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智不是道:多少資訊才足夠?
──南泉大師教導我們生命的道路是要去「體驗」的,不僅是用來累積知識。
你一天當中就只有這麼多時間。那是你最寶貴的資產。你要如何善加利用?無論在任何時刻,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這個問題都適用。禪宗認為,經驗和洞見比我們儲存在腦袋裡的資訊更加珍貴。南泉大師寧可全心全意過活,也不願花時間來研究生命。舉個例子,我們可以把所有的閒暇時光,拿來閱讀一本又一本談論靜坐及其益處的書,也可以坐下來,真正開始靜坐。哪一種方式比較能夠讓我們體驗到自性?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你自己或所愛的人罹患癌症的時候。在這樣的時刻,學習曲線是很荒謬的:你得做一些決定(而且很可能是你一生當中最重要的決定),但你卻沒有多少時間(請記住:過了這個階段之後,一切就容易多了!)。所以,你要如何開始?就從你所在的地方開始吧。先吸一口氣,然後盡可能尋求幫助,以便在當下做出最明智的決定。
在這趟旅程中,你一定會學到很多。有些人選擇蒐集有關癌症的資料,有些人則完全不做研究。其實,我們並不一定要讓自己變成一個癌症專家。外頭有很多專家願意跟你談一談。你只要在需要的時候去找他們就行了!
是的,學習很重要。但在決定要做哪一種癌症治療時,理解更加重要。我們甚至可以把「要有多少資訊才足夠?」這個問題,當成我們的禪宗公案。我們會怎麼回答這個問題?請問問你自己:我們追逐資訊的目的,是不是為了要讓自己感覺好過一些?我們是不是已經有足夠的資訊,做出明智的決定了?
你如果像我一樣有著研究背景,可以發了瘋似的針對每一個可能的選項做研究,以便能夠做出最好的決定。但請相信:無論如何,一定還會有你所不知道的東西。你可以找一找,看看有哪些人或資源最能解答你的疑惑,在必要時諮詢。這會減輕我們某些不必要的壓力,讓我們不至於太過緊張。舉個例子,我在蒐集癌症資料時,發現我們那一帶有位醫師總是能掌握癌症治療的最新趨勢,而且還願意提供電話諮詢。於是,我每次需要改變治療方法時就會和他聯絡,尋求第二意見。除此之外,我們那一帶還有一位專治癌症的中醫師。他比我見過的任何人都更了解有關癌症研究的種種。有了這兩位醫師,我就不需要花太多時間研讀癌症的研究文獻和最新刊物。現在外頭有許多人提供這樣的服務。請找幾位和你談得來的專家,並且盡可能請教他們。
我們可以拚命的進行研究。但我們應該想一想用這些精力來做研究,對我們的癌症治療究竟有多少好處。我們必須在這兩者之間取得平衡。一旦你的重要問題得到解答後,問問你自己:目前你手上的資訊是否已經足夠?幾年前,我曾經有一個病人花了好幾個月從全國各地蒐集資料,但最後發現有許多意見是相互矛盾的,以至於他根本無法做決定。也就是說:這些資訊壓得他透不過氣來,到最後形同無用。你需要聆聽多少意見之後,才願意開始接受某種治療方法?哪些醫師是你罹患的那類型癌症的權威?這種治療應該在哪裡做最好?當然,我最喜歡的問題是:什麼樣的生活方式能夠幫助你保持體力,並減輕治療後可能會有的副作用?(提示:這本書裡就有許多!)
知識就是力量,但療癒才是我們該走的道路。
29. 無我無他:認識萬物的連結
──一位人稱「老虎」的禪師曾說:「沒有一個眾生不是你。」
到了人生的某個階段,我們免不了都要受苦,只是有人遲有人早,而且每個人對苦難的反應不同罷了。然而,這是我們共同的命運。
身為中醫師,我的工作是幫助別人保持健康,因此當我自己成了癌症病患時,不免感覺格外的難堪與困惑。癌症不是應該發生在「別人」(那些沒有好好照顧自己的人)身上嗎?我從前一直都這麼想。所幸現實讓我清醒過來,不再有這種荒謬的想法。我們可以決定自己要如何回應生命的挑戰。試想,我們並不是第一個罹患癌症的人;我們並不孤單。事實上,癌症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每天都有人被診斷出來。
這樣想,會讓我們感覺好過一些。
罹患癌症並沒有什麼大不了;雖然很不幸,但也很真實。癌症就只是癌症,而我們成了其中一位癌友。禪修可以幫助我們體認我們在生命網絡中互相連結和依存的程度。當我們越來越認清人我之間的共同性時,就會對自己和他人更加慈悲。
萬物和眾生看起來似乎各不相同、各自獨立,但禪宗質疑這樣的觀點。從禪的角度來看,我們會將萬物視為不同的實體,純粹是因為我們受到了「我」這個意識的制約,認為這個「我」是特別的、與眾不同的,並因而產生了一個幻覺,以為我們和他人及世界是隔絕的。癌症使我從這樣的迷夢中驚醒,發現這個世界其實是浩瀚無邊、無所不包、沒有分別的。而我從前還以為自己已經到達這樣的境界呢!
由於受到了制約,我們感覺自己是獨立的個體,但事實上我們都是一個整體(整個宇宙)的一部分,與這個整體是分不開的,因為我們就是這個整體。禪宗認為: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仰賴其他事物,並且與它們相互連結。這種現象過去被稱為「緣起合生」,而一行禪師稱之為「互即互入」。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你的父母,沒有太陽、雨水和泥土,你就不可能存在。依此類推。
日本的道元禪師曾說:「一邊被照亮時,另外一邊就處於黑暗之中。」換句話說,有陰就有陽。你如果只看其中一面,就看不到另外一面。如果你只看到一面,就看不見全局。同樣的,有自我,就有佛性──一種心中沒有分別的狀態。但如果我們只看見自我,就看不見我們的佛性;當我們與自己的佛性連結時,就能夠深入覺察我們和他人之間的連結。
這些都是很棒的概念,值得我們加以思索並討論;但如果我們能有親身的體驗,就會產生更大的力量,改變我們的生命。我們若能時常練習靜坐,就會更容易認清我們真實的處境。就像學習任何一門藝術一樣,學習以不同的觀點來看待這個世界也需要時間。大多數城市至少都會有幾個佛教中心。他們會定期舉辦禪坐課程,你可以跟隨有經驗的老師學習靜坐的藝術。
此外,你也可以透過參公案的方式來體驗「互即互入」的「不二」本質。在對一樁公案做出回應時,我們必須捨棄一般的知性手段(例如邏輯和理性),才能汲取比人類自我本位的頭腦更深刻的知識。此外,在參公案時,也需要有經驗豐富的禪師給予強而有力的指引。這樣的禪師會考驗你的理解力,並將你推往你或許從未看到的方向。就像學習靜坐一樣,你只要稍微在網路上搜尋一下,應該就可以在你居住那一帶找到一些參公案的禪修團體。
罹患癌症之後,我徹底認清了一個事實:我和我的病患以及所有的人並沒有什麼不同。也因為如此,我在靜坐和參公案時便得以有更深刻的體會。如今的我已經完全明白「互即互入」的道理。當然,我仍不免會區分人我與彼此,但已經遠比罹癌前更能看清這些都是表相,也更能掌握深刻的真理。
我誠摯希望,以上這些小小的心得,能夠讓你願意開始透過靜坐或其他靈修方式探索更深刻的真理。如此,當我們有朝一日遇見彼此並互相擁抱時,我們會知道沒有誰是擁抱者,也沒有誰是被擁抱的人。唯一有的只是對生命的溫暖擁抱。
49. 有時候,障礙也是道路:發現其中的好處
──有一天,首山禪師手中拿著一隻竹篦子,對弟子說:「不得喚作竹篦子,喚作竹篦子即『觸』(落於實有),不喚作竹篦子即『背』(違背實相),喚作什麼?」
剛開始參公案時,你會覺得每一樁公案都像一道很難跨越的障礙,使你呆若木雞,不知所措,平常處理事情、思考問題的模式都派不上用場。無論上述公案或類似「你的母親出生前,你的面目為何?」這樣的公案,你都無法用你的理性或智力來回答。
儘管如此,一旦你參透一樁公案之後,便會開始體驗到自性。同樣的,有時我們必須以新的眼光、新的觀點來面對眼前的挑戰和謎團,才能發現它們真正的意涵。癌症最初也像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一個障礙(事實上很可能也是),但它也可以成為一條道路。
一條通往哪裡的道路?呃,應該說是一條「什麼樣」的道路?療癒,既是道路,也是目的;是我們想要走的路徑,也是我們希望到達的地方。我們如果能夠注意這條路上勢必會出現的障礙,而不是只注意它最終的目的地,就會有很大的收穫。
癌症這條路迂迴曲折,我們在路上必須克服的障礙很多。無論我們是否意識到這點,這條路的本質就是要我們學習,讓我們在一路上可以獲得新的認識與觀點。透過面對路上的許多挫敗和挑戰的方式,我們會更加了解自己,也會更加了解周遭人以及生命的本質。
我不會對你們說「罹患癌症可說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類道貌岸然、打高空的話。究竟罹患癌症是禍還是福,必須要你自己來認定。但我要說的是:我因為走在這條道路上,步步留神,因而獲得了更深刻的智慧。當我們能在障礙中找到其中所蘊含的深意時,障礙就成為道路。生命中的每一項功課幾乎都隱含著一顆看不見的寶石,等待我們去發掘;這顆寶石有時很容易看得到,有時則否。
當我被診斷出罹患癌症時,我的朋友、學生、病患和家人所給我的愛與支持,幾乎多到令我難以置信的程度。我的學生在我任教的中醫學校為我舉行了一場義賣。當我無法工作時,他們以義診的方式幫我募款。同時,我的朋友們也相繼送來食物、卡片和禮物,並自願提供各種協助。我的家人也一直陪伴在我身邊,給我無條件的愛與支持。之前我從未體認到自己擁有這麼多的愛(或許也不曾珍惜),並沒想到周遭的人會如此珍惜我的存在。這是我在癌症之路上學到的第一課。它讓真正體會到我在生命中所有的愛,以及我在今生所播下的情緣。從此,我每一天都很珍惜我身邊所有美好的人物以及他們給我的愛。到現在,我仍然覺得自己很有福氣,可以體會愛的深度與廣度。
除此之外,罹癌之後,我也學會放慢腳步。從前我是那種A型人格的人,動作很快,辦事講求效率。在中醫學校任教期間,身兼律師的我經常在庭審結束後直接到學校授課,之後再回到律師事務所去撰寫辯論意見書。有時,我甚至會把早上例行的氣功練習草草結束,趕著去做別的事。
當時,這樣匆匆忙忙、趕場式的生活對我來說是很正常的。當我因為接受癌症治療,身體變得很差,能量很低時,我意識到自己再也不能(也不想)繼續這樣的生活步調。於是,「慢車道風景最好」就成了我的座右銘。現在,我不僅變得比較平靜放鬆,也遠比從前更加留心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不再一心多用了!在放慢腳步之後,我發現自己自然而然變得更能活在當下,在靜坐時也得以進入更深刻的境界。除此之外,無論在吃飯、喝茶、開車或和朋友相處的時候,我都更能享受當下的樂趣。
我是所謂的「瘋狂的樂觀主義者」,因此我可以滔滔不絕的告訴你在得到癌症之後,我如何成了一個更好的人。事實上,在還沒有罹患癌症之前,我就是一個快樂的人,到現在還是。不過,如今我遠比從前更珍惜這份快樂,不再把它或其他任何事情視為理所當然。這是我得到癌症後學到的另外一件事情:要為生活中所有美好的事物懷抱感恩的態度。
你或許痛恨自己罹患癌症,或許已經逐漸接受了這個事實。這是你的道路,你的旅程。無論你如何看待它,無論你當初是怎麼來的,現在你已經走上了這條意想不到的道路。你會走得步步用心,還是漫不經心?
罹患癌症後,你可能會變得和從前不一樣。在生病的過程中,許多人都有所成長。這是因為像癌症這樣的遭遇勢必會改變我們對生命的觀點。我感覺自己因為癌症而變得更有智慧(儘管我寧願自己只是一個觀眾)。這條道路上充滿許多障礙,但偶爾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我一直盡可能留心我所跨出的每一步,以免錯過了學習成長的機會。
‧利用此刻很快的檢視一下你目前的生活。
‧承認你罹患癌症之後,確實遭遇到了各種困難與挑戰。
‧不過,在這個練習當中,請找出一件你在罹患癌症之後所學到、體驗到或領悟到正向的事。我猜當你面對癌症的挑戰時,你的生活應該已經出現了至少一項的正向轉變。
這是你今天要參的公案:如果把癌症稱為「障礙」,那就像是火上加油、雪上加霜。如果不把癌症稱為「障礙」,那就像是為了要聞一朵花的香氣而把自己的鼻子割掉。那麼,那你要叫它什麼?
56. 頭和尾:貫徹始終
──禪師們經常如此斥責弟子:「你們真是龍頭蛇尾呀!」
這是什麼意思?龍是神話和傳說中一種神祕、巨大、身上布滿鱗片、具有神奇力量的水中(或空中)生物,蛇則是在地上爬行的小型動物(有時也不那麼小)。此處,禪師是在斥責弟子一開始時很努力,但卻後繼無力。
在面對癌症時,我們更要堅持下去,繼續做我們喜歡的事情。這趟癌症之旅,可能會比你所預期的漫長。許多人在罹患癌症之後,就不再過日子了。我可以告訴你,根據我自己的經驗,這樣做等於是嚴重浪費我們在人世的寶貴時光。當你認真的過著每一天時,你就活得像一條龍。無論你把時間拿來做任何事情,你都要竭盡所能的去做。
當然,有時候你會因為身體不舒服或沒有力氣,無法參加你從前所喜愛的一些活動,也有一些活動是你在罹患癌症之後應該避免的──比方說,你在做化療期間,連壽司或生蠔都不能吃(真是悲慘!)──但外頭還是有很多你可以參加的活動。你不妨選擇其中一些來參加,以重建你的自尊心,找回屬於你的力量。
在接受癌症治療時,我們很容易變成一條蛇。剛開始時,你或許還很強壯,但逐漸的就會感覺越來越疲倦,你的消化系統也可能會停止運作。這時,你必須認清自己的侷限,不要做超乎自己能力的事。但無論你在這段期間感覺如何,希望以下這些建議能夠幫助你和你內在屬於龍的部分(那個勇猛積極的你)重新連結。我們每一個人都同時有龍蛇兩個面向,不要顧此失彼。你要想辦法讓自己保持強壯、健康、積極!你要做一條龍!
如果你在與癌症搏鬥時還得工作,就更需要有能量。在這種情況下,你更有必要重拾以前喜歡的某項嗜好或活動。
‧想想看,有什麼事是你曾經興致勃勃的去做,而且樂在其中,但後來卻半途而廢的。我們都曾有一些這樣的計畫,例如從事藝術創作、學習縫紉或整修家裡的某個房間等等。
‧煮一頓美味的飯菜和朋友們共享。另一個更棒的點子則是:請幾個朋友帶一些菜過來,在你家聚餐。
‧如果你的能量很低,可以花點時間去想像你將來要做的事情,例如從事一趟旅行、和某個人見面,或嘗試某項活動等等。光是想像這些事情,就可以提振你的心情和能量。即使你現在無法像一條龍般的行動,你還是可以和你內在的那條龍連結。
大溈禪師說「龍蛇易辨」。這話一點都沒錯。你明白自己什麼時候像一條龍,什麼時候像一條蛇。當你覺得自己像一條蛇的時候,很容易找藉口放棄,並且一溜煙就爬進地上的某個洞裡。現在是你當一條龍的時候了。
是龍還是蛇?正面還是反面?你今天要選擇哪一個?