭、下顎和牙關、言語器官、肩膀、肩關節、喉部中心、心窩中心、肚臍中心、髖關節,一路放鬆到腳趾,再反向放鬆。
4.觀察呼吸的流動,觀察時保持放鬆、客觀。
5.把注意力放在肚臍中心,觀察肚臍區域如何隨著呼吸而輕微地起伏。
6.觀察有一條非常細微精密的「氣」,由肚臍流到鼻孔,再由鼻孔流到肚臍。
7.觀察呼吸如何由心念發動而來,心如何讓呼吸持續流動。
8.觀察心念和呼吸之流,感覺呼吸在鼻孔中流動和接觸的情形。
9.使用個人咒語、神的名號或神聖短語,讓它成為心中的念頭,和對呼吸的感覺一起流動。觀察呼氣盡頭與吸氣之間的過渡間隙。
10.保持咒語(或名號、短語)以心念憶持的形式流動,觀察每次憶持之間的過渡間隙,同時覺知鼻中呼吸的流動。
11.停下觀察,讓你的心短暫地變成一個寧靜的空間,你留住在那個寧靜中。
12.從那個寧靜空間出來,再度讓呼吸和咒語(或名號、短語)開始流動,觀察呼吸、心念、咒語如何一起流動,成為同一股流體。
◎由呼吸之流進入心念之流
「冥想」並不是在經驗呼吸之流,呼吸只是個方便,它起個頭,目的是帶動心念隨著對呼吸之流的覺知而融入呼吸之流,讓心念形成一股細流。當心的覺知開始流動,形成一道均勻的流體,專注力就不再放在呼吸上,而是放在那股心念自身的微妙流動上,只去觀察心念之流、意識之流如何均勻地流動。
◎呼吸與心的連繫
呼吸和心的連繫非常緊密,只要你用到心,就必然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用到呼吸。讓你的呼吸靜下來,給心一個單一的念頭。呼氣,呼出去的是那個念頭;吸氣,吸進來的是那個念頭。持續保持這樣的呼吸和心念,這能增強你的專注力,給你帶來喜樂、靜定、決斷力。如果你想要用直覺來做決斷,就進入呼吸覺知中,然後在心中提出問題,下決定。
◎面對心的意識層面
當你的身體放鬆了,呼吸調好了,就要面對心的意識層面。但你心的表層意識,總是習慣去想東想西,所以你丟個東西讓它去想。
你要讓心停止那種想東想西的習慣,讓心能夠專注於一點。你要選定一個念頭,然後在冥想時就只用這一個念頭。在瑜伽傳承中會授予修行者一個咒語,那是由代代相傳的上師傳承中得來的咒語。如果你不能接受咒語的話,可以依自己的信仰去選擇一個念頭,然後不停地去重複這個念頭。
◎真正的冥想經驗
身體是塗抹在心識外表的東西,而心識則是靈魂的塗抹物。當你在冥想之際,哪怕只有一秒鐘的時間,你意識不到身體的存在,也不是處於無意識狀態,在那個剎那是絕對的安寧和靜止,沒有恐懼憂慮,沒有抑鬱,也沒有狂喜。那是個美妙的境地。
冥想該要有的經驗,是經驗到安寧、平靜、無念。你只需要讓心自行安定下來,它就會做到。只要你知道如何時時去觀察自己的心念,不要和心念對抗,只要觀察它們,知道自己此刻動了什麼念頭,它是怎麼起的,然後去持那個你選定的字語或是授予你的咒語,帶著它入到你心的深處。
◎本書精彩要點
.融合各個門派的冥想
斯瓦米韋達在「融合各個門派的冥想」中,先引領學生做一段冥想,然後將一氣呵成的冥想逐段拆解開來,說明其中融合了許多門派的冥想手法,而且並非「勉強拼湊」,其用意正是在展現,所有的冥想法門都不出喜馬拉雅傳承的冥想,也希望大家能放下門戶之見。
.奧義書的冥想法門
《奧義書》所傳載的是屬於印度六派哲學之一「吠檀多」的哲理,而斯瓦米韋達在本書傳授了如何依吠檀多從事修行,帶領大家結合「so’ham」咒語去觀想及實踐吠檀多極致的「不二論」。他更在說明中透露了一個秘密:所有吠檀多的冥想最終都歸總到〈蓋亞曲神咒〉如何濃縮成為「om」字咒,成為終極的咒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