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為什麼我們需要「靈性伴侶關係」?
第3章 無盡的痛苦:你誤解了什麼是愛
認清「愛」與「需要」的不同
「愛」是所有字彙裡面,一個受到最多誤解與濫用的字。愛,現在是我們進化的引擎,但是它的運作方式卻令人意外而苦惱。多官人類的進化需要學習去愛,探索愛的每一個面向,並且享受愛的每一種可能性。因此,我們現在唯一能進化的方式其實是簡單明瞭的:去發現、體驗,然後療癒我們身上不懂愛的那一部分,然後再發現、體驗、培養懂得愛的那一部分。
「無條件的愛」是一種累贅的描述,好比在說「濕的水」。愛是包含,條件則是排除。無論痛苦或喜悅,成功或失敗,健康或疾病,年輕或衰老,愛只是如其所是。愛不可能失望,因為它沒有任何期待。愛、宇宙、意識和光皆然。宇宙是萬事萬物──星星與浩瀚的太空、身體裡的細胞、街邊的人行道、種子、土壤、我們所有人,以及更多、更多的事物。萬事萬物都是一種生命、意識、光和愛的形式,因此不可能不被愛,也不可能沒有歸屬──萬事萬物絕不可能不是那光的、愛的、意識的宇宙之一部分。然而,每個人內在最深沉的痛苦仍是需要被愛、覺得不被愛、渴望去愛、覺得無法去愛,以及想要有所歸屬並覺得有價值。
學習去愛能帶給你無盡的慈悲,讓你能親密接觸到自己人格中不懂愛的部分、不想愛的部分與不在乎愛的部分,這些都是有待療癒的範疇。它們會想要報復、評斷、批評、指責等等,而愛會寬恕並且接受一切,不管是仁慈或殘酷、自私或無私、有愛或無愛的人,皆一視同仁。
「無條件的愛」會將需要與愛混為一談。「愛」本身就是至福,不要求任何事情;「需要」卻是痛苦而有條件的,而且永遠要求更多。比方說,你買了一部自己渴望已久的新車(或新房子、新西裝、新腳踏車),你對那部車的需求(痛苦的)就被你要保護它的需求(痛苦的)取代了。當你終於創造出一段關係,能為自己帶來你夢寐以求的安全感、性生活或家庭,你害怕找不到這段關係的恐懼(痛苦的),將會被害怕失去這段關係的恐懼所取代(痛苦的)。這些都不是愛的體驗,而是需要的體驗。對那些有需要的人而言,他們可能會看起來或感覺起來像是愛,但是執著的體驗總是揭露出其他東西,執著的體驗就是有所需要的體驗。
所謂「不求回報的愛」,是偽裝後的不求回報的需要──一個在寂寞裡日益萎靡、或在絕望中載浮載沉的人,空想著要透過另一個人而獲得滿足。痛苦的經驗不是愛,無論它表面上和愛多麼相像。舉個例子來說,我的一位朋友養了一隻小狗,從牠還是幼犬的時候就開始養牠。他每天晚上都期待見到小狗,在週末跟牠玩。那隻狗成了他生活中的一大部分。有一天下午,牠跑走了,朋友大聲呼叫牠、吹著口哨,四處尋找牠。親朋好友都前來協助,就在眾人的口哨與呼叫聲之間,小狗突然出現了,而且就和以前一樣無憂無慮。我朋友連忙跑過去,氣得臉部扭曲。那隻狗流露出瑟縮的模樣,因為太害怕而不敢再往前跑。我朋友將牠舉起,在空中用力搖晃,把牠嚇得魂飛魄散,哀嚎了一下。朋友暴怒地對那隻驚魂未定的狗兒大聲斥責,要牠下次別再亂跑。當他的家人趕過來,想要他冷靜一點的時候,他大聲吼道:「那是我的狗,他媽的!」
後來,他不好意思卻沒有悔意地解釋道:「我愛那隻狗,就和愛我的任何一位家人一樣,所以牠跑走的時候,我才會那麼生氣。我必須讓牠知道,下次不要再這麼做了。」他將需要誤以為是愛了。他人格裡的一部分愛那隻狗,但另一部分是需要那隻狗,而且非常害怕失去牠,而那一部分就在狗兒跑掉的時候凸顯出來。
需要會要求投資要有回報,無論投資的是時間、金錢或「愛」都一樣。狗兒無法提供我朋友人格裡的恐懼部分所期待的回報。朋友雖沒有想到投資或回報的問題,但是他沒有覺察到的自己人格裡的恐懼部分卻做如是想,以致會在狗兒走失的時候勃然大怒。在他的暴怒底下,是害怕失去重要事物的恐懼。他以為那是他的狗,其實不然。那是他的狗兒為他帶來的東西(至少暫時是如此),也就是一種被愛、值得愛、有所歸屬,屬於生命一部分的感受。
無力感所帶來的痛苦
這種對自我價值的追尋,永遠都會帶來絕望,因為想要被愛卻感覺不值得愛、想要愛卻覺得無法去愛、需要有所歸屬卻覺得被排除在外的痛苦,是令人難以承受的。這就是「無力感之苦」,這種痛苦深深埋藏於人類經驗的核心。無力感是一種感到本質上有所缺陷、天生醜陋、沒有價值的體驗,那是害怕他人若看見你真正的模樣就不想和你在一起的恐懼,那是一種自我憎恨。事實上,那是一種不配獲得生命的體驗。沒有什麼比它更折磨人了。
即使你認不出無力感之苦,你或許仍會意外地在自己身上發現它。如果你檢視自己經驗的底下,特別是當你感到氣憤、嫉妒、仇視,或沉浸在其他令你如此熟悉而讓你認為它們「就是我真正模樣」的痛苦情緒時,你將會發現深層的痛苦體驗。這每一種體驗都能為你提供關於自己的實用資訊,而最底層永遠都是無力感之苦。舉例來說,在我朋友因愛犬走失而受苦的情緒底下,是他對那隻狗的需要,再往下一層是他對控制那隻狗的需要,再更往下一層則是他想要世界如他所願的需要(狗兒無視於此)。每一層都能短暫地粉飾無力感帶來的痛苦。
當世界不如我們所願時,我們總是能切身感受到無力感之苦,例如配偶離開、孩子過世、丟掉工作或覺得遭到背叛。為了掩飾痛苦,我們出現生氣、嫉妒、想要報仇、沮喪、退縮等各種情緒,卻不會從無力感或痛苦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我們反而大發脾氣,怪罪自己的境遇(就像我朋友勃然大怒,怪罪他的狗一樣),出現退縮情緒、淚眼汪汪、伺機報復,或大吃大喝、埋頭工作、看色情刊物或影片、濫用藥物、喝酒、賭博等等。我們總是將境遇(包括人)視為痛苦經驗與毀滅性行為的肇因。我們所見的一切都是外在境遇,而我們完全受到它們的支配。
對無力感之苦的逃避不斷主導著我們的知覺、意圖與行動。我們利用一些人事物讓自己覺得有用、有價值,是完整的、完成的,例如利用配偶、孩子或工作等。無論你利用的是什麼,它都對你的安全感和價值感至關重要。有些人利用的是名聲,有些人利用財富,有些人利用教育,還有人利用的是聰明才智、幽默感、房子或政治見解等。當你利用了任何事來影響、操弄或控制他人,目的是讓自己獲得安全感或價值感,你就是在逃避無力感之苦。
若說人類這個族群就是缺乏安全感的,這是在說一件擺明的事實。我們對無力感之苦作何反應,其中的差別就在於多官知覺出現之前與之後(現在)的人類進化程度的差別。五官人會藉由控制與操弄包括人在內的環境,來避免無力感的痛苦,例如當一個孩子過世,他們會再生一個孩子;事業失敗了,他們會再創立一個事業;一份關係瓦解了,他們會再找一個夥伴。他們選擇衣服、車子、房子等,是為了讓自己感覺起來更具吸引力、更有能力或更性感。他們會為自己的長處、聰明才智、美貌、教育、財富、名聲、家庭、甚或滑雪板等感到驕傲,任何讓他們覺得有價值而且安全的東西,都能讓他們感到自豪不已。他們會強勢主導、取悅、反叛、血拼購物、大吃大喝、抽菸、喝酒,或做更多事以達到操弄和控制的目的,好讓自己覺得有價值、覺得安全。我們當中最富有的人和最貧窮的人,都同樣會受到無力感之苦的折磨,而所有人都透過努力操弄並控制環境來逃避它。這就是「追求外在力量」。
每個人都想藉由操控來獲得安全感
試圖維持外在力量的存在,就好比試圖將水儲存在一個紙袋裡。外在力量可能獲得、也可能失去,可能繼承得來、也可能遭到竊取,可能掙得、也可能被毀滅。舉例而言,一場選戰可能打了勝仗(較多操弄與控制的能力),也可能打了敗仗(較少操弄與控制的能力);股票的投資組合淨值增加(較多操弄與控制的能力)或淨值減少(較少操弄與控制的能力);強壯的身體(較少操弄與控制的能力)變得衰弱(較多操弄與控制的能力);反應敏捷的頭腦(較少操弄與控制的能力)退化了(較多操弄與控制的能力);一種風格退流行(較少操弄與控制的能力),另一種變得更受歡迎(較多操控與控制的能力)等等。
包括個人與集體的人類歷史就是一部追逐外在權力的編年史,無論它寫得壯闊或渺小,都是一樣的故事,亦即在有能力操弄與控制時感到安全舒適,在缺乏這種能力時感到危險而沮喪,並會投入獲得這種能力的競爭行列。對外在力量的追求並不限於年輕人或老年人、富人或窮人、都市人或鄉下人、受過教育的人或文盲,它是全體人類一致追求的,因為需要歸屬感、需要感覺安全、感覺被愛與感覺有價值是全體人類共通的特質。一旦你認出外在力量是什麼,就處處都會看見它的存在。每一個文化、宗教與國家都在追求它,企業、城市與社區也在追求它,手足之間、配偶之間與父母之間彼此爭吵的理由和大企業之間鬥爭的理由是一樣的,他們都想要控制彼此。
死亡是外在力量的終極失敗,因此也是最令人害怕的五官經驗。對外在力量的追尋是個沒有結局的故事,是人類經驗裡的黑洞,也是無止盡缺乏安全感的一種無止盡表現。
過去沒有人注意到或探索過外在力量的本質或起源,因為在多官人興起之前,人們對力量並無其他的理解方式。外在力量曾讓五官人得以生存下來,而現在,追求它卻只會製造暴力與毀滅,這是個巨大的改變。曾經是良藥的東西,現在已經變成毒藥了。
五官人類的發展潛能是一個不再有物質需要的世界,亦即一個人人都有遮風避雨的住所、都有衣服穿、都能溫飽、都健康的世界。這個潛能並未獲得實現,也已經沒有時間來實現它了。五官人類的階段已經來到了終點,它原本能創造出一個物質天堂,但是卻未能做到。除了他們所達成的建設性成就之外,他們也製造出生態浩劫、恐怖武器、種姓制度、種族滅絕,以及全球性的剝削。如果五官人類曾帶著敬意追求外在力量,它的短暫歷史與它和地球的關係可能會大不相同。
我在與北美原住民青年舉辦的第一次活動裡,遇見了一位深深感動我的長者。我從未見過一個人身上竟能如此天衣無縫地融合了輕盈、踏實、幽默、智慧、慈悲與清明等特質。他和年輕人一樣靈敏,卻是個已見識過七十個寒暑的長者。他是印第安人與牛仔的綜合體──一個戴著斯泰森(Stetson)牛仔帽和一條馬術分牛比賽(Cutting Horse Champion)冠軍皮帶的酋長。在活動結束之前,他收養我作為他的侄子,我們的關係越來越親密,直到他在十年後過世。我非常珍惜他、他的家人,以及我們這段關係。有一次他告訴我:「小水牛總是置身牛群中間,因為那裡最安全。老水牛會在牛群外圍移動,牠們將自己獻給牠們的兄弟,也就是狼群。」他停頓了一會兒接著又說:「侄兒啊,我就要像那些老水牛一樣了。現在,我的生命完全是獻給人們了。」他的意思是指所有的人。
原住民智慧帶著敬意向外在力量致意,但是對外在力量缺乏敬意的追求,已經毀滅了大部分的原住民文化。耶穌基督教導他的門徒要愛他人勝過自己的生命,但是對外在力量缺乏敬意的追求,已經將祂的教誨扭曲為一個幻想似的目標。這個故事不但漫長而且不斷重複。對外在力量缺乏敬意的追求,將人類經驗變成野蠻的暴行。有數百萬人但願自己不曾出生,還有數百萬人希望自己死去。無論是帶著敬意或毫無敬意的追求,外在力量的效用已經結束了,一如五官人類的歷史已經走到了終點。
多官人類的時代已經揭開序幕。多官人能看見五官人看不見的東西,能看見對外在力量的每一次追求,都是在試圖逃離無力感之苦。面對無力感帶來的痛苦,他們能以不同方式來應對,因為他們能看見另一種不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